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就业率怎么样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19 10:59:22
字号: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就业率怎么样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就业率怎么样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句子吧,不同的句子类型在文章中具有不同的作用。你知道什么样的句子才能称之为经典吗?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就业率怎么样,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就业率怎么样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20届毕业生总人数为7190人。其中,本科毕业生5084人;硕士毕业生1825人;博士毕业生281人。农林类大学的男女比例比较接近,大致为1:1。人数减少的主要原因是硕士生招生名额的缩减。

 2020届毕业生生源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生源最多的三个省为陕西(1789人,24.88%)、河南(798人,11.10%)、山东(628人,8.73%)。

 截至2020年11月1日,2020届毕业生总人数为7190人,已就业5834人,总体毕业去向落实率81.14%。其中,本科毕业生5084人,毕业去向落实率77.75%;硕士毕业生1825人,毕业去向落实率89.32%;博士毕业生281人,毕业去向落实率89.32%。

 本科毕业生中有2190人继续深造,其中国内升学1948人,出国(境)深造242人,升学比例43.08%,同比提升3.24%。1864人被“双一流”建设高校、中国科学院等国家级科研院所录取,占升学总人数的95.69%。近一半的本科毕业生选择本校升学,其次录取人数最多的为中国科学院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和中国农业大学,录取人数在前20的高校基本为“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242名出国(境)深造毕业生,分布在21个国家和地区,毕业生选择前三的国家分别为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在国外学校选择方面,有176人选择在QS世界大学排名前200名高校就读,占出国(境)深造总人数的72.73%

 本科毕业生就业单位主要为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硕士毕业生就业单位主要为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博士毕业生就业单位主要为高等教育单位和科研设计单位。近几年毕业生在民营企业就业的比例显著下降。

 毕业生主要都在本行业内就业。以毕业生最多的四个学科门类为例,农学类毕业生主要在农、林、牧、渔业和教育行业就业;工学类毕业生主要在制造业和建筑业行业就业;管理学类毕业生主要在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和教育行业就业;理学类毕业生主要在教育和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行业就业。其中助力“三农”和“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毕业生比例达到74.91%。

 2020届毕业生中64%的西部生源毕业生选择留在了西部,同时吸引了24%的中部和14%的东部生源志愿服务西部。学校整体就业毕业生中,西部就业比例达41.62%。

 2020届毕业生在“世界500强”企业就业328人,在“中国500强”企业就业579人。其中就业人数最多的500强企业为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和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20届未就业毕业生共1356人,其中本科毕业生1131人,不就业拟升学是本科生未就业的最主要原因,共有614人,占未就业本科生的比例为54.29%。不就业拟升学的本科生比例接近本科生全体的10%。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就业率怎么样 2

 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好就业吗?

 答案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非常好就业。

 根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22年毕业生年度就业质量报告》可知,学校2022年的本科毕业生为5099人,总体的就业率为88.9%。

 每年毕业季,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都会吸引来很多知名企业来校招聘。其中不乏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恒大(集团)公司、国家电网公司等福利待遇好的单位。

 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就业率最高的专业(本科)

 根据就业报告可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22年本科毕业生分布于62个专业,就业情况排名前十的专业的就业率均在94%以上。

 以下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本科就业率最高的10个专业的.具体名单:

 (1)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毕业生人数为16人,就业率为100%;

 (2)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毕业生人数为58人,就业率为100%;

 (3)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毕业生人数为126人,就业率为97.62%;

 (4)农学专业的毕业生人数为122人,就业率为96.72%;

 (5)葡萄与葡萄酒工程专业的毕业生人数为116人,就业率为96.55%;

 (6)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毕业生人数为86人,就业率为96.51%;

 (7)软件工程专业的毕业生人数为103人,就业率为96.12%;

 (8)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毕业生人数为41人,就业率为95.12%;

 (9)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毕业生人数为37人,就业率为94.59%;

 (10)动物医学专业的毕业生人数为163人,就业率为94.48%。

46家农商银行三季报,平均净利润同比下降12.88%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就业情况还不错,以2019年的就业数据作为参考,

截止 2019 年8月1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 届本科毕业生和毕业研究生总人数为7566 人,就业总人数 6845人,总体就业率 90.47%, 其中本科毕业生5099人,就业人数4533人,就业率为 88.90%。

就业毕业生的类型流向最多的是企业(2124 人,占比 46.86%),其次是升学、出国(境)(2035 人,占比 44.89%)

本科毕业生就业分布在 20 个行业,服务农林牧渔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等涉农行业,助力“三农”和“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毕业生比例为 62.01%。

扩展资料: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学术资源

截至2019年5月,学校图书馆馆藏印刷本图书209.68万册,电子图书397.49万册。截至2016年底,图书馆馆藏纸质资源总量达到251.1万册,其中中外文图书共195.1万册,中外文期刊合订本35.4万册,学位论文1.9万册,资料等18.7万册。

可使用的数据库总量为144个(其中馆购数据库140个,自建数据库4个)。在订购的140个不同类型数据库中,中外文图书数据库为8个,中外文期刊数据库42个,多媒体数据库38个,文摘索引数据库11个,学位论文4个,综合性搜索平台13个。

2020年11月10日,中国银保监会在其官网公布了2020年三季度银行业主要监管指标数据情况,其中涉及农村金融机构细项数据指标为总资产三季度同比增长10.6%。整体经营情况为2020年三季度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资产315.2万亿元,同比增长10.5%,2020年前三季度,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1.5万亿元,同比下降8.3%。

