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关于近代史大量文章及其出处作者摘要等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19 16:31:32
字号:

《民国时期浙江地方银行的农贷研究》作者中文名 刘志英; 张朝晖; 文献出处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编辑部邮箱 2007年 01期

求关于近代史大量文章及其出处作者摘要等

期刊荣誉:ASPT来源刊 CJFD收录刊 摘要 在20世纪30—40年代中国农村经济极度衰败、农村金融极度匮乏、农民深受高利贷盘剥的状况下,作为新式金融机关的浙江地方银行却将资金投入农村,将从农村流入城市的资金部分地流还农村,这一新举措无疑给资金枯竭、高利贷横行的浙江农村金融注入了新鲜血液,给浙江农村经济带来了活力。该行在农贷工作中善于因地制宜、顺势而谋、大胆探索,体现出了具有典型意义的特点。

-------------------------------------

《期待中国近代乡村经济史研究向纵深拓展》作者中文名 朱英; 文献出处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Huazhong Normal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编辑部邮箱 2007年 01期

期刊荣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ASPT来源刊 CJFD收录刊 摘要 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乡村史研究即引起相关学者的重视,只是其关注点主要围绕乡村社会与文化等层面,在经济方面的探讨略嫌不足。建国以后,学术界在近代乡村经济史研究中,也主要是重点考察土地占有关系和农民生活贫困化等问题,研究视野仍较为狭窄。90年代以降,由于社会史研究的兴盛和经济史研究的发展,近代乡村经济史研究越来越引人瞩目。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三农”问题的提出,史学界更以极大的学术热情与强烈的现实关怀充分发挥史学的参与功能,投入到对“三农”问题源头的探讨之中,分析历史,吸取其中蕴含的智慧,以期帮助人们认识这个问题的复杂性与长期性,从而更进一步推动了中国近代乡村经济史研究的发展。迄今为止,无论在论著数量,还是学术质量上,对近代乡村经济史的研究都取得了相当显著的成绩,但问题也不少,主要表现在宏观研究不足,分歧较大,区域与行业研究上,存在着较多薄弱环节。为了将该领域的研究工作进一步推向深入,今后需要进一步拓宽视野,更新方法,争取新的突破。首先,在重视农业史研究的同时,应加强对乡村手工业史的分析,因为在促进乡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

---------------------------------------------------------

《民国时期成都平原的押租与押扣——兼与刘克祥先生商榷

》作者中文名 李德英; 文献出处 近代史研究, Modern Chinese History Studies, 编辑部邮箱 2007年 01期

期刊荣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ASPT来源刊 CJFD收录刊 摘要 成都平原是租佃制度发达的地区,押租制度在此地十分流行,不仅对该区域的农村经济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且其自身的一些特点,也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通过对一些县级档案资料和土改档案资料的分析研究,可以看到近代成都平原的押租与押扣,并非如有关学者所说的仅仅是加强剥削的手段,它们有着更广泛的内涵,是该地区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环境的产物。缴纳押租,佃农不仅获得了土地的佃种权,而且通过押扣的方式使自己交出去的押租金获得了一定的利息。从制度上看,租佃双方的经济关系比清代以前更趋平等。

--------------------------------------------------------

《“预备立宪”百年祭——祭晚清预备立宪中的政治妥协

》作者中文名 江国华; 文献出处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编辑部邮箱 2007年 01期

期刊荣誉:ASPT来源刊 CJFD收录刊 摘要 晚清预备立宪是中国政治史上鲜有的政治妥协的产物。尽管这种妥协是有限的,但正是这种有限的政治妥协,成就了预备立宪,并在实际上拉开了近代中国政治史上最深刻的一次政治变革的序幕。从其宣布、发展到失败的三个阶段,预备立宪经历了多次不同程度的政治妥协。其中新政派与立宪派的妥协,促成了出洋考察政治之决定;反宪派与亲宪派的妥协,成就了仿行立宪上谕之颁布;当权派与立宪派的妥协,催助了《钦定宪法大纲》之问世;预备立宪派与速即立宪派的妥协,达成了国会提前召开之共识;预备立宪派与革命派的妥协,导致了“十九信条”之出台。对于当时的晚清政府而言,这种妥协或许是被动的,因而也是有限的。但是在其百年之后的今日,我们再来祭奠这段历史的时候,或许应当有更多的启示。

