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林牧渔总产值稳步增长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农林牧渔总产值稳步增长,2019年,我国农林牧渔总产值达12.40亿元,同比增长9.1%,2020年上半年,我国农林牧渔总产值达67304.2亿元,同比增长15.4%。总体看来,2020年上半年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呈现总体平稳、稳中向好态势。
夏粮大获丰收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我国夏粮克服了局部干旱、暖冬旺长、“倒春寒”、小麦病虫害等不利影响,再获丰收,夏粮产量达14281万吨,同比增长0.8%。
禽蛋产量快速增长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禽蛋波动变化,2019年我国蛋禽产量为3309万吨,同比增长5.8%,为近6年最高值。2020年上半年,我国禽蛋产量继续保持增长,同比增加7.1%。
牛奶产量持续增加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更加注重健康、营养食品的消费,牛奶作为天然的营养食品,我国居民的牛奶需求量不断提高,牛奶产量也基本呈现逐年上升。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牛奶产量为3201万吨,同比增长4.1%,2020年上半年,我国牛奶产量增速创新高,同比增长7.9%。
猪肉产量降幅收窄
自去年起,受非洲猪瘟的影响,我国猪肉供给紧张,价格飞涨,因此,为缓解猪肉供给压力,国家出台落实各项扶持政策,猪肉供给逐渐恢复,2019年我国猪肉产量为4255万吨,同比下降21.3%,2020年上半年,我国猪肉产量为1998万吨,同比下降19.1%,降幅有所收窄,但总体来看,我国猪肉供给仍然较为紧张。
——以上数据及分析均来自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农业产业化与农产品加工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中国农业的发展趋势
(1) 低碳经济模式是未来中国农业的发展方向
从农产品生产的产业链分析,农业生产消耗用碳大致有三种途径:①化学性农业投入品的生产和使用,如化肥、农药、农用薄膜等;②农业机械的制造和使用,如拖拉机、耕地机械、水泵等;③农产品的加工流通过程中能源使用,如加工过程、运输和包装等。那么就需要针对性的改变原有高碳的农业生产方式,向低碳农业生产方式转变。
(2)节约资源能源的耕作技术
(1)保护性耕作技术。中国传统农作制度中精耕细作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一种好的耕作习惯,
但过分的精耕细作不但消耗大量能源,也是没有必要的,甚至有负面作用。
(2)节水抗旱技术的推广。
由于应对气候变化是全球性的挑战,由此而来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和发展理念深刻的影响了世界各国。农业作为依赖自然再生产提供产品的重要产业部门,与全球气候变化和温室气体减排之间发生双向影响关系,即农业生产活动影响全球气候变化,而气候变化又对农业生产活动带来直接的影响。低碳农业经济实质是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和理念,在这种模式和理念下农业生产方式和活动发生改变,改变的方向是“低碳化”,改变的内容是在尽量不减少农业产出和收益的前提下,各种农业活动减少含碳能源和自然资源的使用消耗。本研究以产业链和技术的视角,讨论了耕作技术、农用化学品投入、农业生物技术和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的低碳化发展方向,以及农业生产组织形式的演化和产业链末端的农产品加工流通环节的低碳化发展趋势。可以预见,传统的以高碳、高耗能、不节约资源、环境不友好的现行农业生产方式已经走向末路,以低碳、节约资源能源、环境友好为显著特点的低碳经济模式必将成为中国农业的发展方向,这将会对未来中国农业生产方式和技术发展方向产生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