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十大特产四川有哪些特产四川著名特产排行
说到外出旅游,除了欣赏风景和感受风土人情外,当然也少不了带些当地的特产回去与亲朋好友分享,那么四川特产有哪些呢?MAIGOO编辑给大家整理了非买不可的四川十大特产,这些四川特产包括蜀绣、郫县豆瓣、川酒、蜀锦、四川泡菜、竹叶青茶、苴却砚、渠县黄花等等,供大家在四川旅游时做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四川十大特产
1、蜀绣
汉族优秀的民族传统工艺之一。蜀绣集中于四川成都,产于四川成都,绵阳等地。蜀绣以软缎和彩丝为主要原料,针法包括12大类共122种:用晕针、铺针、滚针、截针、掺针、盖针、切针、拉针、沙针、汕针等,讲究"针脚整齐,线片光亮,紧密柔和,车拧到家"。充分发挥了手绣的特长,形成了具有浓厚的地方风格。蜀绣题材多为花鸟、走兽、山水、虫鱼、人物,品种除纯欣赏品绣屏以外,还有被面、枕套、衣、鞋、靠垫、桌布、头巾、手帕、画屏等。既有巨幅条屏,又有袖珍小件,是观赏性与实用性兼备的精美艺术品。详细>>
2、郫县豆瓣
郫县豆瓣,成都市郫都区(原郫县)特产,中国地理标志产品。是四川三大名瓣之一。它在选材与工艺上独树一帜,与众不同。香味醇厚却未加一点香料,色泽油润却未加任何油脂,全靠精细的加工技术和原料的优良而达到色、香、味俱佳的标准,具有辣味重、鲜红油润、辣椒块大、回味香甜的特点,是川味食谱中常用的调味佳品,有"川菜之魂"之称。其制作技艺列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详细>>
3、中国白酒金三角(川酒)
四川盆地拥有上千年的酿酒史,酒文化博大精深,具有发展白酒的优势和条件,是我国发展白酒产业最为理想的地区。经过多年的发展,无论是品牌,还是生产技术上在国内、国际堪称首屈一指,素有“川酒甲天下”的美誉,被行业认为“最大的产业集群、最大的品牌群、最大的产能群、最好的政策洼地”。因此打造中国“白酒金三角”也是川酒提升核心竞争力,扩大品牌影响力的大势所趋,其酒液清澈透明,酱香浓郁,醇厚净爽,入口舒适,甜香满口,回味悠长。详细>>
4、蜀锦
蜀锦,专指蜀地(四川成都地区)生产的丝织提花织锦。蜀锦多用染色的熟丝线织成,用经线起花,运用彩条起彩或彩条添花,用几何图案组织和纹饰相结合的方法织成。四川古称"蜀"、"蜀国"和"蚕丛之国",这里桑蚕丝绸业起源最早,是中国丝绸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蜀锦兴于春秋战国而盛于汉唐,因产于蜀地而得名,在我国传统丝织工艺锦缎的生产中,历史最悠久,影响最深远。详细>>
5、四川泡菜
四川泡菜又叫泡酸菜,传统特色菜肴,属川菜系。味道咸酸,口感脆生,色泽鲜亮,香味扑鼻,开胃提神,醒酒去腻,老少适宜,一年四季都可以制作,但制作时气候环境十分讲究,是居家过日子常备的小菜,是中国四川家喻户晓的一种佐餐菜肴。四川泡菜制作简单,易于储存,食用方便。原料有萝卜缨、白菜帮、青菜茎、黄瓜、豆角等。蔬菜原料经泡渍发酵,就成了酸泡菜。因是冷加工,有益成分损失较少,所以营养丰富,是很好的低热量食品。详细>>
6、峨眉山竹叶青茶
峨眉山竹叶青茶是一种产自峨眉山的茶叶。陈毅元帅1964年游览峨眉山,在万年寺品尝该茶时,赞美该茶形美似竹叶,汤色清莹碧绿,将其命名为“竹叶青”。峨眉山竹叶青茶外形扁条,两头尖细,形似竹叶;内质香气高鲜,汤色清明,滋味浓醇;叶底嫩绿均匀。峨眉山是中国名山,这里平均海拔800~1200米,主峰海拔高大三千多米,是四川盆地内的最高山峰,娥眉山区气候温和,土壤深厚有机质含量高,又雨量充沛,终年云雾缭绕,正所谓“高山云雾出好茶”为茶树的生长提供了绝佳的生长环境。详细>>
7、苴却砚
苴却砚,中国名砚之一,以其丰富的膘、眼、线、纹等众多石色称雄于砚界,被誉为"中国彩砚"。其石色紫黑沉凝,石质致密细腻,莹洁滋润,发墨如油,存墨不腐,石晶绚丽丰富。石材产于中国西南攀西大裂谷金沙江沿岸(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平地镇、大龙潭乡境内)的悬崖峭壁之中,此地古称"苴却",故谓之苴却砚。详细>>
