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卢旺达人早晚多饮当地产的咖啡和红茶,并爱加牛奶和糖同饮。一般居民的午餐和晚饭以土豆、芸豆、饭蕉、玉米、高粱、薯类等为主,城市居民也食用大米、面粉等。饭后常吃香蕉、菠萝、木瓜等水果或水果色拉。食用的肉类有牛肉、鸡肉等,但传统上禁食狗肉。当地人认为狗是人类的朋友,食狗肉属不道德行为。在口味上,卢旺达居民多数偏爱辛辣,象卷心菜、生菜、番薯、黄瓜等则生食。在用餐形式上一般居民多用手抓,讲究些的则用刀、叉、勺。烹调方法以煮、蒸、烧、炸、烤为主,其中尤以烤为多见。 卢旺达是著名的香蕉之乡。在“千山之国”的山岭上,香蕉林连绵不断,郁郁葱葱,到处悬挂着一串串沉甸甸的香蕉。座落在山腰、山顶上的农家茅舍,都掩映在香蕉林中。卢旺达人种植香蕉不光作果品食用,而且用来酿酒。卢旺达的香蕉酒清香甘醇,人们以此为荣,称其可与地中海的葡萄酒相媲美。婚丧礼仪和宗教祭典,香蕉酒是必不可少的佳品;宾朋临门,斟酒碰杯,香蕉美酒的芳香更添几分友情;节庆日子,亲朋往来,香醇的美酒又是相互馈赠的礼品。一个卢旺达农民,如果没有香蕉,就会失去自己的社会地位。城乡各地,到处都有酒吧间,除香蕉酒外,普通啤酒的销售量也很大,平均每人每天在喝啤酒上的花费,大约占一个人全日开支的四分之一到六分之一。 卢旺达人的主食有大米、玉米、高粱、木薯、豆类、香蕉等,副食有羊、猪肉、鸡、蔬菜等,饭菜味道独特。卢旺达的香蕉酒味道醇香甘美,略带酸味,是一种理想的清凉饮料。卢旺达人早晚多饮当地产的咖啡和红茶,并爱加些奶粉和糖同饮,一般居民的午餐和晚饭多食当地餐。饭后常要吃一些像香蕉、菠萝、木瓜之类的水果或以这些水果为主而调制的水果色拉。 希望对您有帮助,望采纳,您的采纳将是我们回答的动力
非洲对中国免签的国家有哪些
东京奥运会前夕,一名乌干达的国家运动员在他们入住的酒店留下一张纸条,说不想回去乌干达,要留在日本打工生活,然后就失踪了,但最终还是被找到并送回了乌干达。
很难想象得到,作为一名国家的职业运动员,各方面的待遇应该很不错吧,但乌干达这位职业运动员居然趋东京奥运会的时机想长期在日本打工生活,难道在乌干达这个国家就生存不下去了吗?乌干达到底会是怎样的一个国家呢?一时间,大家众说纷纭,好不热闹。
我在乌干达种了两年菜,所以对当地人的生活还是比较了解的,特别是乌干达的农村,在乌干达两年时间我总共赚了50多万,很多人可能都不会相信,要知道乌干达可是世界上经济最落后的地区之一,光种点菜怎么能赚这么多的钱呢?主要原因是乌干达的蔬菜不便宜,而且比国内的还要贵得多。
我原本是跟随工程队去乌干达援建公路的,当时所在的项目比较偏僻,去买菜要走很远的路,而且品种少又贵,我从小在农村长大,以前在家里也是种菜买的,不是我吹牛,我可是种菜的能手,我种的菜又大又嫩,可是在国内种菜并不赚钱,大丰收的时候卖不起价,价钱好的时候又没菜卖。
来到乌干达后我发现种菜真的是有钱途,于是我就跟我们的领导商量在这里种菜的想法,没想到领导一口就同意了,他认为在当地买菜真的是太不方便了,而且蔬菜的种类太过单一早就吃腻了,领导说了我种的菜公司全部按当地价收购,就这样,我成了乌干达的一名小菜农,没事的时候也会到处去走走看看。
两年后,公司的项目完工要回国了,我必须也得回去,查了一下银行帐号,发现两年时间居然赚了50多万,如果当初是在工地上干的话,最多只能存个十几万吧,虽然是辛苦了一点,但看来当初的选择还是对的。
乌干达位于非洲东部,总面积241550平方公里,人口0.46亿人(2020年)。
我们印象中的非洲都是干旱少雨的,可是乌干达全国范围内却分布着很多湖泊,降雨量十分充沛,而且乌干达的气温也不高,年平均气温只有22.3 ,十分的宜人,非洲最大的淡水湖“维多利亚湖”42.8%在乌干达境内,维多利亚湖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鱼产地之一。
1、乌干达人的衣着。
