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交近攻的谋略,不只是军事上的谋略,它实际上更多指总司令部甚至国家最高领导者采取的政治战略。大棒和橄揽枝,相互配合运用,不使乱与自己的近邻结盟。对邻国则挥舞大捧,把它消灭。如果和邻国结交,恐怕变乱会在近处发生。其实,从长远看,所谓远交,也决不可能是长期和好。消灭近邻之后,远交之国也就成了近邻,新一轮的征伐也是不可避免的。
◆成吉思汗“灭金”“灭宋”
远交近攻,是分化瓦解敌方联盟,各个击破,结交远离自己的国家而先攻打邻国的战略性谋略。
当实现军事目标的企图受到地理条件的限制难以达到时,应先攻取就近的敌人,而不能越过近敌去打远离自己的敌人。为了防止敌方结盟,要千方百计去分化敌人,各个击破。消灭了近敌之后,“远交”的国家又成为新的攻击对象了。“远交”的目的,实际上是为了避免树敌过多而采用的外交诱骗。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后,他又有了更大的目标。跟他东南相邻的是金(国),西南相邻的是西夏(国),更远的就是南宋国。此时,对蒙古构成威胁的只有金。于是,成吉思汗一方面用武力胁迫西夏与其议和,解除了西部的骚扰;一方面,派人远去南宋通好,答应与南宋共同进攻金。南宋虽然迫于金的压力,没有联蒙打金,但,对蒙古攻打金而采取了中立的态度。金连连败退,以致迁都于开封。
成吉思汗见金被打退,回手进攻西夏,1227年6月,夏主被迫投降,夏灭亡。6月,成吉思汗病死。
1229年,成吉思汗的儿子窝阔台即大汗位,也采取了“远交近攻”的战略,他派使者到南宋,联合南宋南北夹击金国,1233年,攻克开封。为了表示对南宋的友好,窝阔台还修饰了孔庙。1234年1月,金哀宗自杀身亡,金灭亡。
1235年6月,蒙古国见扩张道路上的障碍已基本清除,于是,反脸大举进攻南宋,攻克南京。1279年,元军攻占圭山(广东新会一带),宋大臣陆秀夫背着小皇帝跳海自杀,南宋灭亡。元统一了中国。
◆秦一统
战国末期,七雄争霸。秦国经商鞅变法之后,势力发展最快。秦昭王开始图谋吞并六国,独霸中原。公元前270年,秦昭王准备兴兵伐齐。范雎此时向秦昭王献上“远交近攻”之策,阻秦国攻齐。他说:齐国势力强大,离秦国又很远,攻打齐国,部队要经过韩、魏两国。军队派少了,难以取胜;多派军队,打胜了也无法占有齐国土地。不如先攻打邻国韩、魏,逐步推进。为了防止齐国与韩、魏结盟,秦昭王派使者主动与齐国结盟。其后四十余年,秦始皇继续坚持“远交近攻”之策,远交齐楚,首先攻下韩、魏,然后又从两翼进兵,攻破赵、燕,统一北方;攻破楚国,平定南方;最后把齐国也收拾了。秦始皇征战十年.终于实现了统一中国的愿望。
◆石门盟约
春秋初期,周天子的地位实际上已经架空,群雄并起,逐鹿中原。郑庄公在此混乱局势下,巧妙地运用“远交近攻”的策略,敢得了当时称霸的地位。当时,郑国近邻的宋国、卫国与郑国积怨很深,矛盾十分尖锐,郑国时刻都有被两国夹击的危险。郑国在外交上采取主动,接连与邾、鲁等国结盟,不久又与实力强大的齐国在石门签订盟约。
公元前719年,宋卫联合陈、蔡两国共同攻打郑国,鲁国也派兵助战,将郑国东门围困了五天五夜。虽未攻下,郑国已感到本国与鲁国的关系还存在问题,便千方百计想与鲁国重新修好,共同对付宋、卫。
公元前717年,郑国以帮邾国雪耻为名,攻打宋国。同时,向鲁国积极发动外交功势,主动派使臣到鲁国,商议把郑国在鲁国境内的访枋交归鲁国。果然,鲁国与郑重修旧谊。齐国当时出面调停郑国和宋国的关系,郑庄公表示尊重齐国的意见,暂时与宋国修好。齐国因此也对郑国加深了感情。
公元前714年,郑庄公以宋国不朝拜周天子为由,代周天子发令攻打宋国。郑、齐、鲁三国大军很快地攻占了宋国大片土地。宋、卫军队避开联军锋芒,乘虚攻入郑国。郑庄公把占领宋国的土地全部送与齐、鲁两国,迅速回兵,大败宋、卫大军.郑国乘胜追击,击败宋国,卫国被迫求和。郑庄公势力扩张,霸主地位形成。
今用解析
“远交近攻”,最初作为外交和军事的策略,是和远方的国家结盟,而与相邻的国家为敌。这样做既可以防止邻国时腋之变,又使敌国两面受敌,无法与我方抗衡。范睢一计,灭六国,兴秦朝,足见这一计谋的神通。
远交近攻,用在政治、经济及社会活动中,比在外交和军事中,用得还要多。
◆远交近攻视如宝
远交近攻,虽然是中国古人发明,但今日邻国却视之如至宝,争相应用!
