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扬镇的特色产业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0 03:38:33
字号:

1、苏赵梨园,现已扩展四千亩,有400多年历史,被列为亳州特产;

龙扬镇的特色产业

龙扬镇苏赵生态园建成后,集休闲、旅游、吃、住、玩一体,您来到龙扬镇,有绿化色瓜果、蔬菜可以吃,有生态鱼塘可垂钓。龙扬镇2016年会成为我市及周边城市假日出游的好去处。苏赵梨产于亳州市龙杨镇西北角的苏赵庄。这儿地处亳州市的最南端, 苏赵梨源于明末。当时,村人为避兵乱而“跑反”,返家时,从西北河套里带回一棵梨苗栽在村东水塘边儿,本不以为意。谁知这儿的水土独特,竟然育出了一代名品── 苏赵梨。

苏赵梨的特点是酥脆可口,甜中带香,果肉纯白,味正多汁,食之无渣,落地即碎。

清道光年间,苏赵梨与砀山梨同为贡品。砀山人以苏赵梨与其砀山梨齐名而不服,公举三位有名之士,推三独轮车梨专程来亳州,要与苏赵梨一比高下。经众人反复品尝,竟然难分优劣。后来双方协商,以梨的酥脆定输赢。苏赵人取梨一只,平放凳上,食指往梨上轻轻一按,梨子立即两半。砀山人大吃一惊,取其梨试之,用上全力,梨子仅仅脱去一层皮。砀山人服气了,苏赵梨的名气也因此更高一等。

苏赵梨园如今已发展到四千多亩,园林结构可谓“三世同堂”。外围是一把粗的新载梨树,碧叶嫩枝,为青春少女;环村是五十年至百年的壮年梨树,枝叶繁苦茂,挂果累累;村中是那棵三百高龄的古老梨树,粗大的树干被风雨磨 得如铁似钢。

苏赵梨的名气越来越大,并多次荣获嘉奖。1957年华东五省市水果竞赛中获金质奖,1996年安徽省农业厅优质水果评比中获质量奖,并在“第八届中国新技术新产品博览会”上荣获金牌。

龙扬镇位于谯城区最南端,东与涡阳县接壤,南与太和县隔河相望,苏赵梨园就位于土肥地沃、物华天宝、风光秀丽、天蓝水碧的龙扬镇,它东傍汪洋新河,头枕亳阜高速公路,西望京九铁路。苏赵村现有520多人,耕地800多亩,有梨园300多亩,梨树2200棵,最老的树有360年了,苏赵梨园是“三世同堂”,外围是一把粗的新栽梨树,碧叶嫩枝,中间是五十到百年的壮年梨树,枝繁叶茂,挂果累累,中心是那棵360年的古老梨树,虬枝盘结,粗大的树干历经风雨,满面沧桑。

据说,明朝末年龙扬这边的人到西北躲避战祸,后来他们又结伴返回老家,其中一位姓苏的和一位姓赵的两家人在此定居,并将从河套带回来的梨树苗种上。不曾想到,这棵梨树既保留了西北水果含糖分多的优势,又兼容淮北平原水果丰满个大的特色。随着时间的推移,定居这里的人们繁衍生息,一代比一代兴旺,他们不断为梨树施肥浇水、捉虫、剪枝、嫁接、传粉,不断栽种新的梨树苗,扩大梨园面积,以致此梨园的名气越来越大。相传,乾隆下江南时曾品尝过苏赵梨,并指定为贡品。随后,朝廷评选各地商品,原本名不见经传的龙扬苏赵庄的苏赵梨竟然跟早已成为贡品多年的砀山梨同时列入贡品。砀山酥梨协会会长带着一干人马来龙扬苏赵庄,随行的车上装满六大箩筐上乘砀山梨来比试。比试结果当然是苏赵梨胜出,砀山酥梨协会会长心服口服。

新中国成立后,苏赵酥梨也迎来了新的生机,它香脆可口、甜中带香、果肉纯白、味正多汁、食之无渣、落地即碎的独特味道,据测算其含糖量高达16%,比普通梨高5%;在市场其单价比普通梨高出3-5角钱。1957年华东五省、市水果竞赛中获金质奖;1996年安徽省农业厅优质水果评比中获质量奖,并在第八届中国新技术、新产品博览会上荣获金牌。

