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显示,云南外贸受惠于东盟协议优惠税率的进口货物总值为1.6亿美元,同比增长23%,税款优惠总额为1.1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共有74个税号的商品享受东盟协定税率。受惠货值虽仅占进口东盟原产货物总值的9.5%,但与2009年相比,在政府、商务、海关等相关部门的大力推动下,云南企业已基本能运用东盟原产地规则,享受自贸区带来的优惠政策,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共有91个进口企业享受了东盟优惠协定税率,其中云南本省企业为85个,占到进口企业总数的93.4%。
自贸区的建成进一步提高了企业利用自贸区优惠政策开发东盟贸易大市场的热情。全年,云南省共有1309家企业和东盟国家建立了进出口业务。其中,民营企业占有东盟市场的绝对优势,累计外贸额34亿美元,同比增长62%,外贸比重74.2%。国有企业增势相对平稳,累计贸易额10.5亿美元,增长10%,外贸比重23%。
在产业结构方面,东盟国家在自然资源密集型产业上比较优势明显,云南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方面有比较优势,显示了良好的互补性。统计显示,云南对东盟出口的主要商品为机电产品、农产品、化肥和有色金属。机电产品出口7.5亿美元,同比增长43.4%,增速接近5成。农产品出口6.4亿美元,同比增长53.8%,其中,“云花”出口1722万美元,“云茶”出口1197万美元,“云烟”出口1.5亿美元,蔬菜出口5.1亿美元,水果出口1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2.6%、25.9%、24.7%、96.1%、41.6%。进口方面主要是农产品、金属矿砂和木材。其中,农产品进口增幅明显,累计进口农产品6.2亿美元,同比增长91%,主要以棕榈油、干、鲜木薯、谷物、大米。资源性商品进口保持两位数增长,全年累计向东盟国家进口金属矿砂447.3万吨,3.5亿美元,量值同比分别增长增长70.3%和25.9%;进口木材51.4万立方米,1.8亿美元,量值同比分别增长11.3%和8.6%。
在一方面大力提高通关效率的同时,另外昆明海关也依法加强减免税审批,大力支持重大项目建设和云南骨干龙头企业的技术改造及产业升级。针对云南省2010年开展的一些重点大型项目,如云南冶研新材料有限公司的6英寸单晶硅项目、多晶硅项目、云南驰宏锌锗股份有限公司6万吨/粗铅、10吨电锌及渣综合利用工程、德宏后谷咖啡有限公司、腾冲古林木业有限责任公司21万平米中高密度纤维板等,昆明海关提前介入服务,主动送政策上门,进行了零距离的宣传、答疑,为项目可行性论证提供了减免税政策的咨询讲解。其中,仅昆明中铁大型养路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就在进口重大技术装备关键零部件中享受减免税款7738.62万元,降低了昆明中铁大型养路机械的进口件采购成本,有效促进大型养路机械产业的发展。此外,昆明关区减免税备案中凸现出“农林牧副渔产品储运、保鲜、加工及综合利用”,适用该条目的减免税项目主要集中在制茶和咖啡深加工行业,促进了云南省的特色绿色农业加快转型、升级。全年,关区共审批进出口货物征免税证明4781份,审批总货值4.24亿美元,减免税款合计7.2亿元人民币。
昆明海关表示,自2002年11月以中国—东盟自贸区为主要内容的《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签署始,至2010年1月1日中国对东盟93%产品的贸易关税降为零,是自贸区建设的第一阶段。2011年至2015年,东盟越、老、柬、缅四国与中国贸易的绝大多数产品亦实现零关税,与此同时,双方实现更广泛深入的开放服务贸易市场和投资市场。这为云南企业开拓东盟市场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不知道对你有没帮助,申请加精,多多加分,创建团队中,急需大量分数!
