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蔬菜产地、批发市场、商超等多地发现,受汛情、季节性因素等多重影响,菠菜、黄瓜等蔬菜“身价”上涨,未来蔬菜价格或将继续走高。
“菜篮子”有点沉 商家减少备货
“一斤涨到了12元,这价搁以前能买3斤了!”在北京市朝阳区一家社区果蔬超市,附近居民徐女士本想买些菠菜清炒,但看到价签后就放弃了。
长黄瓜7.9元一斤、生菜9.8元一斤、油麦菜9.5元一斤……记者在这家果蔬超市看到,家常蔬菜价格大幅上涨,和9月相比,“身价”基本翻番。
“菠菜太贵了!批发价超过10元一斤,最近几天没敢上货。”超市销售人员曾女士说,部分蔬菜售价高没人买,损耗大,都已经减少备货。
根据农业农村部监测,10月8日至15日当周,黄瓜、菠菜、白萝卜、洋白菜等蔬菜价格均有上涨,其中黄瓜、菠菜环比涨幅较高,分别达到28.2%、21.3%,同比分别上涨87.7%、42.0%。
此外,从北京新发地市场近期的价格走势图来看,进入10月份以后,蔬菜价格呈现连续上涨态势,其中菠菜等绿叶菜涨势迅猛。
“采购价涨了,但销售价没法涨,不然就卖不出去。”在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前来采购菠菜的餐饮商张先生说,菜价成本主要靠内部消化,保持价格相对稳定才能留住顾客。
批发商收不上货 种植户收益多与往年持平
不只是消费者的“菜篮子”拎得沉,对很多蔬菜批发商而言,从他们在地头收菜时,菜价就已经涨上来了。
在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有着7年蔬菜批发经验的许先生坦言,“跟平常2元多一斤的收购价相比,现在菠菜收购价涨到6元一斤,还从未见过。”
从9月19日当周开始,有着中国蔬菜价格晴雨表之称的寿光蔬菜价格指数的周指数已经连涨四周,其中叶菜类和茄果类蔬菜涨幅较大。
“菠菜产量有限,即使抬高收购价,也收不上来多少。”许先生说,往常2天就能收一车,现在至少要3到4天。
王春是寿光农产品物流园一级批发商。他说,优质菠菜收购价在5元到8.5元一斤,去年同期收购价格是2元一斤,即使翻了几倍,批发商也在抢购,“货源实在太少了,能抢到多少就收多少”。
记者了解到,受连续降雨影响,多数种植户蔬菜产量不如往年,但菜价较高,总体来看,收益与往年持平。
“往年,5亩地到现在能出4万到5万斤黄瓜,今年受阴雨天气影响,才出了2万斤黄瓜,但卖的价格高了一倍多,总体收益与去年持平。”寿光黄瓜种植户赵玉前说。
季节性、雨水等多重因素导致菜价上涨
业内人士分析,目前正处于“青黄不接”之时,夏季蔬菜上市基本结束,秋冬蔬菜少量上市,再加上今年降温快、雨水多,主要产区蔬菜生长缓慢,部分地区蔬菜被雨水淹后减产,市场供应量减少,造成菜价明显上涨。
寿光农产品物流园蔬菜价格分析员何晓杰说,随着天气日渐转凉,北方产区蔬菜稳步退市,西红柿、有机花菜等蔬菜供应紧张,促使价格上扬。
“受9月中下旬以来北方蔬菜产区连续降雨影响,蔬菜生产力尚未恢复,一些地方的蔬菜因为被雨水浸泡出现烂根、烂心损伤,产量明显下降。”何晓杰说。
北京新发地市场统计部负责人刘通分析,以北京市场的菠菜为例,受连续降雨影响,山东聊城露地生产的菠菜被浸泡,没法及时安排农户补种,只能靠后续大棚生产来保障供应,但是大棚生产的菠菜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上市。目前,只有辽宁等地少量大棚菠菜可以上市,供应大幅减少,导致菜价高涨。
此外,今年以来,种子、化肥、农药等价格上涨,拉高蔬菜种植成本;油价持续上行,9月份,汽油和柴油价格分别上涨23.4%、25.7%,带动运输费用增加等,也助推菜价上涨。
菜价易涨难跌或助推10月CPI上涨
从蔬菜供给基本面来看,据农业农村部统计,全国在田蔬菜面积1亿亩左右,同比持平略增,保持供需平衡有较好支撑。
“后续随着蔬菜生产恢复,一些推迟上市的蔬菜集中上市,部分品种价格也可能回落,但连续降雨已影响到部分地方秋冬茬蔬菜定植,可能出现茬口衔接不畅等情况,预计冬季蔬菜价格整体偏高。”中国农科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副研究员张晶说。
何晓杰分析,目前蔬菜市场需求走强,如北方客户积极进场,以及国庆节后学校开学、单位开工,食堂需求增强。此外,山西等地受强降雨影响,蔬菜自供能力不足,采购商需求放大,走货畅快,短期内价格易涨难跌。
不少蔬菜批发商预测,随着天气转晴,蔬菜运输恢复正常,菜价将有所回落,但仍高于往年正常价格。
值得注意的是,10月以来蔬菜价格快速攀升,或将带动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食品数据回升。保持消费市场供需平稳、价格稳定,面临一定压力。
为加大对北京市场蔬菜供应,稳定蔬菜价格,北京新发地市场组织全国300万亩自有种植基地及商户加大蔬菜进京调配力度、开发新货源。
近期蔬菜价格是由什么决定的
最近一段时间,有部分绿叶菜的价格几乎翻倍。有媒体走访蔬菜产地、批发市场等发现,受汛情、季节性因素等多重影响,蔬菜“身价”上涨,其中菠菜等绿叶菜涨势迅猛。未来的蔬菜价格或将继续走高。
在北京的一家前置仓平台上,高原菠菜300g卖到14.8元,油麦菜11.8元/斤。引得消费者连连吐槽,简直吃不起菜了,“菜比肉还贵”。
有网友称,今年秋季蔬菜真的是贵啊!我们这边靠近寿光,但是今年菜价有去年2倍高,除了土豆 萝卜 大白菜 低于2块,其他3元起步了,多是4元以上的,这还是农贸市场的价格,超市里的更贵!
