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南县古称阳都,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的诞生地,也是唐代著名政治家、书法家颜真卿的祖居地。史载:“阳都,临沂之上游,英贤辈出,烟水之胜,轶于江南”。全县总面积1774平方公里,辖17个乡镇,980个行政村,90万人口。县人民政府驻界湖镇,邮编:276300。行政区划代码:371321。区号:0539。拼音:Yinan Xian。
革命战争年代,沂南成为沂蒙革命根据地的中心,被誉为山东的“小延安”。1940年8月,山东省人民政府的前身—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就诞生在沂南古镇青驼寺。在沂南境内,曾发生过闻名中外的孟良崮战役及九子峰战斗、大青山战斗、留田突围等战斗,留下了老一辈革命家和无数先烈战斗的足迹,涌现出众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
沂南县山川秀丽,物华天宝,矿产资源丰富。现已探明9大类36个品种,其中石英砂岩、石灰岩、河砂、“中国蓝”花岗岩、白云岩、萤石、黄金、地热等为优势资源。沂、汶、蒙三河六岸平原广阔,土肥水美,盛产水稻、小麦、花生、黄烟、桑蚕、苹果、板栗、桃、山楂等农林土特产品。其中蔬菜种植面积40万亩,是山东省三大蔬菜种植基地之一和全国知名的生态农业大县。
沂南县工业基础雄厚。拥有电子、机械、化工、建材、冶金、轻工、纺织、食品、医药、木业等20多个行业,产品近80个系列9000多个花色品种,有30种产品获国家、省、部优称号。清华大学、山东大学、洛阳轴承研究所、澳柯玛集团等许多知名科研院所和大企业集团与县内企业联姻。全县有上市公司2家,11家企业通过了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
沂南县基础设施完善,投资环境良好,区位优势明显。境内公路四通八达,京沪、日东、东红三条高速公路及胶新铁路从境内穿过,205、206两条国道纵贯全境。境内有220千伏变电站1座,110千伏变电站2座、35千伏变电站17座。全县固定电话交换机总容量为18万线以上,国际电传、互联网、移动通讯等各项业务发展迅速。
沂南县劳动力品牌优势明显。沂南人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有10多万劳务大军常年在外务工经商。“沂蒙铁军”保安、“沂蒙红嫂”家政服务品牌已在全国叫响。今年沂南县被省外经贸厅确定为全省6个外派劳务基地县之一。
沂南县旅游资源别具特色。这里有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寨汉墓群为代表的文化古迹系列景点,有以彩蒙山和孟良崮国家森林公园为代表的自然景观等旅游资源。“文韬武略、红色风情、绿色江南”浑成一体的旅游格局别具特色。
近年来,沂南县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实现“奋战三年过70亿,打好基础翻三番”的目标任务,解放思想,干事创业,全县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2003年,全县GDP完成57.4亿元,同比增长16.4%;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72亿元,同比增长10%;农民人均收入达2695元,同比增长7.9%。今年以来,全县经济及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形势喜人。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沂南人民树立起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正以饱满的热情,辛勤的劳动,发挥比较优势,实施赶超战略,迎来新一轮经济发展热潮。自然地理
县境南北最大纵距47公里,东西最大横距54公里,,总面积1774平方公里,山区、丘陵、平原各占三分之一。
境内属暖温带季风区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度适宜,土地肥沃。主要作物有小麦、水稻、花生、黄烟、棉花、蚕桑、桃、板栗等,是我省重要的花生、黄烟、蔬菜、生猪生产基地。
境内矿产资源丰富,现已探明的非金属矿点27处,其中石英砂、花岗石、大理石、石灰岩等质量和储量在国内占有重要地位。已探明的石英砂储量有4亿吨,远景储量30亿吨,储量大,质量优、粒度好、易选易采,为全国质量第一、储量第二的国家特大型矿区,被国家地矿部门和建材部门确认为全国最大的玻璃原料生产基地。
目前,全县石英砂加工企业达到50多家,年加工能力达到了260多万吨。台湾玻璃厂和洛阳玻璃厂在沂南有原料基地。温泉地热资源丰富,铜井新旺沟、张庄松山温泉,日出水800多吨,温度达75度左右,极具开采价值。金属矿点58处,沂南金矿为全国十大金矿之一!
历史沿革
沂南县古称阳都,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的诞生地,也是唐代著名政治家、书法家颜真卿的祖居地。史载:“阳都,临沂之上游,英贤辈出,烟水之胜,轶于江南”!
