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市场消息乱飞!植物油、小麦、食糖、大米又要涨价了?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0 03:54:43
字号:

原创出品,禁止抄袭,违者必究。

全球市场消息乱飞!植物油、小麦、食糖、大米又要涨价了?

近期农业领域的波动仍在持续。

本来之前市场有部分观点认为,随着俄乌冲突带来的影响渐渐被市场所“消化”,全球粮食及食品价格的波动也会逐渐缩小并回落,但是事实上,随着各种因素叠加并不断引发新的效应,全球粮食及相关农产品市场继续波动不断。

1、植物油市场喜忧参半

当初印尼突然宣布暂停棕榈油出口后,植物油市场一度陷入混乱,尤其是在豆油、菜籽油以及葵花籽油相继面临供给短缺的情况下,这一消息的释放再次扰乱了全球植物油市场,其价格也纷纷再次上扬。

不过前不久印尼又在多重压力下宣布解除出口禁令,或改为限定国内的供给数量,虽然这一消息被市场解读为是将“禁止出口”改为了“限制出口”,对市场供给依然存在风险,但另一边,作为全球第二大棕榈油生产国的马来西亚却抓住机会,正准备加大出口以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一方面,虽然印尼的出口禁令有所缓解,但是受其数量限制以及未来政策的变动性仍然较大的影响,使得植物油市场依然面临较大的变数。

另一方面,马来西亚棕榈油暂无持续累库预期,因此预计油价仍将宽幅震荡。

2、小麦动荡不已

小麦的情况要比植物油更为复杂。

一方面,在俄乌冲突下,乌克兰粮食减产基本已成定局,而乌克兰作为小麦的重要出口国势必会受到影响。

另一方面,印度又因极端热浪影响,也收紧的小麦的出口政策,虽然后续略有放宽,但是市场预期仍然偏紧,也使得全球小麦价格一度先跌后涨。

美国及欧盟地区小麦长势也不容乐观。

美国小麦面临“旱涝两重天”,冬小麦受干旱影响长势偏弱,而春小麦则受湿涝影响播种进度严重缓慢;而欧盟最主要的小麦主产国法国也因为极端天气的影响而不断传出预期减立的消息。

而在这些不利消息下,全球最大的小麦出口国俄罗斯却传来了好消息。

受益于好天气的影响,俄罗斯今年的粮食有望迎来创纪录的产量,其中小麦产量或将达到8700万吨的历史纪录,而出口量有望将增至4100万吨。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小麦市场的供给压力得到了缓解,因为一方面受相关制裁的影响,如何运输将是一个问题;另一方面,当前全球油价大涨,运输成本上升,也将进一步推升粮食购买压力。

再加上小麦是全球需求最大的口粮,在动荡格局下,各国纷纷加大了口粮储备,因此后续全球麦价更加易涨难跌。

3、食糖趋紧

在人们都收藏小麦市场动向的时候,食糖市场也不断传来消息。

首先是全球最大的食糖生产国与出口国的巴西,多家企业取消了食糖订单,原因是将更多的糖用于生物燃料,以获得更高的收益。

这意味着食糖出口量将面临下降。

紧接着,印度也传来限制食糖出口的消息,也使市场一度开始紧张。

而前不久,古巴也表示今年的蔗糖产业收成或只有预期的一半,其产糖量或将迎来自1908年以来最差的一年。

随着北半球夏季的到来,食糖的消费量将有所上升,这也加剧了食糖市场的动荡。

虽然俄乌冲突对食糖市场的直接影响比预期要小,但是在多重影响下产生的叠加效应的影响下,后续市场价格仍将高位震荡。

4、大米要涨价?

最后值得收藏的是,在全球通胀高企,食品价格频频上涨的情况下,近日,几个大米主产国也纷纷传出涨价的消息。

首先是泰国政府表示,因受种植成本上涨等多方面影响,将与越南商议准备联合提高大米价格,以提高两国的市场议价能力。

其次,作为全球大米第一出口大国的印度也传出了将收藏大米走势的消息,如果发现有上涨迹象,为了保障本国的供给,或将对大米也采取相应的限制措施。

印度、越南、泰国是全球三大重要的大米出口国,如果这三大出口国纷纷提价或限制,势必将推升全球大米价格上涨。

结语

综上可以看出,虽然本轮粮食及相关农产品的价格上涨幅度并不是空前的,但是其背后的影响因素却十分复杂,并且互相交织,这使得表面看起来价格涨势并不是十分凶猛,但是想要回落却面临较大压力。

更多内容欢迎收藏“新农观”,一起了解新时代下三农的新发展。

为何近期蔬菜价格涨幅较大?