据业内人士分析,此次价格上涨,主要是成本上涨所致。今年以来,种子、化肥等价格上涨,拉高蔬菜种植成本。油价上涨运使得运费增加等,也带动了菜价上涨。
另一方面,鲜菜的环比价格存在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北方产区蔬菜稳步退市,促使价格上扬。
还有就是,北方蔬菜产区受到连续降雨的影响,蔬菜的生产力还没有恢复,再加上今年降温快、雨水多,主要产区的蔬菜生长缓慢,部分地区的蔬菜减产明显。造成蔬菜短缺,价格上涨。还有一部分地区被水淹后,来不及补种,后续要靠大棚生产来保障供应,这样也需要时间。
此次价格上涨,对耐运输的蔬菜如萝卜、洋葱等价格波动幅度不大,上涨较为明显的是绿叶蔬菜。主要是因为,北方连续降雨给蔬菜采收,造成了极大困难,致使收购的成本大幅增加,绿叶蔬菜上市量明显下降。
有网友称,我家是自己种大棚卖黄瓜的,批发价2.8---3.5一斤,到了城市那你们买的7.9一斤,钱都被中间商赚了,有什么办法?有网友表示,难怪围剿打击社区团购,中间商菜贩子坐地起价。自从发现菜场价格疯涨后,就都是在团购平台买菜。但有人称,社区团购是现在资本贴钱在抢占市场,你以为是好事?等他把市场占领以后不会涨价?你看看现在的某团!市场霸占了,消费者和商家他两头吃!
也有网友称,什么贵, 咱就不吃什么, 让他们去乱涨价去, 市场会教训他们的, 猪不是刚从天上下来吗? 菜贵了,就吃肉。
消灭批发商的只有电商模式,应该鼓励农民上网直销。其次,全国各省各市,应该,独自建立自己的生鲜蔬菜供应基地,尽量避免跨省--跨市供应链,从而降低,民生品的成本。特别是长三角地区,人口多,地皮少,尤其应该农产品自给自足。
但是,有网友认为,生鲜蔬菜最好不要在网上买,很差的,买些干货,茎块类蔬菜还行,米面粮油也还行。
蔬菜是我们大家每天都要吃的一种食物,而通常我们大家也都知道,蔬菜的价格一般是比较低的,但最近的蔬菜价格上涨的很厉害,那么蔬菜价格是由什么决定的?蔬菜价格高位运行态势仍会持续?对于这个问题,很多小伙伴都很想知道答案,下面赶快来了解下吧。
近期蔬菜价格是由什么决定的
蔬菜价格在每年进入9、10月份开始上涨,主要是天气转凉,蔬菜生长性下降,同时,进入夏季,高温和暴雨如果频发,蔬菜的生产、仓储和运输受到较大的影响,部分地区蔬菜价格短时间内上涨速度会较快。频发的极端气候对蔬菜生产、仓储、运输都会造成较大的影响。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对高品质菜的需求量增多,在蔬菜包装等环节费用增加,价格上升。蔬菜仓储及运输费用的增加:冷冻、仓储、油价等。蔬菜种植成本的增加:种子、化肥、基础设施、人工等。产地与销区距离加大:城市化的进程导致主产区与主销区距离加大,仓储及运输费用增加等。
蔬菜价格高位运行态势仍会持续
10月26日,在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248场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商务局一级巡视员王洪存介绍,未来一个时期的生活必需品供应特别是蔬菜价格,还面临着更多挑战。一是马上进入冬季供应期,本市蔬菜开始由北菜供应转向南菜供应,运输距离加长,再加上煤炭等能源价格的上涨造成北方暖棚费用增加,会导致生产成本上升;二是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多地管控措施趋紧趋严等不确定性因素增加,会导致运输成本增加;三是冬奥会及冬残奥会召开在即,两节将要到来,需求量逐步上升,会出现节前效应。从全国看,蔬菜价格高位运行态势仍会持续。
北京10月以来部分菜价涨超50%
10月26日,北京市召开第248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北京市商务局一级巡视员王洪存表示,受多种因素影响,十一过后本市蔬菜特别是叶类菜价格持续上涨。监测显示,近期批发端蔬菜供应量有所下降,由于本市流通渠道的多样性,市场终端货源仍然充足,供应平稳。但十月份以来,蔬菜价格总体呈波动上行趋势。10月1日-25日,我市蔬菜平均批发价,月环比上涨39.8%;综合零售价月环比上涨20.4%。部分叶类菜、鲜嫩蔬菜上涨幅度更大,有的超过50%或更多。今年下半年随着全国生猪养殖恢复、出栏量增加,北京市猪肉价格持续下行。10月1日至25日,7家批发市场猪肉日均交易量61.5万公斤,月环比增加15.1%。平均批发价16元/公斤,月环比下降4.2%;平均零售价在29.24元/公斤,月环比下降9.1%。目前,生猪供应充足,消费进入旺季,供需趋于平衡,价格也开始呈现恢复性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