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产地环境检测包含什么项目?检测这个有什么用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0 00:41:04
字号:

农产品初级产品、半成品及其加工制品卫生指标,理化指标、感官指标、转基因成份、农药残留、兽药残留、抗生素、激素及内外源污染物等常规和特殊项目的检验分析、质量评价及研究

农产品产地环境检测包含什么项目?检测这个有什么用

开展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监测,建立并完善全国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监测体系,提升监测预警能力和水平,是强化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监管的有效手段,对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按照国家网的统一部署和相关技术文件要求,农业农村部负责组织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开展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监测工作,每年监测1次土壤样品和农产品样品。

省级农业农村部门每年12月31日前向农业农村部报送年度监测数据和专题报告。农业农村部汇总审核分析各地监测数据,形成全国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年度专题报告,并于次年3月1日前,将年度监测数据和专题报告提交国家网,并上传到生态环境部统一搭建的全国土壤环境信息化管理平台。生态环境部会同农业农村部等部门,统一发布农用地土壤环境状况信息。?

我国农产品产地环境标准首先对选址有明确的要求。目前无公害相关产地环境标准对种植业产地、畜禽场产地和渔业产地提出了统一要求。如要求渔业产品的养殖产地要选择在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排灌方便、生态环境良好, 通讯、交通便利, 自然环境僻静, 有利于各种物质运输的地区。周围应没有对产地环境构成威胁的污染源, 且不受工业“三废” 及农业、生活、医疗废弃物等的污染。养殖场周边无污染源,基地整洁, 布局合理等。从产地环境的选址方面对产地环境提出了宏观的要求。

农村6个产业链升级,农民致富有望

不需要办理食品生产许可证和食品流通许可证,生产许可证是国家对于具备某种产品的生产条件并能保证产品质量的企业,依法授予的许可生产该项产品的凭证。销售食用农产品和仅销售预包装食品的,不需要取得许可。仅销售预包装食品的,应当报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农产品生产许可证是什么:国家对食品生产经营实行许可制度。从事食品生产、食品经营、餐饮服务,应当依法取得许可。但是,销售食用农产品,不需要取得许可。也就是说“销售食用农产品不需要取得许可证”。一般的食用农产品如蔬菜、水果等可以散装销售。销售获得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等认证的食用农产品以及省级以上农业行政部门门规定的其他需要包装销售的食用农产品应当包装,并标注相应标志和发证机构,包装或者标签按照规定标注食用农产品名称、产地、生产者、生产日期等内容;对保质期有要求的,应当标注保质期;保质期与贮藏条件有关的,应当予以标明;有分级标准或者使用食用食品添加剂的,应当标明产品质量等级或者食品添加剂名称。鲜活畜、禽、水产品等除外。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第三十三条 食品生产经营应当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并符合下列要求:

(一)具有与生产经营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食品原料处理和食品加工、包装、贮存等场所,保持该场所环境整洁,并与有毒、有害场所以及其他污染源保持规定的距离;

(二)具有与生产经营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生产经营设备或者设施,有相应的消毒、更衣、盥洗、采光、照明、通风、防腐、防尘、防蝇、防鼠、防虫、洗涤以及处理废水、存放垃圾和废弃物的设备或者设施;

(三)有专职或者兼职的食品安全专业技术人员、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和保证食品安全的规章制度;

(四)具有合理的设备布局和工艺流程,防止待加工食品与直接入口食品、原料与成品交叉污染,避免食品接触有毒物、不洁物;

(五)餐具、饮具和盛放直接入口食品的容器,使用前应当洗净、消毒,炊具、用具用后应当洗净,保持清洁;

(六)贮存、运输和装卸食品的容器、工具和设备应当安全、无害,保持清洁,防止食品污染,并符合保证食品安全所需的温度、湿度等特殊要求,不得将食品与有毒、有害物品一同贮存、运输;

(七)直接入口的食品应当使用无毒、清洁的包装材料、餐具、饮具和容器;

(八)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应当保持个人卫生,生产经营食品时,应当将手洗净,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等;销售无包装的直接入口食品时,应当使用无毒、清洁的容器、售货工具和设备;

(九)用水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十)使用的洗涤剂、消毒剂应当对人体安全、无害;

(十一)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要求。

非食品生产经营者从事食品贮存、运输和装卸的,应当符合前款第六项的规定。

第三十五条 国家对食品生产经营实行许可制度。从事食品生产、食品销售、餐饮服务,应当依法取得许可。但是,销售食用农产品和仅销售预包装食品的,不需要取得许可。仅销售预包装食品的,应当报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第一、农业现代化示范区

农村产业发展,要依托于现有农业资源,因而规划中要求资源整合、政策集成,改善装备技术条件,创建500个左右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探索差异化、特色化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模式。

第二、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创建一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培育一批农业产业强镇、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和产值超100亿元的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一批科技示范园区、现代林业产业示范区,培育3000个农业产业化联合体。 

第三、农产品加工业提升

在全国范围内创建一批集成度高、系统化强、能应用、可复制的农产品加工技术集成科研基地,在农牧渔业大县(市)建设一批农产品加工园,打造一批国际农产品加工园,创建一批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

第四、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

物流产业是农村的短板,同时也是农村急缺的体系,对农产品运输、贮存起到关键性作用,因而有条件的农民可以在产品冷链上发力。目前,国家支持5万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将建设30个全国性和70个区域性农产品骨干冷链物流基地。

第五、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

农家乐、钓鱼场,农业观光区,是生态农业的重点布局之策,“十四五”将推进建设300个休闲农业重点县、1500个美丽休闲乡村,推介1000条乡村休闲旅游精品景点线路。 

第六、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培育行动

农村要发展,靠的不仅仅是外部环境的扶持,更需要激发内生动力,让农民自己主导农村发展,所以对于农村人才要加大培育力度。将打造1500个农村创业创新园区和孵化实训基地,培育10万名农村创业创新导师和100万名带头人,带动1500万名返乡入乡人员创业。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news/1_6991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