一是天气的影响,特别是极端天气带来的蔬菜减产。今年我国各地极端天气频发,在九、十月份,北方地区持续降温和降雨,对蔬菜生产产生了明显影响。尤其是一些蔬菜生产大省如河南、山东、河北、江苏、山西等地,都遭遇了极端天气的侵袭,菜地被淹没后需要补种,而补种是需要时间的。在补种期间蔬菜主要由大棚蔬菜来供应,但由于低温,大棚蔬菜产量也受到了影响。这导致很多绿叶类蔬菜上市的时间延后,出现了供需失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

二是运输费用上涨。我国蔬菜供应的格局是产集销分,目前我国四分之三的蔬菜生产集中在蔬菜年产量2000万吨的12个省份,蔬菜供应在容易受到极端天气影响的同时,也意味着蔬菜的运输半径很大。而今年以来,运输成本在不断上升,而且在蔬菜的运输过程当中,有一个非常敏感的变量是柴油价格,因为都是大货车,要烧柴油,随着国际原油价格的持续上涨,年内我国对油价上调了14次,今年5月份,柴油的价格为每吨6600元,而到本月柴油价格已接近7600元,涨幅15%,这就意味着运输方面油价推升成本的压力很难消化,势必会传导到蔬菜运输上。

三是生产成本的增加。今年以来,煤炭、石油等大宗商品大幅涨价,导致农资产品如化肥、种子、棚膜、地膜、包装纸箱等,也都出现了大幅上涨,这导致种植成本提升三成左右,如果目前这种状况持续,种植户只能继续通过调高农产品价格来转嫁成本。

四是各国央行对货币采取量化宽松的政策。在后疫情时代,以美国为首的欧美、日韩等国家,对货币采取量化宽松的政策,包括供应链的短缺等等,本身导致这些地区的食品价格在飙升的同时,也会传导到国内。

因此,近期蔬菜价格大幅上涨是季节天气因素叠加生产成本上升、国际经济形势等共同作用的结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

蔬菜价格什么时候才能降下来?

目前极端天气已经过去,而且很多受灾的蔬菜主产区都在努力补种蔬菜,因此,供需矛盾再过一小段时间之后就会明显缓解。

一是整体上来看,我国的蔬菜供给保障能力很强。我国的蔬菜产量,已经连续10连增,年蔬菜种植面积达3亿亩,目前蔬菜年产量为7亿吨,人均年蔬菜水果的消费量超过500公斤,稳居世界第一名。同时,目前在田的蔬菜规模是1亿亩,同比去年是略有增加的,所以,长期以来形成的蔬菜供应能力,包括蔬菜生产、供应的各个环节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于应对蔬菜短期波动、保供的能力是经受得住考验的。

二是这次涨幅较大的为叶菜类蔬菜。进入11月份后,随着南方地区广东、海南、云南等蔬菜产区的叶菜大量上市,预计在20天左右这些蔬菜价格就会有明显降幅,而北方大棚蔬菜也会陆续上市,这都会给市场供给形成有利补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

三是蔬菜的替代性很强,可选择性也比较多。而这次根茎类蔬菜如土豆、洋葱等涨幅并不大,同时国家会投放耐贮存的储备蔬菜来调节蔬菜供应的结构性失衡。

四是推升蔬菜生产成本上升的因素正在缓解。随着国家对农资产品管控政策的陆续出台,比如对农药化肥相关行业的调控等,使得哄抬物价、囤积居奇的现象在减少,所以总体来说推升成本上升压力将通过政策红利的释放逐步在缓解。

五是农民的种植意愿在提高。随着蔬菜价格的上涨,很多菜农愿意扩大种植面积,因为这样可以短期内获利更多。

蔬菜价格会有所回落,但不意味着会回到一个很低的价格区间,除了通胀因素外,在供求衔接过程中某些品种存在短期内的结构差异,所以,受灾蔬菜品种的价格今年还会处在一个较高的水平。

1、生猪价格周期性下跌遭遇蔬菜供应短暂性不畅。一方面,不良天气对菜价的影响有短暂的滞后性。由于前期连续阴雨,很多主产地发生涝灾,导致产量缩减,采摘不便、运输成本增高,终端价格普涨。另一方面,今年1月份开始,猪肉价格连续回落。10月份第2周集贸市场猪肉均价为每斤10.5元,比1月份下降60.8%,很多地方甚至不到8元。

2、菜价比肉价低,这是国内很多人习以为常的事情。其实,在不少发达国家,蔬菜普遍比肉贵。近年来,我国部分蔬菜在特定时段里价格也比肉贵,一些高端品种常年比肉贵。与粮食等大宗农产品不同,蔬菜等鲜活农产品高度市场化,价格波动频繁,以天计并不夸张。与生猪、肉鸡等规模养殖业相比,蔬菜生产易受季节因素和极端天气影响,因短暂的供应减少造成价格上涨并不奇怪。

3、生猪和蔬菜各有其价格规律。随着生猪价格的下跌,全国养猪场户亏损面达76.7%。而部分蔬菜价格变高的背后,则是短暂上涨的生产流通成本。对此,也无须过虑,高菜价会促使蔬菜供应增加,低肉价已挤出落后的养殖产能。蔬菜生产周期短、产能恢复特别快,价格机制可以充分发挥对区域和品种的引导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地方菜价已在下降。有关部门已发布生猪产能过剩预警,鼓励养殖场户加快淘汰低产母猪,顺势出栏肥猪,使产能尽快回归合理水平。

4、不同蔬菜的涨幅不同、差距显著。以菠菜为代表的绿叶菜价格能涨数倍,同时,也有很多蔬菜特别是耐储运类的价格几乎原地不动。二是不同城市的涨幅不同,有的城市菠菜一斤15元,有的城市七八元,还有的四五元就能买到。随着城镇化加快,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短缺且薪资上升,土地流转费用上涨,这都是刚性成本,所以,近年来蔬菜价格总体呈稳中上升态势。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news/1_7248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