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价格上涨主要原因如下几点:
1.因为我国山东、山西、河南、河北等地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暴雨影响,而山东、山西、河南、河北是我国大多地区的蔬菜供应来源,因暴雨的影响多地蔬菜被淹没,使得蔬菜的产量严重下降。
2.随着天气的转凉,蔬菜供应正处于由北方向南方转移,由露天蔬菜向设施蔬菜转移的更迭期。但是,从9月下旬开始到10月上旬,这期间蔬菜主产区雨水偏多,蔬菜的种植、生长、采摘、存储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蔬菜普遍上市推迟,而且产量不佳,导致了蔬菜供应的紧缺。
3.今年秋天的蔬菜的生长关键期我国北方地区出现了极端天气,且今年的气温比往年同期低了不少,不利于蔬菜的生长,导致各种蔬菜生长缓慢,蔬菜的采收期延长。
4.由于近期汽车油价的持续上涨,使得汽油和柴油的价格增加,而运输蔬菜的方式大多是靠大型货车运行的,届时运输成本增高。
5.一定的炒作,因为蔬菜大产地的北方遭遇水灾和低温等情况,蔬菜供给变少,有些商贩故意抬高价格导致蔬菜价格上涨。
为什么冬季蔬菜会涨价?
根据以往的市场规律,菜价最贵的时候一般是春节过后,因为这个时候市场供应的主要是冬季的蔬菜,比如韭菜,还有菠菜等,往年一旦春季的瓜果蔬菜进行供应之后,这些冬菜的价格就会便宜很多,有时甚至到成捆卖的地步。
可是今年却显然不同,有的蔬菜价格直逼肉价,想当初猪肉价格上涨的时候,有的地方肉卖到四五十元一斤,让许多消费者直呼吃不起。
曾经猪肉的价格决定大家一日三餐的满足感,没想到现在蔬菜的价格也能够让人望而却步。
用这几种蔬菜的价格,简直让人匪夷所思,一些消费者直呼难以接受。
一、菠菜
曾经菠菜被众人认为是最普通的蔬菜,做汤和炒菜都少不了它,甚至有人还觉得它草酸过重而感到嫌弃。
但是这种曾让人爱理不理的蔬菜,现在却有些高攀不起了。
在国内的一些大城市,菠菜的批发价都已经超过了十元,有的地方高达15元一斤的售价。
想不到在猪肉重回十元时代的同时,却被菠菜瞬间逆袭了。
以往在开春之后,菠菜的价格就会逐渐下降,有的地方甚至成捆销售。
现在菠菜价格上涨这么高,很多家庭主妇都表示不敢随便煮菠菜汤了。
不仅如此,就连广州一位菜市场菜商也表示菠菜高达10多元一斤,现在都不敢随便进货,怕到时候卖不出去。
二、大白菜
白菜虽然也很普通,但是他却是众人很喜爱的蔬菜。
无论是单独做炒菜,还是和其他的食材搭配,白菜都可以成为普通家庭餐桌上的美味佳肴,而且白菜汤也是大人小孩都喜欢喝的。
曾经“白菜价”被人们认为是廉价的代名词,但如今,白菜价恐怕也是一些人不想接受的。
虽然白菜价格在有些地方不超过3元一斤,已经算是比较亲民的蔬菜了。
但是白菜价格的上涨却很快,达到12.2%左右,很多人担心在未来白菜的价格还会持续上涨。
尤其是在一些物价偏高的大城市,比如北京,广州等地一颗大白菜有时会卖到10几20元。
三、青椒
青椒这种蔬菜虽然不能让你吃个饱,但作为一种辅料,它可是做菜少不了的食材,堪称蔬菜当中的调味品。
可是包括青椒在内的辣椒类蔬菜最近价格也是一路飙升,最贵的红色朝天椒价格接近50元一斤。