----------------------------------------------

《晚清江苏民变中的反地方自治现象探析

》作者中文名 杨涛; 文献出处 史学月刊, Journal of Historical Science, 编辑部邮箱 2007年 06期

期刊荣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ASPT来源刊 CJFD收录刊 摘要 晚清江苏地方自治的推行在当时堪称典型。但由于统治者对自治本意的歪曲及对官办模式的偏重;由于严重的财政危机,国地税改革的功利性与不断加重的捐税;由于下层群众被排除在文化资源拥有者之外,民智民力水平的低下;由于官府与新、旧士绅对基层政治资源的争夺;加之统治者处理民变措施的失误,地方自治陷于困厄并引发江苏省反自治民变。其突出表现为抗捐抗税、反对户口调查、捣毁学校与自治公所等。反地方自治民变表现的社会动员的缺乏、国家—社会关系失序的教训十分深刻。

--------------------------------------------------

《晚清地方城市治安管理制度与运作脱节之分析》作者中文名 杨发源; 刘敏; 文献出处 社会科学辑刊, Social Science Journal, 编辑部邮箱 2007年 04期

期刊荣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ASPT来源刊 CJFD收录刊 摘要 管理制度与实际运作之间脱节是古代社会的一个普遍现象,清代城市管理过程中也存在类似现象。清代地方城市管理制度受到政治体制的制约,而管理执行者素质低下、敷衍塞责,导致晚清地方城市治安管理制度与管理运作在一定程度上的脱节。

-----------------------------------------------------------

《翁同龢晚年思想述论

》作者中文名 周立人; 文献出处 历史教学问题, History Teaching and Research, 编辑部邮箱 2008年 01期

期刊荣誉:ASPT来源刊 CJFD收录刊

摘要 <正>爱国政治家翁同龢(1830-1904)是近代中国颇具重要影响的历史人物。他因主张革新、支持变法事业,1898年7月遭顽固派开缺革职乃至编管严惩的政治迫害。至1904年7月去世前,翁同龢在故乡常熟度过了人生最后

———————————————————————————————

《张謇与晚清社会变迁

》作者中文名 谢俊美;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 上海;

文献出处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Nantong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编辑部邮箱 2007年 01期

期刊荣誉:ASPT来源刊 CJFD收录刊

关键词 晚清社会变迁; 爱国政治家; 民族性;

英文关键词 social vicissitude of late Qing Dynasty; patriotic statesman; national features;

摘要 作为近代中国的杰出人物,张謇在晚清社会变迁中充当了重要角色。他由实业而教育,由教育而政治,几乎参与了晚清社会的重大活动。无论是甲午战争,戊戌变法,还是“东南互保”,清末宪政,抑或辛亥革命,乃至民主共和政治的创建、清帝退位等等,无不看到他的身影和他所起的重大作用。他追踪时代,顺应潮流,与时俱进,致力于谋求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社会进步,不失为近代中国的一位爱国政治家。张謇的人生事业是近代社会变迁的留痕,带有强烈的民族特性。他的政治理念及其实践活动直到今天仍不失其借鉴和启示。

-------------------------------------

《张謇庚子年间东南意识略议

》作者中文名 刘学照;

作者英文名 LIU Xue-zhao(Department of History;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62; China);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 上海;

文献出处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编辑部邮箱 2007年 02期

期刊荣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ASPT来源刊 CJFD收录刊

关键词 张謇; 庚子年; 东南意识;

英文关键词 Zhang Jian; the year of 1900; consciousness of Southeast China;

摘要 庚子年(1900年)间,上海报刊时论凸显出一种从上海、东南和南方的视角立论的东南意识,表现出上海和东南绅商关心时局发展和国家命运的社会主体思想。张謇作为江苏和东南地区的上层绅商代表,他在庚子年向东南督抚的陈言献策中,也显露出与上海庚子报刊时论类同的东南意识。特别是他提出的“西北”与“东南”的“名、实”互存论,是一种深涵政治哲理的时局观,它为我们考察张謇的政治思想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

《自立军事件中唐才常与张之洞关系考

》作者中文名 张小强;

作者单位 广西钦州学院政治与经济系 副教授;

