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凌区新天地农业科技示范园最佳时间:四季皆可
5000多年前,农业始祖后稷就在杨凌教民稼穑;如今,杨凌已由一个面积只有4平方公里的小镇发展成为22平方公里的现代化农业科技示范城,小麦亩产量由原来的150公斤增加到了现在的600公斤。经过8年的艰苦奋斗,杨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杨凌的农业及其科技示范辐射全国,走向世界。
近两年来,杨凌示范区邮政局按照省市局调整、优化、改革、创新的战略思路,紧密结合区域实际,确立了农业科技示范区和农林科技这个经营重心,以服务三农为切入点,这主要是基于以下几点来进行思考:第一,杨凌是全国唯一的农业科技示范城,也是全国重点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所在地,中央又将服务三农、加强农业科技建设提高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因而杨凌区域特色经济特征显得就更加突出。第二,农业科研、农资产品是我们最大的特色优势和资源优势,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第三,杨凌是农业科研基地,企业达700余家,与农业相关的产品非常丰富,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已初步形成规模。杨凌邮政围绕这一区域经济特色,转变经营方式、调整经营思路,形成了以农资产品为主体的特色区域经济。
杨凌示范区始终把高新农业科技作为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支撑,鼓励引导科技人员走出校门、所门,积极创办或领办科技型企业,以技术入股与龙头企业联结,实现技术与资本结合。西北农林科大副高级以上职称860多人,创办、领办及参与科技型企业的就有50多人,入区成果孵化企业中由科教人员创办的企业已有49家。区政府还先后从西北农林科大、杨凌职教学院两所大学共抽调了近百名专家、教授包村,制定规划,确定项目,指导技术,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先后举办农民技术培训100多场(次),印发技术资料2万余份,播放科技教育专题节目70多场(次),直接培训农民5万多人(次),推动了科技推广,加速了成果转化,提升了杨凌农村产业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
11月9日,为期5天的第二十二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落下帷幕。大会共接待国内外各界代表和群众165万人次,其中知名专家和高端客商1300多人,专业观众1.06万人。大会项目签约投资及交易总额达1105.9亿元,较上届增长9.7%。
集中举办了现代农业理论研讨、特色农业展览展示、农业科技成果信息发布等8大板块、69项重大活动。共举办了29个专题展,首次举办了马铃薯主粮化、金融服务现代农业、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20周年成果、全国高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协同创新战略联盟、食用菌等专题展览活动,国家10个部委、19个外省市、国外等1900多家企业和单位组展参会,集中展示了8500多项农业科技成果及先进适用技术。
本届农高会国际合作交流活动更加活跃,以“一带一路:合作·发展·共赢”为主题,以哈萨克斯坦为主宾国,共举办了杨凌现代农业高端论坛、国际农业科技论坛、中外农民创业论坛、中哈现代农业推介洽谈会、中荷马铃薯及园艺企业对接洽谈会等15项国际交流活动;国家科技部与荷兰、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家的15位部级官员出席相关活动;来自43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名政府官员、农业专家和知名企业家齐聚杨凌,共同探讨农业发展重大问题,开展了3场“一带一路”国家农业项目洽谈活动。“一带一路”成为本届农高会最鲜明的特色。
本届农高会积极响应国家“互联网 ”战略,以打造“网上永不闭馆的农高会”为目标,首次开通运行网上农高会,搭建了在线交易和展示平台,网上农高会点击量达17万人次;与阿里巴巴联手举办了60小时的“聚变农高会”活动,销售额突破2100万元;与神州数码联合投资成立了杨凌农业云服务公司,将打造中国杨凌农业大数据中心和农业示范推广平台等“一中心四平台”;同时还与台湾有关方面签订了《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合作框架协议》。
本届农高会扎根田地,致力于服务农业发展、农村进步、农民增收和农技推广,各项活动更加贴近“三农”实际,特别深受广大农民朋友的喜爱和欢迎。会期共组织举办了19场、25个专题的农业实用技术讲座,听众达3300人次;先后举办了为期4天的专家咨询服务活动,接待咨询2.28万人次。同时还举办了“鉴宝农高会”、妇女手工艺品展览等活动,受到参会者的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