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蔬菜价格上涨主要原因是前期连续阴雨天气,蔬菜的生长和储存受到一定影响。
接下来分析其他具体影响蔬菜价格的因素:
1.8月份以来我国山东、山西、河南、河北等地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暴雨影响,而山东、山西、河南、河北是我国大多地区的蔬菜供应来源,因暴雨的影响多地蔬菜被淹没,使得蔬菜的产量严重下降。
2.随着天气的转凉,蔬菜供应正处于由北方向南方转移,由露天蔬菜向设施蔬菜转移的更迭期。但是,从9月下旬开始到10月上旬,这期间蔬菜主产区雨水偏多,蔬菜的种植、生长、采摘、存储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蔬菜普遍上市推迟,而且产量不佳,导致了蔬菜供应的紧缺。
3.今年秋天的蔬菜的生长关键期我国北方地区出现了极端天气,且今年的气温比往年同期低了不少,不利于蔬菜的生长,导致各种蔬菜生长缓慢,蔬菜的采收期延长。
4.由于近期汽车油价的持续上涨,使得汽油和柴油的价格增加,而运输蔬菜的方式大多是靠大型货车运行的,届时运输成本增高。
5.消费需求的改进,随着生活逐渐变好,人们的消费观念在逐渐改变,比起大鱼大肉大家更向往健康膳食,蔬菜(特别是绿色蔬菜)变成了热门。
6.一定的炒作,因为蔬菜大产地的北方遭遇水灾和低温等情况,蔬菜供给变少,有些商贩故意抬高价格导致蔬菜价格上涨。
怎么解决蔬菜价格上涨过快:
1.品种价格过低时,政府部门采取宏观调控,大量平价收购,保证种植户的基本收益,保护菜农的积极性,防止来年大涨;在部分品种过高时,建议投入资金直接收购,低价投放市场。
2.积极扶植超市扩大蔬菜经营面积和品种。建议政府部门支持和帮助超市扩大蔬菜经营面积和品种,及时发布超市蔬菜价格,引导市民合理消费。
3.政府方面能像对待粮食生产一样,给蔬菜种植一定的补贴,特别是当蔬菜出现减产的年份提高补贴标准,就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菜农的生产积极性,为平抑价格打下基础。
4.对于以种种理由囤积居奇、制造蔬菜供应紧张气氛的行为,有关部门应该重视并通过经济手段加以打击。
5.加大科技培训力度,培养素质相对较高的菜农,改进他们的种植方法,提高科学意识。
菜比肉贵,萝卜11元,大葱12元,蔬菜大涨价逻辑是啥?4月还涨吗
01、蔬菜集体大涨
从9月份开始,北方的雨水持续降落,且一直持续到10月份,山西、陕西等地受降雨影响很大,再加上低温到来,救灾工作更加困难。而11日开始,内蒙多地迎来雨夹雪,局部温度降至0℃以下,结果导致当地的土豆采收、秋种受影响。
今年多地遭受强降雨影响,以至于农田积水较多,不少农作物受损严重,农产品采收难度加大,且产量也有所减少。也正因极端天气的影响,近期的蔬菜价格明显大涨,全国多地涨幅明显。
就拿陕西来说,当地蔬菜也已迎来了6周连涨,23种蔬菜均价为3.5元/斤,比起国庆期间涨了9.38%,同比去年涨了21.53%。其中菠菜涨了30%,售价为6.9元/斤,大葱价格为5元/斤,芹菜为2.9元/斤,茄子为3.36元/斤,西葫芦为3.66元/斤,这些蔬菜涨幅普遍超20-30%。
寿光地区上周蔬菜定基指数为139.56点,相比前一周涨了4.17%,同比涨5.7%,而从10大蔬菜指数来看,叶菜类涨19.7%,菜豆类涨11.4%,茄果类涨10%。这还是批发价,市场价涨幅更大。
至于为何蔬菜走高,主因是内蒙、辽宁、张北等北方蔬菜产地气温大幅度走跌,蔬菜产收受影响,再加上多地进入尾期,而山东的秋菜还没集中上市,市场供应偏紧,价格接连上涨。当然山东天气也不是太好,前期阴雨不断,持续时间比较长,蔬菜的储运、采收均受限制,价格迎来了一波走高。
而像辣椒、茄子、山药、西兰花等,因受阴雨影响容易腐烂,且坐果率不是太高,产量走低,因此价格迎来了上涨。而山芹也涨超20%,主因是产地收获比较难,而因雨水导致蔬菜水分大,容易腐烂。
而苦瓜、黄瓜、丝瓜等瓜类蔬菜,因受阴雨影响,生长速度比较慢,且病害明显增加,因此其价格也开始大涨,黄瓜大涨25.5%,黑皮冬瓜涨了50%。
02、又要吃不起了?