远交近攻为中国先人总结出来的一种充满智慧与血性的战争策略。如今,发展的中国不但重视远交,而且所交不分强弱,只求友好相处,礼尚往来。至于近攻,在邻国处处某犯的情况下虽很必要,但还是持容忍态度,多年弃之不用。然而,与中国邻近的国家对于远交近攻之策奉为佳肴,充满偏爱,玩弄不已,而且取得了卓著的成效。
据中国日报环球在线报道,美韩在华盛顿进行第40次安保会议,并发布共同声明,首次明文规定,韩国面临危急时刻,美军将火速派兵增援。
从这消息可以知道,韩国把自己绑在了美国这辆国际警察的战车上了。韩国之所以这么做,可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它的目的之一在于对付近邻朝鲜、中国和日本。由于韩国的经济发展,刺激了它对军事强国的追求。而要达到军事强国的目的,必须控制朝鲜,威慑中国,抗拒日本。可是仅凭韩国之力,显然难以使其企图得逞。于是,韩国便靠上了美国,把美国当成太上皇了。其二,将与日本有争议的竹岛、属于中国的日向礁、苏岩礁划入其版图企图变成现实。韩国以为,与美国有了军事上的关联,它占据了那几个岛礁,日本、中国就不会敢于诉诸武力与之争夺了,它就可以无忧无虑地将那几个岛屿划入其版图,永久享用了。有点做白日梦的味道。
显而易见,这就是韩国对远交近攻之策的大胆运作。除了韩国,日本、菲律宾、越南、印度也对远交近攻之策大加使用,并且乐此不疲,而它们都把矛头齐刷刷地对准了中国,企图将从中国身上割下的肥肉吞噬并加以消化。日本对远交近攻之策久已熟知,并且久已运用自如,为了把中国的琉球群岛、钓鱼列岛永远并入其版图,为了在中国东海上多占便宜,长期以来不惜钻在美国的裤裆之下;菲律宾为了永久霸占中国南沙群岛上的中业岛等岛礁,也与美国打得火热;越南则为了把持中国南沙群岛上的非法占有,与美国不计前嫌,大献殷勤,又与俄罗斯频频往还,力争俄罗斯的援助;印度也不甘落后,为了抗衡中国,称霸东亚,攫取中国藏南的大好疆土,与美国混得很亲昵,与俄罗斯也交往密切,获得了这两国军事上的支持。
其实,中国既能创造远交近攻之策,也能破解之。新中国第一任***毛泽东主席早就制订了破解之法,那就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而朝鲜战争,中苏珍宝岛战争,对越自卫反击战,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也可谓是破解远交近攻之策的经典战例。
中国很久不挥出铁拳了,挥出必定力如狂风。不管你远交也好,近“衅”也罢,致使河山有缺,主权不完整的事,中国人是不会让步的,紧邻也好,小丑也罢,且末以“偷鸡摸狗”一时得逞之举,暗暗窃喜,在中国“很贫很弱”的时候,也没放弃“关门打狗”的事情,如“抗日战争”,如“抗美援朝”……
要知道,追求和平及和谐发展的中国,正在一步步走向富强。正告那些大小玩火者们,别忘了那句话“蚍蜉撼树”!