文献出处 史学月刊, Journal of Historical Science, 编辑部邮箱 2007年 04期

期刊荣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ASPT来源刊 CJFD收录刊

摘要 在自立军事件中,历来流行这样的观点:在起义前唐才常曾通过日本人与张之洞联络,表示自立军拥立张之洞据两湖独立,而张之洞犹疑莫决,对自立军的早期准备活动持默认态度。如冯自由在《中华民国开国前革命史》及张篁溪在《自立会始末记》两文献中均有记述,说“唐至汉,以北方无政府为辞,借日本人通殷勤于鄂督张之洞,讽以自立军将拥之挈两湖宣布独立。张犹疑莫决,然对于党人之活动虽有所闻,未尝予以发觉,似非全无好意者”(均转见杜迈之编《自立会史料集》,岳麓书社1983年版,第9页、76页)。黄鸿寿著《清史纪事本末》也说,“方才常在汉也,尝借日本人为通殷勤于鄂督张之洞,讽以自立军将拥之挈两湖宣布独立。之洞先颔之”(同上书,第26页)。更有学者据此得出张之洞后来捕杀唐才常是杀人灭口、销毁罪证的结论。如胡绳在《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说,“唐才常在准备起义前,还曾经过日本人去同张之洞联系,表示自立军可以拥戴张之洞据两湖而宣布独立。张之洞没有马上答复他”。后来因“东南互保已经成立,他不需要借助于唐才常。在军官告密以前,其实他已经知道自立军的谋划,因此,他很容易地把这场起义扑灭掉。他立即把唐才常等人处死,显然...

————————————————————————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东南地区精英阶层社会心态探析

》作者中文名 周学文;

作者英文名 ZHOU Xue-wen (School of Sociology; Suzhou University; Suzhou; Jiangsu 215006; China);

作者单位 苏州大学 社会学院 江苏 苏州;

文献出处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f Fuling Teachers College, 编辑部邮箱 2007年 02期

期刊荣誉:ASPT来源刊 CJFD收录刊

关键词 义和团运动; 东南地区; 社会心态; 精英阶层;

英文关键词 the Boxer Campaign; southeastern China; social psychology; elite class;

摘要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近代中国,当北方义和团运动开展得轰轰烈烈时,南方却相对的比较平静。出现这一强烈差异的原因,与南北地区由于经济上的南富北穷、政治上的南松北紧、文化心态上的南新北旧而使得各自的精英阶层产生不同的社会心态有着密切的联系。

————————————————————————

《清“东南互保”前期地方对外政策

》作者中文名 李崇德;

作者单位 安徽大学 安徽合肥;

文献出处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Mudanjiang College of Education, 编辑部邮箱 2007年 04期

期刊荣誉:ASPT来源刊 CJFD收录刊

关键词 东南互保; 地方督抚; 自主外交;

摘要 义和团运动时期,清政府根据自身利益的需要走上了对外宣战的道路,而地处东南的督抚们根据地方实际需要和全局形势采取了完全不同于中央的对外政策。这种全新的自主外交方式虽“背经离道”,但对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

《评一代奇人赵凤昌及其藏札

》作者中文名 孔祥吉;

作者英文名 Kong Xiang ji;

作者单位 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心;

文献出处 学术研究, Academic Research, 编辑部邮箱 2007年 07期

期刊荣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ASPT来源刊 CJFD收录刊

关键词 赵凤昌; 张之洞; 辛亥革命; 信札;

摘要 赵凤昌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传奇式人物,他长期担任张之洞幕僚,积累了大量函札,被革职后又在上海参与了庚子事变中的东南互保,预备立宪,以及辛亥革命前后的重大事件,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在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将珍藏于国家图书馆善本室的《赵凤昌藏札》原稿36函109册影印出版之前,作者考述了赵凤昌跌宕起伏的人生,揭示了其藏札中精彩的篇章。

————————————————————————————

《风雨四十年——对清朝总理衙门的浅析

》作者中文名 刘琛;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北京;

文献出处 大众科学(科学研究与实践), Public Science, 编辑部邮箱 2008年 01期

期刊荣誉:ASPT来源刊 CJFD收录刊

关键词 总理衙门; 近代化; 清政府; 洋务运动;

摘要 文章针对中国近代外交史上第一个专门外交机构--总理衙门作了粗浅的分析,全文分为三部分,先是探讨了总理衙门设立的原因,包括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然后简要分析了其主要职能,最后探讨其意义。鉴于对总理衙门的意义历来都备受争议,所以文章重点放在第三部分,并在其中渗透作者的倾向。

——————————————————————

《社会生活史图像试题解析

》作者中文名 郭子其;

文献出处 历史学习, History Learning, 编辑部邮箱 2008年 01期

期刊荣誉:ASPT来源刊 CJFD收录刊

摘要 <正>从近年来的高考试题中,可以明显地发现,除了有关政治史、经济史与文化史试题外,还有社会史试题,高考命题者采用社会史的新范式来命题,给高考试题增添了耳目一新的意境与面貌,也有效地发挥了高考的