产地价迎来了大涨,市场零售更是紧跟其后,且涨幅更为明显。近日,“菠菜15元一斤”上了热搜,要知道猪肉零售也才8元左右,部分地区促销价更是跌至3.99-5.99元一斤,菠菜却迎来了大幅度走高。
记者走访了郑州一家菜市场,记者了解发现,黄瓜涨至6.5元/斤,菠菜一斤12元,青菜从上周3元涨至5.8元/斤,大葱也从5元飙升至8元/斤。反而,带皮五花肉为10.8元/斤,后腿肉为8.9元/斤,可见部分蔬菜已比肉还贵。
摊主表示,近期蔬菜上涨,主因是受暴雨影响,很多蔬菜大棚被淹,菜价自然会迎来上涨。就拿菠菜来说,其批发价为10.5元/斤,卖12元一斤也赚不了多少钱,如果不能及时卖掉,可能还要赔钱。
在一家超市里,记者发现菠菜反而便宜很多,其价格为5.98元/捆,不过其他蔬菜价高,如花菜6.8元/斤,豇豆为9元/斤,苦瓜为7元/斤,胡萝卜5元/斤。
市民王女士表示,近期蔬菜涨得太猛了,就拿大葱来说,记得7-8月份时零售才不过1.2-1.5元/斤,而9月下旬就已涨至3-3.8元/斤,而到了今天更是涨至7-8元/斤,这价格涨得太猛让人无法接受。
工作人员表示,今年大葱“先跌后涨”,9月份之前,产地价才不过5毛一斤,最低时跌至1-2毛,而如今产地价已涨至5元一斤,价格大涨10倍。大葱的行情大涨,市场价自然被带动起来。至于为何猛涨,还因大葱本身就不耐涝,受雨水影响大葱很容易损坏,减产比较严重。
03、土豆、大蒜低迷
不过在市场蔬菜集体大涨的同时,土豆、大蒜的产地价却显得十分低迷,这是咋回事呢?
①土豆
今年的土豆行情一直不是太好,上半年就跌至4-5毛一斤,而如今新土豆迎来了上市,可价格依旧不是太高,产地才不过0.5-0.65元每斤。而内蒙部分地区因雨雪影响,土豆生长、采收均受影响,但即便是这样,当地土豆产地价依旧低迷难涨。
至于为何涨不动,说到底还是产量太高,目前库存土豆仍有上百万吨,新土豆受到了抑制,结果价格难以走高,行情反而缓慢走跌。
②大蒜走低
从10月份开始,大蒜价格跌幅明显,累计跌了1.2-2毛一斤。如金乡产区,老蒜为2.2-2.38元一斤,一般混级为2.55元/斤,杂交大混级为2.8-3元/斤。杞县产区,蒜米料为2.25-2.36元/斤,印尼货为2.6-2.65元/斤,大混级为2.9元/斤。
至于蒜价为何走低,还因大蒜种植基本结束,市场采购大蒜的量减少,本身大蒜库存就高,因此蒜价难以走高。
前几天,笔者一名朋友在聊天时跟我吐槽,自己买了一棵大白菜花了21元,这个价格足够买两斤猪肉了。
不仅是大白菜,相信大家都发现了最近这段时间各种蔬菜价格都大幅上涨,尤其是像上海、北京这样的大城市,蔬菜价格更是超乎想象。
据了解,现在上海当地的西红柿15元一斤,白萝卜11元一斤,娃娃菜12元一斤,平时几毛钱一斤的大葱也涨到了12元。
其他地区的蔬菜价格虽然稍好,但是价格也是翻了番得涨,比如河北秦皇岛市,西红柿4元一斤,茼蒿5元一斤,青椒7元一斤,黄瓜6元一斤。
河南省周口市的西红柿4元一斤,大白菜2元一斤,青椒5元一斤,黄瓜3.5元一斤。
辽宁省沈阳市韭菜5元一斤,尖椒11元一斤,大葱7.5元一斤,茼蒿6元一斤。
虽然同一种蔬菜在不同地区的价格不同,但可以看出蔬菜价格都迎来了大幅上涨。
新发地统计发现,市场蔬菜价格由去年同期的2.71元/公斤上涨到了现在的4.44元/公斤。
近期,蔬菜价格大涨的逻辑是什么呢?
1、运费价格大涨
据报道,从辽宁凌源到北京,算上分拣、装箱、运输等费用,大概在0.4元/斤,而现在打到了0.9元/斤。
受疫情影响,很多地区都加强了管控,汽车长途运输难度增加,而蔬菜又有严格的时效性,稍微一慢就会变得不新鲜或者是烂掉,轻则影响价格,重则滞销卖不出去。
货车来回要途径多地,只要路途中有一个地方出现了疫情,那么就会导致行程码上添加了星号,这会对后续运输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货车司机多不愿前往上海、北京这些大城市,致使车源紧张,价格上涨。
另外,近期成品油价格大幅上涨也是导致运费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
虽然产区价格因为产量增加在下降,但流通成本的增加幅度超过了地头价的降价幅度,致使最终蔬菜价格上涨。
2、销区蔬菜供不应求
虽然随着温度的升高,各种蔬菜的长势良好,产量也在增加,但因为中间流通环节受阻,产区的蔬菜无法到达销区,销区蔬菜供不应求,价格被不断炒高。
3、3月中下旬的一波降温降水天气让气温一夜骤降15-20℃,对蔬菜的生长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延缓了蔬菜的上市时间,蔬菜供应减少价格上涨。
4、经销商赚差价,蔬菜从产地最后到消费者手中,中间要经过多道菜贩子,每一道贩子多有损耗都有盈利,层层加价致使蔬菜价格上涨。
4月蔬菜价格还会涨吗?
可以肯定的是随着温度的升高,各种蔬菜的产量都会大幅提升,这将为蔬菜降价提供坚实的后盾。
但考虑到致使蔬菜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并非产量下降,而是因为运输环节受阻,短时间内运输环节难以改善。
据专家分析,目前国内疫情依然处于上升期,还未到下跌拐点,这就意味着4月道路交通运输难以改善,而油价又处于高位,运费难以降价。
预计,4月蔬菜价格会随着产量的增加而低于3月,有媒体报道包括黄瓜、茄子、扁豆、豇豆、西葫芦的价格都有所下降,其中降幅最大的是豇豆,其次是圆茄和黄瓜。
不过4月的蔬菜价格同往年同期相比,因为运输价格高昂依然会处于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