1939年10月,中共南沂蒙县委建立,12月建立县级行政机构,称南沂蒙联防办事处,1940年8月改称沂南县。1941年底撤销,1942年7月复置。
1958年I1月撤销,1961年8月再置。县政府驻地界湖镇。革命战争年代,沂南成为沂蒙革命根据地的中心,被誉为山东的“小延安”。1940年8月,山东省人民政府的前身—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就诞生在沂南古镇青驼寺。
1997年12月26日,撤销双堠乡,设立双堠镇(鲁政函民字[1997]48号)。
2000年,沂南县辖15个镇、13个乡。总人口869535人,各乡镇人口: 界湖镇 113308 岸堤镇 37045 孙祖镇 22006 双堠镇 28222 青驼镇 37193 张庄镇 44518 砖埠镇 38118 葛沟镇 36239 杨家坡镇 28401 大庄镇 42454 辛集镇 25568 蒲汪镇 31733 湖头镇 26688 苏村镇 53763 铜井镇 44686 依汶乡 22792 朱家里庄乡 25409 马牧池乡 30240 中高湖乡 13496 代庄乡 17479 南石门乡 12341 高里乡 19249 河阳乡 14550 库沟乡 27652 大王庄乡 20621 东张家哨乡 20025 鲁庄乡 12992 独树乡 22747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
2000年12月29日,撤销独树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界湖镇;撤销河阳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大庄镇;撤销高里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青驼镇;撤销中高湖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岸堤镇;撤销南石门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双堠镇;撤销代庄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孙祖镇;撤销库沟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辛集镇;撤销大王庄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蒲汪镇;撤销东张家哨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湖头镇;撤销鲁家庄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铜井镇;撤销朱家里庄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依汶乡(鲁政函民字[2000]91号)。即沂南县由15个镇、13个乡调整为15个镇、2个乡:界湖镇(独树乡)、岸堤镇(中高湖乡)、青驼镇(高里乡)、张庄镇、大庄镇(河阳乡)、葛沟镇、湖头镇(东张家哨乡)、辛集镇(库沟乡)、蒲汪镇(大王庄乡)、依汶乡(朱家里庄乡)、马牧池乡、杨家坡镇、双堠镇(南石门乡)、孙祖镇(代庄乡)、苏村镇、铜井镇(鲁家庄乡)、砖埠镇。(括号内的为被撤并的乡镇)。
2002年3月22日,省政府批复同意:沂南县撤销依汶乡,设立依汶镇,其行政区域和人民政府驻地不变。截至2002年12月31日,辖16个镇、1个乡。风土人情 旧时,山地脊薄,多种植地瓜、花生、谷、黍等作物,大多一年一收,闲地冬耕歇茬。农谚云:“割了豆子歇歇地”建国以后,政府倡导提高复种指数。50年代开始改为两年三收或一年两收,并推广间作套种。近几年有的实行立体种植。
山地多干旱,农谚有“秋旱如刀刮”之说。旧时天旱,农民有求雨之俗。蒙山就建有“雨王庙”,天旱时,有些居民就上雨王庙烧香求雨。1200年(金承安五年)于蒙山所立的“蒙山祈雨记碑”文中就记述了春天大旱求雨的情景。解放以后,此种迷信陋习已被破除。
风景名胜
沂蒙母亲王换于纪念馆
