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银行
1. 农业银行在各大银行中,下属业务较多,不少用户喜欢在农业银行中办理业务。为促进农民生产经营消费,实现贷款规模化、标准化、自动化运营,中国农业银行推出了惠农E贷,农行汇农鄂贷款较好审批,只要申请人符合农行的要求就可以申请。中国农业银行惠农E贷是专门为农民设计的一款在线、大众、便捷、普惠的贷款产品。符合贷款条件的用户,只需5-10分钟即可获得3000元至10万元的贷款?
2. 中国农业银行(agricultural Bank of China)可以申请农业银行Huinong E为所有农民贷款抵押贷款,存款,理财和基金和其他金融资产达到一定标准,农民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上游和下游与中国农业银行合作,或在中国农业银行拥有日金融资产1万元以上的农村常住居民,总的来说,中国农业银行的汇农E贷款比较容易审批,汇农E贷款可以有效解决农民贷款难、贷款慢的问题。起始金额为3000元,最高金额由客户的资产、收入、担保等确定。最长有效期为5年。在有效期内,单笔贷款的期限可根据客户的实际需要合理确定。
3. 中国农业银行惠农e贷是中国农业银行专门为农民设计的一款便捷高效的网上贷款产品。通过手机就可以实现网上申请、网上取款、网上还款,农民足不出户就可以申请贷款。惠农E贷是中国农业银行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批量收集内部和外部数据,建立信贷模型,实现系统自动审批的一种农民贷款。农民可以快速使用该信贷实现一定金额内的自动审批,贷款可以快速转入账户。广泛覆盖特色产业运营集团、农村电子商务购销集团、农业产业链供销集团、政府信用增级集团的信贷资金需求,有效促进农民贷款业务的网络化、规模化、便民化、普惠化发展。
“惠农e贷”是由农业银行推出的一款服务三农的互联网融资服务平台,只要满足条件,还是比较好批的。符合贷款条件的用户只需5-10分钟就可以获得3000元到10万不等。
当前,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已经步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互联网可以为农村生产者提供更多的信息,有利于生产资料、设备的优化配置,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要让“三农”发展搭上“互联网+”的信息化快车,还需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要加强“硬件”配置,实现“互联网+农村”。我国提出,到2020年宽带网络将基本覆盖所有农村,要实现这一目标,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如光纤进村入户工程必须提速,乡村信息服务站要有屋、有人、有设备。抓紧把农村电子商务的配套设施纳入新农村建设整体规划统筹考虑,对所需的仓储、公共服务设施要有前瞻性的设计,同时利用电商企业等社会资本,完善乡村物流配送体系。
2、要加快“软件”升级,实现“互联网+农业”。推动互联网与第一产业充分整合,要围绕农业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等环节及农业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三农”服务和科研开发等方面,形成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体系,促进信息化与农业的有效对接,提升农业生产信息化水平。构建政府、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等多方参与、市场化运作的“互联网+农业”发展格局,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是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发展的必要路径。
3、要加速人才培养,实现“互联网+农民”。农村发展互联网最缺的是人才。农业龙头企业、种养大户、合作组织等是当前农村互联网应用的主要带动力量,他们对信息接受能力强、传播速度快,应以这部分人为重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带动新型职业农民、家庭农场主、合作社社员成为拥有互联网思维、掌握信息化技术的市场主体,品尝到信息化结出的硕果。
按照“互联网+”的无限可能性,“互联网+三农”确实可以无所不加。但是,毕竟农村互联网基础落后,基于人财物方面存在的短板,不可能全线出击,一股脑地全加上,应该分清轻重缓急。
首先,要“+”的是农村电商。电商最大的功能是快捷便当、价廉物美。由于电商减少了流通的中间层次,减少了店面的租金,减少了库存的流动资金,其价格大大低于实体商店。有人做过调查,在网上购物,从下订单到送货上门,北京到广州不超过3天,同城的则不超过24小时。电商的统计,从网上购买的大多数物品,其价格只相当于实体商店价格的一半不到(甚至比家电下乡的价格还要低许多),大宗物件,如大型家电、大型家具,厂家还送到家免费安装。另外,七天之内只要没有使用过,可以无条件退货。我们过去总说,拉动内需要做农村的文章,但这块文章一直做得不怎么好。“互联网+农村电商”无疑是拉动农村内需的重要途径。
第二,要“+”的是专门的三农信息及农产品流通渠道。以往,“谷贱伤农”、菜贱伤农的 事情,假农药、假化肥、假种子坑农的事情,时有发生,其根本原因,就是信息不对称。农产品作为商品进入互联网渠道,有三个独有的特性:一、多为大宗商品,动辄多少吨;二、多半是半成品,例如稻谷、大豆、高梁,必须有专门的市场;三、多是鲜活的,需要赶时间。这就需要为农产品流通开辟专门的渠道,或者是一条绿色通道。开拓互联网专门的三农信息及农产品流通渠道,就如专家所提议的,设立专项补贴撬动社会投资,推进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3S等现代信息技术和农业智能装备在农业生产经营领域的示范应用。有针对性地充实和更新农业信息系统。
第三,要“+”的是社区管理。当前,一些基层社区按照“互联网+”的思路,创新了社区管理,加出了四个社区管理的新平台。一是搭建“微”平台。充分利用微信覆盖广,操作灵活、方便、智能的特点,通过微信平台,不定期向社区群众发布时事政治、党务村务信息,包括一些基本生活常识、通过交流互动促进社区工作开展。二是搭建“群”平台。利用QQ群,大家根据自己的特长,各显身手,或提供学习资料,或解答业务咨询,或共同探讨交流等方式,相互学习交流、共享经验成果。三是搭建村级网页的“网”平台。设有社区概况、社区动态、社区党建、创先争优、党(村)务公开、远程教育、便民服务、社区掠影等10多个版块,这些版块标题准确、分类明晰、简洁晓畅。四是搭建远程教育的学习平台。把现代远程教育与村民日常教育学习相结合,开展政策理论学习和农村技术讲座。其他农村基层,可以将他们的思路作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