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农村小本创业项目成功案例
如果要在农村创业,资金少,有哪些小本创业项目呢?下面就是我整理的小本创业项目成功案例资讯,我们一起阅读了解吧。
从放弃2000元的月收入成为一个自主创业的?鸡司令?,是因为他怀揣着一个梦想,而且面临着一个好的创业环境。
如今,不到一年的时间,恩施市小渡船办事处旗峰社区的韩俊已经成长为一个成功的创业者,除已经出栏了一批肉鸡外,目前他的鸡舍里还存栏8000多只蛋鸡,每天可收获6000多只蛋,每月收入可达10几万元,资产已达40多万元。
当初,韩俊和许多城边村的小伙子一样,考了驾驶执照,给一个私营业主开起了农用车,每月2000的收入,让他很满足。2008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韩俊发现,农用车的生意大不如前,常常好长时间无事可做。
不能就这样玩下去,必须另谋出路。偶然一次,他听说一个要好的朋友,在重庆长寿县的一个养鸡专业村打工,学会了科学养鸡技术。养鸡,合作养鸡! 这想法在他的头脑中灵光一闪,当他对朋友提及这个想法,马上得到了朋友的响应。就这样,2009年初,韩俊开始了养鸡场的筹划。
回想创业历程,韩俊对市里、办事处对创业者的支持感激不尽。当初虽说满怀创业激情,可资金、场地、政策这些硬件要求,让他创业的梦想步履艰难。在他最为苦难最为困惑的时候,办事处全民创业办公室的同志及时上门为他送上了全民创业的优惠政策,积极帮他解决各种实际困难。在他为资金缺乏而焦头烂额的时侯,旗峰社区居委会及时?雪中送炭?,为他在最短的时间内争取到15万元的小额贷款。
他看中了大龙潭村公路旁一个闲置的打石场,村委会干部立马帮他协调各方关系迅速办好了手续。最让他最为感动的是,办事处还为他创业提供了创业学习机会。团市委组织的青年创业培训活动,办事处为他争取到机会让他去学习。
?如果不是办事处提供的良好创业环境、优惠的政策,没有办事处和村里周到、便捷、热情的服务,他不可能顺利起步,也不会有养鸡场今天的发展势头?。韩俊说。
创业之路上,除了政府扶持外,更凝聚了韩俊和合作伙伴的心血和汗水。创业之初,资金紧张,鸡舍是年迈的父母和亲戚朋友挑砖抬瓦建起来的,进饲料、除鸡粪都是自己亲力亲为。孵化小鸡整夜不敢睡觉,早上5点多钟就得准时去给小鸡喂食,几个月来他几乎没离开过鸡场,浑身都是鸡粪味,朋友开玩笑称他为?鸡司令?。
好不容易孵出的第一批小鸡,却突然出现了掉毛、拉稀的病症,看着小鸡开始发蔫,韩俊和朋友心急如焚,他们几天几夜不敢合眼,心急如焚多方寻求解决办法,东奔西跑去找特效药。后来病症终于控制住了,他和伙伴相拥而泣,然后整整睡了两天两夜的觉
这些艰辛磨练了韩俊的`意志,坚定了他顽强创业的决心,成了他创业中一笔不小的财富。
如今,韩俊的养鸡场正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销售网络已经初步建立,鲜蛋销往恩施市的各大院校、超市以及咸丰、宣恩、建始等县市。技术人员稳定,培训上岗了4名会技术、懂管理的员工。
虽如小试成功。但韩俊并不满足。他说这才刚刚起步,下一步资金回笼后,将扩建鸡舍;第二步是让养鸡的副产品产生利润,把鸡粪加工成有机肥,让废物变成宝贝,变成钱;第三步就要进一步增加科技含量,向特色养殖、绿色养殖的方向上发展。
2017农村创业好项目推荐现在大城市的?蚁族?人群越来越多,好多人都产生了回乡创业的想法。那么回乡创业如何找到好的创业项目呢?下面便是笔者整理的一些创业项目,可以作为2010年农村创业项目推荐。
1、工业废渣制砖
城市建设和农村城市化趋势,对建筑用砖要求大增。粘土烧砖损毁了大量良田,工业废渣制砖,成本较粘土制砖低得多。
2、汽车加油移动服务
高速公路兴起,架车畅游高速公路已成平常事,在高速公路上耗光了油的尴尬将不可避免地经常出现。移动加油服务,可以解除驾驶员的担忧。创业者可同有关管理部门咨询。
3、搞农村特种养殖业
