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水蜜梨:又名西湖蜜梨。浙江名梨品种之一。主产于杭州。主要品种有八云、太白、菊水等。树势较强,开花结实率高。果在大,微黄,近扁圆形,顶部常有锈斑,果点黄白色,近梗洼多呈肉质,梗洼浅广,呈沟状。果肉玉白、脆嫩,汁多味甜。行销省内外,远销港澳市场。
西湖莼菜:产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明代《西湖游览志》即有"西湖第三桥近出莼菜"的记载。每 年4月中旬至9月下旬采摘。而5月中旬至7月中旬的莼菜,茎叶肥壮、鲜嫩、蛋白质多,质量 最佳。每百克鲜品含蛋白质900毫克。销于京、粤、沪、杭、宁等地,并出口日本和港澳地 区。
山核桃:胡桃科,亦称小胡桃。落叶乔木。裸芽,雌雄同株。果核卵圆形。浙江传统特产,历史悠久。产于浙、皖交界的天目山区,分布于临安的昌化、于潜、淳安的临岐、唐村、安吉的孝丰,桐庐的分水等地,昌化产量居首位。白露后开始采果,经过脱皮、高温脱涩和炒制加工的核仁,香酥松脆,营养丰富,为节日消费和馈赠亲友的佳品,深受国内外消费者喜爱。也可榨油,含油率高达 70% ,含蛋白质 18.3% 和多种维生素,有润肠、滋肾等功效;油饲饼可作饲料和肥料;果壳可制碱,碳酸钾含量达 60% 以上,用作化工、轻工原料。
东坞山豆腐皮:产于浙江省富阳县受降乡东坞村,在浙江、上海 、江苏一带,尤在佛教界中久负盛名。系以大豆为原料,经剥壳、浸豆、掏豆、磨豆、煮浆 、过滤、加热、揭皮、晾干、收卷、整理等工序制成。薄如蝉翼,轻似绢纱,油润光亮,不 易霉变,有金衣之称。其蛋白质量高达48~54%,并含脂肪与多种氨基酸,为制作高级素菜 的重要原料。产地水质优良,清澈纯净的矿泉水,含杂质极少,而矿物质含量高,水温冬暖 夏凉,为理想的生产用水。产地古时有九庵十三寺,佛教兴盛,山民多制作豆腐皮供僧尼食 用,由于产品品质优异及寺院相互传播,东坞山豆腐皮名气愈著,供应范围扩展至杭州、宁 波、上海、苏州各大寺院,明代被列为贡品。新中国成立前全村90%人家从事豆腐皮生产, 技艺世代相传;建国后集中生产,统一供应,产量及质量大幅度提高,并在风景点设立专柜 。本品于1984年被评为浙江省优质产品。除供佛寺素食需要外,并销于苏、杭等地宾馆。
萧山鸡:产于浙江省萧山市 ,又称萧山大种鸡、越鸡。属肉蛋兼用型良种,其体型肥大,一般成年公鸡体重约3~3.5 公斤,母鸡约2公斤,阉鸡达5公斤。羽毛、喙部和脚胫均呈金**,故又称三黄鸡。胸部肌 肉特别发达,两脚粗壮结实,性活泼好动,喜觅活食。主要分布于瓜沥、义蓬、坎山、城北 等地。 产区地处钱塘江冲积平原,农业发达,饲料丰富,又适宜鸡群放养,加上当地农民养 鸡经验丰富,故形成该鸡成熟早、生长快、体形肥大、肉质细嫩、产蛋率高等特点。近年来 ,建立种鸡场,进行复壮提纯,解决鸡种杂和退化问题。电孵生产的雏鸡,饲养180天左右 即能生蛋,年产120~150枚,枚重54~56克。鸡肉脂肪含量较普通鸡少,据测定,100克鸡 肉中含蛋白质23克,脂肪仅1克左右。成鸡适时阉割,可加速生长,体形高大,俗称"萧山红毛大阉鸡"。 萧山鸡营养丰富,对人体具有补益五脏、治脾胃虚弱之功效。民间以仔鸡与 黄芪炖服,对慢性肝炎、腰肌酸痛、神经衰弱、气虚盗汗、肾阳不足等症有较好疗效。早在 春秋时代,民间土种鸡被择优选入越王宫中,作观赏玩乐之用,逐渐形成性状良好的鸡种, 名为"越鸡"。后由宫中传至民间,再经精心培育而成为今日的萧山鸡,故其饲养历史已达 2000余年。现在,萧山鸡除供应国内,还出口香港。
严州白梨:又名严州雪梨。浙江著名梨种。主产于建德、桐庐一带。栽培历史悠久。树势强,花期早,果实大,葫芦形或倒阔卵形,近梗洼处肉质膨大,梗洼浅小具放射状锈斑。皮薄,黄白色;果肉玉白、细嫩,汁多,味甜。果心小,耐贮藏。
浙江特产大全
特产: “六月红”河蟹
农历六月,在西塘镇市河内周围湖荡所产的河蟹,俗称“六月红”。蟹壮实,肉肥美。可用面粉蒸煮,或用姜末、白糖、酱油、香醋拌和为佐料,蘸食。
特产: 八珍糕