————————————————————

《中国工业化路径初始选择的失误

》作者中文名 王云秀;

作者英文名 WANG Yun-xiu(School of Business Management; China Petroleum University; Beijing 102249; China);

作者单位 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北京;

文献出处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Hebei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编辑部邮箱 2008年 01期

期刊荣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ASPT来源刊 CJFD收录刊

关键词 工业化; 路径; 初始; 失误;

英文关键词 industrialization; option; mistake;

摘要 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选择了一条以军事国防为中心的工业化路径,民用工业成为军事工业的附属和补充,"求强"高于"求富";"求富"服务于"求强"。由于路径选择的失误,不仅军事工业注定不会成功,本该发展的民用工业也非常滞后,致使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遭受严重挫折。

————————————————————————————

《《盛宣怀传(图文版)》前言

》作者中文名 夏东元;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

文献出处 历史教学问题, History Teaching and Research, 编辑部邮箱 2008年 01期

期刊荣誉:ASPT来源刊 CJFD收录刊

摘要 <正>我在半个世纪前专门从事中国近代史教学与研究工作之始,即确定以学术界少人间津的洋务运动作为研究重点。与此同时,将与洋务运动关系较深的李鸿章、盛宣怀、郑观应三人作为洋务历史人物重点研究对象,其中尤以盛宣怀作为重中之重。这是为什么?这要从1861年至1901年40年洋务运动的历史地位及盛宣怀对洋务事业的巨大贡献谈起。

————————————————————

《义和团运动时期清政府守旧派思想研究

》作者中文名 黄庆林;

导师 史革新;

学位授予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

学科专业名称 中国近现代史

学位年度 2006

论文级别 博士

网络出版投稿人 黄庆林

网络出版投稿时间 2008-03-13

关键词 义和团运动时期; 清政府; 守旧派; 思想;

英文关键词 Yihetuan movement; Qing government; conservational group; thought;

中文摘要 义和团运动时期清朝政府守旧派是指通过镇压维新运动执掌朝政大权、维护传统旧体制、排斥西方文化、利用义和团以灭洋泄愤的封建政治文化派别。他们活跃在戊戌政变后到庚子事变八国联军侵华时期,要求在政治思想文化领域继承传统,保守旧有的政治文化秩序。这些人主要包括载漪、载勋、载濂、徐桐、刚毅、崇绮、赵舒翘、启秀、英年、董福祥、毓贤、李秉衡等清朝王公大臣。 严格说来,义和团运动时期的清政府守旧派已经不能算是纯粹的守旧派了,相对于洋务运动时期的守旧派,他们的思想有了一定的变化。他们要求在保证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和社会秩序的前提之下学习西方,求得国家的强大和发展;他们也曾要求奉守与列强签订的和约,保障列强在中国的使臣和传教士的安全,力求维持一个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进行国家建设;他们自觉要求保护国家权益,防止利权流失。因此,他们的思想实际上与早期的洋务派相似。 尽管守旧派思想落后、守旧、排外,存在着诸多的不足,但不可否认,其中有某些积极的内容:他们对于国家利权的维护、对于民生休戚的关怀、对于内政建设的意见...

————————————————————————

《北洋海军中的闽籍将领

》英文题名 Officers from Fujian in Beiyang Navy

副题名 对晚清一个特殊军事群体的研究

Research about an Special Military Group in Late Qing Dynasty

作者中文名 黄建平;

导师 王民;

学位授予单位 福建师范大学;

学科专业名称 中国近现代史

学位年度 2007

论文级别 硕士

网络出版投稿人 福建师范大学

网络出版投稿时间 2007-11-06

关键词 北洋海军; 闽籍将领; 群体; 派系; 军事素质;

英文关键词 Beiyang navy; fujian navy officer; group; clique; military qualities;