2003年9月19日,沂蒙母亲王换于纪念馆在她的家乡山东省沂南县马牧池乡东辛庄隆重举行开馆仪式。原国家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迟浩田亲笔题写了“沂蒙母亲王换于纪念馆”馆名。
抗日战争爆发后,在中国***人创建沂蒙根据地的抗日活动中,她数十次出色地完成情报传送任务;1938年冬,已年过半百的王换于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先后任村妇救会长,艾山乡副乡长。由于她对党的忠诚和积极的工作,是当时著名的沂蒙“四大娘”之一,其家成为著名的抗日堡垒户。1939年春以后,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省委、山东分局、山东纵队就经常住在王换于家。同年6月徐向前、朱瑞率八路军第一纵队机关到沂蒙后,也较长时间住在王换于家。
从此,王换于的主要工作就是率全家照顾好领导的生活起居和抚养战时托儿所的孩子。战时托儿所最多时达50余人,王换于因抚养革命后代,她的两个儿媳妇的奶水大部分用于哺育托儿所孩子,为此王换于有4个孙子、孙女因照顾不周而先后夭折。除此之外,王换于还掩救过一大批八路军伤病员和抗日干部,掩藏了许多抗日物资。1940年7月,山东省政府前身--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在该县青驼寺成立,会议出版的《联合社会会刊》被王换于精心保存,1978年,年逾九旬的王换于将书完整上交县有关部门,该书被征调到山东省档案馆,填补了省档案馆档案资料的一项空白。
为昭示历史,激励后人,永葆革命传统精神,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沂南县委、县政府决定建设“沂蒙母亲王换于纪念馆”。纪念馆整理制作展出资料80余平方米,搜集文物50余件,总投资达200余万元。在此期间,原国家军委副主席迟浩田亲笔题写了“沂蒙母亲王换于纪念馆”馆名和“沂蒙母亲王换于故居”,并亲笔书写了“缅怀沂蒙母亲,教育后世子孙”的碑文,著名作家李存葆、王光明满怀深情撰写了《百年老屋赋》;国家审计署和省直机关党工委还把此地作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诸葛亮故里
诸葛亮故里位于沂南县砖埠乡的阳都故城。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先生,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公元181年出生于阳都故城。约公元193年,诸葛亮13岁时随叔父诸葛玄去豫章,15岁时随叔父依附刘表,开始了在荆州“躬耕陇亩”的生活,历时12年。后被刘备请出山,辅佐刘备创建蜀汉政权,成为一代名相,为后人所缅怀。
阳都故城是古代文化遗址,城内耕土下1米左右即是汉代文化层,亦发现战国文物,陶豆和陶鬲的残片随处可见。故城东面紧靠沂河,河西崖有一段出土的古代城墙,石砌而成,十分坚固。北面是东沂河,河岸上约1500米长的东段故城城基至今依稀可辨。1992年,沂南县人民政府投资40万元人民币在沂南县砖埠乡孙家黄疃修建了“诸葛亮故里纪念馆”,占地面积2700平方米,为仿古式建筑。
纪念馆左侧竖立的穿孔汉画像石碑,是汉代遗物。院内有千年银杏树一株,高23米,树围3.6米,树冠覆盖达360多平方米。纪念馆三块汉画像石均是诸葛亮故里出土的。大殿高7米,宽9米,长12.4米,建筑面积111.6平方米,大殿正中安放着诸葛亮塑像,四周是14幅壁画,全面反映了诸葛亮一生壮丽辉煌的业绩。在沂南县城西山坡修建了“卧龙公园”(亦称西山诸葛亮公园),此公园总投资600万元人民币,自1992年分两期建设。
目前,已建成姐妹亭一处,有全国体量最大的诸葛亮铜像一尊,用铜3.5吨,身高7米,总重7000公斤;并建有浮雕,总长50米,共计14幅,每幅5.25平方米。石雕均根据《三国演义》故事雕刻而成,记载着诸葛亮的辉煌战绩。另外,有仿古建筑5间,花岗岩石雕战马四匹,龟驼碑二尊,碑文刻有诸葛亮的前后出师表。九龙壁面向人民街,总长15.2米,由汉白玉雕刻而成。
汉画像墓博物馆
沂南汉墓博物馆位于沂南县城西三公里的北寨村,是在沂南北寨墓群基础上修建的一座专题性博物馆,主要向人们展示北寨墓群墓葬文化及出土遗物,传播汉代民族文化。沂南汉墓博物馆南北长66.4米,东西宽67.5米,占地面积4017.2平方米。馆内设墓室保护房、文物陈列室等。所有建筑外形,集仿古与园林风格于一体,均仿照东汉时期的建筑,给人们一种身处其时,身临其境的体验。