乌干达男人穿的很随意,由于经济的原因吧,很少看见他们穿新衣服,而小孩子经常光着屁股满大街跑,连鞋子也不穿,他们一个家庭基本上都生有四五个孩子,多的有七八个,由于长期不穿衣服的原因吧,使得他们看起来特别黑。女人始终是比较爱美的,当地女人没钱就买二手衣服,穿得花花绿绿的,看起来挺时髦的。
但乌干达有个十分奇葩的部落叫卡拉莫贾人,在这个部落里的男女老少都不穿衣服,如果有人穿了衣服避羞,就会被其他人扯碎,并逼迫他当场把衣服吃掉,所以这个部落里的人是绝对不敢穿衣服的,听说这个部落的人一般是不跟外界的人联系的,所以大多数人都看不见他们。
2、乌干达人的饮食。
乌干达人的正餐是地道的乌干达风味的 “马托基”蕉饭。“马托基”是以一种不甜的香蕉品种为原料,剥皮捣成泥状,蒸熟后拌上红豆汁、花生酱、红烧鸡块、咖喱牛肉。吃过“马托基”的人,普遍称赞这是“世界上最好吃的饭”,因而它成了乌干达国宴的主菜。乌干达的“国饮”是以香蕉和高粱面混合发酵酿成,香甜醇厚。开宴时,将酒坛摆在桌上,坛顶插着1米长的草管,宾主吮管对吸。
香蕉在乌干达仿佛是万能的食材,乌干达人待人热情,遇有客人来访,主人及全家都会在院门外恭候。乌干达人待客总喜欢先敬一杯鲜美的香蕉汁,或是用肥嫩滴翠的香蕉叶子端上几支黄橙橙的香蕉角,接着送上烤得微焦的香蕉作为点心。
他们也很乐于品尝面类食品,鸡、鸭、鱼、牛、羊和蔬菜只是他们的副食,乌干达富产咖啡,饭后他们都会泡一杯自产的咖啡。
3、乌干达人的住所。
由于乌干达经济落后,城市化进程十分缓慢,随处可见的是大大小小的村落,他们的农村跟咱中国的农村完全不一样,中国的农村房子都会集中在一起,有效的使用农村的士地,而乌干达的农村房子是东几座西几座的,十分的分散,他们只有自家人的房子可以修建在一起,而周围的田园就是他们最大的财富,因为乌干达没什么工业,农业是当地的支柱产业。
当地修得起平房的算有钱人,而大部分人住的依然是茅草屋,每逢下雨天,房顶上多处会漏水,他们不得不用盆子来接水,值到目前为止,乌干达很多村落至少依然未通电,自来水那就更别提了。
住在城里的人也并非是有钱人,他们城里有很多城中村,他们的城中村其实就是贫民窟,全部是密密麻麻的铁皮房,居住条件也是非常的恶劣,而且也常常停电,乌干达首都坎帕拉是世界上空气最污染的城市之一。
4、乌干达人的交通工具。
在乌干达的大城市,看到最多的是日系的二手车,很难找到一部全新的小 汽车 。
坎帕拉是个土**的城市,这儿没有高楼大厦的地方,也没有很多整齐的柏油马路,似乎处处都在修路,因此 汽车 碰到但凡平坦点的土路就会一路狂奔彰显发动机实力。
路上跑着的车除了做公交的面包车,大部分还是SUV,鉴于路况,我常常看到轿车在路边趴窝换胎。
乌干达的交通跟我们是相反的,我们都是靠右行驶,而乌干达却是靠左行驶的,应该是继承了英国的交通规则,因为 历史 上的乌干达长期是英国的殖民地。
在乌干达农村,有辆摩托车绝对算得上是富豪,而目前绝大多数的当地人骑的都是自行车,主要是用来拉货,农村的路都是坑坑洼洼的泥路,至今还没有农村有水泥路的 历史 。
5、乌干达人的受教育程度。
据了解,乌干达全国文盲率很高,农村女性为42.6%,男性为28%;城市女性为21%,男性为11.8%。自1997年起实行免费教育制度,政府为全国每户四个孩子提供免费小学教育。自2006年起中学教育全部免费,乌成为非洲第一个普及全免费中学教育的国家。
6、乌干达人的卫生医疗。
据统计,乌干达医疗卫生只覆盖全国49%的家庭,大多数农村地区仍无法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乌干达2006-2013年间,平均每万人拥有药师1人;2006-2012年间,平均每万人拥有医院床位5张。这样的医疗服务体系和基础设施有待改进和完善。
截止2020年乌干达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只有0.82千元,跟发达国家相比起来简直是不忍直视,怪不得乌干达国家队的运动员想留在日本打工生活不愿回自己的国家,主要原因还是因为乌干达太落后了!