◆科恩的层层递进
荷伯·科恩是美国著名的谈判专家。在他过去的几十年的谈判生涯中,参加过数千次各种各样的谈判,从国内的企业吞并到与国际恐怖分子谈判,从代表政府机构进行的谈判到和一些小商店的店主交往,可以说他经历过凡是人们能够想象得到的任何场面。
在他所著的《人生与谈判》一书中,记叙了他与一家电器商店老板的谈判经历。这是一次生动、有趣的谈判。荷伯·科恩利用他丰富的谈判经验和善变灵敏的思路,在很短的时间内(45分钟)做成了一桩公平的交易。
荷伯·科恩开车来到城中一家电器商店,准备在这里购买一台家庭需要的RCAvHC塞拉达——维森录像机和一台有摇控的21英寸“XY”牌电视机,但他对所要购买的商品的市场行情一无所知。怎样才能既买到称心如意的商品,又不至于被商店老板多赚去自己的钱呢?科恩决定先不动声色地观察、了解,再见机行事。
当他看到商店中空空荡荡、冷冷清清的只有他一个客人时,便装作很悠闲地与老板攀谈起来:从与此商店近邻的一家商业中心的开业,谈到了客流量的增减,谈到一个信誉好的商店对附近居民的重要性;商店老板还谈到了他目前的处境,谈到了他不喜欢人们用赊购卡来购货……
闲谈中,荷伯·科恩装作不经意地问店主有关录像机的性能如何,店主给他介绍了怎样使用,并随口说道:“在商业中心开张前,一个经理一次就给他们企业买走了两三台,可最近没人来买了。”
科恩随即问道:“如果他们买两台以上,你是不是也跟大商店一样打折扣?”
“当然了,买得多,我们就卖得便宜。”
到这时候,科恩才表示对录像机感兴趣,请老板给他推荐一台。
老板很热情地向他推荐道:“RCA是你最好的选择,我自己就有这样一台。”
科恩看了店主给他作的演示,诚恳地说:“我信赖你,就像我相信你推荐的这是最好的型号一样,所以,我也相信你在价格上也是公道的。
我不打算跟你进行任何讨价还价,你要多少钱,你出个公平价,我马上就付给你现金。”
“谢谢你。”店主高兴地说。
“我信赖你的诚实。”科恩漫不经心地说:“我以为我了解你,你出的数字我绝不还价,即使我觉得去别的商店转转也许更好些。”
店老板这时写出了一个数字,但没有让科恩看到。
“我希望你得到合理的利润,但我自己也希望得到合理的价格。”科恩继续说。
“还有,如果我还买这台带摇控的“XY”电视机,会不会在总价上打点折扣?”
“你的意思是要一揽子交易?”
“对了,我想就是按你刚才说的。”
“等一等,”他喃喃道:“让我把这几个数字加一下。”
当他最后要给科恩报总价时,科恩又说道:“还有一件事,我要提一下,我希望我付给你的价格是公平的、—次让双方都获益的交易。如果是这样的话,3个月后,我的企业也要买这么一套,现在就可以定了。”
“当然。”老板说,“让我到屋里去一下,马上回来。”他去查了一下帐本,然后写下了一个数字。
见此情景,科恩进一步大胆地说:“我正在考虑几分钟前说过的话,你说的关于你们的资金周转问题,我现在有个主意,我原先没有想到,我本来打算记帐,现在我给你付现金,你看是不是更方便些?”
“是的,”老板说:“这样会给我很大帮助,尤其在目前。”他一边说,一边又写出另一个数字。
“你给我安装一下行吗?你知道我不住在城里。”科恩进一步要求说。
“行啊,我给你安装。”老板爽快地答应。
“好了,把你写的价格给我,我马上付你现金。”
最终他们以公平的价格做成了这笔交易。商店老板不仅帮科恩把机子安装好了,还送了一个录像机架给他。
两个月后,科恩实现了他的许诺:给他的公司购买了第二台录像机设备。
再以后,科恩与商店老板成了朋友,建立了亲密的信任关系。
科恩在这次谈判中,尽管事先毫无准备,却能在交谈中抓住细微的信息,顺藤摸瓜,了解对方的想法,利用他的观点,动之以情,并以长远利益来说服商店老板放弃眼前小利,其中暗含了“远交近攻”战术的运用。