博物馆内正中偏北位置,是原址完整保护、闻名遐迩的北寨汉画像石墓(一号墓),该墓规模宏大,墓室结构复杂,画像雕刻精美,内容极其丰富,是我国现已发现、保存较为完美的,为中外学者高度关注的一座汉画像石墓。一号墓坐北向南,用280块预制石材筑成,其中画像石42块,画像73幅,画像面积44.2平方米。墓南北长8.7米,东西宽7.55米,由前中后三个主室,东三个侧室,西两个侧室组成,总计为八室。室与室之间都有门直通。整个墓室的构筑是由地面、台子、支柱、墙壁、横额、中柱、过梁、横枋、拦角石、盖顶石等先后顺序垒筑起来的,建筑技术相当先进。墓门高2.74米,由门楣、横额和东、西、中三个立柱组成。
门的横额和立柱上均刻有画像。立柱部分分别刻有伏羲、女娲、东王公,西王母及羽人、玉兔捣药等祥瑞图像。门楣横额部分则表现出一战争场面。前室面阔两间,进深两间,从地面到墓顶高2.8米,室中有八角形擎天石柱。顶部是用石条构成几个方形重叠而上的抹角结构藻井,既美观又大方。前室画像内容不少,但主题是祭祀,主要表现了墓主人死后的衷荣,分布于东、南、西三壁横额上。肃穆虔诚的致祭者或躬立,或跪伏于地,足见墓主人的官位之高。前室四壁、北壁上横额及八角擎天柱上,则刻有大傩驱鬼、伐鼓、拥彗和神灵、祥瑞图像。
中室高3.12米,面阔两间,进深两间,亦有八角形擎天柱。中室画像内容更为丰富,有车马出行,丰收宴享,乐舞百戏等,主要表现了墓主人的高贵身份和富足逸乐的生活。中室的四壁,刻有苍颉造字、卫姬请罪、尧舜禅让、荆轲刺秦王、孔子见老子等历史故事和历史人物,并有榜题“苍颉、齐桓公、卫姬、苏武”等12处28个汉字,这些画像生动细腻,令人惊叹。后室由一个斗拱分隔成两间,仅有一个侧室,很显然是一带便池的厕所。拱的式样同中室一样,梁拱也是由整块石头雕成。分布于后室隔墙上的画像,主要描写了墓主人的闺房内的生活,有侍女持奁图、仆人洗涤图等。沂南汉墓博物馆一号画像石墓以气魄雄伟、结构谨严见长,表现出汉代建筑艺术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它是汉代民间艺术家集体创造的作品,是将两汉建筑艺术、雕刻艺术、绘画艺术综合起来而去粗存精,推陈出新的作品。一号墓早年被盗,仅存有少量残破的陶器和铜镞,墓主姓名无考。二号墓在一号墓的南面偏东,两墓相距20米。是东汉晚期较大的砖石墓。除两个耳室和一个后室的券顶完整外,其余各室的券顶均不同程度的损坏。由于墓早期被盗,墓券顶砖的丢落,使墓室内积满淤泥,经精细清理,出土完整和可复原的陶器、石器、铜器、银器等80余件及100多枚铜钱,另有铁刀和漆器腐朽的痕迹。沂南汉墓博物馆大站东侧为拓片陈列室,展有一号墓画像拓片。图像清晰,资料丰富,给人们参观以更多便利。院内东侧则陈列有从沂南各地收集而来的34块汉画像石,内容有:车马出行、大禹治水、祥禽瑞兽等。为研究沂南汉代历史及汉画像石墓分布情况,提供了大量的实物资料。
孔明文化旅游区
孔明文化旅游区为山东省重点旅游开发建设项目,位于沂南县城西部,规划区总面积31平方公里,东至卧龙山路,南至团山南侧,北至卧龙山北麓,西到汶河及以西的小流域综合治理区。
中心以卧龙山、北寨村、汶河为主。目前在卧龙山东麓已经建成的有:诸葛亮铜像(1993年落成,高7米,重7吨,底座高3米),体量为世界之最;铜像前两侧各有战马雕塑两尊;诸葛亮丰功伟绩大理石浮雕群像,浮雕画面14幅,组成50米的弧形墙,并有回音效果;占地6660平方米的诸葛宗祠以及汉街思古、武侯双阕、智慧桥、圣贤路、御碑亭等景点。
孟良崮国家级森林公园
孟良崮国家级森林公园位于沂南县界湖镇西25公里的代庄乡境内,经营总面积近2万亩,经过30多年来造林、营林,已形成干果林、防护林构成的万亩森林规模,主要树种有松类、刺槐、板栗、赤扬、淡竹、火炬树、五角枫等。林场林草茂密,怪石林立,是景色优美的森林旅游胜地。孟良崮森林公园于1992年1月被国家林业部定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山东省战时工作委员会位于沂南县青驼镇东。
首家股份制企业:山东沂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成立(该公司前身为县电子元件厂)