中缅两国农产品贸易的竞争性与互补性怎么写
农产品贸易额首破千亿美元,进出口额均创历史最高2010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为1219.6亿美元,同比增长32.2%。其中,出口494.1亿美元,同比增长24.8%;进口725.5亿美元,同比增长37.7%。进出口额均创历史新高。贸易逆差为231.4亿美元,同比扩大76.5%。
主要出口产品为水产品、蔬菜和畜产品,年出口额分别占同期我国农产品出口额的28.0%、20.2%和9.6%。主要进口产品是食用油籽、畜产品和食用植物油,年进口额分别占同期我国农产品进口额的36.7%、13.3%和9.9%。
谷物进口量增八成,玉米进口大幅增长
2010年,谷物进口570.8万吨,同比增长81.2%;进口额15.3亿美元,同比增长70.1%。出口124.3万吨,同比下降9.3%;出口额6.9亿美元,同比下降6.2%。谷物净进口446.5万吨,同比增长1.5倍。
玉米:进口157.3万吨,同比增长17.6倍;出口12.7万吨,同比下降1.7%。玉米酒糟蛋白(DDGs)进口增长快速,全年进口量316.4万吨,同比增长3.8倍。
小麦:进口123.1万吨,同比增长36.1%;出口27.7万吨,同比增长13.1%。
稻谷和大米:进口38.8万吨,同比增长8.8%;出口62.2万吨,同比下降20.8%。
大麦:进口236.8万吨,同比增长36.2%。
棉花进口量增八成,食糖进口量增七成
(一)棉花进口量增八成,进口均价持续攀升
2010年,棉花进口312.8万吨,同比增长77.8%;进口额58.5亿美元,同比增长1.6倍。其中,未梳棉和已梳棉进口283.7万吨,同比增长85.8%。
2010年,棉花进口均价持续攀升,由1月份的1601.6美元/吨增至12月份的2575.1美元/吨,增长60.8%。
(二)食糖进口量增七成,价格高位震荡
2010年,食糖进口176.6万吨,同比增长65.9%;进口额9.1亿美元,同比增长1.4倍。出口9.4万吨,同比增长47.7%;出口额0.6亿美元,同比增长89.8%。
2010年,食糖进口价格波动较大。进口均价由1月份的551.9美元/吨增至3月份的748.5美元/吨,之后便持续走低,至10月份降至483.0美元/吨,11月份又升至636.7美元/吨,但12月份又跌至538.6美元/吨。
食用油籽进口量增二成,食用植物油进口量降一成
(一)大豆进口量增三成,油菜籽进口量降四成
2010年,食用油籽进口5704.6万吨,同比增长23.1%;进口额265.3亿美元,同比增长28.3%。出口87.7万吨,同比下降19.9%;出口额11.8亿美元,同比增长4.1%。逆差253.5亿美元,同比扩大29.7%。其中,大豆进口5479.7万吨,同比增长28.8%;进口额250.9亿美元,同比增长33.5%。油菜籽进口160.0万吨,同比下降51.3%;进口额7.8亿美元,同比下降44.1%。
(二)豆油进口量降四成,菜籽油进口量翻番
2010年,食用植物油进口826.2万吨,同比下降13.1%;进口额71.6亿美元,同比增长7.4%。出口9.6万吨,同比下降17.2%;出口额1.3亿美元,同比下降17.4%。逆差70.3亿美元,同比扩大8.0%。其中,棕榈油进口569.6万吨,同比下降11.6%;豆油进口134.1万吨,同比下降43.9%。菜籽油进口98.5万吨,同比增长1.1倍。
2010年,我国各大食用植物油的进口均价普遍上涨。豆油进口价格由1月份的842.8美元/吨增至12月份的965.5美元/吨,上涨14.6%;菜籽油进口价格由1月份的867.8美元/吨增至12月份的1029.0美元/吨,上涨18.6%;棕榈油进口价格由1月份的735.6美元/吨增至12月份的978.3美元/吨,上涨33.0%。
(三)饼粕进口量倍增,出口量降三成
2010年,饼粕进口209.5万吨,同比增长1.6倍;进口额5.2亿美元,同比增长2.5倍。出口124.5万吨,同比下降25.5%;出口额4.8亿美元,同比下降22.8%。
蔬菜出口略增,水果出口略降
(一)蔬菜出口平稳,大蒜出口量减额增
2010年,蔬菜出口844.6万吨,同比增长5.0%;出口额99.8亿美元,同比增长45.2%。进口15.0万吨,同比增长54.5%;进口额2.8亿美元,同比增长54.6%。贸易顺差97.0亿美元,同比扩大45.0%。
2010年,鲜冷冻大蒜出口量减额增的趋势显著。除7月份,鲜冷冻大蒜出口量同比增幅为正值外,其他月份出口量同比增幅均为负值。全年鲜冷冻大蒜出口量129.0万吨,同比下降15.9%。而大蒜的出口均价却节节攀升,由1月份的1212.8美元/吨涨至12月份的1984.0美元/吨,上涨63.6%。由此拉动,2010年鲜冷冻大蒜出口额21.6亿美元,同比增长1.1倍。
蘑菇出口5.0万吨,同比增长1.0倍,出口额7.8亿美元,同比增长1.3倍。蘑菇的出口价格温和上涨,出口均价由1月份的15292.5美元/吨涨至12月份的15916.1美元/吨,上涨4.1%。
(二)水果出口量略降,进口量增一成
2010年,水果出口507.5万吨,同比下降3.4%;出口额43.6亿美元,同比增长13.6%。进口275.4万吨,同比增长12.8%;进口额20.3亿美元,同比增长23.0%。贸易顺差23.3亿美元,同比增长6.5%。
苹果、梨、柑桔等主要出口产品的出口持续低迷。全年苹果出口量112.1万吨,同比下降4.3%;梨出口量43.8万吨,同比下降5.4%;柑桔出口量93.2万吨,同比下降16.2%。苹果汁出口78.9万吨,同比下降1.4%。
畜产品出口额增二成,进口额增五成