中文摘要 从某种角度看,晚清中国海军闽人群体可以称为在近代中国所形成的几个带有明显地缘性的军事集团之一。虽然这个集团在近代中国历史上所表现出来的政治性较弱,不同于湘军、淮军等这样的政治与军事集团。但鉴于这个群体的出现以及其所表现出来的鲜明特征,对其作整体考察和研究也具有特别意义。在晚清发展最为成熟和力量最为强大的北洋海军中,闽人占据了重要地位,其逐步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海军将领群体。在晚清北洋海军的兴起、发展过程中,这个群体始终是与其联系在一起的;晚清北洋海军建设中处处有他们的身影,海军建设的兴衰成败也从一开始就与他们的命运联系在了一起,在近代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问题上他们也成为倍受争议的群体;这个群体形成于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其出现是晚清洋务运动,特别是海军建设的重要成果;同时,他们的表现和作为也成为检验这场运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这个群体的基本概况、形成过程、所作贡献以及历史局限性研究,除了从回顾这个群体的历史,展现其全貌的角度有其意义。同时,这种系统研究的视点也延伸向了另外一角,即晚清海军建设成败的经验。

————————————————————————

《近百年来李鸿章研究著作述评

作者中文名 章育良; 曹正文;

作者单位 湘潭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文献出处 湖南社会科学, Hunan Social Sciences, 编辑部邮箱 2007年 01期

期刊荣誉:ASPT来源刊 CJFD收录刊

摘要 李鸿章从1862年率淮军进入上海并担任江苏巡抚起到1901年签定《辛丑条约》后去世,在晚清政坛上沉浮近40年,尽管他去世已有100多年了,但盖棺尚未定论,史学界对他的评价至今仍是褒贬不一,毁誉参半。誉之者冠以“地主阶级改革派”,“东方之俾斯麦”的美称;毁之者斥之为“汉奸”,“刽子手”,“卖国贼”等。正如梁启超所说:“誉之者千万,而毁之者亦千万,誉之者达其极点,毁之者亦达其极点”。[1]由于李鸿章这个历史人物的复杂性和争议性,对他的研究所涉及的面也就比较广,本文仅就近百年来有关李鸿章的研究著作作一简要述评,以期有助于李鸿章研究的发展。一、中国大陆研究根据百年来中国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和特点,中国大陆的研究可以相应地分为三个阶段:解放前(1901—1949)、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1949—1978)、改革开放后至今(1979—)。(一)解放前(1901—1949年)这一阶段研究李鸿章的著作要首推梁启超的《李鸿章传》(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年再版)。这部传记是在李鸿章去世后不到两个月写成的,也是第一部研究李鸿章的专著。梁启超分别从军事、洋务和外交等方面对李鸿章进行了剖析和评价。在军事方...

————————————————————————

《探析中日近代化结局殊异之因

》作者中文名 姚晓玫;

作者单位 安徽师范大学社会学院 安徽芜湖;

文献出处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Huaibei Coal Industry Teachers' College(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编辑部邮箱 2007年 01期

期刊荣誉:ASPT来源刊 CJFD收录刊

关键词 近代化; 洋务运动; 明治维新; 国家干预经济;

摘要 近代化是指从传统封建社会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全面转型过程。中日两国近代化从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科学文化开始,到变革经济制度和政治体制,都经历了较为近似的路径,但结局却迥然不同。究其原因,可从社会变革的力度、对待东西方文化的态度和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三个方面找到答案。

——————————————————————

《近代中国人对西方科学文化的几种解读

》作者中文名 秦英君;

作者英文名 QIN Ying-jun(Editorial Board; Journal of CNU; Beijing 100037; China);

作者单位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 北京;

文献出处 史学月刊, Journal of Historical Science, 编辑部邮箱 2007年 01期

期刊荣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ASPT来源刊 CJFD收录刊

关键词 近代; 西方科学文化; 文化解读; 特征;

英文关键词 modern era; west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ultural interpretation; feature;

摘要 近代以来,中国从传统的科学和技术向近代的科学和技术转变,是在西方科学文化影响下完成的。这一过程亦是近代中国人对西方科学文化的认知过程。这一认知过程中,不同人物对接纳西方科学文化有或深或浅的解读,其中,“道器”与“体用”的文化认知模式是近代中国人解读西方科学文化的基本特征。

————————————————————————————

《中国认识、处理中西文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历史与逻辑

》作者中文名 易杰雄;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社会发展研究所 北京;

文献出处 学术界, Academics in China, 编辑部邮箱 2007年 01期

期刊荣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ASPT来源刊 CJFD收录刊

关键词 “蛮、夷、戎、狄”; “法、术、艺”; “西学”; “新学”; 新文化运动;

