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电商最近两年的发展要高过以往任何一年。这跟大环境的影响以及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还有人们消费习惯的改变等因素密不可分。
尤其是内容电商的兴起,让人们再次找到农产品营销的新的突破口。这个转变的思路发掘了很多的农产品,对整个产业发展起到很好的推动效果。
农产品电商我认为有两个很大的因素困扰其发展,一个是成本,另一个是损耗。
实际上,农产品产地采购的价格非常低,虽然在网上卖的不便宜,主要的成本大头是在物流和包装上。
我们把初级农产品从地里采摘后,要做一个基本的清洗或者处理。为了保护会在外面套一个泡沫保护套,这些保护套按照大小和厚度,每一万个多少钱来算的。包装用的泡沫箱一个就得好几块钱,可能农产品的价格还没有这么贵。有的泡沫箱外面还得有一个纸箱,这个纸箱一般装三公斤左右的就得2块多一个。物流方面还不敢用口碑差的快递公司,有的虽然便宜,但真的不敢用。通常协议客户一个面单的价格最便宜也得四块左右,这个是三公斤的。超过这个重量哪怕一点点续重就得加1块多,这个还是分区域的。
所以不算农产品本身的价格,光包装和快递费加在一起就的十多块,这里还有人员工资、运营成本等。
标准化可以降低成本,但是这些硬性成本的支出才是占比最大的。
再说一个损耗的事。
这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初级农产品从地里直接采收达到能卖的标准还存在一个淘汰的问题,除非商家什么规格的都发。
像青叶类的,多时效和包装都特别挑剔。水果也是,采摘的时机很重要,太早不好,太晚没法运输。
送到客户手里只要有一点问题,就只能退款退货。这些都是损耗,这部分有的是产地负责,有的是商家负责。但客户收到的有问题的产品,不管什么理由,都得妥善处理。
虽然农产品大多都在走品牌化的道路,但品牌化不是卖贵的理由。一个商品的流通价格最终还是取决于商品的价值。当商品在市场上跟同类产品做竞争的时候,我们不光要做好品质的把控还得做好服务。在外界环境无法改变的时候,我们需要做好质,然后才能到量。
国际质量标准。农产品的定价依据还与产品本身的成本有关,商品价格必须能够补偿产品生产及市场营销的所有支出,并补偿商品的经营者为其所承担的风险支出。农产品的定价也与市场需求有关,企业定价不仅要考虑弥补成本,更重要的是要捕捉顾客心目中的可感知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