8、渠县黄花
渠县黄花色泽鲜明,香气浓郁,肉质肥硕,条干粗长,品质一流,渠县黄花更以七根蕊,6-8片花瓣闻名,因此被称为“黄花之后”。”明代医学家李明珍在《本草纲目》中对黄花的功效作了高度的评价,谓其具有安神、醒脑、增智、宽胸、美颜、养血、解毒、清热、除寒、通乳之功效。民间常把黄花与木耳、猴头菌齐头并列为席上珍品。渠县黄花曾在曼谷举办的“93中国优质农产品及科技成果设备展”上荣获金奖其特产七蕊黄花为全国黄花上品。详细>>
9、五粮液
五粮液用小麦、大米、玉米、高粱、糯米5种粮食发酵酿制而成,在中国浓香型酒中独树一帜。宋代宜宾姚氏家族私坊酿制,采用大豆、大米、高粱、糯米、荞子五种粮食酿造的“姚子雪曲”是五粮液最成熟的雏形。公元1368年,宜宾人陈氏继承了姚氏产业,总结出陈氏秘方,时称“杂粮酒”,后由晚清举人杨惠泉改名为“五粮液”。现在五粮液由宜宾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酿制。2013年五粮液品牌价值被《食品界月刊》评估达692亿元。五粮液是中国最高档白酒之一,同时也是中国三大名酒茅五剑之一。详细>>
10、泸州老窖特曲
泸州老窖特曲酒主产于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泸州老窖特曲酒作为浓香型大曲酒的典型代表,泸州老窖特曲是我国享有盛誉的名酒之一,素以"醇香浓郁,清洌甘爽,回味悠长,饮后尤香"的独特风格,闻名古今,畅销中外。此酒无色透明,窖香浓郁,清洌甘爽,饮后尤香,回味悠长。1915年曾获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质奖,历届国家评酒均获"国家名酒"的称号。详细>>
11、剑南春
剑南春牌剑南春酒是四川省绵竹县剑南春酒厂的产品。1963年被命名为四川省名酒,1985年、1988年获商业部优质产品称号及金爵奖。1979年、1984年、1988年在全国第三、四、五届评酒会上荣获国家名酒称号及金质奖,1988年获香港第六届国际食品展览会金花奖,1992年获德国莱比锡秋季博览会金奖。详细>>
12、蒙山茶
蒙顶茶是中国传统绿茶,产于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区蒙顶山。产地全年平均气温14.5,年降水量2000~2200mm,常细雨蒙蒙、烟霞满山。这种生态环境,能减弱太阳光直射,使散射光增多,有利于茶叶中合氮物质的形成。其外汤色碧清微黄,清澈明亮,滋味鲜爽,浓郁回甜。相传西汉时,甘露普惠妙济大师吴理真,“携灵茗之种,植于五峰之中”。吴理真在上清峰栽了七株茶树。茶树“高不盈尺,不生不灭,迥异寻常”,久饮该茶,有益脾胃,能延年益寿,故有“仙茶”之誉。详细>>
13、筠连红茶
筠连红茶,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产于四川省宜宾市筠连县。外形紧细、秀丽,金豪显露;香气馥郁,天然花香、果香彰显,滋味鲜醇,回味悠长,具有浓厚地域风格。筠连县作为四川茶叶主产县之一,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植被繁茂,土壤多为酸性或微酸性,特别适宜茶树生长,是建设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和发展无公害茶、绿色食品茶、有机茶的理想之地。筠连所产的红茶,在贸易上称为“川红”,而筠连县则一直是“川红”主产区。详细>>
14、青川黑木耳
青川黑木耳——青川县特产,木耳又称黑木耳,云耳,木蛾,黑菜,榆耳。青川黑木耳具有朵大质厚,色泽深遂,细质滑美,柔而不腻,味道清香,无污染等特点。由于其具有:滋润强壮,清肺益气,补血活血,镇静止痛等功效,黑木耳有润肺和清涤胃肠的作用,它也是纺织工人和矿山工人的重要保健食品,被国家定为“黑木耳质标”。青川气候温和湿润,适宜多种食用菌生长,是黑木耳的发源地。详细>>
15、东坡泡菜