地球上有这样一类人,他们的女性穿裤子要遭受道德谴责,所以他们喜欢光明正大的“裸奔”。如果别人穿衣服的话,那么他们就会将此人的衣服撕烂还强行让她吃下去,这还不算什么,更糟糕的是下面的情况
乌干达女人不穿衣服,穿衣服会被把衣服生生撕裂成碎片,然后生生吞下去。乌干达人女人“裸奔”是为了避免灾祸,才造就乌干达的千娇百媚,行成了乌干达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在乌干达部落首领娶媳妇,如果娶了“处女”会遭到全族人的歧视;在乌干达穿裤子都会被道德绑架,所以说在乌干达光明正大的“裸奔”成为一种就行。
更让人看不下去的是,当地政府为了强制推行穿衣活动,整个部落人都不“领情”,如果有人不“随群”的话,后果不堪设想,衣服被反对者生生撕裂的粉碎,在众人的“威逼利诱”下,生生把衣服碎片“生吞”下去,看看就比较“野蛮”
我们再来看看乌干达运动员为了逃离贫穷的乌干达做出的“雷人”举动
参加本届奥运会,乌干达队伍出现了小插曲,这名做动塞基托雷科,是参加奥运会首日举重运动员,可惜的事,作为“吐槽”运动会,乌干达运动员到了日本,才告诉人家国际排名发生了变化,参加不了了,你说这该又多“衰”呢!
无奈之下,只能回国,却发生一件“离奇”大事,他本人“离奇”失踪。当发现他在酒店的留言,真是让我们大铁眼镜。
我们看看他的留言多么的“奇葩”:“我不会再回到生活困难的国家。我想在日本工作,日本福利挺好的,我不回国了!”,从后面的报道来看,塞基托雷科疑似乘坐新干线前往名古屋市。
放眼非洲大陆,众多国家都在为温饱问题而苦苦挣扎,但真实的非洲真的是如此的破败吗?
看到这里大家伙肯定有很多的好奇,乌干达到底有多穷呢?让一个国家运动员做出如此“滑稽”事情
1、乌干达的大部分财富只聚集在那少部分富人手里,大多数穷人确实是穷的叮当响。衣不裹体,食不裹腹,确实可以用来形容乌干达的穷人
2、人均年收入5000块钱,想想每月为了温饱四处奔波的乌干达人们,实在太不容易
3、乌干达“生育大军”很强大,一个家庭能生七八个,这都是司空见惯的事情,这也导致了乌干达一些家庭“雪上加霜”
4、乌干达有一种特殊的“的士”,居然是二八自行车,身着鲜艳背心工装的小伙把自行车精心装饰,车后座还有桃红色厚坐垫上,后座前面有扶手,后座下面还有踏板。买完菜的大妈、 时尚 的小姑娘都喜欢乘坐这种的士,因为价格便宜。而同样距离坐“摩的”的话价格要高出两到三倍,所以自行车的士很有价格优势。
5、乌干达就是有网上说的脏乱差,苍蝇横飞,环境堪忧
6、在乌干达有个奇怪的现象,就是有些人爱把公鸡当做宠物来养,给公鸡洗澡、按摩,这可能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公鸡。
7、在乌干达最不能让我忍受的就是网速,妥妥的老年机的天堂,网速太差,我们到这跟与世隔绝差不多!
