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概况
▲欧洲政区图
乌克兰(乌克兰语:Украина;英语:Ukraine),位于欧洲东部,东接俄罗斯、南濒黑海,北与白俄罗斯毗邻、西与波兰、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和摩尔多瓦诸国相连。乌克兰地理位置重要,是欧洲联盟与独联体特别是与俄罗斯地缘政治的交叉点。
国土面积为60.37万平方公里,东西长1300公里,南北长900公里。首都基辅。乌的总人口4141万(不含克里米亚地区),乌克兰族占77%,俄罗斯族占17%,其官方语言为乌克兰语,俄语广泛使用,居民主要信奉东正教和天主教。
▲乌克兰地图
乌克兰首都基辅,位于乌中北部第聂伯河中游两岸,是全国最大城市和经济、文化中心。该城市建城史悠久,始建于公元5世纪末,9—12世纪为基辅罗斯国(同为俄罗斯、白俄罗斯等东欧国家的源头)的都城。1934年,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首都由哈尔科夫(乌东北部城市,最大工业中心)迁此。
乌克兰地形特征
▲乌克兰地形图
乌克兰地处东欧平原西南部,高地和低地相间分布,地表波状起伏(即冰碛丘陵、平原——冰川消融后,表碛、中碛、内碛沉落于底碛上形成的起伏不平的地面形态,冰碛厚度由数米至百余米不等)。乌的南端为克里米亚山脉,西南部有东喀尔巴阡山脉(欧洲中部山脉之一,山脉断续分布,多为断块山),东北为中俄罗斯高地的一部分,东南有亚速海近岸丘陵和顿涅茨岭。
乌克兰气候特征
▲全球气候分布图
受大西洋暖湿气流影响,大部分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克里米亚半岛南部为亚热带气候。1月平均气温-7.4℃,7月平均气温19.6℃。年降水量东南部为300毫米,西北部为600~700毫米,多集中在6、7月份。
乌克兰水系分布
▲乌克兰水系分布图
乌克兰境内河湖众多,第聂伯河纵贯中部,为内河航运干道(乌境内河段长981千米)。亚速海是乌、俄之间的内陆海,南以刻赤海峡接黑海,西部有狭长的沙嘴(从陆地凸入海中的狭长沙滩)与锡瓦什湾相隔,面积3.88万平方千米。亚速海东、西两岸低平,南、北两岸较陡峭,沿岸多潟湖、沙嘴。由于其平均深度约7米(最深处仅15米),被誉为是世界上最浅的“海”(结冰期2—3个月)。
亚速海平均盐度约10‰—13.8‰,而与之相邻的黑海平均盐度约12‰—22‰。与黑海相比,亚速海海水盐度明显偏低的原因如下:与黑海的海水交换少,河流稀释作用强,纬度较高,蒸发弱。西部沙嘴的存在,阻隔湾内外海水交换,会使得锡瓦什湾水位变浅,海水自净能力变弱(水质恶化),盐度升高,水生植物减少(生物多样性遭受破坏)。
▲乌克兰第聂伯河 图源:视觉中国
黑土地与“欧洲粮仓”
▲世界四大黑土分布图
“黑土”是指地表植被经过长期腐蚀形成腐殖质后演化而成的土壤,它土质疏松、肥力高,是世界上最肥沃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是黄土的十倍,非常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
第聂伯河畔的乌克兰大平原,黑土地面积约190万平方千米,素有“欧洲粮仓”之美称。第聂伯河是欧洲的第三大河,源出俄罗斯瓦尔代丘陵南麓,流经白俄罗斯东部及乌克兰中部,注入黑海第聂伯湾。长2200千米,流域面积50.4万平方千米。
▲乌克兰黑土分布图
乌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二为黑土地,占世界黑土总量的1/4。黑土地分布在森林草原地带和草原地带。森林草原地带总面积2020万公顷,占乌克兰国土总面积34%,占全国已耕地面积37%以上。
其中,黑灰色森林土壤占该地带的21%、典型的黑土占51%。草原地带总面积2300万公顷,占国土总面积38%。这一地带基本为黑土,其中处于北方气候条件下的一般黑土占该地带耕地面积的64%,处于南方气候条件下的黑土占23%。
乌克兰作为世界上资源禀赋最好的国家——没有之一——黑土地面积占全世界黑土面积的百分之二十三,是名列前茅的谷物生产国,生产了全苏联25%的谷物,曾被誉为“欧洲粮仓”。
▲乌克兰平原农业机械化生产 图源:视觉中国
乌克兰农业用地面积4256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70%左右,人均土地4.2公顷。全世界23%的黑土地分布在乌克兰境内,土壤肥沃,因此种植条件非常优异,农产品和植物油的出口占了乌克兰农副产品总量的73%。
在前苏联时期,由于乌克兰纬度较低(热量较充足),多以此为农作物(粮食)种植区。乌的农业结构,种植业和畜牧业(饲养牛、羊、猪和家禽)并重,是世界上第三大粮食出口国(主产谷物为小麦、玉米等),有着“欧洲粮仓”的美誉,其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20%。除谷物生产外,乌还盛产甜菜(制糖)、亚麻(纤维)、向日葵(榨油)、马铃薯、水果等。
