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竹价格为什么这么贵山竹底部瓣数有什么区别怎么选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19 15:47:07
字号:

山竹是很多人爱吃的一种水果,但其实能食用的部分不是很多,但价格也比较高,此外,我们会发现底部的花瓣一般是4到6瓣的,那么,有什么区别怎么选?山竹价格为什么这么贵?下面小编就带来介绍。

山竹价格为什么这么贵山竹底部瓣数有什么区别怎么选

山竹底部瓣数有什么区别怎么选

一般山竹底部的花瓣,都是4到6瓣的,有些比较多的会有7到8瓣,其实山竹底部的花瓣数目是多少,也就说明了山竹内部的果肉有多少瓣,如果底部果蒂的花瓣有4瓣,那么果肉也就有4块,以此类推。

在购买山竹的时候,要以底部花瓣的数量为6瓣的山竹是最优选择,因为如果山竹的果肉块少,那么相对的果核就会很大,吃的时候就会影响口感,果肉没能吃几块,就是一大块果核了;6瓣果肉的山竹一般果肉都长得比较匀称,果肉不会特别大也不会特别小,吃起来的时候水分充足又鲜软,而如果果肉太多,比如7瓣活着8瓣,那么内部的果肉就会特别拥挤,没有空间成长,果肉自然就会偏小没有水分。因此在挑选山竹的时候,要以底部花瓣为6瓣的为最优选择,其次就是7瓣或者5瓣,而数量太少的或者太多的,不是果核很大就是果肉很小,不建议大家挑选。

山竹价格为什么这么贵

山竹贵,主要有下面几个原因:

1、收获期漫长

山竹树的寿命很长,可达70年,可以说种一颗管一辈子,但它的生长十分缓慢,并不是当年种当年就能收获,从栽培到结果需要7~8年的时间,如果中途出现任何意外,妥妥的赔本。

另外,山竹是一年一季,每年为5-10月成熟,以8-10月的产量较高。所以为了追回之前的种植成本,果农们肯定要提高价格。

2、采摘太费力

大家都见过苹果树、香蕉树吧,都不高,采摘很容易,搭个人字梯就搞定了。可是采摘山竹就比较费力了,因为它的果树太高了。榴莲树最高能长到40米,山竹树虽然矮一点,但也能长到20米,相当于7层楼房。

正是因为山竹的果实多,都必须用人爬上去,一个个的摘,不管是山竹还是人,只要掉下来就是大损失,但每年都难免发生,为了弥补损失,也只能提高价格。

3、保存成本高

山竹是热带水果,但他和香蕉不一样,必须冷藏保存,温度过高就容易坏掉,所以从采摘到售卖,全程都必须冷藏,无形中就增加了保存成本。就算是这样,还是会有一部分山竹坏掉,也会增加损失,价格自然就高了。

4、运输成本高

如果是国内的水果,那运输就会省去很多费用,但山竹大多数都是进口的,在中国只有台湾、福建、广东和云南等地有引种或试种,数量很少。

进口山竹,首先运输费用就增加了很多,国内可以用公路、铁路运输,而进口只能用海运,运费贵了很多,同时到了中国海关,还要缴纳关税,又增加了成本,所以山竹的价格就越涨越高。

5、增加适当利润

上面说的都还是山竹的成本,超市、水果店,不可能按成本价卖给你吧,那他们忙活了半天图个啥。所以最后售卖时还要加适当的利润,所以最后到了我们手里,价格就那么贵了。

前几天刚在水果店,买了五个山竹,共花了60元,这还是水果店老板,给我去掉零头的价格,原价是要63.5元的,而山竹在我们这边的零售价格多要15元的,这个价格还是山竹大批量上市的价格

在山竹小批量上市的时候,山竹在我们这边的价格,一度高达30元左右,这个价格对于我来说,简直是吃不起的,直到最近价格降下来了,我才抱着好奇的心里,买了五个山竹回来尝尝味道

把五个山竹吃完后,个人感觉味道一般般,还没有吃西瓜过瘾了,而且山竹的外壳还不好处理,吃起来比较费事,但在营养价值上面,就要比其它水果丰富多了,而且功效还不少,当然这些多是我查找资料看到的

今天我就把在资料里看到的,关于山竹为什么那么贵,有什么营养价值,百分百的分享给大家,但然我所说的,只代表我个人观点,要是有说错的地方,还请大家多多指教

山竹为什么那么贵

①目前我们国内的山竹来源,主要是靠进口方面,按照现在的运输环境,不管是运输什么东西,只要涉及到进口方面,那么价格就会涨上几倍了,因为进口产品,所需要的各项成本,就要比在本国销售大的多

②山竹的种植要求太高,只有在热带地区才能种植成功,而我们内地,能符合这个要求的地方,好像并不是太多,根据我看的资料来说,我国虽然也有种植,但只是小范围的引种和试种,距离大批量种植,还需要一段时间的

山竹的营养价值

①有助于滋补调理作用,根据资料来说,山竹里面含有的大量的钙,磷,维生素等物质,而这些物质,对人的身体有很好的调理滋补作用,尤其是对于长期身体虚弱,面黄肌瘦的人,有着很好的改善作用

②有助于清热美容,根据资料来说,山竹里面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维生素,镁,钾等物质,而这样物质又对清热去火,肝火旺盛,皮肤不好的人,有着很好的改善调理作用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news/1_6308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