截止11月10日,对46家已公开披露三季报的农商的总资产、营业收入和净利润进行了不完全统计, 平均总资产同比增长10.95%、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64%,平均净利润同比下降12.88% 。

笔者又将46家农商银行分为38家未上市农商银行和8家已上市农商银行数据进行比对,其中 38家未上市农商银行平均总资产同比增长11.59%,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25%,平均净利润同比下降15.45% 。

8家上市农商银行平均总资产同比增长7.9%,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72%,平均净利润同比下降0.68% ,此外如果将净利润同比下降最高的广州农商银行-16.85%和重庆农商银行-9.95%排除,其余6家上市农商银行仍然保持了3.56%的净利润增长,上市农商银行保持了较好经营数据。

今年以来,受疫情和国有大行普惠业务下沉等因素影响,农商行市场空间被进一步挤占,面临更加严峻的生存问题。 11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主持召开西北四省(自治区)“县域金融改革化险工作”座谈会时提出“农信社要一手抓风险处置,一手抓深化改革”。

01

改革

从报表数据不难发现,盈利能力下降的银行多为地方农商行 。评级机构大公国际曾发布报告指出,相比于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甚至是已上市农商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经营区域经济状况和客户资质都不占优势,同时农村商业银行的定位往往是服务三农和服务中小企业,而中小企业经营困难加剧是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下最突出的问题之一,也是不良贷款的重灾区, 因此在宏观经济下行的过程中,农村商业银行面临的形势更为严峻。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曾发文表示,农村银行机构的公司治理存在一定的扭曲。随着农信社商业化改革的不断推进,基层农信社已逐步从名义上的合作金融机构转变为商业性金融机构(农村商业银行)。在此背景下, 省联社行政化管理体制与农商行商业化的法人治理间的问题开始日益凸显,已成为困扰农信机构发展的重要制度因素 。

在过去一段时间,省联社与农商行主要股东之间的矛盾时有发生,并受到了 社会 的广泛关注。这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改革,这是一次考验智慧的抉择。从2007年提出到现在过去了13年,农村金融市场已经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今天,难得的发展机遇、巨大的生存挑战、艰难的改革抉择,同时摆在了农信社面前。纠结的“模式之争”,也反应出了这场改革的艰巨性。2007年,监管部门提出省联社改革的“五大模式”(联合银行、金融服务公司、金融持股公司、统一法人和完善省联社),纠结的“模式之争”,也反应出了这场改革的艰巨性。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原所长张承惠认为,对于省联社改革没有必要纠结于哪一种方案最好或最优,有时在A省适用的模式,不一定适合B省。省联社改革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根据各省经济发展情况、金融体系、资产质量、风险管控能力、地方政府意图等因素来决定选择哪一种改革方案。 从目前的实际经营情况和面向未来的创新上来看,改革是时不我待的选择了。

02

创新

农商行肩负支农支小、服务地方的使命,今年在政策面上给予了大量支持,围绕中小银行合并重组、资本补充的方案已陆续提出,地级农商行纷纷合并重组,今年以来已有江苏徐州农商银行、四川绵阳农商银行、陕西榆林农村商业等宣布合并重组成立地级市农商银行,重新成立的农商行的风险抵御能力将有望得到增强。

在农商银行的发展 历史 上,“苏南模式”始终是津津乐道话题 ,2012年11月08日,无锡、江阴、江南、常熟、太仓、吴江、昆山、张家港等农村商业银行在江阴市皇嘉喜来登大酒店召开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联合建设协调小组,中国银监会合作部、江苏银监局和8家农商银行当时主要负责人均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上明确了一是完善机制,提高效率、二是重新审视监管政策、三是抓住重点、四是统筹资源安排的一致意见。时任银监局领导也指出苏南八家农村商业银行采取联合建设的方式是一个好途径,大家沿着这个途径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过来。

2016年上述8家农商银行中的 5家农商行扎堆上市,这些农商行也是全国农信体系中少数实现核心IT自主的农商银行,尚未上市的江南农商银行也已经成为江苏地区资产规模最大的农商银行。

“苏南”何以成集中地,一位熟悉苏南地区农商行状况的中层管理人士表示,除了当地经济发达,区位优势明显之外,江苏作为农村金融改革最早试点地区,农村金融始终走在全国前列,并且,近几年苏南8家农商行在推进实施新资本协议上也走在农商行系统先锋行列,风险控制在农商行梯队中有较强优势。

“苏南模式”是指,在传统农业经济占比重很低的经济发达地区,农村金融机构立足于县域经济,适应城乡一体化的大趋势,为城市化过程中乡镇企业的转型以及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金融支持,走“服务于大农业”的发展道路,率先通过产权改革形成较为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并且开始通过跨区域经营和公开上市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

苏南模式并不完全适用于全国农商银行的创新发展,但面对其他商业银行在互联网时代线上化和数字化的大步迈进,农商银行必须创新发展。 农村金融机构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服务县域经济发展、金融支农支小中作出了重大贡献。同时还受到“机构不出县(区)、业务不跨县(区)、资金不出省“的差异化监管。

在新的时代依靠小米加步枪的人海战术和无怨无悔的勤劳付出可能找不到新的出路。跟上数字化时代的转型,凭借对于县域经济的独特理解加上创新的经营模式可能是未来持续发展之路。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news/1_5915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