8、我异想天开想买个网速比较好的卡,花了我300块大洋,是我太高看卢旺达的网速了,我是彻底被他们打败了。
9、在卢旺达结婚不需要彩礼,她们不会对男方索要彩礼,她们结婚有个遮挡挡雨的地方已经相当不错了,更不敢奢求别墅洋房
10、在乌干达有钱人才吃饭,没钱人吃的那种食物,就是一种粘糊的东西,看看都难以下咽
11、在乌干达月薪能有800块钱,都算是高工资了,在我们公司帮厨的当地女性,一天也就30元人民币,就这他们天天高兴的歌唱。
12、在我们工地上,当地的技术工种才一百多块一天,这绝对是当地少找的,我们下班以后,通常衣服都是交给本地的妇女来洗,一天2块钱人民币,超级划算
13、乌干达四季如春,并没有其他非洲国家的“蒸桑拿”的感觉,主要是海拔高
在乌干达人均年收入只有5000块钱,这个数据也能体现出乌干达落后的经济水平,每个月只有400块钱的生活费可以来维持生机,如果是你,你还想回国吗?在看到日本发现如此好,福利待遇诱人,就业机会也多。在乌干达很多人在贫困的边缘徘徊,每天都为了温饱问题发愁,如果让你选择,你会回去吗?
不过说实在的,乌干达的基础建设还是相当的薄弱,“水泥”路也不少,在我们国家晚上都是灯火阑珊处,在乌干达基本是漆黑一片。
在乌干达我都很少见到10层以上的楼房,乌干达的经济水平还停留在中国30年前。
在乌干达物价真是比较亲民,拿着5000元的工资,生活在卢旺达可以过上高品质的生活,在卢旺达一月3000块钱就可以过上有滋有味的生活。
乌干达物价很亲民,香蕉5块钱一串,苹果有点贵的离谱(全靠进口)一公斤25元,火龙果一个5元,一个大菠萝才用10元,在这里劳保鞋贵的离谱,一双劳保鞋花了我200元,这是国内的4倍,让我有点小肉疼,不过其他日用品比较便宜,一块香皂2.5元,一瓶海飞丝也就20元,在这里想要买到中国货,贵的要死
位于非洲东部、地跨赤道的内陆国。东邻肯尼亚,南与坦桑尼亚和卢旺达交界,西与刚果民主共和国接壤,北与南苏丹毗连。境内多为海拔1200米左右的高原,丘陵连绵、山地平缓。东非大裂谷的西支纵贯西部,谷底湖泊众多。拥有非洲最大的淡水湖—维多利亚湖,近一半的水域,为著名的尼罗河源头之一。属热带草原气候,年平均气温22 左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
这就是真实的乌干达,为什么乌干达运动员不想回国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交流
近年来疫情形势非常严峻,而很多国家也需要签证才可以进入,那么中国人前往非洲需要办理签证吗,非洲对中国免签的国家有哪些,关于具体的详情下面一起了解下。
非洲对中国免签的国家有哪些佛得角群岛*、科摩罗群岛、埃及、赤道几内亚、埃塞俄比亚*、加蓬*、几内亚、几内亚比绍*、肯尼亚*、马达加斯加*、马拉维*、毛里塔尼亚
*、毛里求斯、摩洛哥、莫桑比克*、卢旺达*、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塞内加尔*、塞舌尔*、塞拉利昂*、索马里*、坦桑尼亚*、多哥*、突尼斯、乌干达
*、津巴布韦*
毛里求斯(互免签证)毛里求斯是非洲少有的富国之一,2016年,毛里求斯人均GDP达到9628美元,拥有相对富裕的生活和较为发达的经济,被称为“非洲瑞士”。
马克·吐温曾经写过“上帝先创造了毛里求斯,再依照毛里求斯的风景创造了天堂”。这句话用来形容毛里求斯真的再合适不过了,毛里求斯有着闻名遐迩的碧蓝海水和细白沙滩,是一个奢侈的度假胜地。
塞舌尔(互免签证)塞舌尔群岛由92个岛屿组成,一年只有两个季节——热季和凉季,没有冬天。这里是一座庞大的天然植物园,有500多种植物,其中的80多种在世界上其他地方根本找不到。享有“旅游者天堂”的美誉。
塞舌尔经济不发达,工农业基础非常薄弱,一般人民以农渔为业,并养有许多家禽家畜。其他方面的国家收入,大部分是依赖入境观光客的消费。2015年3月加入世界贸易组织,7月正式成为南共体自贸区成员。
突尼斯(单方面免签)位于非洲大陆最北端,扼地中海东西航运的要冲,东南与利比亚为邻,西与阿尔及利亚接壤。突尼斯是世界上少数几个集中了海滩、沙漠、山林和古文明的国家之一,是悠久文明和多元文化的融和之地。突尼斯地处地中海地区的中央,拥有长达1300公里的海岸线。
