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农业的发展成果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19 11:27:35
字号:

印度的农业也取得了很大成绩。在1951—1991年期间,农业年均增长3.7%,粮食产量从1950/51年度的5100万吨增加到1990/91年度的17622万吨,增加3.46倍。根据粮农组织的资料,印度1994年谷物总产量为21248万吨,人均占有量为231公斤。在个人消费支出中,食品开支的份额,从1960/61年度的72.4%下降到1992/93年度的55%。

印度农业的发展成果

主要原因是印度的气候不好。印度的气候属于热带季风气候,雨季和旱季明显,这导致印度耕作制度一般是一年一熟。中国东部的季风区,雨热同期,是世界同维度最适宜搞种植业的地区之一,这是中国粮食单产居世界前列的一个重要原因。而中国大部分地区的耕地一年可以收割两次,这是中国粮食产量居世界首位的主要原因。热带气候不适合耕种。

世界上最适宜的农田气候主要在温带地区。热带气候炎热,导致热带土壤相对贫瘠。热带地区基本没有类似我国东北地区那样肥沃的土壤。印度农业基础好,但是由于西南季风不稳定,有些年份强有些年份弱,导致水旱灾害频繁,所以粮食产量不稳定。

度农民不如中国农民勤劳,可能与宗教和文化因素有关,也可能与人口天赋因素有关。农民的勤劳程度将影响粮食产量。印度农民不如中国农民善于经营农业,这也导致印度的粮食产量低于中国。印度的粮食价格不高,导致粮食生产投入不足,也导致单产较低。印度粮食价格不高的原因是印度的粮食基本自给。

去年粮食总产量约为2.8亿吨。值得一提的是,印度已经超过了泰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大米出口国,2017年出口的大米总量接近1200万吨。因此,我们可以认为我国农业的生产技术高于印度,同时要清醒地看到,印度产量低,说明其生产力发展还有巨大潜力;我国产量高,继续在有限耕地上再提高产量难度就相对较大。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news/1_5954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