八珍糕系夏令防病食品,原由西塘钟介福药店参考陈实宗《外科正宗》的处方,应用本地优质糯米和八味中药研制而成,所用糯米每年秋收登场就购进,经炒熟磨粉置于缸内,待翌年夏季生产时使用,以此制成八珍糕,具有祛暑、消食、开胃、健脾等到作用,老幼皆宜。每年小暑至立秋为供应季节。现由西塘食品厂生产。
特产: 白果
白果又名银杏,为史前遗植物之一。属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树型高大,叶呈扇状,随季节的变化,叶色会转换色彩,绚丽鲜艳,是有名的现赏乔木之一。其果核为卵圆形,极富营养价值,在干果食品市场上较为抢手,大峡谷内散生着较多的白果树,可为游客担供新鲜无杂、品质优良的白果子。
特产: 白术
白术,又名冬术,多年生草本,每年十、十一月采收,有补脾益胃、去除湿燥的功效。主治脾胃气弱、倦怠少气,虚胀水肿,头晕自汗、胎气不安等。天台盛产白术,为山农大宗经济作物。
特产: 茶叶
皖浙接壤地区,盛产茶叶,是当地农民的大宗农产品。大峡谷内山势高峻,大部份茶树生长在海拔400至1000米高的高山上,终年云雾笼罩,且山泉清冽,土质肥沃,所孕育出产的茶叶,嫩绿清秀,内质优良,堪称高山云雾茶,冲泡多次,浓郁依旧。龙井桥乡产的“鹿乡茶”曾获农林渔业部等奖。1998、1999年连续两年被市评为特等奖,年产约17吨,其中名优茶15吨。
特产: 昌化小核桃
昌化山核桃产于杭州临安昌化地区,产量高,品质佳,香脆可口,营养价值很高,有补血、补气和化痰等功能,还能治腰疼。
特产: 翠竹制品
临安农村大多数农民家庭房前屋后翠竹青青,竹影婆娑,一派清新优雅的江南庭园风光。宋代大诗人苏东坡出任杭州通判时来临安,看到山区绿竹俏立、苍翠欲滴的农家小景、顿时诗兴大发,写下了“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的诗句。“不可居无竹”便成了人们的一种追求。
然而,现今的临安人并不就此满足,他们发现了竹子特别是毛竹更多的价值,潜心在竹上做文章,进行竹制品的深度加工。
特产: 翻簧竹刻
翻簧竹刻是宁波奉化的传统工艺。始于清光绪年间,是用当地特有的大毛竹去掉青皮,再分层开剥,翻出竹簧,再经手工造型、彩绘、雕刻、油漆等加工的综合性手工艺品。花色品种繁多,有花瓶、镜框、提篮、台灯、笔筒、棋盘、茶盆、竹根佛像、小型屏风等,实用美观,风格独特,产品畅销国际市场。
特产: 蕃莳片
蕃莳片由薯块经挑选、清洗、去皮、切片、煮捞、晒干而成。藏品柔软透亮,松脆香甜可口。上等品为8×16厘米许,长方形,经剪切翻成各种吉祥特有花样,经炸制后极具观赏食用特色,作为贵宾迎送之用。
特产: 奉化芋艿头
奉化前葛所产的“芋艿头”久负盛名,富含淀粉、维生素C、钙、磷、铁等无机盐成分。芋艿头的食用方法很多。可以红烧、白切、盐烤或咸菜汁烤着吃,也可以炖排骨吃,“排骨芋艿煲”已经成为宁波的一道名菜,吃起来别有风味。
土地规模经营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农业现代化要求专业化生产,将现代科学技术用于农业生产,但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得土地分散,户均面积小,不具备采用现代技术的能力和条件,不利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土地规模经营有利于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我国正处在从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迈进的过程中,已经到了规模效益时代,时代着呼唤实行规模经营,发挥规模效益。具体表现在:
第一,我国的各种农业园区,如观光农业园、循环农业园、有机农业园等各种园区已经试验示范成功,需要实现规模经营和获得规模效益。第二,各项“高”字头农业取得初步成功和经验,如精品农业、数字农业、设施农业、转基因农业、微生物农业等在我国很多地方已经取得初步成功,发挥规模效益。第三,各项改革取得显著成果,实现规模经营和获得规模效益。第四,现代化的经营手段。一是农业机械化水平可以保证进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对农业机械的需求。二是农业信息化的飞速发展。三是标准化的应用呼唤农地适度规模经营。四是水利化的应用呼唤农地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土地规模经营使农民真正摆脱弱势地位,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
要让农民充分认识到实行农地规模经营的优越性,要使商品生产的程度提高,经营者有更高的积极性增加投入,将农民推向市场,提高农产品的市场转化率,促进农民增收。
过去我国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后,农村土地经营由公社化时期的集中连片、大规模的集体统一生产经营方式,转变为小规模、条块分割的农户分散生产经营方式。从1984年中央第三个1号文件就明确提出,在有条件的地方,要适度进行规模经营。并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承包法》中对土地流转的方式予以了肯定和规范。
近年来,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迅猛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小规模经营的农户面对强大农产品收购加工市场主体,自身权益难以维护,只能按照利益最大化原则维护权益,造成农产品市场诚信度、履约度过低,订单农业多年来难以有效发展。种植业大户或企业采取土地规模化租赁、自主生产经营方式,有效解决了农户履约问题,实现了农户与土地承租者双赢的局面。
目前的土地规模化经营有哪些模式?
主要是租赁经营模式。农户将土地经营权租赁给企业、单位和个人,用于发展开发性农业,业主一次性或分期付给农户一定的租金。这种形式流转的土地一般是荒山、荒坡边远地,以及因外工打工或其他原因无人耕种的地,履行租赁合同或协议手续。
农民土地规模化租赁经营的主要做法是:种植业生产大户或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村、社协调,与农户直接形成土地租赁协议;租赁期具体期限共同商议,一般最短一年,租赁费依据不同地力,协商议定,如甘肃山丹县目前最低为150元/亩、年,最高550元/亩、年;协议生效时,生产大户或企业向农户一次性付清全部租赁费;收清租赁费后,农户按协议将承包土地交付生产大户或企业使用,但只能用于种植业,不得改变承包地的耕地性质;租赁期内,由生产大户或企业按照“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原则开展土地的生产经营活动;租赁到期前,生产大户或企业必须将土地恢复到租赁前的耕地质量状态。
土地创新经营模式的出现,有力地推动了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和农民增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农户与租赁者实现了双赢。农户主要通过三种方式获得收益:1、通过租出土地,收取土地租赁费,直接实现了自行生产经营时的土地基本经济收益;2、部分老人妇女被租赁者返聘,从事日常田间管理活动,租赁者支付工资,实现就地打工;3、节省了劳动力,外出打工人员在农忙时节不再需要回家种地收割,实际也稳定和增加了家庭经济收入。二是实现了土地规模化经营。如甘肃省山丹县截至目前,采取土地规模化租赁经营的土地已达6多万亩;单产最大租赁面积达2万亩,最小租赁面积也在100亩以上。三是在土地规模化租赁经营方式推动下,优势产业的扩大,有效解决了农业产业化的生产原料供给问题。四是提高了农业机械化水平。为了适应土地规模化经营需求,很多地区租赁经营土地已全部实现了机械化作业。
实行规模经营的条件是否已经成熟,土地规模经营面临的机遇?