2、粉丝生产基地;

3、林业林网化,覆盖率居全区第二;

4、水资源丰富,无污染;

5、劳务输出人员占全镇总人口30%以上,被市政府命名为先进乡镇;

6、社会治安被市政府命名为学习枫桥经验模范镇,信访稳定被市政府授予“六无乡镇”;

7、党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被评为全区“五好党委”,第六届村委会换届被评为全区先进单位;8、养殖业以养鱼、养牛、养猪为主;

9、种植业以小麦、棉花、蔬菜为主导产业,是农业大镇;

10、民营经济以加工业为龙头。

亳州有什么景点或者特产?

从龙杨镇到颍东区途径:X001、济广高速公路,全程78公里,开车约1.5小时到达。

龙杨镇

进入X017,行驶3.6公里

右转,进入X015,行驶3.7公里

右转,从X015到X029,行驶3.6公里

左转,进入X029,行驶1.6公里

右转,从X029到洪河街,行驶4.5公里

请直行,进入洪河街,行驶680米

右转,进入X030,行驶520米

左转,从X030到X001,行驶450米

请直行,进入X001,行驶8.2公里

右转,进入S308,行驶1.4公里

右转,从S308到济广高速公路,行驶350米

靠右前方行驶,进入济广高速公路,行驶40.6公里

靠右前方行驶,从济广高速公路到S305,行驶690米

靠左前方行驶,进入S305,行驶6.6公里

请直行,进入阜蚌路,行驶1.2公里

左转,进入济河路,行驶460米

左转,进入北京东路,行驶70米

颍东区

苏赵梨产于亳州市龙杨镇西北角的苏赵庄。这儿地处亳州市的最南端,交通又不便,可谓穷乡僻壤。然而,因为出产苏赵梨,穷乡也跟着名产大名远扬了。 苏赵梨源于明末。当时,村人为避兵乱而“跑反”,返家时,从西北河套里带回一棵梨苗栽在村东水塘边儿,本不以为意。谁知这儿的水土独特,竟然育出了一代名品──苏赵梨。 苏赵梨的特点是酥脆可口,甜中带香,果肉纯白,味正多汁,食之无渣,落地即碎。 清道光年间,苏赵梨与砀山梨同为贡品。砀山人以苏赵梨与其砀山梨齐名而不服,公举三位有名之士,推三独轮车梨专程来亳州,要与苏赵梨一比高下。经众人反复品尝,竟然难分优劣。后来双方协商,以梨的酥脆定输赢。苏赵人取梨一只,平放凳上,食指往梨上轻轻一按,梨子立即两半。砀山人大吃一惊,取其梨试之,用上全力,梨子仅仅脱去一层皮。砀山人服气了,苏赵梨的名气也因此更高一等。 苏赵梨园如今已发展到一千多亩,园林结构可谓“三世同堂”。外围是一把粗的新载梨树,碧叶嫩枝,为青春少女;环村是五十年至百年的壮年梨树,枝叶繁苦茂,挂果累累;村中是那棵三百高龄的古老梨树,粗大的树干被风雨磨 得如铁似钢。 苏赵梨的名气越来越大,并多次荣获嘉奖。1957年华东五省市水果竞赛中获金质奖,1996年安徽省农业厅优质水果评比中获质量奖,并在“第八届中国新技术新产品博览会”上荣获金牌。 古井贡酒,中国八大名酒之一,其前身是汉末的“九酿春酒”。曹操将此酒进献汉献帝刘协,受到献帝的赞赏,把它作为宫廷用酒。传到明万历年间,阁老沈理在万历帝的庆典上,将减酒进贡朝廷,万历帝饮后连连叫好,钦定其酒为贡品,命其年年进贡,“贡酒”之名由此而得。古井贡酒以其独特的风味,赢得了海内外的一致好评,四次蝉联全国白酒评比金奖,1988年在第13届巴黎国际食品博览会上荣登榜首。 豪门贡菊冰茶,亳州地方特色饮品,主要成分有贡菊、枸杞、胖大海、莲子芯、西洋参片、罗汉果、山楂片、结晶冰糖等。