◆雀巢帝国解危机
雀巢公司是全球规模最大的跨国食品公司,至今已兴盛发展了120多年。它所生产的食品,尤其是速溶咖啡,时下人见人爱,风靡全球,是其拳头产品之一。然而,就是这样一个饮誉世界的雀巢帝国,在上世纪70年代却险些信誉扫地,“一命呜呼”。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世界上出现了一种舆论,说雀巢食品的竞销,导致了发展中国家母乳哺育率下降,从而导致了婴儿死亡率的上升。由于当时雀巢的决策者拒绝考虑舆论,继续我行我素,加上竞争对手的煽风点火,到了80年代,竟形成了一场世界性的抵制雀巢奶粉、巧克力及其他食品的运动。雀巢产品几乎在欧美市场上无立足之地,给雀巢公司带来了严重的危机。在残酷的事实面前,雀巢公司的决策者不得不重金礼聘世界著名的公共关系专家帕根来商量对策,帮助雀巢公司渡过这一难关。
帕根受此重托后,立即着手调查分析。结果,他发现,造成这场抵制雀巢食品运动的根源,就是在于雀巢公司以大企业、老品牌自居,拒绝接受公众的意见。另外,由于雀巢公司的推销活动,对公众是保密的。这使得雀巢公司与公众之间的信息交流不通。所有这一切,都犯了公共关系的大忌,也就难怪误解、谣传遍起。
帕根根据调查分析的结果,制定出了一个详细周密的公共关系计划,呈报给雀巢公司。帕根的这一计划,把行动的重点放在了抵制最强烈的美国,虚心听取社会各界对雀巢公司的批评意见,开展大规模的游说活动,组织有权威的听证委员会,审查雀巢公司的销售行为等,使舆论逐渐改变了态度。在“近攻”取得初步胜利的基础上,帕根建议接任雀巢公司总经理之职的毛奇,开辟发展中国家的市场,把它作为雀巢产品的最佳市场。在开拓市场过程中,雀巢公司吸取了以往的教训,不是把第三世界的发展中国家单纯看作雀巢产品的市场,而是从建立互利的伙伴关系着手。
雀巢公司每年用60亿瑞士法郎,从发展中国家购买原料,每年拨出8000万瑞士法郎,来帮助这些国家提高农产品的质量。
同时,还聘请100多名专家,在第三世界国家举办各种职业培训班。比如,在印度的旁遮普邦,雀巢公司进入莫加区建立了一个奶品工厂。由于那里的家庭所饲养的产奶水牛,不仅营养不良,而且很多都染有疾病。大多数农民只能生产仅够自己所需的牛奶,根本没有任何剩余牛奶可供出售。于是,雀巢公司设立了一个免费的兽医服务处,以批发价格向农民供应药品,并提供低息贷款支持开掘新水井,增加用水的供应。这样一来,使更多的草料长起来了,牛犊的存活率也从40%提高到75%。在这一计划开始时,那里只有4460户牛奶直接供应者,在计划实施之后,牛奶供应者超过了3.5万户,每年向雀巢公司售奶可达11.7万吨。牲畜疾病已基本绝迹。这个奶品工厂发展所创造的繁荣,已协助带来电力、电讯、农机,交通事业的发展。使昔日的贫瘠之一,今已欣欣向荣。
如此一系列的活动,使雀巢公司在发展中国家里树立起了良好的形象,因而销路大增。又取得了“远交”的胜利。
到1984年,雀巢公司的年营业额高达311亿瑞士法郎,雄居世界食品工业之首。
◆永不满足
法国著名的时装设计大师皮尔·卡丹,当年已经70多岁了。他从身无分文开始起步,40多年来,创下了辉煌的业绩,在法国拥有17家企业,在巴黎总统府旁拥有大片华丽的房屋,在威尼斯、曼哈顿、东京广置房地产。全世界110个国家、540家工厂直接或间接地为其工作,受其影响的人超过200万。
皮尔.卡丹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呢?