东坡泡菜,又叫泡酸菜,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的汉族特色名菜,泡菜制作在东坡当地民间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是四川泡菜的典型代表,味道咸酸,口感脆生,色泽鲜亮,香味扑鼻,开胃提神,醒酒去腻,老少适宜,一年四季都可以制作,是中国四川家喻户晓的一种佐餐菜肴。眉山市东坡区这里地处岷江中游、雨量充沛、土地肥沃、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适宜种植无公害的根菜类、白菜类、芥菜类等蔬菜的种植,为泡菜加工提供了合适的气候条件,和优良的制作原料。详细>>
高县县位于四川南部,坐落在万里长江第一支流南广河河畔。位于四川盆地南缘,东经104°21′~104°48′、北纬28°11′~28°47′。东邻珙县、长宁县,西接宜宾县,南界筠连县,北与宜宾市翠屏区相望,东北、西南分别与南溪区和云南省盐津县毗连。
2010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57512公顷,其中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7792公顷,比上年增加1135公顷,增长2.4%,所占比重与上年基本持平;油料作物面积4370公顷,增加81公顷,增长1.9%;茶园面积12026公顷,同比增长66.0%;果园面积1925公顷,同比增长4.3%;药材面积24公顷,持平;蔬菜、瓜果类作物面积3720公顷,增加170公顷;饲料作物1243公顷,减少20公顷。优质农作物种植面积小幅增加,品质提高。全县优质水稻面积8400公顷,比上年增加400公顷;优质小麦种植面积7880公顷,与上年持平,优质玉米面积3000公顷,增长2.3%,优质大豆面积30公顷,与上年持平。
主要农产品产量持续增长。全年粮食总产量260885吨,比上年增长1.57%;甘蔗产量8390吨,比与上年持平;茶叶产量4860吨,同比增长13.6%;烟叶产量129吨,与上年持平;油菜籽产量2460吨,增长6.5%;麻类作物产量6吨;水果产量9220吨,同比增长6.0%;蔬菜产量136260吨,增长5.6%;药材产量46吨,与上年持平。 2010学年初,全县有各级各类学校242所(含幼儿园,下同),在校学生75579人,教职工3682人,其中专任教师3423人。
2010年,全县小学110所,招生5619人,在校小学生32154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99%。普通中学25所,招生8361人,在校学生24004人,其中初级中学在校生18357人,普通高中在校生5647人。
2010年,全县中等职业教育(职高、中专、中师)学校1所,招生2612人,同比增长3.3%,在校学生7330人,增长67.5%。 2010年,全县在岗职工人均货币工资25376元,增长15.0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875元,增长14.28%;人均消费性支出12564元,增长14.8%,食品价格逐步攀升,城镇居民用于食品消费的费用大幅增长,居民消费结构与上年比发生较大变化,恩格尔系数(全年食品消费占总消费支出比重)由上年的35.0%上升到40.2%,上升5.2个百分点;服务性支出3611元,比上年增加735元,增长25.6%;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38.02平方米。全县2010年末社会从业人员29.65万人,其中第一产业从业人员16.39万人,第二产业从业人员3.3万人,第三产业从业人员9.96万人。城镇单位在岗职工11867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160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