饮用此茶可使人清新明目、润喉清嗓、美容益智、滋补强身。冰茶色泽清冽,览之赏心悦目,饮之吹花嚼蕊,齿颊溢香,被视为茶坛上的名品。 亳芍,即白芍,亳州地产药材,指芍药科植物芍药或其变种毛果芍药栽培品的根。一般种植3—5年, 9—10月采挖,去泥后放入开水中煮5—15分钟,捞出后去皮晒干即可。加工后的芍药呈粉白色或白色,故又称“白芍”。亳州芍药,《药典》称亳芍。性微寒,味微苦而酸。有镇痛、镇静、解痉的作用,主治月经不调、经前腹痛、盗汗、头痛等。亳芍的产量约占全国的70%以上。 亳菊,亳州地产药材,与滁菊、杭菊、贡菊一道并称四大药用菊花。《中华大辞典》载:“白菊产安徽亳州,称亳菊,品质最佳”。《中药志》及《中华本草》亦如是说。亳菊一般寒露后采摘,朵大、色白。能疏风散寒,解署明目,既入药,又是上佳的饮品。 亳花粉,又名天花粉,亳州地产药材。是葫芦科植物栝楼的干燥根。亳花粉个肥大、白色、粉足、筋脉少,质地上乘。花粉秋季采挖,去泥去皮晾干即可。味甘,微苦,性凉,有生津止渴、降火润燥、排脓消肿等功效。 亳桑皮,又名桑白皮,亳州地产药材,来源于桑科植物桑的根皮。春秋季挖取根部,去泥土及须根,趁鲜刮去黄棕色粗皮,用刀纵向剖开皮部,以木槌轻击,使皮部与木部分离,除去木心,晒干即可。亳州为三大桑皮主产区之一,其质优于其它两处。桑皮味甘、辛,性寒,有泻肺平喘,利水消肿之功。 亳紫菀,亳州地产药材,为草本植物。冬季采挖,将其根部残茎去掉,晾干即可。亳紫菀味苦、辛,性温,有温肺下气,化痰止咳之功。 亳丹皮,亳州地产药材。亳州是药用牡丹的主产区,丹皮即药牡丹根的皮,秋春季采挖3—5年的牡丹,除去根的表皮和皮肉木质,晾干即可。亳丹皮有镇静、镇痛、催眠、降压、抗菌等作用。 亳桐,亳州素有桐乡之称,其种植泡桐的历史在商代以前,商王朝建都亳州时,曾建桐宫。亳州泡桐的特点是面板光洁、轻逸、不变形、不虫蛀,属于打制家具的上好材料。亳桐生长快,其花可入药。如今亳桐已是大宗出口商品,深受日本等国的喜爱。 亳州粉皮,亳州特色食品,将绿豆、高粱、豌豆、山芋等加工成淀粉(可混合用,也可单独用),调成稀糊,用大锅加水烧开,用器皿取淀粉50克左右,放入特制的铜镟内(形似平底锅),将镟子放入沸水上转动,然后慢慢停止,淀粉糊在镟子内摊成薄薄的一层,然后镟子内放入沸水,迅速捞出放入凉水内,用手慢慢将薄淀粉皮从镟子内扒掉,放在特制的高粱秆或苇子做成的帘子上晾干即可。亳州粉皮筋骨强、色白、入口滑润,可拌凉菜、也可烩、烹、炖、烧,是当地家家必备的日常用菜。亳州粉皮以铜关村生产的名气最大。 高炉酒,产于涡阳县高炉镇高炉酒厂。高炉酒在汉代就很有名,当时有“汉三杰闻香下马,高炉酒十里飘香”之誉。该酒曾在清乾隆年间“南洋评酒会”上获奖。目前远销日本、新加坡等地。 苔干,又称贡菜,是一种由莴苣状的植物加工成的半干品条状蔬菜,主产区在涡阳到亳州之间的沿涡河地区以义门镇为中心。该菜清乾隆年间曾作为贡品纳入宫廷,故得名为贡菜。周恩来总理曾多次用此菜招待外宾,因嚼咽时能发出清脆的响声,周总理幽默地称之为“响菜”。苔干含有17种氨基酸以及糖、粗蛋白、钙、磷、钾、钠、铁、铜等营养元素,是天然的绿色食品,具有清热、明目、解毒、利五脏、通经脉等功效。苔干现已成为亳州大宗出口商品之一。 三官核桃,位于亳州市谯城区三关镇。核桃原产于羌胡,故又名胡桃,因其全身都是宝而倍受世人青睐。三官镇由于地质条件好,1960年国家决定在此投资建设亚洲最大的核桃林场,直属省林业厅。到1962年共育林3.7万亩,1963年省政府决定将其定名为“国营亳县核桃林场”。