特养业是近年来崛起的新兴产业,因其具有投资少、见效快、获利高等特点,倍受养殖户的青睐,在我国传统养殖业普遍不景气的大背景下,产销市场却火爆异常,成为当前的热门投资行业。
4、乡镇开设中药店
城市人嫌麻烦而远离中药,农村中药市场却大有潜力可挖,乡镇现有中药店铺远不能满足需求,往往一个镇上都有一家中药铺。创业者可向有关部门申请开办中药店。
5、开通蔬菜专车
开通连接菜园和市场的蔬菜专车,既能解决菜宪法卖菜的劳动强度,又能使菜园和市场供需紧密结合。若铺以开通传呼送菜,更能满足主妇们烹饪时对营养和美味的需求。
6、开办家庭旅店
这个农村项目有局限性,农村的必须位于旅游名胜风景区附近,或位于去风景区必经之路,家庭住房宽敞闲置,可考虑开办一家家庭旅店。以4间房为例,可设单人间、双人间、4人间、8人间,收费标准分别为每人30元、20元、10元、5元,可给住店客人提供饭菜,收取一定的费用。办家庭旅店一次性需一万元投资,但物品可长期使用,只要注意干净卫生,定能吸引客人。这样的农村项目让你的财源不断。
7、建个电子磅。
前期投入的话可以先以小型磅为主。一旦市场群体稳定下来了,可以考虑建个大型磅。小型电子磅加所有附属设施投资不会超过两万元。到市场上卖货的,买货的三轮,五轮农用车,20吨内的汽车一般都要过磅。以每次5元过磅费计算,一天80到100车,日收入400--500元。如果收购期一个月,总收入12000元--15000元,收购期能达到两个月,扣除费用,基本就可以收回投资了。来年就是净赚的了。
8、集中供气
农村城市化将转变农民分散而居的现状,集中居住使管道供气成为可能。用稻草制成秸秆气来煮饭,既解决了燃烧秸秆污染大气的困难的问题,又可节省大量煮饭花费,一套秸秆气设备每钟头能孕育发生300产方秸秆气,几乎能满足一个村煮饭的需要。
9、果树授粉服务上门
前几年,农村许多地方都栽银杏,但银杏不授粉是很难结果的。农民老王利用从报刊上学到的银杏授粉技术,每年春季上门为农民搞银杏授粉,还兼搞野杏绿枝嫁接。经他嫁接、授粉的银杏,杏苗成活率高,银杏坐果多。因此,老王每年都有一笔不小的银杏技术服务费收入。
10、别人卖果他卖箱
每年夏天,水果大量上市,无论滞销畅销总离不开存放水果的箱子。广东省合浦县星岛湖乡一位果农发现了这个商机,将自己的龙眼园转包出去,做起水果包装箱的生意。每年夏天荔枝、龙眼外销时,他把自做的或贩来的成批的水果包装箱卖给附近果农,有的外地果农还专程上门预订,他因此大赚了一把。
农村创业一定要小心10个骗局一、免费供种:近年来,不断有?免费供种?的广告见诸于报端,当你去电去信联系后,他们不是要邮寄包装费,就是要技术合作费或是合同公正费。当你把把钱寄去后,有的要么寄来一些所谓的种子,有的甚至音讯全无。他们打着?免费供种?的招牌,误导诱骗购买。要知道,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天上也不会掉下馅饼来。
二、持羊头卖狗肉:现在,见讲报刊的各种售种广告可谓是五花八门、钱目混珠,坑人钱财、挂羊头卖狗肉者也比比皆是,一些本来很平常或已被淘汰的种子到了那些所谓的?良种公司?、?研究所?手中便被吹成是最新最好的良种,往往张冠李戴,用普通的品种冒充新育成的珍品,实在是令引种者器笑不得。例如目前炒得较火的?人参果?,其实这种所谓的珍品只不过是90年代初期臭名远扬的香艳梨。
三、致富机械:近两年来,许多形形色色的致富机械和项目在许多媒体的广告上频频出现,这些供应单位全都承担着生产工艺、配方技术转让,人员操作培训的重任。有的还提供市场营销方案、设立分厂使用商标的手续真可谓服务到家。不可否认,有些是正规厂家推销,然而鱼目混珠、大吹其性能者也不乏其人,这要求我们要睁大眼睛,从实际出发,慎重考察、切不可盲目。
四、高价回收:许多人打XXX药材研究所、XX药材市场的招牌,销售种子种苗,一些价格下滑的品种在广告中肆意吹嘘,声称是国家规定发展的紧缺药材,并且广告故意给人一个模糊不清的概念,说每亩产值多少万那些不懂药材行情又致富心切的人为之怦然心动。还有将一些对环境及栽培技术有较严格要求的品种,一律说成南北皆宜,易管理。他们打扑克?高价回收?等幌子,骗人上当。