摘要 中国认识、处理中西文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下述这样四个阶段:一是认为中华以外均不学无术的“蛮、夷、戎、狄”,他们无任何值得我们吸取的东西可言的阶段;接着是认为西方的坚船利炮乃“法、术、艺,不足以言学”的阶段。与此相对应的是“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借法自强”、搞洋务运动,引进西方近代工业,学习其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发展经济的方法;第三阶段是认为西方文化也是一种学问—“西学”,不过它仍不能与中国文化相提并论,只是一种次要的学问,而且就是这些学问也是从中国传过去的。这就是所谓的“西学中源论”。与此相对应的社会运动是想改变社会制度,先是搞“戊戌变法”,想引进西方的君主立宪政体,然后想搞“民主共和制”;第四阶段是把西方文化称作“新学”,与此相对应的中国传统文化成为“旧学”,于是出现了“打倒孔家店,全盘西化”的“五四”新文化运动,认识到要从根本上改造中国,必须改变其社会文化土壤,“全盘西化”。开始是全盘“法兰西化”,接着是“全盘俄罗斯化”。苏联解体、东欧易帜后,这些国家都放弃了“俄罗斯文明”,重新回归“西方文明”,经过七八十年的重大曲折,对照苏、东易帜后又...

《沼气技术理论与工程》 林聪 主编

图书简介: 本书主要介绍沼气技术发展的状况、沼气发酵的基本原理和微生物、沼气发酵工艺、沼气发酵装置与建池材料、沼气池的结构设计、建池与施工技术、沼气池质量验收与运行管理、沼气燃烧原理和燃烧器以及典型沼气工程实例等内容,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和应用性,为有效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及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等提供有力推广和借鉴的工程技术模式。 本书可供能源工程等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科研人员及广大农民朋友参考,也可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阅。 《农村沼气实用技术》 周建方,王云玲 主编图书简介:我国沼气发展虽然有70多年的历史,也曾在20世纪70年代大办沼气,但由于沼气池密封防渗技术不过关,出料困难,沼气配套器具不完善,沼气生产未能发挥其应有的效益。直到80年代以后,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沼气生产才步入正规化轨道。当前,虽然沼气生产发展较快,但有关沼气生产技术的书籍却不多,部分书籍侧重于理论研究,而符合群众特点、通俗易懂的实用技术图书不易购得。为普及沼气生产知识,尽快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我们组织长期从事沼气生产与研究的科技工作者,总结群众生产经验和自己的实验成果,参阅有关资料与最新科研成果《农家沼气实用技术》 李长生 主图书简介:本书系统地介绍了农家沼气的实用技术。主要内容包括:沼气生产的基本条件;国内外家用沼气池的基本构造与类型;家用沼气池的设计、施工与操作技术;闰态池的修复,提高产气量的措施;配套设备,综合利用与安全使用,以及新颁布的国家标准《户用沼气标准图集》(GB/T4750—2002)的部分设计图等。这次再版着重介绍了家用沼气池的施工技术和“三沼”(沼气、沼液和沼渣)的综合利用新技术。 本书通俗易懂,图文结合,便于自学,可供广大农村沼气技术人员学习参考,也可作为沼气技术培训教材。《加速中国可再生能源商业化能力建设项目系列图书--中国畜禽养殖场与轻工业沼气技术指南》 樊京春,赵勇强,秦世平 等编著图书简介: 本书汇集了中国和联合国的合作项目“加速中国可再生能源商业化能力建设项目”的丰硕成果。主要对目前沼气工程的发展和建设(工艺选择、工程设计、设备选型、安装和调试运行)等典型经验进行了回顾和总结,为不同规模的养殖场,不同区域的环境条件和资源利用条件的沼气工程建设项目的开发提供最优化的技术指导。 可供沼气项目的策划管理人员、沼气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使用,还可供相关专业的大专院校师生阅读。《沼气用户手册》 农业部科技教育司,中国农业出版社 编绘图书简介: 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农村沼气建设是一举多得的好事,它能给国家、集体和农民带来许多好处。本书以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连环画方式,宣传和推广农村沼气建造、配套产品安装、运行维护、安全使用和综合利用等方面的实用技术。