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对发展农村数字经济作了重要部署,到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开展国家数字乡村试点”,“三农”问题、数字经济发展问题越发得到重视。推动数字经济和农村经济的深度融合,用数字化改造农业产业化服务体系,加快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智慧气象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产业化服务体系中的广泛运用,推动数字技术与农业农村经济深度融合,数字乡村建设进程中乡村产业发展呈现三个特征:
特征一:以人为核心向以数据转变
传统的农业生产活动主要靠农民自己的经验施行,这种情况下会呈现效率低、波动性大、质量无法控制等问题。数字经济加持下,对传统农业产业进行数字化改造,通过安装摄像头、温湿度监控、无人机航拍等,以实时数据来帮助进行生产决策的管控,并进行精准实施,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对农业生产进行产前规划、产中管理和产后销售的精细化管理,大幅提升产业链效率。
特征二:由标准化向定制化升级
数字经济将进一步加速农业产业化服务体系的创新。在生产端,未来所有的农业产业单元都将拥有定制化的数据供应系统,无论是建立生产记录台账制度,还是实施农产品质量全程控制,都是建立在数据供应定制化和数据模型化基础上的;在消费端,商业模式创新让消费者个性化需求与农业供给精准、高效对接,增强消费者体验,让农民更好分享全产业链的增值收益。
特征三:促进农业综合服务能力升级
数字经济具有天然的渗透性、融合性和赋能性的特征。“互联网+农业”的模式,对传统农业转改革,将新的生产力要素-数据,从生产管理、溯源体系、智慧物流、供应链金融、品牌和营销渠道等环节全面赋能农业产业化服务体系,重组产业组织系统,升级产业链条,提高农业产业的能级和效率。
眼下,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空前活跃,不断催生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以数字经济改造乡村产业服务体系,立足实际情况,顺应技术发展趋势,依托数字经济提升农业产业化服务能力,整体带动和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