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为我国实现土地规模经营和获得规模效益创造了新机遇。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量集聚,是农民贫困的原因之一。调整生产关系是积极推广规模经营的有利时机。一是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农业人口减少,降低了对农地的需求,为农地规模经营提供了可能;二是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为农地规模经营提供了可能的土地资源。三是农民增收来源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使得农地的重要性减弱。现在农民收入的构成中,来自非农产业的接近50%,工资性收入占1/3,工资性收入对农民增收的贡献达80%左右,非农产业和进城务工的收入已经成为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来源。
发展农业规模经营要靠种粮大户来推动,而目前种粮大户在土地规模经营中面临哪些困难和机遇?
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涌现了一批有文化、肯吃苦、懂技术、会经营的种养能人,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种粮大户,以他们为核心,承包较多的流转土地或农民入股,这种规模经营大多是搞粮油生产和水产养殖等传统农业,通过规模集约经营,既提高了种养业的规模经济效益,又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创造了条件,也是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如江苏省昆山市锦溪镇虬泽村周惠明从1996年起,承包250亩村集体流转土地办起了家庭小农场,多年来不仅自己增收致富,每年净收入10多万元,而且为社会作出了较多贡献。
种养粮大户最大的困难是受到资金问题制约。尽管部分土地的规模经营提高了生产效益、增加了收入,但种粮大户们仍然受到不同程度的制约,表现最明显的就是资金问题。种粮大户搞的都是规模化种植,投入大、资金占用多,他们最担心的就是手头缺钱,最希望的就是有资金上的扶持。此外,近来农资价格的不断上涨也成了这些种植大户的一块心病。
对农业规模经营的政策有哪些建议?
土地规模经营的最终目的是获得规范效益,要发挥举国体制优势,开创规模经营的新局面。
我国要改变多年来形成的农户分散经营向规模经营转变,是一项极其艰巨与复杂的综合治理政策工程,如果再把分散集中的生产关系调整到适度规模经营,获得最大规模效益的科学发展轨道,必须还要花费更大气力或更大代价。
今后我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两个转变为重点。建立城乡联动机制,改善服务,高度重视民生,尊重群众的意愿,抓好土地流转的宏观调控、监督监测和引导中介服务。一是各级政府建立强有力的工作运作机制,经过三到五年的艰苦努力,必须改变分散经营的现状,基本转向适度规模,逐步获得规模效益的现代农业发展轨道;二是加大调整政策、立法和宏观调控力度,加快建立农民工市民化的新机制,改变目前过于分散的补贴政策,集中物力、财力、人力向规模经营大户或企业实行重补政策。积极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种养大户对流转土地进行农业产业规模化、标准化、科学化经营开发;三是制订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控制好土地流转总量、结构和动态平衡,引导农民将耕地流向优质高效农业项目;四是建立流转服务机构和平台,为土地流转提供信息、中介服务;五是强化耕地保护,依法查处巧立名目改变土地用途或违背农民意愿强制流转的坑农行为,加强基本农田建设,确保耕地占补平衡。
请分析一下农产品价格上涨和土规模经营的联系。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运用农产品价格“剪刀差”,实行以价格低于价值的方式收购农副产品,对以价格高于价值的方式收购工业产品,所以农副农产品价格一开始定价过低。随着工业化的不断深入,我国对农产品进行过多次调价,但是由于宏观调控不当,多次出现过农产品一涨价,工业品随之涨价,农资、农机、农工近一两年价格猛涨。农资涨价更像坐了直升飞机!涨幅远超过农产品涨幅,实际上造成了农民收益不能得到实惠,其结果农产品的价格在整个市场价值链中仍处于最低端。
长期以来,我国粮食产品、经济作物等大宗农产品的价格偏低,农民种粮的比较效益低下,最后从土地产出率和农民得到的效益看,都是不利于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非常不利于规模经营。现在看来由于世界能源紧缺引发的世界粮价猛涨,将有可能直接冲击到了我国的农副产品生产,在今后要适度地提高农产品的价格已经是在所难免,农产品价格上涨对增加农民收入是好事。据统计,2007年上半年,农产品价格上涨使农村居民人均增收217元,比不涨价增长11.5%,相当于中央财政补贴农民1600亿元。但是在提高农产品价格上时候,国家要下大功夫调控其它工业品的涨价幅度在合理的范围内,要避免和制止某些行业、某些商品哄抬物价。
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农业面临着激烈的国际农产品竞争,而我国农产品生产成本高,国际竞争力低。我国农业以家庭为主的小规模、高成本的经营方式,已难以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日益激烈的国际化竞争形势,农村土地规模化、产业化,已成为我国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