本书图文并茂,讲解通俗易懂,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户用沼气安全使用挂图》 农业部科技教育司,中国农业出版社 编绘图书简介:安全使用 沼气热水器严禁安装在洗澡间内 室内漏气时严禁使用一切火种及电源开关 严禁用明火检查开关和接头处的漏气情况 严禁易燃气物品靠近沼气导管和用具 沼气灯上方不能放易燃品 严禁在室内放气 严禁《沼气生产工(初、中、高级)—教材》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劳动和社会保图书简介:《本教材以《国家职业标准·沼气生产工》为依据,结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沼气生产技术进行编写。教材在编写过程中紧紧围绕“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理念,力求突出职业技能培训特色,满足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考核的需要。《本教材详细介绍了沼气生产工要求掌握的最新实用知识和技术。全书按户用、小型及中、大型沼气工程的运行和管理分为三个部分,每个部分包含若干单元,主要内容包括沼气基础知识,户用沼气池的施工、启动、运行、管理与维修,管路及利用设施的安装与维护,沼气综合利用,小、中、大型沼气工程的运行《农村沼气工培训教材》 张衍林 主编图书简介: 本书是“新型农民现代农业技术与技能培训丛书”的一个分册,由华中农业大学张衍林教授等编著。内容包括:农村沼气工岗位职责与素质要求及须具备的沼气知识,沼气用具及设备基础知识,农村沼气池的类型与建造,沼气池及其设备的故障排除,沼气与沼肥综合利用。本书通俗易懂,图文结合,科学性、先进性、可操作性强,可作为农村沼气工培训的教材,亦可供广大农村沼气技术人员学习参考。《沼气生态农业技术——新农村生态家园丛书》 苑瑞华 主编图书简介: 本书全面系统的介绍了沼气生态农业实用技术。内容主要包括北方能源生态模式和南方猪-沼-果生态模式的结构性能和施工要领,深入浅出的介绍了沼气池节能日光温室和太阳能禽畜舍的施工工艺以及沼气制取,综合利用等有关技术。充分反映了我国沼气生态农业工程开发研究的成果、技术水平和先进经验,技术体系完整,可操作性强,科学实用,是农民建设生态家园较好的技术顾问。 《户用沼气高效使用技术一点通(北方本)》 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 编图书简介:本书紧紧围绕北方农村户用沼气如何高效使用的问题,以歌诀命题,图文并茂的形式,从发展沼气与新农村建设,沼气建造条件与池型选择,高效产气技术,常见设备安装与使用,常见故障排除,安全使用与事故预防,综合利用等方面,系统、直观地回答了快产气、多产气、安全产气、高效用气以及综合利用等具体操作要领及技巧。 本书可作为广大农村能源管理者、沼气技术员、沼气用户的工具书,尤其适于沼气用户使用。《沼气及相关标准汇编》 全国能源基础与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国标准出版社第二编辑室图书简介: 本书旨在为适应沼气发展的需要,新能源的快速、稳固发展进一份微薄之力。 本汇编收集了我国有关新能源现行有效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共18项,其中国家标准9项,行业标准9项。全书分为沼气和沼气相关标准两个部分进行汇编。 本汇编可供能源标准化技术人员、能源工程等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科研人员及广大农村的农业技术人员,从事生态农业、农业环境保护和农村可再生能源研究开发的科技工作者参考使用。 《户用沼气高效使用技术一点通(南方本)》 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 编图书简介: 本书紧紧围绕我国南方农村户用沼气如何高效使用的问题,以歌诀命题,图文并茂的形式,从发展沼气与新农村建设,沼气池建造条件与池型选择,高效产气技术,常用设备安装与使用,常见故障排除,安全使用与事故预防,综合利用等方面,系统、直观地回答了快产气、多产气、安全产气、高效用气以及综合利用等具体操作要领及技巧。 本书可作为广大农村能源管理者、沼气技术员、沼气用户的工具书,尤其适于沼气用户使用。《农村沼气实用技术百问百答(专家为您答疑丛书)》 曹建华,曹琦 主编图书简介:目前,虽然沼气建设发展很快,但有关沼气建设技术的书籍却很少,部分书籍侧重于理论研究,而真正符合农民群众建池、发酵、安装、管理等需要的通俗易懂的技术书籍却很少。我们调查了大量沼气用户,感到他们迫切需要有关沼气的各种技术知识,以便使沼气池发挥出更大的效益。为此,我们克服种种困难,根据近30年的农村能源工作实践经验和大容量的池户调查案例,参阅国家有关技术资料和最新科研成果,编著了《农村沼气实用技术百问百答》。该书内容十分丰富,写法上力求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操作性强。