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农业标准化,就是指以农业为对象的标准化活动,是为与农业活动有关的各类对象制定并实施标准,使农业实现科学有效的统一的活动。
农业标准化生产的目的生产质优量足的农产品,是实现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保护环境的重要举措。
农业标准化也是我国农产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重要技术支撑,有利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伴随着我国加入WTO的旅程,国际市场的“绿色壁垒”在不断累高。为了应对这一局面,必须提高我国出口农产品标准和质量。
农业标准化既是组织农业生产的依据,也是规范农产品市场和满足国内外贸易的要求。确立农业的标准化生产对于建立和规范市场交易秩序有重要作用,同时将科技成果制定成农业技术、管理的标准,实现农业科学技术成果向生产力转化。
农业相关资讯可浏览 春藤网
农产品标准化好处
1、建立和完善农业生产质量标准体系。为规范农产品生产标准,围绕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按照建立与国际通行标准接轨的标准化生产体系的要求,先后在全市制定推广了42种优势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2、建立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体系。积极组织实施“绿卡行动计划”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工程”,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基地建设。
3、建立农产品质量认证和检测体系。加大了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开发及认证工作力度。全市累计通过农产品质量认证的产品达到481个,其中,绿色食品188个,无公害农产品293个,有机食品2个。
农产品质量安全,就是指农产品的可靠性、使用性和内在价值,包括在生产、贮存、流通和使用过程中形成、残存的营养、危害及外在特征因子,既有等级、规格、品质等特性要求,也有对人、环境的危害等级水平的要求。
扩展资料
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七项基本制度:
1、政府统一领导,农业主管部门依法监管、其他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制。
2、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强制实施制度。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按照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依法制定和发布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并监督实施;不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农产品,禁止销售。
3、防止因农产品产地污染而危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农产品产地管理制度。
4、农产品的包装和标识管理制度。
5、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查制度。
6、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风险分析、评估制度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信息发布制度。
7、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违法行为的责任追究制度。
百度百科-农产品质量安全
根据查询中国农网得知,农产品标准化有以下几个好处:
1、提升产品质量和安全性:标准化可以确保农产品在生产、采购、加工和销售过程中符合一定的质量和安全标准。通过规范生产流程和质量控制,可以减少产品质量问题和食品安全风险,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和权益。
2、提高市场竞争力:标准化可以加强农产品与其他竞争对手之间的比较优势。符合标准化要求的农产品能够获得认证和标识,提高产品的信誉度和市场竞争力,拓展销售市场和增加销售额。
3、便于市场交易和贸易:标准化可以提供统一的产品规格和质量标准,简化交易和贸易流程。农产品标准化能够促进国内外市场的交流与合作,降低贸易壁垒和交易成本,提高农产品的流通效率和市场透明度。
4、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标准化有助于规范农业生产过程和资源利用,提高农业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在标准化要求下,农民和农业企业更加重视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推动农业产业向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