吃不完的雪媚娘用保鲜膜或者保鲜袋包装好放进冰箱冷冻保存。雪媚娘源自日本,原名为“大福”,是日本地道点心之一,在日本,馅料都是当季水果。雪媚娘细白软糯,外表是冰皮,在室温下极易融化,可放在冰箱里冰冻保存。但冰箱的气温过低时,容易影响雪媚娘的冰皮,导致其中的水分挥发,变的发硬,影响雪媚娘的口感,因此建议在保存时,将雪媚娘用保鲜膜包裹,再放入保鲜盒中,避免与低温环境直接接触,减少水分挥发,延缓雪媚娘出现发硬的现象。
大福和雪媚娘的区别
雪媚娘应该是我甜点中的最爱了,吃了心情能变好的那种,是一款治愈系的甜品,那我就来分享一下制作过程,之前制作的时候我刚好拍了小视频,如果想学的,可以学起来。
我这里食材的用量都是刚刚好的,最主要是这个牛奶的量一定不能多也不能少,多了糯米团会太粘,少了会太干,严格按照这个用量即可。
步骤:
1,把牛奶倒入碗中 ,加入白砂糖搅拌均匀,然后筛入糯米粉和玉米淀粉搅拌均匀,搅拌成无颗粒状即可
2,把糯米糊过滤到盘中(过滤一遍会更细腻光滑),套上保鲜膜,在保鲜膜上扎几个小孔,冷水下锅蒸20分钟。(家里如果有微波炉的,用加热4分钟即可)
3,用热水把黄油隔热融化备用
4,把黄油倒入糯米团中翻拌,待团子不烫手后戴上手套把糯米团揉至黄油吸收(一定要戴上手套,不然会粘手粘到你怀疑人生)
5,把揉好的糯米团放入碗中,用保鲜膜或者保鲜袋密封(防止水分流失变硬),放入冰箱冷藏2小时(是冷藏(保鲜层),不是冷冻)
6,准备一个无油无盐的盘子,把奶油倒入盘中,先加入三分之一的砂糖,然后开始打发,奶油打发到40%状态的时候,加入第二次砂糖继续打发,奶油打发有纹路了后再把剩下的砂糖加入继续打发,奶油打发到提起后有倒三角的状态就可以了(全程大概5分钟左右)
7,准备自己喜欢的水果,把水果切成丁备用。然后取20克左右的糯米粉炒熟备用(炒至微微发黄,能闻到粉香味就是熟了),干皮的时候会用上,可以防止粘手。
8,撒上一层熟的糯米粉,把糯米团揉成长条状,然后切成大小均匀的小糯米团子,用擀面杖把团子擀成圆形的雪媚娘皮(厚度适中,不宜太薄,太薄容易破皮)
9,先在雪媚娘皮上铺一层奶油,然后加入自己喜欢的水果,然后再铺上一层奶油,最后再把皮的边边角角捏合在一起,把多余的小尾巴摘掉,确保奶油不会流出即可。(没有裱花袋用勺子铺奶油也是可以的)
一、原料不同
1、麻薯:主要原料为糯米粉,馅料包括红豆沙、绿豆沙、芝麻、芋泥等。
2、雪媚娘:外皮为糯米粉、粟粉,馅料有草莓奶油馅、榴莲奶油馅等,表皮装饰有大杏仁、核桃碎、芝麻、椰丝、可可、抹茶粉等。
二、特点不同
1、大福麻薯:相当软而有黏性,看起来接近圆形,内部包有馅料,口感软糯。
2、雪媚娘:富含碳水化合物,富含热量、富含脂肪,富含蛋白质,清凉冰爽、晶莹剔透、口感丰富。
三、分布地区
1、大福麻薯:在中国、新加坡、日本等亚洲国家及地区均有吃麻薯的习惯。
2、雪媚娘:在日本流行吃雪媚娘,是日本的地道点心之一。
扩展资料:
各地麻糬
一、麻薯在大陆
麻糬是中国的传统食品,不同的地方做法稍有不同而叫法也不尽相同,麻糬以南方叫法为多,客家人称为ma qi,而闽南人一般称为mua ji,在江浙一带称其为麻薯,以做法来看,麻糬与北方的年糕有很大的相似之处。
二、麻薯在日本
在日本,麻糬会被当成新年的装饰品,叫做镜饼。镜饼是由两个圆的麻糬块加上橙放在最上面组成的。因为橙在日本的谐音有“几个世代”的意思,比喻健康永恒的家庭,世世代代繁荣昌盛,所以大家都会这样装饰镜饼的。
三、麻薯在台湾
月饼及柚子在中秋节是应节的食物,但是在台湾的南部地区,习惯在中秋节吃麻薯的,而且重要性不会比月饼及柚子来的低。
四、麻薯在新加坡
麻糬在新加坡也称为“麻芝”。新加坡闽南语称之为 muah ji,和台湾读音相似。新加坡的这种“麻芝”看起来和台湾与日本的麻糬有不同之处。这种“麻芝”里面不含任何馅料,而是被剪成小块状,然后撒上花生粉。这类型的麻薯属于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一代的闽南小吃。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麻糬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雪媚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