全书共分八个部分,采用问答形式,一题一议,便于《农村沼气生产与利用120问》 郑时选 等编著图书简介: 《新农村建设系列科技丛书》是落实农村科技工作部署,把先进、实用技术推广到农村,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科技支撑的一项重要举措。 这套丛书从三个层次多侧面、多角度、全方位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科技支撑。本书内容包括:认识沼气、农村户用沼气池的修建常识、沼气池的检修与管理、安全建池等。 该套丛书通俗易懂、图文并茂、深入浅出,凝结了一批权威专家、科技骨干和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的心血和智慧,体现了科技界倾注“三农”,依靠科技推动新农村建设的信心和决心,必将为新农村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沼气技术有问必答》 倪长安 主编图书简介:本书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沼气的产生原理、沼气池的修建、沼气系统的设备、沼气的利用和沼气系统的管理、使用、维修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本书对问题的解答通俗易懂,简明扼要,集知识性、实用性、可读性于一体,既可作为广大农民的通俗读物,也可供广大农村沼气技术人员学习使用,也是一本环境工程、生态农业、农村能源等专业的师生参考书。《沼气实用技术指南》 朱建明 等主编图书简介:本书系统介绍了沼气实用技术。全书共分四篇:第一篇阐述了沼气生产的基础知识;第二篇详细介绍了农村户用沼气池的建设、运行、管理;第三篇简述了农村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及运行;第四篇介绍了沼气发酵物的综合利用。本书内容丰富,科学实用,操作性强,适合沼气技术人员、农村基层干部和有志于沼气生产的农民阅读。 《农村沼气利用260问》 宋洪川 主编图书简介:本书以简单明了的问答形式(含262问),提出了沼气利用中大家关心的各个方面,以及常见问题、关键技术的解决方案。内容涉及沼气常识、沼气池的建造、沼气发酵工艺、沼气池的检修与管理、沼气池的安全与正确使用、沼气的综合利用、沼液和沼渣的综合利用等方面的知识。 全书重点突出、一问一答、言简意赅、通俗易懂,是广大沼气技术人员、沼气用户、沼气技术培训人员、沼气工程技术人员、农村能源管理者必备的工具书。《我国沼气物业化管理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赵立欣,张艳丽 主编图书简介:本书是我国第一部有关沼气物业化管理方面的著作。书中将现代物业管理概念引入了沼气服务体系建设,介绍了几种具有代表性的沼气物业化管理服务模式,并对不同模式的特点、地区适应性和发展趋势做了分析和评价,提出了建立沼气物业化管理服务体系的具体建议。书中还以具体实例展示了我国目前各地沼气物业化管理的基本情况和管理模式,对我国广大沼气管理人员、沼气使用者而言具有很高的参考借鉴价值。 《农村户用沼气系统维护管理技术手册》 郑时选,陈倩 编著图书简介: 本书介绍了农村户用沼气系统的维护管理,配套产品的安全使用,以及沼气、沼渣、沼液的综合利用技术。主要内容包括户用沼气系统的合理建设,户用沼气系统的管理和维修,沼气、沼液和沼渣的综合利用等。 本书可供农村沼气技术人员和沼气使用者学习参考。 《沼气技术速学快用》作者:迟全勃 主编 图书简介: 本书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主要对沼气和沼气的产生、沼气池的修建、沼气系统设备与安装知识、沼气系统的管理和维护、安全建池和安全使用沼气、沼气燃烧技术及利用等实用技术中的疑难问题进行了解答。 《养殖场沼气工程实用技术》林聪等 主编图书简介:阐述了大中型沼气工程——养殖场沼气工程的沼气发酵原理、工艺、工程设计、工程建设、工程施工技术、工程质量验收与运行管理;沼气的净化与储存、输配和利用以及沼气发酵产物的综合利用;附录中还列举了沼气工程必需的各类设计规范和设计标准。《沼气工程系统设计与施工运行》齐岳 郭宪章主编图书简介:阐述了大中型沼气工程的设计原则,厌氧发酵原理,沼气利用技术,沼气工程施工与验收,沼气工程运行管理,沼气的净化储存以及沼渣、沼液的综合利用。 《沼气工程与技术》作者:(奥)伯恩哈特?蓝宁阁 董仁杰 图书简介:生物质资源评估;厌氧发酵过程研究;联合发酵;厌氧发酵工艺;沼气工程的温室气体排放;沼液、沼渣利用。 《农村沼气池设计施工技术与沼气的综合利用》张玲主编图书简介:介绍了农村户用沼气池修建的基础知识、设计、施工技术、质量验收、安全运行与维护管理,生态家园与沼气发酵产物的综合利用等方面内容。本书力求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图文并茂,不仅注重知识性,更注重实用性和可读性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news/1_6368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