说起来,皮尔.卡丹的经营策略并不复杂。他知道,凭个人的能量是不能称霸服装市场的,因为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有限。于是他只负责提供产品的设计草图或服装的图案,然后把新的设计转包给国内和国外的合作者,在全世界建立起一个生产皮尔.卡丹服装的“卡丹王国”,借助大家的力量共创皮尔·卡丹的事业。他本人只扮演一个开拓者的形象。当然,皮尔.卡丹对自己产品的形象是十分维护的,每位转包商根据他的设计生产出来的服装,在行销之前一定要将最后的成品交给他过目认可。
皮尔.卡丹还有一个过人之处在于他的胆识。他不仅仅把目光盯在时装设计上,还时时关心着世界局势的变化,在开拓皮尔·卡丹服装市场方面,他永远是捷足先登,领先其他竞争对手进入市场。
1957年,日本还未完全从太平洋战争的废墟中站起来,皮尔·卡丹就不顾法国同行的嘲笑,在日本率先开设了皮尔·卡丹公司。到了1991年,他在日本的营业收入高达2.5亿美元。
1976年,中国还是社会政治风云涌动的年代,皮尔·卡丹又一次不顾同业的窃笑,踏上了中国的土地。数十年来,他在北京开设美心饭店,展出系列服装,提高知名度,一时间皮尔.卡丹的名字响彻长城内外。他还用从中国赚到的钱买丝绸等布料运回法国,又生产出一批具有浓厚东方情调的服装。
1977年,皮尔.卡丹与俄罗斯攀关系,1983年对印度大感兴趣,1991年,又派属下往越南洽谈合同。
皮尔.卡丹在世界各地获得了巨大成功。他在走访各国谈生意的过程中,各国奇特的风土人情,民族建筑又给这位设计大师以新的灵感,使其服装艺术日臻完善。
皮尔.卡丹具有全球战略的眼光不仅表现在他大胆开拓各国服装市场上,还表现在他经营品种的多样化上。他的产业早已超出布料、时装之外,广泛涉足各个领域,如家具、珠宝、汽车、鞋帽、床单、闹钟、行李箱,甚至飞机和酒类都在他的经营之列。
皮尔.卡丹是法国10家豪富之一。他的家里墙上挂的是几幅色彩斑斓的现代派绘画,厅里除了一套沙发外,全部是他自己动手设计的几何形家具。他还喜欢不断更换房间的摆设,寻找新奇和完美。用皮尔·卡丹的话来说:“时装的含义是制作和创造,我有属于自己的风格,从不模仿别人,我按自己的风格进行创造。让别人不用看名字就能识别出来。”
皮尔.卡丹把一生的心血都花在时装设计上,为人们的生活增添美,在全世界刮起一股皮尔·卡丹旋风。
皮尔.卡丹的服装设计是一种美,他的经营策略也是一种美,一种气势磅礴的美,一种征服全球的美。
皮尔.卡丹用他的服装产品“远交”世界各地,又把世界各地富有代表性的产品,带回法国,“近攻”自己的同胞。让他们从中获得购物享受。
2012年3月22日,马首都部分军人发动政变,杜尔政府被推翻。马国内主要政党和国际社会一致谴责政变,要求军人立即恢复宪政、还政于民。经西共体多轮调解,马4月下旬成立过渡政府,5月下旬正式进入为期一年的过渡期,国民议会议长特拉奥雷任过渡期总统。8月,马成立民族团结政府。10月,非盟宣布恢复马里成员国资格。12月11日,特拉奥雷总统任命迪安戈·西索科(Diango Cissoko)为新总理,重组政府。同时,马面临严峻的北方分裂危机。年初,马北方图阿雷格族分裂武装发动叛乱,并于4月6日成立“阿扎瓦德独立国”。“伊斯兰马格里布基地组织”等恐怖和极端势力也借机在马北方扩充势力,控制了马北方三大区。2013年1月,马里北方反叛武装南下,向马政府军控制地区发动进攻。应马过渡政府要求,法国和一些非洲国家出兵协助马政府军平叛。马北方主要城市已收复,清剿行动仍在北部山区继续进行。1月底,马国民议会通过了过渡期路线图,明确了恢复国家统一和举行大选两项过渡期主要任务。2月14日,马领土管理、地方分权和领土整治部长库利巴利宣布马将于7月举行大选。3月,马成立对话与和解委员会,任期2年,成员33名,旨在通过对话寻求马里各民族间的和解。
2012年12月20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2085号决议,决定授权向马派遣为期一年的“非洲领导的驻马里国际支持特派团(AFISMA)”(以下简称“非马团”)。非马团部署在马的兵力约6000人。
2014年7月,马里各方达成谈判进程路线图,2015年5月15日,马里政府在巴马科与北部部分武装组织代表签署和平协议,但北部主要反政府武装组织“阿扎瓦德协调运动”的3个主要分支未出席签字仪式。
