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南绿茶属于哪里的特产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0 04:02:47
字号:

胶南绿茶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胶南绿茶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胶南绿茶属于哪里的特产

胶南绿茶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这意味着胶南绿茶也有了自己的身份证,并且将扩大种植面积,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的人品尝到胶南绿茶的茶香。

A大珠山发现神秘茶赋

“很久以前,附近一位山民在大珠山中,偶然发现一块巨石,大约五六米长、三四米宽,上面明显刻着几行字,后来找明白人过来一看,竟还是描写茶的一首诗,那首诗是这样写的:“苍蔼寒山深,有人乃在此。一杯复一炉,煮茗溪光里。”胶南市茶叶协会秘书长、茶学博士张续周自豪地说,胶南绿茶是我国高纬度绿茶的优秀代表,种植茶叶历史也很悠久。

说起来胶南茶的由来还跟苏轼有很大的关系的,在民间有传说这里的茶树是由北宋诗人苏轼调任密州(今山东诸城,毗邻胶南)期间,从眉州(今四川)引种至密州,后由密州传至琅琊郡(今胶南一带)。在明清时期,胶南大珠山石门寺院有野山茶树栽植,僧人以此茶为原料制作“石门茶”,品之清香高雅,颇受文人雅士们喜爱,常常聚在寺院旁的石门涧品茗,并以石刻方式留下上面那首出自明代文人王无竟的优美诗文。

B专家:胶南茶汤色浓,营养成分高

“一方水土养一方‘茶’,而胶南茶的特点就是‘香似豌豆香、汤似小米汤’。”张续周说,这句话的由来是因为胶南茶叶汤色相对南方茶比较浓,颜色又是偏黄绿色,营养成分又很高,所以就形象地称它为小米汤。

而豌豆香的由来很简单,胶南绿茶入口细品有股淡淡的豌豆香,回甘也很快。据悉,胶南绿茶光照充足,生长期长,氨基酸等有机成分含量高。

C茶叶园区规模不断扩大

目前,胶南市茶叶总面积已达6.7万亩,其中投产茶园面积4.5万亩,年产干茶2700吨,总产值2.7亿元;名优茶产量1427吨,名优茶产值2.1亿元。

以“青岛海青绿洲茶叶精品园”、“青岛铁涧山茶叶精品园”、“青岛铁山茶叶精品园”、“青岛张家楼上疃茶叶精品园”、“青岛九龙潭生态茶园”等为主体的六大茶叶现代园区建设,在发展壮大中起到了产业聚集的效果。全市有机茶园认证(含转换期)面积达到2155亩;拥有茶厂142家;名优茶加工机械约2000台(套),年生产能力约达3000吨;先后筹建胶南市茶叶产业协会、绿茶开发研究会、青岛碧雪春茶业合作社等茶叶行业组织16家。在各种茶叶评比活动中,胶南绿茶屡获大奖,逐步步入全国名茶行列。

◎相关链接

胶南茶也有身份证了

日前,经国家商标局核准,“胶南绿茶”成功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这是胶南市第一件农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张续周说,胶南市于2009年2月成立了茶叶协会,并注册了地理商标,“申请后经过我们审核合格的胶南茶都会被贴上这种绿色的小标签,这不仅能让更多的人尝到胶南的茶香,也有利于加强地理标志的使用管理和保护,充分发挥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作用

胶南绿茶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包括胶南市海青镇、大场镇、张家楼镇、藏南镇、大村镇、六汪镇、宝山镇、理务关镇、王台镇、铁山街道办、隐珠街道办、灵山卫街道办一带的珠山山脉、铁山山脉和藏马山山脉,辖12个镇(办、区)的163村,东到灵山卫街道办的杨七岭村,西到海青镇的东蔡家村,南到海青镇小官庄村,北到王台镇法家庄,地理坐标为北纬35°35′~36°08′,东经119°30′~120°11′。面积2000公顷,年产量1200吨。

西瓜为什么叫“西瓜”

山东樱桃产地比较好的有山东省泰安市天宝镇、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山东省潍坊安丘市庵上镇、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坪上镇厉家寨村、山东省临朐县山旺镇等。

1、山东省泰安市天宝镇

该镇是中华樱桃的正宗产地,已有1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所产的樱桃曾是古代帝王的特级贡品。天宝樱桃以其个大皮薄、味美可口、营养丰富的特点,被誉为“果之珍品”。目前该镇樱桃种植总面积已有3万多亩,年产量1500多万公斤,产品销往北京、大连、沈阳、广州、福建等地。

2、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

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栽培大樱桃已有百余年历史,福山大樱桃主要产于其南部和西部的低山丘陵地区,这里土壤肥沃、水利条件良好,生态环境优美,是中国大樱桃的黄金产区之一。福山大樱桃分作红、黄、紫、三类,果实色泽鲜艳、晶莹亮丽、红如玛瑙,黄如凝脂,酸甜味美,以其艳丽的外观、优良的品质、独特的风味享誉海内外。

3、山东省潍坊安丘市庵上镇

庵上樱桃甘甜多汁,味道甜美,共拥有红灯、拉宾斯、那翁、意大利早红、大紫等22个名优品种,形成了成熟期早中晚、颜色红黄紫合理搭配的格局,供果期长达3个月。1996年,庵上镇(现石埠子镇)被中国特产之乡组委会命名为“中国樱桃之乡”。目前,庵上樱桃已畅销大江南北。

4、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坪上镇厉家寨村

厉家寨村是坪上镇一个自然村,厉家寨大樱桃种植历史悠久、品质优良、味道鲜美,享誉全国。在2015年中国特产协会为坪上镇“中国樱桃之乡”授牌。2016年,中国果品流通协会授予厉家寨“中国樱桃第一村”的称号。

5、山东省临朐县山旺镇

山旺大樱桃除鲜食外,还可加工制成樱桃汁、樱桃酒、樱桃酱、樱桃罐头等,以其安全、优质、无污染、营养丰富的品质特点,畅销国内外。2014年,“山旺大樱桃”成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产品,登记保护面积20000亩。

最近听《红楼梦》,听到贾母他们谈论西瓜可能因为雨水大味道不如先前的好,想到西瓜从哪个朝代开始出现的呢?

