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20字方针内容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
1.乡村振兴战略一经提出,就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极大反响,实施后取得了巨大成就,农村经济也迅速发展。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出台,主题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和农村现代化。
2.发展现代农业是产业兴旺的最重要内容。重点是通过产品、技术、制度、组织和管理创新,提高良种化、机械化、科技化、信息化、标准化、制度化和组织化水平,促进农林牧渔业和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一方面,大力发展以新型专业农民、适度经营规模、外包服务和绿色农业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农业;另一方面,促进农村三大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业产业链延伸,为农民创造更多就业和收入机会。
3.生态宜居是提高农村发展质量的保证。其内容包括整洁的村庄,完善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纠正单纯用人工生态系统代替自然生态系统的错误做法,以保护、顺应、尊重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等。它倡导保存地方风味,保存农村特色,保护农村生态系统,控制农村环境污染,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使农村人民的环境更加美好。
4.乡风文明建设包括促进农村文化、教育、医疗等事业的发展,改善农村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还包括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遵纪守法、尊老爱幼、邻里互助、诚实守信等优良农村习俗,努力实现农村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结合;还包括充分借鉴国内外农村文明的优秀成果,实现乡风文明与时俱进。
5.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6.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方案:
(1)推进农业供给侧的结构改革。推进农林牧渔业和种业创新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域,稳定优化粮食生产。新增高标准农田8000多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000多万亩。
(2)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实行第二轮土地承包期满后再延长30年的政策。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和使用权的分割改革。完善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办法,建立新增耕地指标和储蓄指标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省际调整机制,收益全部用于扶贫和解困扶持乡村振兴。
(3)促进农村事业全面发展。完善供水、供电、信息等基础设施,新建改建农村公路20万公里。我们将稳步开展为期三年的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和促进“厕所革命”的运动。促进农村习俗的改变。完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农村治理体系
7.治理越有效,农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效果就越好。因此,要建立和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调、公众参与和法治保障的当代农村社会治理体系,完善自治、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的农村治理体系,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推进村民自治实践,建设安全农村。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有效协调农民利益和集体利益、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确保农村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
8.乡村振兴该战略的实施效果应由农民的富裕水平来评估。因此,要努力保持农民收入快速增长,不断降低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不断缩小城乡居民贫富差距,使广大农民和全国人民全面进入小康社会,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前进。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第三十二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保护农业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优秀农业文化深厚内涵,弘扬红色文化,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和乡村风貌、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保护,开展保护状况监测和评估,采取措施防御和减轻火灾、洪水、地震等灾害。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十条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教育事业。
国家扶持边远贫困地区发展教育事业。
国家扶持和发展残疾人教育事业。
乡村振兴方针是二十个字。乡村振兴战略二十字方针内容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乡村是具有自然、社会、经济特征的地域综合体,兼具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多重功能,与城镇互促互进、共生共存,共同构成人类活动的主要空间。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乡村最为突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它的特征很大程度上表现在乡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法律依据:《中国***十九大报告》 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二十字”方针,即“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