最早的商场:“沂南商场”于1986年4月动工兴建,11月竣工,占地面积9075平方米,有商品房80间。
第一处集体性质的商业机构:”九合成”合作社。1940年春在九区成立,社长刘少云。
最早的公营商店:1943年10月,南沂蒙建立界湖公营商业总店,下设5处分点。
第一处综合批发市场:阳都批发市场,于1988年9月1日正式开业,公占地40亩。
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1992年9月28日,苏村蔬菜批发市场建成使用,共投资150万元,占地4.67万平方米。
最早获“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称号时间:1996年7月24日。
第一位全国优秀班主任:县第二实验小学教师李忠培1983年被评为全国优秀班主任。
第一个全省高考女“状元”:砖埠镇佛谢村薛梅,在1996年高考中,以总分892分的尤异成绩,名列全县第一名。
第一次在全国比赛中获奖的沂南歌手:1990年12月15日,县二中学生褚庆玲在全国第三届农村青年歌手大选赛上,获民族唱法优秀奖。
全国诸葛亮学术研讨会首次在沂南召开:1994年10月6~8日,全国第八次诸葛亮学术研讨会暨94年沂南经贸洽谈会在县城隆重召开,海内外专家、学者和各界人士共345人参加。
沂南历史上第一部县志:《沂南县志》。该书全面翔实地记述了沂南县1939~1989年自然与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第一部地名志:1986年8月12日,《沂南县地名志》出版。
第一份在沂南创刊的报纸:1940年4月,《新山东报》在南匣石村创刊,杨希文任社长、总编辑。
首次被省政府命名为“公路建设先进县”的时间:1994年。
最早的书店:1946年,县政府在依汶村成立青潮书店,为境内最早的书店。
最早的电视机:1972年县广播站购进1台16英寸黑白电视机。
最早的县级报刊:1958年县宣传部《战斗号》创刊。
我国已发现的最早的纪年画像石刻:三山沟西汉凤凰刻石,发现于1980年。
第一座诸葛亮故里纪念馆:坐落于砖埠镇孙家黄疃村,1993年6月3日举行开馆仪式。
全国最大的诸葛亮铜像:坐落与县城西卧龙公园,高10米,重7吨。
最早的烈士陵园:万松山烈士陵园,1943年7月由鲁中军区修建,至1944年2月落成。
全省最大的石拱桥:大庄沂河大桥,1958碾月5日施工,历时9个月竣工。全长150米,共13孔。
第一座居民小区:西山小区,1988年8月15日竣工,当时共8栋楼房,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被列为全省3颗县级明星之一。
沂南县首次被列为省政府命名为先进城市:1990年12月30日,沂南县城被省政府命名为全省规划管理先进城市。
第一处水上公园:1991年4月1日,距县城6公里的丹山子拦河闸诸葛港水上游乐公园开业。
第一处乡镇公园:大王庄乡政府驻地公园。
第一座楼房:县酒厂酒精生产楼,高6层,石混结构,1973年建成。
最高的楼房:界湖西村综合服务楼,高12层,1999年建成。
县城最早的街头塑像:1985年在原汽车站桥头绿地建“试新衣”塑像一座。
寿命最长的老人:苏村镇贾春增,1996年去世,终年115岁。
第一家国家森林公园:孟良崮森林公园,1992年9月经国家林业部批准,正式对外开放。
山东临沂特色美食:
蒙阴光棍鸡
蒙阴光棍鸡是沂蒙山区久负盛名的传统地方名吃。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创始人在蒙阴县城西岭开设炒鸡店,当时以经营炒鸡为主,而且专炒本地农家,吃松籽、喝山泉水、在荒山野岭养长大的蒙山土公鸡(俗称笨鸡),由于整个炒制过程和配料独特,炒制出的光棍鸡受到广大顾客赞誉,来吃鸡的人越来越多,营业额不断扩大,经营形成了规模,来就餐的顾客根据饭馆没有名字,没有女职工的特点,便亲切的送了个“光棍鸡”的美誉。
蒙阴光棍鸡口味特点:色泽红亮、汁宽味浓、鲜香醇厚、药香浓郁。
沂蒙全蝎
全蝎,俗称全虫蝎子,记载入药有1,100多年的历史,是贵重特产动物药材之一。蝎性辛、甘、平,有毒。有镇痉、息疯、攻毒之疗效。蒙山北部气候和环境条件非常适宜于山蝎的繁殖生长,全蝎资源极为丰富,蕴藏量在3万千克以上,临沂市年产全蝎约1万千克。
