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贵州茅台酒:茅台酒产于遵义市西面的赤水河畔茅台镇。茅台镇酿酒历史悠久,早在明代酿酒的工艺就已经初步形成;到清乾隆年间,茅台镇成为川盐入黔的重要口岸,盐运兴盛,酒的需要量激增,酿酒生产迅速发展;道光年间,茅台镇的酿酒作坊不下20余家,产量已达170吨。
2、威宁火腿:威宁火腿是贵州的传统特产,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早就闻名海内外。威宁海拔2000多米,属高寒的乌蒙山区,漫山遍野生长着丰富的牧草,历史上畜牧业就十分发达。
当地的彝族同胞又有赶山放牧的习俗,猪牛羊同群为伍,运动量大,猪腿非常发达,肌肉结实饱满,肥瘦肉交错;本地的可乐猪和法地猪等优良品种又有耐粗养耐寒的特点,瘦肉率高。
3、关岭火龙果:安顺关岭红心火龙果营养丰富、功能独特,它含有一般植物少有的植物性白蛋白及花青素,丰富的维生素C和水溶性膳纤维,它集“水果”、“花卉”、“蔬菜”、“保健”、“医药”为一体,称之为无价之宝。
关岭火龙果产地范围为贵州省关岭自治县板贵乡、上关镇、花江镇、八德乡、断桥镇、新铺镇、岗乌镇、普利乡等8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地域范围关岭火龙果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包括关岭自治县行政区域的6个乡镇,即花江镇、上关镇、岗乌镇、断桥镇、新铺镇、板贵乡。
4、湄潭翠芽:“湄潭翠芽”茶产于贵州高原东北部,素有“云贵小江南”之美称的贵州省湄潭县。该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特别适宜于茶树生长和生产优质茶叶,是典型的“高海拔、低纬度、寡日照、多云雾、富锌硒”的贵州茶业第一县,现有优质生态茶园60万亩。
唐代茶圣陆羽所著《茶经》载:“黔中生思州、播州、费州、夷州……往往得之,其味极佳”,这古夷州就是湄潭;清《贵州通志》载:“湄潭云雾山茶有名,湄潭眉尖茶皆为贡品。”这“眉尖茶”即为“湄潭翠芽”前身。
5、平坝灰鹅:地域范围产于贵州省平坝县,毗邻的清镇、安顺、长顺和贵阳花溪也有分布特定品质平坝灰鹅体型紧凑。头清秀。颈长,呈弓形。眼睑淡黄。喙和额瘤黑色,额顶有一宽窄不等的灰白色毛圈。颈背毛色灰褐。
全身羽毛呈不同程度的灰色,腹羽两端灰白,中段银灰。背羽、尾羽和主翼羽、副翼羽灰色,边缘色浅,形似镶边。
公鹅体长,喙长且宽,颈粗壮,胸宽大,胫粗长。母鹅清秀,体长而深,骨盆稍宽大。胫、蹼橘红色。文化典故平坝灰鹅于明朝洪武年间引入饲养,当时称为雁鹅,县志里作为六畜之一。
遵义的农业发展状况是怎样的?
1
贵阳老素粉贵阳老素粉是贵州省贵阳市的特色小吃。素粉是贵阳街头十分常见的小吃,也是每一位贵阳人早餐或者午餐的最佳选择之一。贵阳老素粉粉凉爽滑,香辣爽口。
请点击输入描述
2
遵义鸡蛋糕遵义鸡蛋糕是贵州省遵义市的特色小吃。在贵州省遵义市,提到谢氏鸡蛋糕,可谓是众人皆知。其纯香甜润、入口即化的感觉令不少美食者赞叹不已。遵义鸡蛋糕于2003年获“中国名点”称号后,又先后获得“黔北最佳名优小吃”“遵义名点”“贵州名点、名小吃”等十多个荣誉称号。
请点击输入描述
3
苗奇膏药
“千年苗医,万年苗药”,作为苗族人千年文化的结晶,苗药可谓是民族医药的瑰宝”,四大民族医药之首、非物质文化遗产。苗药中尤以“贵州老字号”的苗奇牌贴膏最负盛名,民政部全国民族特需产品生产企业,贵州唯一通过欧盟认证并出口欧盟的膏药产品。完美打服各种颈肩腰腿疼痛。如今,来贵州,带苗奇膏药成为了一种必须的体验潮流。
请点击输入描述
4
安顺荞凉粉安顺荞凉粉是贵州省安顺市的特色小吃。安顺荞凉粉用甜荞米磨浆熬制冷却改刀成型,配红油、腐乳等调料拌制,成品细软、滑爽,微辣鲜香。
5
遵义黄粑遵义黄粑是贵州省遵义市的特色美食。遵义黄粑是一道美味可口的汉族名点。颜色金黄,黄粑中的糯米透亮,糯米香、黄豆香、竹子香、木香混合其香无比,香甜糯软,开胃爽口,回味无穷。
6
贵阳酸汤鱼贵阳酸汤鱼是贵州省贵阳市的特色小吃。酸汤鱼,苗族独有的食品,入口酸味鲜美,辣劲十足,令人胃口大开。至今,酸汤鱼已有数干年的历史,在贵州算得上是王牌菜,在贵阳,好吃的酸汤鱼店还真不少,嫩滑的鱼片,开胃的酸汤……想想都很醉人!