五、藏品回收:有些广告主大吹收茂古钱币等物可致富,照他们的资料收茂古钱币,可收到许多枚价值几百无至几万元的矸钱,再送到古钱币交易市场出售 ,就能成为富翁。这是一个铺满鲜花的陷阱。广告主打着?长期收购古钱、像章纸币、硬币等?幌子,只不过是吸引你花高价去购买他的有关资料。
六、特种养植:许多不法广告商利用农民信息不灵和致富心切等心理,以签合同、法律公证、保证回收为幌子,将一些当前尚未形成市场的动物品种四处倾销。然后利用特种动物长大到繁殖的时间差、价格差,短时间内加大放种量,压缩回收数目,见时机成熟便携款潜逃,使合同变为废纸。更甚者在售种时极不负责任
七、来料加工:一些人以支付高回报的加工费及回收产品为诱饵,以达到收取加工管理费,骗取押金的目的。广告称只要交保证金,就可免费领料组装、回收产品,让你获取丰厚的组装费。当你交付保证金领料组装完产品送交时,广告主常以组装不合格为由拒收,目的是骗你几千元的保证金。
八、联营办厂:有些?厂家?在报刊刊登所谓免费供料。寻求联营加工手套或服装的广告称只要购买他们的加工机械,交押金免费领料加工,厂方负责回收,你就可获得高额的加工费。结果并非如此。当你购买他们的机械,交押金领料加工完产品送交时,厂方也会以不合格拒收,或厂家搬到异地他乡,不知去向。这些寻求联营加工的广告目的是出售他们的劣质机械和骗取押金,使你血本无归。
九、转让?专利?:有引起单位或个人为了骗取所谓的技术转让费,专门提供一些不成熟、虚假、无实用价值的技术,并称已获专利,专利号为XX。本地一农向单位接产洗衣粉,可生产的产品始终无法达到广告宣乐的标准。难怪一些权威人士乐,按某引起技术资料生产出来的产品绝大数为伪劣产品。如按提供的专利事情到专利局查询,就会发现纯属乌有。
十、夸大事实:有的广告为了盈利,夸大事实,光说优点,不提缺点,还时常打着?高科技?、?进口?、?最新品种?、等幌子迷惑人,大讲其效益。利用农民求新异求高产的心理,出售一引些未经审(认)的农作物品种。其所谓的?超高产新特优?都是售种者自定的?名牌?。
;农村创业的案例分析
农民创业致富的几个好项目
1、种植树苗
在农村,有很多闲置的土地,而且土地租金相对便宜,种植树苗的是个不错的选择,前景非常可观,管理也相对简单,还可以把闲置的土地较好的利用起来。
2、食用菌种植
食用菌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常见,如木耳、平菇、金针菇、香菇等等,食用菌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在老百姓们的餐桌上越来越受欢迎。种植食用菌的利润也挺高的,因为品种多,种植成本低。
3、农产品深加工
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初级农产品的种类很多,比如粮食、油料、水果、畜产品、茶叶、特色农产品等。但在农产品深加工这方面,我国还比较落后,有资料显示,玉米经过二次加工,可增值5-10倍,经过三次加工,可增值几十倍甚至上百倍。
农村创业的案例分析
创业是创业者及创业搭档对他们拥有的资源或通过努力对能够拥有的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从而创造出更大经济或社会价值的过程。下面是我整理的农村创业的案例分析,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农村创业的案例分析 篇1案例一:反季节蔬菜,找到商机
随着设施农业的发展,想在冬天吃上新鲜的蔬菜已经不是难题,但是想吃上新采摘的山野菜确实不容易,而辽宁省铁岭一家合作社在设施野菜上看到商机,反季节的种植山野菜。于是,合作社利用温室环境开始试种反季节刺龙芽,专门抓住春节这段时间上市销售。平时应季的时候,刺龙芽每斤价格是30-40元,而春节期间每斤能卖到80元,尽管价格高,但销售依然火爆。春节期间,他们合作社大棚里种植的刺龙芽全部销售一空,初步统计销售刺龙芽3000多斤,收入近30万元。
案例二:我的葡萄为何卖不掉?