沂蒙全蝎在临沂市各县均有分布,因主要产于沂蒙山区腹地的沂水、蒙阴、平邑、沂源等县,故名沂蒙全蝎。绝大多数为自然繁殖,少数为人工饲养。沂蒙全蝎不仅产量高,而且个大膘肥,其明显特征即2钳8足(其他地区为2钳6足)、色微红、药用好,既是贵重药材,又是山珍佳肴,实属全蝎之上乘产品。
沂蒙全蝎的一种做法是油炸蝎子。将活蝎子放盐水中喝饱呛死,之后进行油炸而成。
油炸沂蒙全蝎口味特点:味极鲜美,脆而不坚,香酥可口。3八宝豆豉
八宝豆豉是临沂特色美食之一,迄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八宝豆豉制作规程严格,工艺讲究,主料为精选的大黑豆,辅料为茄子、鲜花椒、紫苏叶、杏仁米、鲜姜以及香油、白酒等,经过160天的精心制作方可成品。八宝豆豉营养丰富、食用方便,炒菜的时候放点,菜就变得特别好吃,吃饭的时候吃点,特别下饭。
八宝豆豉不但口味独特,而且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谷氨酸、赖氨酸、天门冬蒜等营养成分,具有温中健脾、益气补肾、滋补润燥、舒筋活络等保健功能。
八宝豆豉口味特点:醇厚清香、去腻爽口。
临沂煎饼
临沂煎饼历史悠久,营养丰富,松酥柔软,便于存放,易于携带,是沂蒙山区民间传统家常主食,也是久负盛名的地方土特食品。在临沂地区流传着这么一句俗语“带眼儿的不吃筛子,长腿儿的不吃桌子,鏊子三条腿还得扒层皮吃”,这是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说临沂人非常的会吃。其中的鏊子扒层皮就是指的山东名吃:“煎饼卷大葱”的“煎饼”,煎饼就是用鏊子摊出来的。
用泥巴垒的最传统的炉子,搭上鏊子,玉米、地瓜干、黄豆等杂粮配以山泉水用石磨磨成制作煎饼的糊子,一张张诱人的煎饼便出锅了,卷上大葱或红烧肉来吃更是美味。
食用煎饼需要较长时间的咀嚼,因而可生津健胃,促进食欲,促进面部神经运动,有益于保持视觉、听觉和嗅觉神经的健康,延缓衰老,不失为一种保健食品。
临沂煎饼口味特点:松酥柔软、唇齿留香。
沂水丰糕
沂水丰糕已有百年历史,为临沂沂水人独特创造。它经过特殊工艺、科学配方、精心制作加工而成,闻之如稻花飘香,食之香、甜、酥、脆。沂水人每到中秋来临,制成丰糕以庆丰年,“丰糕、丰糕,以表丰收之兆。”沂水丰糕采用优质糯米及粳米稀、绵白糖、优质花生油为主要原料,并添加槐花蜜、青红丝等辅料,含有大量人体所必需的醇脂肪、蛋白质、氨基酸等营养成分。
每年中秋佳节,沂水人民不仅以月饼来表示家庭团圆、幸福美满,而且用特制的丰糕预祝丰产丰收和吉祥如意。所以,每到中秋节来临,晚辈在买月饼的同时,也要买些丰3糕送给长辈以示敬重,做长辈的对丰糕也是极为看重,情有独钟。
沂水丰糕口味特点:香、甜、酥、脆。
红烧兔头
红烧兔头是临沂市蒙阴县地方小吃,深受食者的喜爱。该菜选用3-4个月龄肉食兔子头和10余种蒙山纯天然中药材,经过10余种工序烧制而成。其特点是,口味麻辣咸鲜、肉味独特、色泽诱人,且具有滋补养颜,健脑明目之功效。
红烧兔头吃法讲究:兔头上桌先掰开,先吃舌头后吃腮,稍后再食黑眼圈,最后兔脑挖出来。
红烧兔头口味特点:麻辣咸鲜、肉味独特、色泽诱人。
苍山大蒜
大蒜有很高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本草纲目》中谈及大蒜时说:“北方食肉面尤不可无”。大蒜具有降低胃内亚硝酸盐和抗肿瘤作用,苍山大蒜的这种作用更为突出,该县居民普遍有常年生食大蒜佐餐的习惯,除此之外,在收获大蒜的季节,蒜薹、蒜苗、新鲜大蒜成为家家户户的主要蔬菜。
苍山大蒜产于临沂市兰陵县(原苍山县),种植历史已逾千年,是我国出口的优质大蒜。蒜为白皮,头大瓣齐,皮薄如纸,清白似玉,粘辣清香,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较高。
苍山大蒜含有的17种可测氨基酸中,有16种均比其他大蒜的含量高39.2%,可供人体直接吸收的氨基酸比其他大蒜多51.5%。大蒜以及加工制品行销日本、东南亚各国及港澳地区,颇受国内外消费者欢迎。
苍山大蒜的成分优于他地大蒜成分的原因在于:蒜区的土壤含较高的有机质,氮磷钾偏高;蒜区的井水多为偏碱水井,部分井水近似一级肥水;苍山大蒜在品质上除了具有香、辣、粘、浓、美味等特点外,其17中氨基酸含量均高于外地大蒜。
苍山大蒜的一种做法辣椒炒蒜片,朋友们吃过吗?