2010年,畜产品出口额47.5亿美元,同比增长21.4%;进口额96.6亿美元,同比增长46.3%;贸易逆差49.1亿美元,同比扩大82.6%。
2010年,猪肉进口20.0万吨,同比增长47.8%;进口额2.1亿美元,同比增长52.8%。奶粉进口41.7万吨,同比增长67.3%;进口额14.0亿美元,同比增长1.4倍。猪肉和奶粉的进口均价均呈节节攀升势头。猪肉进口均价由1月份的774.4美元/吨涨至12月份的1241.9美元/吨,上涨60.4%;奶粉的进口均价则由1月份的2721.0美元/吨涨至12月份的3312.8美元/吨,上涨21.7%。
水产品出口额增三成,进口额增二成
2010年,水产品出口额138.3亿美元,同比增长28.1%;进口额65.4亿美元,同比增长24.2%;贸易顺差72.9亿美元,同比扩大31.8%。
加工河鳗出口6.6亿美元,同比增长60.5%。冻罗非鱼片出口6.9亿美元,同比增长54.8%。对虾出口15.0亿美元,同比增长28.4%。
对东盟出口额增四成,自东盟和巴西进口额首超百亿美元
2010年,我国前五大农产品贸易伙伴分别为美国、东盟、欧盟、巴西、日本,双边农产品贸易额分别为245.0亿美元、184.1亿美元、118.5亿美元、112.6亿美元、97.7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30.5%、30.3%、28.7%、29.8%和19.7%。
2010年,我国前五大农产品出口市场分别为日本(91.7亿美元,同比增长19.0%)、东盟(74.8亿美元,同比增长39.5%)、欧盟(69.1亿美元,同比增长19.3%)、美国(58.5亿美元,同比增长23.4%)和香港特别行政区(45.1亿美元,同比增长20.2%)
2010年,我国前五大农产品进口来源地分别为美国(186.5亿美元,同比增长33.0%)、东盟(109.4亿美元,同比增长24.7%)、巴西(107.3亿美元,同比增长27.0%)、阿根廷(57.0亿美元,同比增长63.5%)和欧盟(49.4亿美元,同比增长44.6%)。值得注意的是,2010年东盟和巴西成为继美国之后我国农产品年度进口额过百亿美元的两大来源地。
东北出口低迷进口强劲,山东进出口均过百亿美元
2010年,东部出口343.4亿美元,同比增长26.8%;进口602.1亿美元,同比增长36.3%。东北出口58.7亿美元,同比增长12.7%;进口52.0亿美元,同比增长50.6%。西部出口54.9亿美元,同比增长19.3%;进口49.0亿美元,同比增长38.7%。中部出口37.2亿美元,同比增长36.3%;进口22.6亿美元,同比增长46.5%。
出口额前五位的省份依次为山东(134.0亿美元,同比增长31.5%)、广东(57.0亿美元,同比增长17.6%)、福建(46.9亿美元,同比增长43.0%)、浙江(37.7亿美元,同比增长20.3%)和辽宁(34.0亿美元,同比增长(16.9%)。
进口额前五位的省份依次为广东(134.5亿美元,同比增长31.6%)、山东(127.9亿美元,同比增长46.0%)、江苏(124.0亿美元,同比增长28.1%)、上海(51.8亿美元,同比增长38.9%)和辽宁(45.4亿美元,同比增长35.4%)。
一般贸易出口额增三成,进料加工进口额增三成
2010年,一般贸易出口额为397.1亿美元,同比增长29.4%;进口额571.1亿美元,同比增长38.6%。 进料加工出口额63.2亿美元,同比增长9.6%;进口额57.1亿美元,同比增长29.9%。来料加工装配贸易出口额16.1亿美元,同比增长1.0%;进口额13.3亿美元,同比增长10.0%。边境小额出口额11.5亿美元,同比增长5.1%;进口额6.2亿美元,同比增长16.2%。
农产品贸易在中泰两国国际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以及“早期收获”方案的实施,中泰两国间的农产品贸易取得不断发展。深入研究中泰两国农产品贸易的竞争性与互补性问题,不仅有利于促进中泰两国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和升级,而且有助于中泰两国农产品贸易的政策调整,推动中泰两国农产品贸易加强互补、实现双赢,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首先对中泰两国农产品双边贸易的现状进行研究,并分析了两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因素。本文通过查找中泰两国2000~2011年间的24类农产品的产业内贸易统计数据,用贸易互补性指数对中国和泰国农产品的互补性做出分析,用产品相似度、市场相似度指数、RCA和TSC分析中国和泰国农产品贸易的竞争性,据此找出了中泰两国的竞争性产品和互补性农产品。整体上看,中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要弱于泰国,显示出比较劣势,但在部分农产品中,我国仍表现出比较优势,显示出了较强的竞争力。 结合分析的结果,文章认为中泰两国应本着优势互补的原则,加强中泰两国农业合作与交流,共同提高中泰两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实施农产品出口多元化战略,加快中泰两国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商签进程,来推动中泰两国农产品双边贸易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