某老板流转了一块土地后,进行调研,发现周边农户种葡萄发展得很不错,于是他也开始种植葡萄。但种出来以后发现葡萄的品质总是上不去,农民消极怠工,又因为当地已有市场定价,自己的葡萄既卖不上价,也卖不上量。结果年年赔钱。
专家解读
每个入门农业的朋友都会面临选项目这个难题。农业项目成千上万,究竟选择哪一个?什么样的项目才是好项目?怎么判断一个项目适不适合自己?案例一中,合作社看准反季节蔬菜的商机,一方面符合当地的地理气候环境,另一方面也抓住了当地客户的这个市场。该合作社就是抓住了“特”、“名”,所谓“特”是指自己独特,与众不同,冬天的常规蔬菜已经非常丰富,那就推出稀有菜种,“名”是指推出的品种,是具有一定的知名度,能较好的推广,刺龙芽本身已经东北市场接受,倘若推出的是紫背天葵,可能就没有那么快速的被接受,销售效果也未必理想。
而案例二中的合作社在选择项目时,选择了和大众一样的葡萄种植,虽然适合当地的地理气候环境,但既没有做出规模,也没有做出特色,也就没有市场。再加上管理混乱,质量无法保证,因此赚不到钱。
那么,该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农业项目呢?
一般来说,要把握三个关键:
一是要选择符合国家政策、当地政策发展趋势的项目。尤其对于初入农业的经营者来说,如果能获得政策的支持,既可以降低经营风险,又能保证农业项目快速落地实施。因此,在选择农业项目时,可以考虑选择国家十三五或当地区县发展主导扶持的项目,这类项目往往延续性更强,且执行力更强。
二是要选择符合当地地理及气候环境的项目。一方面,土地作为农业重要生产资料,具有不可移动性,因此国家对于土地的政策在某种程度上就决定了农业的发展方向。另一方面,对于农业企业、合作社等农业经营主体来说,都希望能选择短平快的高效项目,以快速收回成本,实现盈利。但由于土地的不可移动性,农业项目往往有很强的地域限制,受当地地理环境、地理位置、气候、人口等因素影响较大。例如,大中型城市长住人口达几百万,而中小城市长住人口则不足50万,对于一些休闲创意农业项目来说,人口流量往往是能否实现盈利的关键因素。
三是要选准市场,找准客户。大家在农业奔袭发展的时候,往往都会忽略一个重要的因素——市场。市场有多大,往往决定了你的农业产业发展有多大。在考虑天时、地利因素的同时,还要重点考虑市场因素——根据自身优势,和市场环境找到最佳的组合!不能仅仅因为个人的兴趣和擅长,就义无反顾地扎进去。就像养鱼一样,哪怕鱼苗再好,因为池塘小,就养不出大鱼!肺腑忠言:请记住,要做就做最肥的市场!
农村创业的案例分析 篇2隆昌县龙市镇点灯村4组68岁的谢开举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虽然手患残疾,但他身残志坚,凭着一股不怕苦、不怕累的干劲,在政府精准扶贫政策扶持下,种起了甘蔗、葡萄,养起了生猪,通过发展种养业,多渠道增收,一步步实现着自己的脱贫致富梦。
丈夫致残妻子患病,全家失去经济来源
近日,记者来到谢开举的家。站在院坝边,放眼望去,谢开举家的田地里青绿色的秧苗在阳光的照耀下格外“精神”,院子边一群土鸡正在觅食,猪圈内的几头生猪即将出栏……
当天,室外温度有28摄氏度,谢开举刚刚从田地里回来,立马又给猪喂食,身上的衣服已经全部湿透。虽然年纪较大,手还有残疾,但凭借多年的养殖技术,谢开举干起活来得心应手。
“有手有脚有条命,天大的困难能战胜。”这是谢开举常挂在口头上的一句话,今年68岁的他,瘦弱的身体里藏着坚韧的气质,乡亲们都亲切地喊他“硬老汉”。
曾经,谢开举和妻子一个打工一个务农,经营着小家庭,日子虽不富裕,也算衣食无忧,有滋有味。但在20xx年,因为不小心,谢开举把自己的右手掰伤,落下了终生残疾,不能再使力干重活。而此时,屋漏偏逢连夜雨,20xx年,62岁的妻子张古琴又患上了严重的腰椎病,东拼西凑凑够了动手术的3万元。目前,手术后的张古琴仍然无法务农,每月看病也要花销1000元左右,全家仅靠谢开举的儿子在外打零工谋生,原本幸福的一家陷入了贫困中。
