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是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体现“三农”在经济社会压舱石的作用。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是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关键。畅通城乡要素流动,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支撑。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这一总方针,历史性地把农业农村工作摆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优先位置,进一步明确了对工农城乡发展优先序的战略考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我国农业农村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
“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再次释放了中央重农强农的强烈信号,重申了“三农”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地位,也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三农”工作一以贯之的高度重视。
促进方法:
1、加强要素自由流动和平等交换制度建设。
2、夯实乡村振兴人才基础。持续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推动劳动力市场由“农民进城”向“人才下乡”转变,彻底破除城乡劳动力单向流动难题。
3、加大乡村振兴资金投入。持续完善乡村振兴政策支持体系,强化政策支持的精准性和稳定性。
4、强化乡村振兴科技支撑。要完善投入保障机制,力争农业科技投入强度、农业基础科研投入水平、稳定性支持水平、企业研发投入水平追平全国相应水平。
“三农”工作是指农业、农村、农民。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决定着中国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推进“三农”工作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
扩展资料:
作品思想
中国是农业大国,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经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决定着中国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
党的十九大在认真总结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三农”工作的成就和经验,准确把握“三农”工作新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这是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推进新时代“三农”工作,首先必须深刻认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把党中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战略意图领会好、领会透。
百度百科—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论述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