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三农工作摆在首要位置的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要摆在“三农”工作的首要位置,这是今年乃至整个“十四五”时期“三农”工作最重要的任务。
脱贫地区、脱贫群众虽然已经实现脱贫,但发展基础和自我发展能力仍然不强,仍处于社会发展的“锅底”,巩固成果防止返贫任务仍然很重。因此,中央一号文件确定,对摆脱贫困的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过渡期,做到扶上马送一程。
简介。
“十三五”期间脱贫攻坚的目标是,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农村贫困人口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同时实现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众志成城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
都在说三农,三农到底指什么?
三农指农村、农业和农民;而三农问题则特指中国大陆的农村问题、农业问题和农民问题从而产生的社会问题,包括贫富悬殊及流动人口等。
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中的核心问题,表现为农民收入低,增收难,城乡居民贫富差距大,实质表现为农民权利得不到保障。
农村问题:集中表现为农村面貌落后,经济不发达。形象比喻为中国的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
农业问题:集中表现为农民种田不赚钱,产业化程度低。
解决三农问题实质:是要解决农民增收、农业增长、农村稳定。这是一个关系十三亿人口大国的,经济社会国计民生的大问题。
三农包括农村、农业和农民,对于这个很多人都明白,可具体到某种细节时,很多人并不是太明白,那么今天就分开来讲进农村、农民和农业该怎么理解。
一、农村
农村目前有什么问题呢?其实很简单,我们平时看到的,我们平时想要整治的,就是农村目前的问题所在。
那具体有什么呢?环境、卫生和发展。
农村的环境问题一直很被城里人羡慕,说农村环境好,空气清新。其实只有农村人才会知道,农村这些年的环境变得越来越差,我们小时候可以看到很多星星,现在很少能看到。这都是农村环境变差的体现。
卫生状况则是一个令农村人头疼的问题,农村卫生不管是从厕所还是街道上,都能看出比较糟糕。但我们要说的是,这是以前,现在的农村改善了太多,但更多的细节还是需要我们去注意。
发展,是很多农民心中的疑惑,农村该怎么发展?身为农民的自己该怎么发展?这三个问题,其实就是三农这个大问题中农村这个分支包含的小问题,解决了这三个问题,也就解决了农村问题。但这又直接带出了下面的问题。
二、农民
农民最关心的是什么?会有人说出一大串道理来,其实农民关心的很简单,假如简练一点说,那就是经济收入和社会权利。
经济收入是让农民非常头疼的一个问题,在家种地不挣钱,打工需要外出去漂泊,很多农民在迷茫中度着日,怎么能提高自己的经济收入?是农民最关心的问题。
而社会权利方面,农民不是正式工,没有以后的退休金,农民如何养老?这也是眼下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农业
农业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什么方面?两样,农产品销售和质量。
我们仔细看这两样,会发现一样也不是农民可以轻易的能掌握的。
比如说质量问题,很多农民种地还是老一套,别人怎么干我也怎么干,收成看老天爷赏饭不赏,对于农产品的质量问题根本不重视,这直接导致了农产品的销售成为了大问题。
农产品销售方面,农民更是被动,自己种出来的东西,但自己完全没有主动权,只能等着市场去选择,假如今年市场选择了茄子,而自己种的是西红柿,那就等于是被市场给抛弃了,一年的劳作全部白搭。
最后总结:这些都在得到改善
这些问题,国家要比我们想得长远,而且也做出了不少相应的措施去改善。农村的环境卫生问题,国家做出了村村通和村村清计划,发展上,国家鼓励更多的农村人回到家乡去创业,给予不少的扶持政策。
农民方面,国家已经发放社保卡和养老金计划,医保这些,都是为了提高农民的社会权利。
农业方面,国家不但在政策方面扶持,各地更是有相应的技术指导机构。我们有理由也应该坚定地相信,农村会变得越来越好,农民的生活会变得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