2015年6月20日,马里北部主要反政府武装组织“阿扎瓦德协调运动”在首都巴马科签署《和平与和解协议》。在马里总统凯塔和联合国秘书长马里问题特别代表哈姆迪的见证下,“阿扎瓦德协调运动”代表在和平协议上签字。此举意味着马里和平协议的签署最终完成。 1991年3月开始实行多党制,同年7月召开的全国会议制定并通过了《政党法》。2005年8月,国民议会对《政党法》进行了修改,对政党的组建和运作等作出新的规定。现有104个政党。主要有:
(1)非洲团结正义党(Alliance pour la Démocratie au Mali-Parti Africain pour la Solidarité et la Justice):马里第一大党。前身为马里民主联盟,1991年5月成立。宗旨是建立民主、繁荣、独立的新马里和法制、自由、公正、进步的社会,巩固和扩大民主,推动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合理分配收入。“自由、劳动、团结”为该党箴言。组织机构有基层委员会、分支部、支部和联合会。下设妇女、青年等群众组织。1992年,该党在议会选举中获绝对多数席位,成为执政党。2001年,原党主席易卜拉欣· 布巴卡尔·凯塔(Ibrahim Boubacar Kéita)退党,该党出现较大分裂,力量受到削弱。2002年,该党在议会选举中失去绝对多数地位。2003年,该党再次出现分裂,原党第三副主席苏马伊拉·西塞(Souma?la Cissé)及其追随者退党。2007年,该党联合其他42个政党组成“民主进步同盟”,支持杜尔总统连任,并在议会选举中获51席,再次成为议会第一大党。代主席易卜拉希马·恩迪亚耶(Ibrahima N'diaye),总书记马里芒蒂亚·迪亚拉(Marimantia Diarra)。
(2)共和民主联盟(Union malienne pour la République et la Démocratie):正式成立于2003年6月。系由原非洲团结正义党第三副主席苏马伊拉·西塞及其追随者脱离非洲团结正义党后创立,最初旨在支持西塞角逐2002年总统选举。该党领导层多出身马里纺织发展公司,属于原非洲团结正义党中的“棉派”。主张建立自由、平等、公正和团结的社会,保障人民自由、民主权利,实现国家的全面发展和繁荣。2007年,该党与非洲团结正义党结盟,支持杜尔总统连任,并在议会选举中获34席,成为议会第二大党。党主席为国民议会第一副议长、代议长尤努西·杜尔(Younoussi Touré),总书记萨利库·萨诺戈(Salikou Sanogo)。2010年12月,马民主和复兴党(PDR)并入共和民主联盟。
(3)马里联盟党(Le Rassemblement pour le Mali):主要反对党。系由部分原非洲团结正义党成员于2001年6月成立。宗旨是在多党共和体制下实行社会民主,实现国家团结,全体公民最广泛地参与政治协商和国家管理,相互尊重,共同发展,建立自由、正义、团结、民主的社会。主张实行市场经济,国家对私营经济加以规范,强调社会发展应以人为本。该党成员成分广泛,来自社会各阶层。国内及海外均建有党部。国内党部下设分党部(市镇一级),全国每一个村庄都至少建立了一个基层委员会,党组织在全国的覆盖率超过90%。党的领导机构为全国政治局,共53名成员。在2007年议会选举中仅获11席。党主席易卜拉欣·布巴卡尔·凯塔。总书记博卡里·特雷塔(Bokari Tréta)。
其他政党还有复兴爱国运动、全国民主创议大会党、民族复兴党、非洲民主独立团结党、苏丹联盟-非洲民主联盟、马里民主党、复兴公约党等。 同中国的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与马里共和国于1960年10月25日建交。建交以来,两国关系发展顺利。
建交以来,中国为马里援建了纺织厂、糖厂、皮革厂、制药厂、体育场、会议大厦、医院、巴马科第三大桥等项目。
中马互利合作始于1983年,以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为主要方式。工程承包项目以房建、路桥、打井和农田整治为主。
1961年2月,中马签订货物交换和支付协定。1978年10月,两国签订贸易协定。2012年双边贸易额为6.2亿美元,同比增长39%;其中中方出口2.9亿美元,同比下降2.5%;进口3.3亿美元,同比增长121.7%。中方主要出口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和茶叶,进口棉花、芝麻等农产品。
