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为什么从太仓出海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19 07:12:07
字号:

原因有五:

郑和为什么从太仓出海

一是有良港。太仓刘家港靠近长江口,具有衔接江海的地理优势,是元明时期中国最大的港口,容“海洋之襟喉,江湖之门户”,有“六国码头”和“天下第一码头”之称。娄江因“掣淞入娄”,具两江之势,元明之际,江水深,水阔可达二三里,万斛之舟可由娄江泊于太仓城东郊和南郊。元时留下的航海基础、码头设施和贸易条件还很完备。充足的仓储以及精湛的船舶修造技术,确保了郑和远洋活动的顺利展开。

二是有富地。太仓是典型的江南鱼米之乡,历史上被称为“皇帝的粮仓”。洪武二十六年,扩建南郊海运仓,计有仓廒九十一座,九百一十九间,收浙江、南直隶等各地粮食数百万石,因规模巨大,俗称“百万仓”,史书则称“天下之仓此为最盛”。郑和船上人员二万余众,每日三餐,每次航行两年,当时中国藏粮最多的地方唯太仓,所以起锚地非此莫属了。

三是有人才。太仓地处东南沿海,自古航海人才济济,郑和下西洋队伍中不少骨干和成员来自太仓,跟随郑和下西洋的著名航海家费信、周闻都是太仓人,还有一大批有丰富航船经验的水手及优秀“船老大”可供挑选。郑和每次下西洋都需要补充许多有一定素质、能胜任远洋航海的人员,而从太仓地区招募和选拔,可以确保数量和质量。

四是商贸城。这里商贾云集,商品充足,便于船队给养补充。一二八六年以后,元政府先后在浏河镇设立了行泉府司,在太仓设立市舶提举司,从政府行政管辖的体制上确立了太仓作为海运商贸大县城的地位,太仓成为万商聚集的商贸城,集中了中国各地的土、特产和东南亚各国的奇珍异物。每年春夏二季,大小数百艘乃至上千艘海运船只驰入刘家港。正可谓“万艘如云,毕集于海滨刘家港”。

五是近京都。明初建都南京,太仓是离南京最近的对外天然良港,仍保持着它漕运和对外贸易的重要地位,永乐帝在派遣郑和下西洋时,决定选择太仓作出海的起始港和收泊港,对外朝贡贸易的基地,便于朝廷与船队联系。因此,太仓是郑和船队起锚最理想的口岸。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news/1_5630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