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其原因,是个别品种农产品滞销关乎区域性、结构性、季节性等因素,暂时生产过剩。仅过了半年时间,同一种菜品价格竟有如此大的变化,虽是区域性个例,但依然值得人思考。
当前的“菜比肉贵”,原因之一是生猪价格周期性下跌遭遇蔬菜供应短暂性不畅。不良天气对菜价的影响有短暂的滞后性。由于前期连续阴雨,很多主产地发生涝灾,导致产量缩减,采摘不便、运输成本增高,终端价格普涨。
季节天气影响:与粮食等大宗农产品不同,蔬菜等鲜活农产品高度市场化,价格波动频繁,以天计并不夸张。与生猪、肉鸡等规模养殖业相比,蔬菜生产易受季节因素和极端天气影响,因短暂的供应减少造成价格上涨并不奇怪。
蔬菜价格在每年进入9、10月份开始上涨,主要是天气转凉,蔬菜生长性下降,但部分秋季产蔬菜不受影响。3、4月份开始回落,主要是因为南方蔬菜和部分北方温室蔬菜逐渐上市,价格逐渐回落。
处于蔬菜市场“青黄不接”之时,夏季蔬菜上市以及结束,而秋冬蔬菜上市的量比较少。加上今年很多地方的降温比较快、雨水也多,大型蔬菜产地蔬菜生长长势缓慢甚至部分产区减产,供应量少了,需求量大,价格肯定会跟着上涨。
随着蔬菜生产恢复,一些推迟上市的蔬菜集中上市,部分品种价格也可能回落,但连续降雨已影响到部分地方秋冬茬蔬菜定植,可能出现茬口衔接不畅等情况,预计冬季蔬菜价格整体偏高。
其它方面,种子、化肥、等成本太高,导致成本也提高了,运输方面,汽油和柴油等价格的上涨,也让蔬菜运输成本提升,种种因素影响下,蔬菜价格想不上涨都难。
蔬菜价格影响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
1、季节性因素:蔬菜价格在每年进入9、10月份开始上涨,主要是天气转凉,蔬菜生长性下降,但部分秋季产蔬菜不受影响,如大白菜、青菜等;进入冬季,蔬菜价格继续上涨,价格持续到第二年的3、4月份开始回落,主要是因为南方蔬菜和部分北方温室大棚蔬菜逐渐上市,价格逐渐回落,到6、7月份蔬菜价格会跌到较低位置,不过,部分叶菜类蔬菜价格在夏季受高温及暴雨的影响较大,价格有时会有一个较大幅度的上涨。
同时,进入夏季,高温和暴雨如果频发,蔬菜的生产、仓储和运输受到较大的影响,部分地区蔬菜价格短时间内上涨速度会较快。
2、蔬菜种植成本的增加:种子、化肥、基础设施、人工等
3、蔬菜仓储及运输费用的增加:冷冻、仓储、油价等。
4、产地与销区距离加大:城市化的进程导致主产区与主销区距离加大,仓储及运输费用增加。
5、气候因素:频发的极端气候对蔬菜生产、仓储、运输都会造成较大的影响。
6、零售:传统的地摊销售转变为蔬菜零售市场集中管理,导致零售摊点数量减少,进入门槛相对较高,商贩成本上升,价格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7、需求变化: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对高品质菜的需求量增多, 在蔬菜包装等环节费用增加,价格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