中马两国政府先后于1963年、1981年和2004年三次签订文化合作协定。两国文化艺术团组多次互访。2008年11月,马里文化部长莫克塔尔访华,双方签署了《中马文化合作协定2009-2011年执行计划》。2009年10月,中国艺术团赴马里访问演出。2010年10月,中国安徽省艺术团赴马演出。2010年11月,新华社巴马科分社在巴马科揭牌。
中国于1965年开始向马派遣教员,并向马提供奖学金名额。2008年5月,中方在马里阿斯基亚中学设立孔子课堂。
中国已开放马里为中国公民组团出境旅游目的地国。2009年1月,两国旅游主管部门签署了《关于中国旅游团队赴马里旅游实施方案的谅解备忘录》。
1968年2月至2014年9月,中国共向马派遣医疗队共22批,累计737人次。有31名医务人员在中方援建的“马里医院”工作。
同法国的关系
法国是马原宗主国。1960年11月3日,两国关系正常化。双方保持着传统的特殊关系,法是马第一大贸易伙伴和援助国。法国在马侨民约5000人,马里在法侨民约10万人。2007年6月,法国外长库什内出席杜尔总统连任就职仪式。10月,杜尔总统赴法出席欧非合作伙伴论坛,并会见了法国总统萨科齐。2008年11月,法国外长库什内访马。2010年2月,为解救被伊斯兰马格里布基地组织绑架的法国人质,法外长先后两次访马做工作,经马方调解法人质获释,萨科齐总统专程赴马迎接被解救人质。5月,杜尔总统赴尼斯出席法非峰会。7月,杜尔总统应邀参加法国庆阅兵仪式。2011年5月,马里外长马伊加访法。10月,法国负责国际合作和欧洲事务的部长德兰古赴马出席“法国-马里日”活动,杜尔总统与其会见。2012年1月马北方爆发武装叛乱后,法合作部长德兰古、外长朱佩于2月先后赴马,同杜尔总统商讨如何解决北方危机。“3.22”政变后,法强烈谴责政变,呼吁政变军人尽快交权,恢复宪法秩序。6月,马过渡政府总理迪亚拉访法。2013年1月起,法军应马过渡政府要求协助马政府军打击北方叛乱武装、收复北方被占领土。2月,法国总统奥朗德访马。法国外交部发展事务部长级代表康芬访马,宣布恢复与马里的合作。同月,马过渡政府总理西索科访法。
同美国的关系
两国于1960年9月29日建交。两国关系发展较快。2008年2月,杜尔总统对美国进行工作访问。马是美国“千年挑战账户”援助对象国,两国于2007年9月正式启动有关合作项目,美方提供2300亿非郎,主要用于尼日尔河地区土地整治、巴马科机场扩建等项目。2012年3月马里政变后,美国认为马里民主倒退,决定在非洲发展和机遇法案(AGOA)年度规划中取消马里的优先贸易伙伴国地位。两国军事合作逐渐增多。2007年至2009年,美国连续3年在马里举行联合军事演习,马周边国家参与。2010年8月,马美举行展庆祝两国建交50周年。2011年4月,美军非洲司令部新任司令卡特·哈姆将军访马。10月,美向马提供了价值9000万美元的军用物资用于支持马里加强反恐行动。11月,马外长马伊加对美进行工作访问。2012年2月,两国再次在马举行联合军事演习,200名美军士兵、150名马军士兵参加。“3.22”政变后,美对政变强烈谴责,呼吁政变军人尽快交权,恢复马宪法秩序。5月,美国负责非洲事务的副国务卿卡尔松访马。6月,美国提供1000万美元紧急救助款用于救助马里难民。8月,美国国际发展署民主、冲突和人道援助办公室负责人南希访马,宣布美国将拨款6800万美元用于马人道主义援助,奥巴马总统还将向马里提供1000万美元的专项援助。
同日本的关系
两国于1960年10月4日建交。自1989年至2003年,日本向马提供赠款累计达375亿非郎。2004年3月,日减免马370亿非郎债务。2005年3月,日向马提供价值15亿非郎的粮食援助。11月,日向马提供69亿非郎援款。2007年,日本向马提供16亿非郎用于资助马里大选。2008年3月,日本驻马里使馆开馆。5月,杜尔总统出席在日本横滨举行的第四届非洲发展东京国际会议。2010年3月,由日本援助的法雷梅大桥举行奠基仪式。2011年7月,马里-日本混委会第6次会议在巴马科举行。
同邻国的关系
同几内亚关系长期稳定,高层互访频繁。2002年9月,马将几科纳克里港开辟为第三个出海口。2006年2月,杜尔总统访几。2007年11月,几总理库亚特访马。2008年10月,杜尔总统出席几独立50周年庆典。2009年2月,杜尔总统赴几出席悼念孔戴总统逝世有关活动并会见几军政权***卡马拉。2010年2月,几代总统科纳特访马。7月,杜尔总统对几进行工作访问。9月,几代总统科纳特出席马独立50周年庆典。12月,杜尔赴科纳克里出席几内亚新当选总统孔戴的就职仪式。2012年3月,几总理福法纳访马。2013年1月,马过渡政府总理西索科访几。
