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能开微信公众号玩转"自媒体"?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19 21:13:29
字号:

人家早就开了微信公众号,写起了小说,聊上了三国,还创建了“专业”的编辑部,在“圈”内混得更是小有名气。

小学生能开微信公众号玩转"自媒体"?

他们的世界充满了天马行空、脑洞大开,通过文字将那些看似毫无关联的意象混搭在一起,竟然毫无违和感。文字产生的共鸣,反而让他们在朋友圈内开启了精神层面的交友之旅。

脑洞大开的灵感来源于生活

“世界天翻地覆,一片黑暗,她浑身酸软……她不是要死了,而是要醒来见到这个世界了。她努力地睁眼,但没成功,再动一下四肢,体内的14个电子开始运转了,一圈一圈,唰唰唰——硅元素将诞生。这感觉,就像刚做完手术,嗓子干裂,想咳嗽又咳不出来……”

小说《那些年》中对于“硅”出生的描写,其实来源于作者萱萱的一次手术。三年级时,萱萱因肺炎住院,为了将肺中的痰全部吸出,手术动用了全麻。从麻药中苏醒过来时的感受,让她记忆深刻。她想,元素经过裂变获得新生,也一定跟自己一样也经历了一个痛苦的过程。

《那些年》是萱萱尝试写的第一部化学小说,她将所有的元素都赋予了人的形象和感情,将人与人之间可能发生的友情、爱情故事都搬到了元素身上。萱萱就将自己称为“钠”,因为她的学号是11号,跟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她还特意在《奇迹暖暖》游戏中为钠设计了形象——金发活泼阳光的少女,“性格、外貌都是根据化学元素的性质决定的,因为钠是碱金属,比较活跃,而焰色反应为**。每个人物的设定都有我自己的理念”。

在萱萱看来,“元素就是群星之子”,元素之间的反应跟学校里同学之间的关系一样。跟不同的人在一起就会发生不一样的故事,就像元素之间也都有不同的反应一样,可以根据他们的反应,写出他们那个世界的故事。 脑洞大爆炸的萱萱还让化学元素与金庸里的江湖女侠进行了一场邂逅,进行人物的一一对比。因为她“开坑”太多,也被同学们尊为“坑王”。

虽然萱萱刚刚读完小学六年级,但对于化学,她有着独特的理解和谜一样的热爱。为了做好公众号“阳光下的NaOH”,她翻看书籍、检索资料、关注了很多化学公众号,还特意跟做过公众号的父亲讨教制作技巧。

她认为,微信公众号这种形式,能让更多的人看到她的文章。虽然粉丝主要以同学为主,阅读人数也不是很多,但是能有一个展现自己的小平台,还能在网络上结识一些志同道合的人。

萱萱隔壁班的莫惋兮(笔名)更是组队“开坑”,创建了小编辑部,运营“桐雅”公众号。“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主编莫惋兮介绍,她的团队有主编、副主编各1人,文编4人,美编3人,目前还在不断扩充。她们每周都会在群中召开选题会,一般选择比较贴近生活、有文学情趣的选题。文编们领走自己喜欢的选题,按时交稿,通过讨论评选出优质稿件,美编进行深度加工后传到公众号平台上。

经过一年多的经营,公众号的供稿人也越来越多,很多笔友慕名发来私信,希望加入,团队成员从本班级扩展到了其他班,甚至其他学校。对于吸纳什么样的作者,“桐雅”有着自己的原则,“写作技巧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写作热情和时间,一个人对生活有热情才会有感悟,一篇文章不仅需要文笔,还需要对于作品的思考。”莫惋兮说。

因为成立了编辑部,“桐雅”主创们的交际圈子变广了,从线上转到线下的朋友也更多了。“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个体,但大家都想拧成一股向上的力量,互相促进,让更多的人看到00后并不是标签化的浮夸、懒惰、矫情”。

 孩子/抓到了/一只小麻雀/孩子的/妈妈/笑了/麻雀的/妈妈/看到了这一切/在屋檐下/默默地/看到了这一切

 这首《麻雀妈妈》是外国童谣女诗人金子美玲诗歌精选集《我寂寞的时候,别人不知道》里的一首小诗。读到这首小诗时,刹那间就把我带回到那懵懂无知的年少时光,所亲身经历的一件事情。

 那是一个星期六的下午,我和几个小伙伴在父亲所在单位后面的院子里玩耍,院子里很多年前栽的二棵桂花树和一棵梧桐树,早已枝繁叶茂了。突然一只小麻雀进入我们的视线中,小麻雀羽毛还不丰满,挣扎着飞不了多远就扑腾掉地上了,我们很轻松的就抓到了这只小小的麻雀。

 关在笼子里的小麻雀唧唧喳喳的叫个不停,就在这时一只麻雀焦躁不安的叫着飞来飞去,一会儿在屋檐上,一会儿在枝叶间和墙角堆放的干柴上跳上跳下,总是在关着小麻雀的笼子周围若即若离,久久不肯离去。

 有个小伙伴跑到笼子边将手伸到笼子里,用绳子一头系住小麻雀的小腿,一头拴在笼子上;然后在笼子进口处用一根木条撑开那扇小门,只见他拉着一根长长的棉线,线的一头系在支撑笼子小门的那根小木条上,一头拉在手中。小麻雀因腿上系着绳子,这使它怎样挣扎也走不出笼子,它惊恐的叫着,那叫声就像不见了妈妈的娃娃在大声呼唤着妈妈。我们隔开一段距离蹲在地上,凝神静气的等待着,等待着麻雀妈妈会不会不顾一切的去到笼子里小麻雀的身旁。

 焦虑不安的麻雀妈妈终于落在笼子附近 ,摸索着…接着就从那木条边的缝隙进入了笼子里,只见蹲在我旁边的伙伴轻轻一拉小木条,那扇小门就封住了笼子的出口,可怜的麻雀妈妈就这样连同小麻雀一起被关在笼子里了。

 我们围着鸟笼子,稚气的脸上荡着胜利的喜悦,小伙伴们都七嘴八舌的说着这麻雀妈妈真笨,自己钻进陷阱里。这时我母亲来院子边的厨房要准备做晚饭了,正好看到这一幕,要我们赶紧将笼子打开,放了两只麻雀,我说我要留下来养,我会捉小虫子喂养它们,但母亲说:“大自然才是鸟儿的栖息地,就算你会捉小虫子喂养,它们也会因伤心至极而失去生命的”。听了母亲的话,我和伙伴们只好提着笼子到院子后面的一片林子里,解开系在小麻雀腿上的绳子,将麻雀妈妈和小麻雀放回了林木葱茏的大自然怀抱。

 许多年以后的今天,《麻雀妈妈》这首小诗刹那间勾起了我年少时的记忆,我庆幸当时听了母亲的话,让麻雀妈妈和小麻雀回归了大自然。尽管这样但在我的内心里,却一直笼罩着一种深深的自责,自责年少时懵懂无知的我们伤害了麻雀妈妈那颗伟大的母爱之心。

 人类将母爱视为世界上最无私的爱,也是人类生命延续的根本,实际上动物们也是如此,对待自己的孩子并不比人类差。写到这里,脑海里又浮现出那时麻雀妈妈焦虑 、烦躁和不安的神情还有那毅然决然进入到笼子里小麻雀身边的情形,我不禁肃然起敬,心生震撼,久久难于平静。

(写于2020.2.27)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news/1_6747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