请点击输入描述
7
雷山鱼酱雷山鱼酱是贵州省黔东南州雷山县的特产。鱼酱是雷山苗家千百年来的传统美食,具有味辣、清香、增加食欲等独特食用功效,大塘镇桥港村民李绍权夫妇酿制的鱼酱2014年在央视《舌尖上的中国2》大放异彩,使得这一美食配料名声远扬,知名度大大增加。
8
贵阳丝娃娃贵阳丝娃娃是贵州省贵阳市的特色美食。丝娃娃是贵阳街头最常见的小吃,贵阳吃丝娃娃的人,男、女、老、少皆有。丝娃娃因为形状就象裹在襁褓中的婴儿,“襁褓”是用面粉烙成手掌大小的皮子薄饼,“婴儿”由萝卜、折耳根、海带、黄瓜等蔬菜丝组成,所以取名“丝娃娃”。
请点击输入描述
遵义古称播州,地处中国西南腹地。现辖2区2市10县和新蒲新区,人口770万。国土总面积3076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60万亩,年平均气温15.1℃,森林覆盖率53.9%,是人类宜居城市之一。
近年来,全市农业战线干部群众紧紧围绕“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理念为引领,着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实施“1234”战略,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开放、开发,更加注重提高农业发展质量、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增长,遵义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
2016年,全市实现农业增加值385.5亿元,同比增长5.7%,占全省的五分之一;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万元大关,达到10109元,同比增长9.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近2000元。粮食产量实现300.44万吨、油菜产量24.98万吨;肉类总产量66.7万吨;禽蛋产量7.68吨,蔬菜保供基地面积稳定在10万亩,有效保障了全市主要农产品的供给需求。?
高标准承办了2016年全省山地生态畜牧业发展暨产业扶贫现场推进会、2016贵州茶“一节一会”和“遵义首届国际辣椒博览会”,“中国蔬菜流通协会辣椒产业委员会”落户遵义。贵州茶“一节一会”得到了志刚省长的充分肯定:本届贵州茶‘一节一会’是开放程度最大、服务质量最好、取得效果最佳的一次茶界盛会。?
围绕抓土地流转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出台了土地流转奖补政策和支持有关产业发展的政策、意见,全市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粮经比由6:4调整为4:6, “生态畜牧、茶、蔬菜(辣椒)、干鲜果、中药材”5大主导产业和“烤烟、酒用高粱、竹、马铃薯、特色食粮”等5大特色产业初具规模,为产业化奠定坚实基础。生态畜牧渔业总产值达到175亿元,茶园面积突破200万亩(投产达140万亩)、蔬菜面积265万亩、辣椒201.3万亩、干鲜果162万亩、中药材170万亩,马铃薯种植面积288.7万亩、特色食粮145万亩、酒用高粱75.12万亩、烤烟62万亩,发展水产养殖面积1.8957万公顷,水产品产量达到8万吨,产值10亿元,竹、花卉苗木等特色产业稳定发展。?
2016年新增省级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25家、市级54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总数达到556家;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258家,总数达到6170个。登记认定家庭农场550个,占全省的六分之一。新型经营主体不断增多,经营体系更加完善,“谁来种地”问题正在逐步破解。?
农业“接二连三”成效显著。着力推动农业加工业发展,延长农产品附加值和产业链条,农产品加工企业完成总产值346亿元,同比增长21.4%。新增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10个,总数达到52个,全市县级以上园区总数达到125个。启动建设了96个农旅一体化示范点,接待游客突破7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18亿元。农业园区和农旅一体化示范点正逐步成为我市农业主导产业集聚的功能区,观光、休闲农业的示范区。?
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全市获得种植业无公害产地认证873个、面积353.24万亩,占比耕地面积的29.76%,畜牧渔业无公害产地认证315个;获得绿色食品认证的企业16家、产品24个;获得有机食品认证企业63家、产品124个;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3个。创建了湄潭翠芽、兰馨、茅贡米业等10余件“中国驰名商标”、100余个“贵州省名牌产品”、160余个“贵州省著名商标”。创建各类“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8个,涵盖了烤烟、油菜、玉米、辣椒、茶叶、竹、水产、畜牧业等重点特色产业。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机构基本实现了市、县、乡三级全覆盖,农产品检测合格率从2012年的97.30%上升到99.35%。?
全市土地确权工作完成进度80%,全市土地流转面积近200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15.76%。全面开展了“三变”试点,涌现了诸如播州区“三变”+现代农业园区、凤冈县“土地流转+‘三变’”创新土地流转模式以及“三资转换”等改革经验。特别是湄潭县首创的“确权定资产、确员定身份、确股定归属、确管定经营、平台定市场”的“四确五定”改革试点成果得到了国家和省级层面的充分肯定,其做法为国家农业农村改革政策制定提供了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