寻思着好像听说过西红柿和番茄的名称是由于西域还是西方传来的才得此名称,估计“西瓜”也是这个道理呢。

于是百度搜索。

西瓜,中国各地栽培,品种甚多,外果皮、果肉及种子形式多样,以新疆、甘肃兰州、山东德州、江苏东台等地最为有名。

其原种可能来自非洲,广泛栽培于世界热带到温带,后传入中国。

西瓜为夏季之水果,果肉味甜,能降温去暑;种子含油,可作消遣食品;果皮药用,有清热、利尿、降血压之效。

中文名,西瓜

拉丁学名Citrullus lanatus (Thunb.) Matsum. et Nakai

别名,夏瓜、寒瓜、青门绿玉房

栽培历史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西瓜产地,但关于西瓜的由来,说法不一。

较为流行的观点认为,西瓜的原生地在非洲,它原是葫芦科的野生植物,后经人工培植成为食用西瓜。 早在四千年前,埃及人就种植西瓜,后来逐渐北移,最初由地中海沿岸传至北欧,而后南下进入中东、印度等地,四五世纪时,由西域传入中国,所以称之为“西瓜”。

明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按胡峤于回纥得瓜种,名曰西瓜。则西瓜自五代时始入中国;今南北皆有。”这说明西瓜在中国的栽培已有悠久的历史。

过去,有人引宋代欧阳修《新五代史·四夷附录》说:五代同州郃阳县令胡峤入契丹“始食西瓜”,“契丹破回纥得此种,以牛粪覆棚而种,大如中国冬瓜而味甘”,“周广顺三年(953)……峤归”。

于是,西瓜从五代时由西域传入中国的说法,似乎成了定论。

1981年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学生课外读物《衣食住行史话》中就有“西瓜始于五代”一节。其实,这种说法并不确切。

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指出:西瓜又名寒瓜。“陶弘景(南北朝时人)注瓜蒂言永嘉(晋怀帝年号)有寒瓜甚大,可藏至春音,即此也。盖五代之先瓜种已入浙东,但无西瓜之名,未遍中国尔。”

《南史·滕昙恭传》说,昙恭“年五岁,母杨氏患热,思食寒瓜,土俗所不产。昙恭历访不能得,衔悲哀切。俄遇一桑门问其故,昙恭具以告。桑门曰:‘我有两瓜,分一相遗。’还以与母,举室惊异,寻访桑门,莫知所在”。

唐代段成式的《酉阳杂俎》卷十九记载隐侯(沈约)的《行园》诗云:“寒瓜方卧垅,秋蒲正满陂。紫茄纷烂熳,绿芋都参差。”从诗中谈到寒瓜卧垅的时节看,正跟西瓜相符。

另外,旧北京曾称先上市的西瓜为“水瓜”,后上市的为“寒瓜”;今访老农,也说晚西瓜确有“寒瓜”一称。看来,上述文献资料可以和李时珍的说法相印证。

然而,李时珍的说法几百年来似乎并未引起人们的注意。

1976年,广西贵县西汉墓椁室淤泥中曾发现西瓜籽;1980年,江苏省扬州西郊邗江县汉墓随葬漆笥中出有西瓜籽,墓主卒于汉宣帝本始三年(前71年)。

这就无可辩驳地证明了李时珍记载的可靠性。

双井西瓜

双井西瓜,湖北省荆门市掇刀区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双井西瓜”已有数十年种植历史,从最初的露地栽培发展到地膜栽培、小

民和旱砂西瓜

民和旱砂西瓜,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民和县素称青海“瓜果之乡”,种植出的西瓜含糖量高,

方城西瓜

方城西瓜,临沂市兰山区特产,因最早产于兰山区方城镇,故名“方城西瓜”,中国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

西瓜(学名:Citrullus lanatus (Thunb.) Matsum. et Nakai)一年生蔓生藤本;茎、枝粗壮,具明显的棱。卷须较粗壮,具短柔毛,叶柄粗,密被柔毛;叶片纸质,轮廓三角状卵形,带白绿色,两面具短硬毛,叶片基部心形。雌雄同株。雌、雄花均单生于叶腋。雄花花梗长3-4厘米,密被黄褐色长柔毛;花萼筒宽钟形;花冠淡**;雄蕊近离生,花丝短,药室折曲。雌花:花萼和花冠与雄花同;子房卵形,柱头肾形。果实大型,近于球形或椭圆形,肉质,多汁,果皮光滑,色泽及纹饰各式。种子多数,卵形,黑色、红色,两面平滑,基部钝圆,通常边缘稍拱起,花果期夏季。

被子植物门,雌雄同株。

西瓜喜温暖、干燥的气候、不耐寒,生长发育的最适温度24-30度,根系生长发育的最适温度30-32度,根毛发生的最低温度14度。

西瓜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较大的昼夜温差。

西瓜耐旱、不耐湿,阴雨天多时,湿度过大,易感病。西瓜喜光照,西瓜生育期长,因此需要大量养分。

西瓜随着植株的生长,需肥量逐渐增加,到果实旺盛生长时,达到最大值。

西瓜适应性强,以土质疏松,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砂质土最佳。

喜弱酸性,PH5-7。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news/1_7258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