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乌拉圭风俗
一、风俗
乌拉圭城市建筑多为楼房,有西班牙式的,有意大利式的。农村的房屋多用草和泥筑成,也有砖瓦房。乌拉圭人大部分为西班牙人及意大利人后裔,性格开放,热情浪漫,非常喜欢唱歌、跳舞。著名的探戈舞很早以前就是从乌拉圭和其他拉美国家先流行开的。居民在正式场合一般穿西装,平时衣着很随便。乌拉圭城乡居民的主要食物是大米、玉米、面包、蔬菜、禽蛋、柑橘、柠檬等。饮料有用甘蔗制作的烧酒、葡萄酒,也有从意大利进口的格拉帕酒。常见的饮料有可口可乐、苏打水等。
每年12月中旬至次年3月中旬为乌拉圭人休假或渡假季节,在这段期间内最好不要从事商务旅行。
二、禁忌和礼仪
乌拉圭人同外来客人见面,即使是初次交往,都是主动打招呼,互相握手,寒暄问候。如同其他美洲国家一样,乌拉圭人见面使用最多的称呼是先生和夫人(或称太太),对未婚青年男女可称为少爷和**。乌拉圭人喜爱称对方的行政职务或学术职务。对外来客人也用称呼加上行政或学术职务,如“总统先生”、“博士先生”等。乌拉圭人去赴宴或参加其他宴会,都要带上蛋糕、酒等礼物。进出公共场所的大门时,一般男子应先让女子进出;在宴会上要给妇女上菜,以示对妇女的尊重。居民的禁忌和其他欧美、拉美国家基本一样,但是,目前这些禁忌在居民的心目中已经很淡薄了,有人对此很不介意,有人干脆就不知道。
三、社交习俗
乌拉圭人社交习俗总的特点可以用这样几句话来概括:
乌拉圭人性坦诚, 爽快豪放又开明;
一言一行重礼貌, 一点一滴重感情;
大多偏爱茉莉花, 山楂花中喜桃红;
“十三”、“周五”多忌讳, 怕降灾祸出不幸;
颜色之中有忌讳, 其中最厌色为“青”。
在生活细节上有如下特点:
乌拉圭的科烈达镇人有个独特的生活习俗。他们把戴帽子列为是未婚女子的专有权力。女子一旦结婚,便不能继续戴帽子。若因特殊原因不得不戴,也只能戴有色的帽子。乌拉圭人偏爱茉莉花和桃红色的山楂花,认为这些花类给人们增添了美好,带来了新鲜的生活气息。
四、礼节礼仪
乌拉圭人在社交场合与客人相见或告别时,一般都以握手为礼。在与亲朋好友相见时,也有施拥抱礼的习惯。
称谓与问候
人们初次见面时,通常说mucho gusto(很高兴相会),交谈时双方要站得很靠近。男人见面时通常拥抱,妇女之间则互吻双颊。亲密的朋友可能挽臂同行。
来访者不要用名字称呼对方,除非对方要求这样。
约会
乌拉圭人晚餐时间大都在9、10点以后, 一般正式宴会多在午夜才结束.如宴请乌拉圭人,因其对赴宴多不守时,需要有耐性。
款待与馈赠
前往乌拉圭人家里拜访时,客人通常先要以礼节性的简短讲话向主人致以问候,然后请求允许进入屋内。
交谈
恰当的话题是家庭、体育运动、时事以及天气,还有乌拉圭人引以为豪的足球。最好不要谈论政治。
小费
付小费为乌拉圭的习惯。餐饮店的小费约为消费额的10%,在住宿期间,如旅馆门童或服务员经常提供服务,可一次酌给小费2至3美元。
五、信仰忌讳
乌拉圭人信奉天主教的约占全国总人口的一多半,信奉基督教新教的占1.9%,信奉犹太教的占1.7%,无教派人约占全国口的三分之一多点。
乌拉圭人忌讳“13”和“星期五”。他们认为“13”和“星期五”会给人们带来不幸或灾难。因此,人们平时都设法避讳“13”和“星期五”。他们不喜欢涉及政治方面的话题。他们忌讳颜色中的青色,认为青色意味着黑暗的前夕,并会给人以压抑之感,是一种令人懊丧或倒霉的色彩。他们在饮食中也有所忌讳,不喜欢吃形状奇异的水产品和两栖类的动物肉。
六、饮食习惯
乌拉圭人通常以西餐为主。早餐多以面包、牛奶、麦片、鸡蛋为主。午餐一般吃三明治、牛奶、咖啡及罐头食品;晚餐大多较为重视。一般多吃鱼、肉类及蔬菜。牛肉为乌拉圭人主要肉食。 乌拉圭街头的烤肉店大小林立,可以尝到道地的乌拉圭烤肉。乌拉圭烤肉,与巴西有所不同,采用果木在烤架上烤制,风味独特。乌拉圭人对中餐也极感兴趣。他们习惯使用西式餐具,以刀叉为主,对中国的筷子有一种新鲜感。
乌拉圭人平时喜欢饮用马黛茶,外出时随身携带,边走边喝。在海滩经常可以看到一边晒太阳,一边饮茶的游人。
自来水不宜生饮,可饮用矿泉水。
乌拉圭的羊肉便宜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1. 乌拉圭是全球第三大羊肉出口国,其出口的羊肉制品数量庞大,这使得它们在生产、加工和销售过程中享有规模经济的好处。
2. 乌拉圭的养殖成本相对较低,这包括饲料成本、劳动力成本和土地租赁成本等。这些因素共同使得乌拉圭的羊肉制品在市场上具有较低的价格。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乌拉圭的羊肉价格相对较低,但并不意味着其质量或口感会打折扣。乌拉圭的羊肉制品在质量和安全性方面有着严格的监管和标准,是许多国家指定的优质羊肉供应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