苍山大蒜口味特点:香、辣、粘、浓。
王氏熟梨
王氏熟梨用料讲究,风味独特,为中华一绝。有清痰泻火、润肺止咳、解酒利尿、除烦去燥、养肝益心的疗效。
原料:山东平邑天宝山黄香梨、浙江温州冰糖、四川峨嵋山川贝母、熟梨原汁老汤、南国红豆、曲阜大枣、桂花酱、香白芷、香料等。
制法:梨精选,南国红豆泡发,香料包裹好;主配料下入特制灶具内,加老卤、新汤、调料卤制酥烂即成。
王氏熟梨一般在夜幕降临时销售,售卖时配以悠扬的传统售卖歌,人们听到歌后,纷纷前往购买,食者赞不绝口。
王氏熟梨口味特点:酥烂化渣、入口即化、甜香醇厚、子实酥软。
莒南驴肉
人常说“天上龙肉地下驴肉”足以说明人们对于驴肉的的喜爱,尤其是在临沂的莒南,堪称一绝,莒南的驴肉之所以好吃,是因为莒南毛驴纯饲青草等无公害绿色植物,饮天湖、石泉湖天然矿泉水,其肉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莒南驴肉用独特工艺炮制的香喷喷的驴肉,配以色泽澄黄汁汤,辅之浓香咸辣的佐料,令人百吃不厌。
莒南驴肉,通常是取肉块切片沾煳盐食用,色、香、味、形具佳,更因为在驴肉的烹制上有独到的功夫,制作的熟驴肉奇香,肉汤奇鲜,肉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各路吃货的喜爱。
莒南驴肉口味特点:味道鲜美、色泽诱人、肉香汤鲜。
临沂糁
要说临沂最著名的饮食,流传最广的传统小吃,不得不说的就是糁,糁是临沂独有的,只有临沂人做的才正宗的,不管你是有钱人还是普通人,不管男女老少,其香辣可口、肥而不腻、祛风除寒、开食健胃为临沂人所钟爱,早晨喝糁是山东临沂市的传统食俗。
“糁”在文字上讲是用肉作成的汤羹。相传是古代西域回族的一种早餐食品。最初由元朝大都一对回民夫妇来临沂经营,当时叫“肉糊”,后来仿制者越来越多,明朝时期定为“糁”。
在临沂一些非常出名的糁馆,你会发现一个特殊情况,看着一家非常不起眼的糁馆,在凌晨三点多开始就开始被豪车堵满门口,为的就是吃到最最正宗的头锅糁。“糁”在文字上讲是用肉作成的汤羹。相传是古代西域回族的一种早餐食品。最初由元朝大都一对回民夫妇来临沂经营,当时叫“肉糊”,后来仿制者越来越多,明朝时期定为“糁”。
据临沂县志记载,糁是明朝末年临沂人创造的,几经演变改进逐步形成独具一格的沂州名吃。解放前临沂城有八家著名糁铺,今已发展至百家专营糁铺。 喝糁有四大讲究,即热、辣、香、肥。一碗热糁配以油条、烧饼、烤牌等食用是美好的早餐享受。糁有牛肉糁、羊肉糁、鸡肉糁三种,以羊肉糁最为普遍,鸡肉糁为珍。
临沂糁口味特点:香辣可口、肥而不腻、祛风除寒、开食健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