工业以石油和磷酸盐开采、制造业和加工工业为主。旅游业较发达,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GDP年均增长约5%。近年来,突移动通讯、因特中国、电子商务和高科技产业等领域发展迅速。
摩洛哥(单方面免签)摩洛歌是非洲西北部的一个沿海阿拉伯国家,东部以及东南部与阿尔及利亚接壤,南部紧邻西撒哈拉,西部濒临大西洋,北部和西班牙、葡萄牙隔海相望。
工业企业主要部门有农业食品加工、化工医药、纺织皮革、采矿和机电冶金工业。磷酸盐是摩洛哥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50%,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20%,农产品出口占总出口收入30%。渔业资源极为丰富。旅游业发达。2007年,由于政府推行2010年旅游业远景目标以及与欧盟签署的“天空开放”协议正式生效,摩旅游业持续发展,全年共接待境外旅游者770万人次,当年旅游收入约73亿美元,同比增长13%。
主要旅游城市有:拉巴特、马拉喀什、卡萨布兰卡、非斯、阿加迪尔、丹吉尔等。
埃及(单方面落地签)埃及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素有“世界名胜古迹博物馆”之称。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地处欧亚非三大洲的交通要冲,是大西洋与印度洋之间海上航线的捷径。
埃及是中东人口最多的国家和非洲人口第二大国,在经济、科技领域方面长期处于非洲领先态势。也是非洲大陆第三大经济体。其各项重要产业,如旅游业、农业、工业和服务业有着几乎同等的发展比重。
坦桑尼亚(单方面落地签)坦桑尼亚是古人类发源地之一。位于非洲东部、赤道以南。英联邦成员国之一,北与肯尼亚和乌干达交界,南与赞比亚、马拉维、莫桑比克接壤,西与卢旺达、布隆迪和刚果(金)为邻,东临印度洋。
坦桑尼亚经济以农业为主,平年粮食基本自给。工业生产技术低下,日常消费品需进口。坦桑尼亚的工业以农产品加工和进口替代型轻工业为主。坦桑尼亚旅游资源极为丰富,非洲三大湖泊维多利亚湖、坦噶尼喀湖和马拉维湖均在其边境线上,世界闻名的非洲第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也在这里,另外还有恩戈罗戈罗火山口、东非大裂谷、马尼亚纳湖等等。
毛里塔尼亚(单方面落地签证)位于非洲西北部,西濒大西洋,海岸线全长
667公里,国土面积世界排名第28名。工业不发达,主要是一些采矿和小型加工业。采矿业主要开采铁矿,年开采能力为1200万吨,年开采量为1000万吨左右。农牧渔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
25%。主要农作物有高粱、水稻、小米、玉米、小麦、大麦、豆类、椰枣等。
经济结构单一,基础薄弱,铁矿业和渔业是国民经济的两大支柱,外援在国家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毛里塔尼亚人的服饰别具一格,带有浓重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一般都是男袍女裙。欣盖提古城被称为伊斯兰教第七大圣城,去欣盖提看撒哈拉就是一个很好的去处,该处已经成为毛里坦尼亚著名的旅游景点,城里还有古清真寺博物馆供游人参观。
卢旺达(单方面免签)是非洲中东部的一个国家,境内多山,有“千丘之国”的称谓。位于非洲中东部赤道南侧,内陆国家。截至2013年,卢旺达有各类工业企业220余家,除咖啡、茶叶等农畜产品加工厂外,还有卷烟、饮料、火柴、造纸、肥皂、电池、水泥厂等。绝大部分工业品依赖进口。卡吕吕马锡冶炼厂是非洲最大锡厂之一。卢旺达农牧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92%。全国可耕地面积约185万公顷。主要出口咖啡、茶等农副产品和钽钨等矿石;进口石油等燃料及机械设备。
卢旺达著名旅游景点是火山国家公园。在这里,游客有机会同山地大猩猩亲密接触,并在大猩猩的生活区参观。