据了解,在贵阳当地的农贸市场,朝天椒的售价一般在45元一斤左右。
而较为普通的青椒,以前只需要三四元一斤,但是现在青椒的价格也涨到了10元以上,在贵阳的一些超市,青椒的价格大约是12元左右一斤。
面对价格偏高的青椒,有些消费者不禁感叹到以后不能随便做青椒肉丝了。
想必做菜的时候不放青椒,吃起来肯定没那么有滋味了。
四、西红柿
颇受孩子们喜欢的西红柿,目前价格也不太友好了。
现如今,西红柿的价格大约是六元一斤左右。
有些地方,西红柿的价格是7.99元一斤。
一些细心的消费者发现,当地一斤圆尾肉的价格正好也是7.99元,现在西红柿也接近肉价了。
以后西红柿炒鸡蛋这道菜恐怕也要节制一点了。
而且西红柿水分较多,几个大一点的西红柿恐怕就得花二三十元,用来炒鸡蛋的成本还真不低。
五、芥蓝
现在芥蓝的价格也在上涨,有些地方芥蓝的售价比以前上涨了2元左右,大概是8元一斤。
除此之外,其他的蔬菜比如油菜或者生菜也要比以前贵一两元一斤左右。
有一些消费者抱怨道,现在上菜市场买菜可能会比以前多花十元左右,甚至有的消费者买一根丝瓜都花了六七元。
当前由于一些地方开春的时候阴雨较多,影响了一些蔬菜的生长,导致春季市场蔬菜供应量减少,从而使得一些蔬菜涨价,一些本该降价的蔬菜价格也居高不下。
再加上目前疫情开始反扑,一些地方出现抢菜风潮,比如最近爆出上海出现一颗白菜售价77元左右的天价,当然,过高的抬菜价必然会受到处罚,不过,对于目前普遍偏高的蔬菜价格,一些消费者难免显得有些忧心忡忡。
但是相信随着天气回暖,蔬菜的供应量会逐渐增加,菜价也会回落的。
而且商务部也表示会组织商贸运输企业对接蔬菜的生产和输出大省,进一步强化蔬菜产销,扩大蔬菜供应链,以缓解市场菜价的困境。
究其原因,是个别品种农产品滞销关乎区域性、结构性、季节性等因素,暂时生产过剩。仅过了半年时间,同一种菜品价格竟有如此大的变化,虽是区域性个例,但依然值得人思考。
当前的“菜比肉贵”,原因之一是生猪价格周期性下跌遭遇蔬菜供应短暂性不畅。不良天气对菜价的影响有短暂的滞后性。由于前期连续阴雨,很多主产地发生涝灾,导致产量缩减,采摘不便、运输成本增高,终端价格普涨。
季节天气影响:与粮食等大宗农产品不同,蔬菜等鲜活农产品高度市场化,价格波动频繁,以天计并不夸张。与生猪、肉鸡等规模养殖业相比,蔬菜生产易受季节因素和极端天气影响,因短暂的供应减少造成价格上涨并不奇怪。
蔬菜价格在每年进入9、10月份开始上涨,主要是天气转凉,蔬菜生长性下降,但部分秋季产蔬菜不受影响。3、4月份开始回落,主要是因为南方蔬菜和部分北方温室蔬菜逐渐上市,价格逐渐回落。
处于蔬菜市场“青黄不接”之时,夏季蔬菜上市以及结束,而秋冬蔬菜上市的量比较少。加上今年很多地方的降温比较快、雨水也多,大型蔬菜产地蔬菜生长长势缓慢甚至部分产区减产,供应量少了,需求量大,价格肯定会跟着上涨。
随着蔬菜生产恢复,一些推迟上市的蔬菜集中上市,部分品种价格也可能回落,但连续降雨已影响到部分地方秋冬茬蔬菜定植,可能出现茬口衔接不畅等情况,预计冬季蔬菜价格整体偏高。
其它方面,种子、化肥、等成本太高,导致成本也提高了,运输方面,汽油和柴油等价格的上涨,也让蔬菜运输成本提升,种种因素影响下,蔬菜价格想不上涨都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