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对农业的好处与坏处是什么?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0 07:15:49
字号:

好事:

风对农业的好处与坏处是什么?

1、风可传播植物花粉、种子,帮助植物授粉和繁殖。比如最常见的例子是蒲公英的种子就是靠风来传播的。

2、风能是分布广泛、用之不竭的能源。利用风能发电,就减少了化石能源的利用,保护了环境。

3、风在农业中队改善农田环境起着重要作用。空气流动而形成风,风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氧气,热量等进行输送和交换,为农作物的成长创造了条件。

坏事:

1、传播病原体,蔓延植物病害。高空风是粘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飞蝗等害虫长距离迁飞的气象条件。

2、大风使叶片机械擦伤、作物倒伏、树木断折、落花落果而影响产量。

3、大风还造成土壤风蚀、沙丘移动,而毁坏农田。在干旱地区盲目垦荒,风将导致土地沙漠化。牧区的大风和暴风雪可吹散畜群,加重冻害。

4、风有时会造成少量人口伤亡、失踪外,主要破坏房屋、车辆、船舶、树木、农作物以及通信设施、电力设施等。

扩展资料:

风的种类:

1、阵风:当空气的流动速度时大时小时,会使风变得忽而大,忽而小,吹在人的身上有一阵阵的感觉,这就是生活上认定的阵风。

2、旋风:空气携带灰尘在空中飞舞形成漩涡。

3、焚风:空气跨越山脊时,由于空气下沉,背风坡上容易发生一种暖(或热)而干燥的风。

4、台风:发生在热带海洋上的大气涡旋, 所以又叫热带气旋。

5、季风:随着季节交替,盛行风向有规律地转域的风。在冬季,空气从高压的陆上流向低压的海上,这叫冬季风;在夏季,风从海上吹向陆上,叫夏季风。

6、信风:在低层大气中,从副热带高压吹向赤道地区广大区域内的持继性风。在北半球,信风盛行风是东北;而在南半球则是东南。信风的特征是具有高度经常性,朝一个方向以几乎不变的力量整年吹。

百度百科-风

农业民俗

中国身份证上的生日通常是农历(农历生肖)而不是公历。

农历生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人们通常会根据农历出生日期来庆祝生日。农历是一种以月亮运行周期为基础的历法系统,与阳历(公历)有所不同。在农历中,一年被分为十二个月,每个月的长度不固定,而是根据太阳和月亮的运行来决定的。因此,农历生日在阳历每年的日期会有所变动,但大致范围在阳历的1月21日至2月20日之间。

在中国,尽管公历已经成为主流使用的日历系统,但农历在一些传统节日、养生和风水习俗中仍然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身份证上标注农历生日,也是为了保留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需要注意的是,身份证上的农历生日使用的是干支纪年法,即根据天干地支纪年的方式来表示出生年份。这与公历的年份是不同的。

身份证的发展历程:

最早的身份证形式可以追溯到清朝末年的户口簿。1914年,中国民国政府制定了《户籍条例》,规定了全国范围内的户籍管理,居民需要在户籍簿上登记个人信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了更好地管理公民信息和实施社会控制,中国政府决定引入身份证制度。

1951年,在北京率先试行了第一代居民身份证。这些身份证采用黑白照片,并包含个人基本信息、籍贯、文化程度等。1984年,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开始陆续发放。这一代身份证采用了彩色照片,并引入了机读码技术,提高了身份证的防伪能力和信息管理水平。

2004年,第三代居民身份证开始发放。新的身份证采用了芯片技术,储存了更多的个人信息,如指纹、签名等,进一步提高了身份证的安全性。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现代身份证在信息内容、防伪技术和管理方式上都有了不断的创新和完善。如今,身份证已成为中国公民身份认同、社会管理和个人权益保障的重要工具。

农业民俗是伴随着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生活而产生的文化现象。它具有农业生产的季节和周期性特点,是农民在长期的观察和生产实践中逐步形成的的文化产物,既是生产经验的总结,又是指导生产的手段,具有明显的传承性。因此这类民俗涵盖农业生产的全过程,具体包括:

一 、农业耕作的时序、节令习俗。这部分习俗主要以农谚的形式存活在当今生活中,对农业生产起着指导和训诫的作用。

二 、占天象、测农事的习俗。我国自古以农业立国,因此在生产力不发达的传统社会,靠天吃饭的人们重视自然力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许多谚语里还能窥见旧时这一习俗的概况;具体农谚

三 、卜农事丰歉、祈福、禳灾的习俗。人们还对臆想中的自然力怀着敬畏的感情;常常认为农业的丰歉与否与超自然力相关,所以那时候的人们除了努力耕作之外,更注重观察他们一向中的超自然神灵。

四 、农业禁忌、祭祀习俗。这一方面是农业不能充分认识自然界规律的反映,另一方面,也是农业生产经验的积累,例如在有些地区,正月初十忌风,可以禳风除灾,惊蛰在墙角撒石灰,可以避虫蛇等等;

五 、祭田神、先农和灶神的习俗。

六 、农业生产过程习俗。这类习俗包括农业生产工具的制作和使用,以及具体的生产程序等,如古时候有一个揠苗助长的故事就是讥刺那些不尊重农业生产规律的人

七 、农业娱乐风习,这一习俗是来源劳动实践也伴随生产活动自然形成娱神娱人的具有文娱性质的民俗文化。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news/1_7515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