多哥(单方面落地签)是西非国家之一,全国分为滨海区、高原区、中部区、卡拉区和草原区五大经济区。农业、磷酸盐和转口贸易是多三大支柱产业。实行自由化经济政策,优先发展农业,积极扶持中小企业。多哥工业基础薄弱,主要工业门类有采矿、农产品加工、纺织、皮革、化工、建材等。全国67%的劳动人口从事农业。可耕地面积约340万公顷,主要作物为玉米、高粱、木薯和稻米,其产值占农业产值的67%;经济作物占大约20%,主要为棉花、咖啡和可可。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多哥旅游业发展较快。主要旅游点有洛美、多哥湖、帕利梅风景区和卡拉市。
科特迪瓦(单方面落地签)是西非国家,与加纳、利比里亚、几内亚、马里和布基纳法索相邻。海岸线长约500公里。科特迪瓦独立后,实行以“自由资本主义”和“科特迪瓦化”为中心内容的自由经济体制。
农产品加工业是主要工业部门,其次是棉纺织业、炼油、化工、建材和木材加工工业。农业是科特迪瓦经济基础。可生产和出口居世界第一位,占全球供给量的40%。咖啡生产居非洲第三位,世界第十二位。可可和咖啡的出口收入是国家主要外汇来源。
科特迪瓦是西非唯一的棕榈油出口国,是非洲第二大的腰果生产国,也是重要的橡胶生产国。森林资源丰富,木材一直是科主要出口产品。2010年以来科特迪瓦重视发展旅游业和开发旅游资源。坐落在亚穆苏克罗的和平圣母大教堂是世界上最大的基督教堂之一,是重要的旅游景点。
赞比亚(单方面落地签)是非洲中南部的一个内陆国家,大部分属于高原地区。赞比亚因赞比西河而得名,别称为铜矿之国。
赞比亚是撒哈拉南部城市化程度较高的国家,一千万人口中约有一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内。赞比亚经济主要包括农业、矿业和服务业,其中矿业占重要地位。采矿业较发达,是国民经济主要支柱之一。其主体是铜矿和钴矿的开采和冶炼。农业是赞国民经济的重要部门,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8%。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适合多种农作物生长。
旅游业有世界著名的维多利亚瀑布和19个国家级野生动物园,其中卡富埃国家公园占地面积最大。赞比亚还辟有32个狩猎管理区。
加蓬(单方面落地签)位于非洲中部西海岸,横跨赤道线。加蓬是中等收入的发展中国家。独立后经济一度发展迅速。特别是发展较快,加工工业和农业基础薄弱。石油、锰、铀和木材为加蓬经济四大支柱。以石油为主的采掘业是加蓬主要经济部门。主要农产品有木薯、芭蕉、玉米、山药、芋头、可可、咖啡、蔬菜、橡胶、棕榈油等。
阳光、沙滩和多样的动植物生态结构为加发展旅游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政府重视开发旅游资源,将旅游业列为重点发展产业。
佛得角(单方面落地签)位于北大西洋的佛得角群岛上,东距非洲大陆最西点佛得角(塞内加尔境内)500多公里,扼欧洲与南美、南非间交通要冲。农业国,工业基础薄弱。佛得角工业基础薄弱,以建筑业为主。中小建筑公司主要从事商业和民用住宅建筑,几家大公司主要从事基础设施和公共工程建设。主要农产品有玉米、豆类、薯类、甘蔗、香蕉、咖啡等。渔业资源较丰富,尚未完全开发利用。捕鱼业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
旅游业已成为经济增长和就业的主要来源,旅游基础设施发展迅速。知名旅游目的地有圣莫尼卡海滩和博阿维斯塔岛。
马达加斯加(单方面落地签)非洲岛国,位于印度洋西部,隔莫桑比克海峡与非洲大陆相望,全岛由火山岩构成。经济以农业为主,严重依赖外援,工业基础薄弱。全国可耕地880万公顷,已耕地280万公顷。土地肥沃,气候适合各种热带、温带粮食和经济作物生长。耕地三分之二以上种植水稻,其他粮食作物有木薯、甘薯、玉米等,粮食不能自给。
诺西贝岛、圣玛丽岛、津巴扎扎植物园、东部海岸的玛丽岛屿、安达斯巴(Andasibe)的热带雨林和琥珀山、安卡拉那(Ankarana)神圣洞穴为马达加斯加著名旅游景点。
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