作为“欧洲粮仓”,乌克兰是全球农产品市场的重要参与者,2020年乌克兰的农业出口创造了全国9.3%的GDP,谷物出口成为乌克兰经济的一个压舱石。
“工业强国”乌克兰
乌克兰地理位置优越,是欧洲联盟与(以俄罗斯主导)独联体地缘政治的交叉点,故为国际争端的前沿阵地,政局多有起伏。其中,俄、乌存在着数百年的矛盾,近年来又因“克里米亚地区归属问题”,剑拔弩张,国内局势不容乐观。乌克兰的家底,大多源于苏联时期,独立后发展缓慢。2020年,乌克兰的国内生产总值(GDP)约为1600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约为3700美元。
乌克兰的工业较为发达,重(化)工业在工业中占据主要地位(工业体系较完整)。其中,煤、铁、锰等资源丰富,顿巴斯煤田和克里沃罗格铁矿世界著名。因此,乌国内煤炭、钢铁工业规模很大,机械制造业(以生产收割机、拖拉机、内燃机、冶金设备、汽车、矿山机械、起重运输机械为主)发达。此外,乌还有较发达的电力、化工、纺织、食品等工业。
乌克兰高清地图
描述乌克兰的地理位置特征
▲蓝色为北约组织,白色未加入
位于北半球东半球;
位于中纬度地区;
地处欧洲东部,南邻黑海;
邻国众多;
描述乌克兰的地形特点
▲乌克兰地形图
乌克兰地形以平原为主;
西南部和东部为山地;
西南部地势高,中部和南部低
描述乌克兰降水分布特征
年降水量空间分布不均;
大致呈现自西向东逐渐减少;
西部山地和北部降水相对较多、
东部和南部降水较少;
分析第聂伯河的水文特征
▲乌克兰地形图
有结冰期、流量季节变化大
河流含沙量较小、落差小
简析乌克兰黑土广布的原因
▲乌克兰黑土分布图
①地处温带内陆,降水总量较少;
②气温年较差大,夏季高温,适宜草类植物生长;
③冬季低温,有机质不易分解;
④地势低平,利于有机质的沉积
乌克兰为何被称为“欧洲粮仓”
乌克兰素有“欧洲粮仓”之称,耕地占国土面积的70%。为更好应对国际粮价上涨,国内粮食需求增加的现状,中国部分粮食企业继在墨西哥、巴西、阿根廷等国租地种粮之后,又于2013年6月到该国租地种粮:但同时我国也有专家指出:“要解决中国粮食问题,根本还是要立足国内
俄罗斯是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位于欧亚大陆北部,地跨欧亚两大洲,国土面积为1707.54万平方公里。农业生产会收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具体来说包括自然因素,如气候(热量、水分和光照)、地形、土壤、水源等因素,还有人文因素,如劳动力、技术、机械化水平、种植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当然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是根本。
从俄罗斯地形图中我们可以得出,从地形条件来看,俄罗斯有大面积的平原地形,如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都是面积极其巨大的平原,两者相加面积有达近700万平方公里。所以地形不是俄罗斯农业生产的限制因素,显然是别的自然条件有缺陷。那是什么呢?对,就是气候条件。
由于俄罗斯的地处中高纬度地区,基本处在北纬50度至北纬70度之间,纬度高太阳辐射弱,热量条件极差。气候类型主要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极地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使得俄罗斯的大部分地区气候特征表现为夏季温和而短暂,冬季严寒而漫长。
俄罗斯1月(冬季)气温,很少有地方在0摄氏度以上的,很多地区冬季温度都在零下20-30度。而在7月的夏季均温最高也只能达到25摄氏度左右。由此使得俄罗斯的积温非常低。俄罗斯的有效积温最高为3200摄氏度,高于2000摄氏度的地区也仅仅分布在俄罗斯的西南地区,大部分地区的积温地域1600摄氏度,基本不能满足农作物生长。
经过以上主要粮食作物的积温要求和俄罗斯积温条件对比,俄罗斯只能种植低热量要求的农作物。粮食作物方面,我们可以得出俄罗斯只有西南部纬度较低的地区能够种植春小麦,至于水稻和玉米几乎不能种植。俄罗斯主要的农业生产区位于其西南部的伏尔加河和顿河流域。
由于俄罗斯在热量方面可种植农作物的区域面积不大,加之只能保证一年一熟,所以其粮食产量很有限。俄罗斯的农业方面,粮食作物还好,自给率还能维持在80-90%,毕竟本国还是可以种植春小麦的,但是其他的农产品就很难自给自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