现在林场面积已达7.4万亩,年产核桃100万公斤。产品过去主要供应军工和航天企业,现远销海外,成了当地大宗出口商品之一,被称为“核桃王国”。 观堂大蒜,产于亳州市谯城区观堂镇。该蒜肉香汁多,是蒜中的佳品。观堂种植大蒜已有数百年的历史,是当地知名特产。在1995年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上获全国同类产品唯一奖牌,现已发展成为当地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 苏赵梨,产于亳州市谯城区龙杨镇苏赵庄。苏赵梨源于明代,当地人到外地避乱时将梨苗带回试栽,并育出精品。苏赵梨酥脆可口,甜中带香,果肉纯白,汁多无渣,落地即碎。清道光年间该梨为贡品,1977年在华东五省市水果竞赛中获金质奖,1996年在安徽省优质水果评比中获质量奖,在第八届中国新技术新产品博览会上获全国水果评比金奖。 茨淮新河大闸蟹,产于茨淮新河阚疃闸以上水域。由于该水域水质优良无污染,因此是河蟹生长的理想水域。该水域生产的大闸蟹,个大、肉肥、黄足,味道鲜美,与洋澄湖大闸蟹齐名。 狼山黑陶,蒙城狼山一带民间制陶工艺品,该产品也是淮北平原地区民间艺术的缩影。狼山黑陶产品具有“古”、“拙”感,纯黑色,据宜兴陶瓷研究所的理化性能测定表明:狼山的黑土是上好的制陶原料,产品理化性能远远超过德州的黑陶产品。狼山黑陶畅销上海、苏、杭一带,远销日本、东南亚、西欧。 小涧秋黄瓜,蒙城县小涧镇双锁山一带生产的黄瓜。长者可达60厘米以上,个虽大而脆可口,生长期较长,到秋后其它黄瓜已罢市时,小涧秋黄瓜开始上市,畅销沿江诸大城市,久享盛名。 泥塑,亳州泥塑,早在清初就负盛名,作品以神像、玩具为主,“大班会”鬼脸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建国后,泥塑濒于失传。1982年,古城残疾农民张方胜自己钻研,塑成1套《西游记》脸谱,并在县文化馆展出。1983年6月1日,亳州市第二中学女学生李文玲,在省“少年儿童书法绘画手工劳作展览”中获特别优秀奖。 亳州剪纸,亳州剪纸风格纯朴明朗,工巧纤细,优美多变,刚柔相济,装饰性强又富有乡土气息,早在宋代已很流行。但体裁仅局限于花、草、虫、鱼、飞禽、走兽,多用作窗花、喜花、兜肚花、鞋样等。建国后,剪纸作为民间艺术受到重视。1955年,省出版的《阜阳剪纸集》收录了亳县吕凤毛、陈孝儒的作品20多幅。为了提高剪纸艺术质量,1959年,县文联推荐吕凤毛去阜阳等地学习。后来他发掘和创作了一批高质量的剪纸作品,被省美术协会吸收为会员。1977年,吕凤毛重返艺坛,青年农民王炳华也崭露头角,其作品先后在合肥、上海展出。1978年7月,阜阳剪纸在北京展出,中国美术家协会召开座谈会,邀请吕凤毛、五炳华、王进铨、颜语出席会议。会议评出的优秀作品有亳县的《月桂飘香》、《花篮》、《狮子》、《假日之夜》、《两只孔雀》、《宝玉与黛玉》、《福寿图》、《四季喜寿屏》等。1980年以后,随着外事往来的增多,亳县剪纸作品作为礼物赠给澳大利亚、新加坡、西德、法国等国家,很受欢迎。1984年,美国一次就购买了30多个品种7000余幅。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news/1_7226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