同阿尔及利亚的关系
阿尔及利亚在调解马里北部图阿雷格族武装分裂问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2007年10月,两国在巴马科召开合作混委会,就加强反恐、经贸、科技、文化等方面合作进行了讨论。11月,杜尔总统对阿进行国事访问。2008年1月,杜尔总统会见阿前总统贝拉。5月,马外长瓦内作为杜尔总统特使访阿。2011年4月,马外长马伊加作为杜尔总统特使访阿。5月,马阿两国签署协议,阿将提供1000万美元援助,用于支持马北部地区发展。2011年10月,杜尔总统访阿,与布特弗利卡总统举行会谈。2012年6月,过渡政府总理迪亚拉访阿。2011年3月马爆发危机以来,阿向马提供了3000吨粮食和45吨食品,用于救助北方难民。2013年1月,马过渡政府总理西索科访阿。
同塞内加尔、科特迪瓦的关系
同塞内加尔、科特迪瓦有着传统经济、贸易关系。达喀尔港和阿比让港是马主要出海口。2007年4月,杜尔总统出席塞总统瓦德就职仪式。6月,塞总理萨勒出席杜尔总统连任就职仪式。2008年3月,杜尔总统出席在达喀尔举行的第十一次伊斯兰国家首脑会议。4月,塞总统瓦德过境访问马里。2009年6月,杜尔总统与瓦德总统在巴马科共同主持撒哈拉绿色长城计划会议。2010年3月,塞总统瓦德访马,与杜尔总统共同出席法雷梅大桥奠基仪式。4月,杜尔总统出席塞内加尔独立50周年庆典。2011年4月,杜尔总统访塞。5月,塞外长尼昂访马。2012年5月,塞内加尔总统萨勒访问法国时会见在巴黎治疗的马过渡期总统特拉奥雷,就马里局势交换看法。5月,马过渡政府总理迪亚拉访问塞内加尔。12月,马过渡政府总理西索科访塞。
2007年6月,科特迪瓦总理索罗出席杜尔总统连任就职仪式。7月,杜尔总统出席在科布瓦凯市举行的“和平之火”解武焚枪仪式。2008年1月,杜尔与科总统巴博共同出席两国电网联网工程开工仪式。7月,科总理索罗访马。2011年8月,马外长马伊加访科。10月,科总统瓦塔拉对马进行友好工作访问。2012年5月,科特迪瓦非洲一体化部长库利巴利在巴黎拜会马总统特拉奥雷,就马局势交换看法。9月,科特迪瓦国防部长保罗·科菲·科菲和非洲一体化部长阿利·库利巴利访马,协商西共体向马派兵问题。12月,马过渡政府总理西索科访科。2013年2月,马过渡期总统特拉奥雷赴科政治首都亚穆苏克罗出席西共体第42届首脑会议。
同毛里求斯的关系
同毛里塔尼亚存在边界纠纷,但未影响双边友好交往。2005年1月,毛塔总统塔亚访马。2006年2月,杜尔总统访毛塔,会见毛塔军事委员会主席瓦尔。2007年4月,杜尔总统出席毛塔总统阿卜杜拉希就职仪式。6月,毛塔总统阿卜杜拉希出席杜尔总统连任就职仪式。2008年8月,毛塔政变后曾派“国务委员会”委员访马寻求支持。2009年8月,杜尔总统出席毛塔新任总统阿齐兹就职典礼。2010年9月,毛塔总统阿齐兹出席马独立50周年庆典。2011年5月,马外长马伊加访毛塔。6月,两国军方开会讨论应对基地组织马格里布分支在两国边境地区的活动。2012年6月,马过渡政府总理迪亚拉访毛塔。2013年1月,马过渡政府总理西索科访毛塔。3月,马过渡期总统特拉奥雷访毛塔。
同布基纳法索的关系
同布基纳法索有1100公里的共同边界,曾于1974年和1985年两次发生大规模武装冲突。1986年12月,两国政府接受海牙国际法庭的最终裁决,关系修复,并于同年互设使馆。2006年3月,两国边境部队指挥官和地方政府长官会晤共同磋商边境安全问题。3月,布国防部长博利访马,双方签署了两国军事技术合作协议。2007年1月,杜尔总统出席在布举行的第31届西共体首脑会议和西非经货联盟第11届首脑会议。6月,布总统孔波雷出席杜尔总统连任就职仪式。2010年3月,杜尔总统对布进行工作访问。9月,布总统孔波雷出席马里独立50周年庆典。2011年4月,马外长马伊加作为杜尔总统特使访布。8月,布外长巴索莱访马。9月,马里-布基纳法索大混委会第9届会议后续委员会会议在马里首都巴马科召开。2012年5月,西共体马里危机调解人、布基纳法索外长巴索莱在巴黎拜会马过渡期总统特拉奥雷。5月,过渡政府总理迪亚拉访布,会见孔波雷总统。6月,过渡政府总理迪亚拉访布。12月,马过渡政府总理西索科访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