但是,遭遇的困苦并没有磨灭谢开举对生活的希望。“我是个农民,知道不耕作就没收成,要把生活过下去,就要加倍勤奋。”谢开举告诉记者。虽然右手因为致残无法劳作,但他坚决不放弃,学会用左手干活、种地、喂猪……由于缺乏发展资金以及种植技术,只能在自家田地里种植玉米、水稻,勉强能够自给自足解决温饱。
部门帮扶,贫困户走上种养脱贫路
20xx年,谢开举一家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为了帮助谢开举一家摆脱贫困,20xx年10月,隆昌县农林局与谢开举一家结对认亲,帮扶干部们多次到他家了解情况,通过反复和他交流谈心,帮扶干部们发现,谢开举脱贫愿望强烈,有脱贫的信心和斗志。
隆昌县农林局驻点灯村“第一书记”潘俊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大家通过商量,结合本地的自然条件和气候环境,发现非常适宜甘蔗生长,谢开举也表示愿意种植甘蔗。
随后,潘俊江相继带来了由市农科院提供的甘蔗苗子,以及肥料等。谢开举迫不及待地埋种了近半亩地的甘蔗,期盼来年有个好收成。
在种植甘蔗方面,谢开举缺乏技术和经验,县农林局便邀请市农科院的技术人员来为谢开举进行技术指导,让他少走了很多弯路。不仅如此,“第一书记”潘俊江一有空就会到谢开举家,到田地里看看甘蔗的长势,在种植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他就请教种植方面的专业人士,然后“现学现卖”,手把手教谢开举。
“帮扶干部们鼓励我好好学技术,给了我很大的信心。”谢开举感激地说。第一年,谢开举赶早摸黑,辛勤耕作,在他的精心种植下,甘蔗获得了丰收。“去年的阳光和雨水都还充足,甘蔗的`口感清甜,政府还帮忙解决了销路,甘蔗交易价格较好,收入1000元!”说起去年甘蔗的收成,谢开举高兴得合不拢嘴。
政府的帮扶让谢开举发展种植养殖的干劲更足了,利用平时种植甘蔗的空暇,谢开举在自家院子里的空地建起了猪圈。“去年,卖了8只小猪仔,收入了4000元。现在好了,一年种植甘蔗和养殖猪儿的收入有5000多元,这对我来说是原来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啊!”
扶贫干部还为谢开举一家申请了医疗帮扶。一家人从此也不再为昂贵的医疗费用日夜叹息。说起帮扶干部对自己的帮助,谢开举说:“没有干部的帮扶,我们不可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
拓宽增收渠道,积极发展葡萄种植
“虽然国家的政策好,但也不能一辈子靠国家的扶持过日子啊,只有靠自己双手打拼,不怕苦不怕累,过上的好日子才踏实。”谢开举说,家里光是种植甘蔗、养殖生猪收入一般,离脱贫致富还有一段距离,所以他总想着找个合适项目致富。
一次偶然的机会,谢开举发现当地村民种植葡萄效益相当可观,并且葡萄还是一种收获期很长的水果,市场前景广阔,他认定了葡萄种植这条路。
县农林局得知了谢开举的想法后,于今年3月为他送来了“及时雨”——近100株葡萄苗子。同时,县农林局的专业技术人员来到谢开举家手把手地教他施肥 、打药、搭架子。
一有空,谢开举就守在葡萄园里查看葡萄苗长势,有几次还专门坐车到内江学习专业种植葡萄户的种植经验。从栽培、施肥到病虫防治,谢开举精心地照顾葡萄苗子。
看到种下的葡萄苗子越长越好,谢开举越干越有信心。“县农林局和村里想方设法帮助我们家,我无论如何都要把种养产业搞上去,种葡萄是长远计划,3年就能挂果了,到时就能看到收益了。”谢开举坚定地说。
如今,谢开举的脱贫致富路越走越宽,下一步,他还寻思目前龙虾市场行情不错,想把自家剩下的一亩田用来养殖龙虾,多渠道增收,争取早日脱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