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化工农业门类较全。以机械、冶金、化工、医药、纺织、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业为主导行业。现有各类企业2600多家。其中大型企业3家,中型企业16家;省级企业集团 4家。齿轮、轴瓦、钢帘线、异植物醇、特种不锈钢焊丝、敏感元器件、软轴软管、酮酞箐、链轮曲柄、棉纱、牛仔布、脱水蔬菜等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中庄醉蟹、河虾籽、金松皮蛋、板桥米酒等产品历史悠久,享誉海内外。传统的农业正向新型、高效、产业化方向发展。
兴化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优质棉基地。农副产品资源丰富,年产粮食110万吨,棉花4万吨,油料3.7万吨,生猪45万头,家禽2000多万只,蛋品7万多吨。此外,兴化市注重传统农业向新型、高效、产业化方向发展,生态农业迅速崛起,一禾蔬菜、垛田香葱、兴化青虾、大纵湖蟹等无公害农产品已经越来越受到海内外消费者的欢迎和喜爱。
2013年,兴化完成第一产业增加值87.67亿元,增长3.3%。实现农林牧渔总产值147.89亿元,增长7.1%。粮食总产量141.11万吨,增长1.3%,实现“十连增”,蝉联“全国粮食生产标兵(先进)县(市)”。棉花、油料产量有增有减,其中,棉花产量12408吨,下降8.8%,油料产量38339吨,增长10.8%。
水产品总产量28.02万吨,增长6.5 %,淡水产品产量连续24年位居全省之首。设施渔业规模继续扩大,新增设施渔业面积2万亩,累计达到13.69万亩。 2013年,兴化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248.10亿元,增长13.6%。其中,工业增加值215.86亿元,增长14.6%;建筑业增加值32.24亿元,增长7.7%。
2013年,兴化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160.3亿元,增长18.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1153.47亿元,增长19.3%;全年完成产品销售收入2106.4亿元,增长18.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1133.54亿元,增长19.2%;实现工业利税总额195.3亿元,增长25.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112.19亿元,增长20.6%;实现工业利润总额113.3亿元,增长25.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64.35亿元,增长20.8%。
2013年,全市共实施亿元以上工业项目68项,当年新开工37项,完成工业投资158.66亿元,兴达钢帘线、伽力森主食、可可食品、新源同昌、悦兴药业、重庆江电等一批5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加快推进,18个亿元以上项目竣工投产。
2013年,兴化完成建筑业增加值32.24亿元,增长7.7%。2013年建筑业从业人员11.07万人,比上年减少0.33万人,施工面积2859.23万平方米,增长17.67%,建筑业营业收入149.19亿元,增长13.42%。 2013年,兴化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6.48亿元,增长12.2%。按行业分,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08.85亿元,增长12.5%;住宿餐饮业17.63亿元,增长10.6%。按所在地分,城镇零售额112.2亿元,增长13.5%,乡村零售额14.3亿元,增长3.2%。。
2013年,兴化实现协议利用外资3.54亿美元,增长13.2%;实际利用外资1.6亿美元,增长18.1%;全年进出口总额5.28亿元,下降9.3%,其中出口4.43亿美元,下降4.8%。净增民营经济注册资本77.9亿元,新发展私营企业1201家,个体工商户3047户。
2013年,兴化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57.59亿元,增长10.9%;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322.19亿元,增长17.0%。贷款余额320.59亿元,增长21.3%;其中工业贷款119.96亿元,增长19.2%。
兴化桂圆
龙眼,荔枝摘过,龙眼始熟,故曰荔奴,俗称桂圆。据《神农草木经》记载:“龙眼名‘益智’,出南海山谷”。三国初年(220―226年),魏文帝曾下昭群臣曰:“南方之珍若龙眼、荔枝……出自九真、交趾。”九真、交趾即今的广东、广西和越南北部等地。1988年福建省果树研究所对应用花粉形态结构上异同的试验,证实了海南岛的野生龙眼在其系统发育位置系是原始型的,为龙眼原生在我国南方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龙眼属无患子科。常绿乔木。偶数羽状复叶,小叶4―6对,长椭圆形,全缘、革质,光滑无毛。圆锥花序,花小,**,有雄花与两性花。春末复初开花,八月实成,形圆如弹,壳淡黄或褐色。肌肉白,透明而有浆,较荔枝为薄,纯甜无酸,纤维少,果味绝佳。性喜温湿,寿命最长可达四百余年。用播种、嫁接、压条及扦插等繁殖。树冠繁茂,木质坚固耐久,可作家具、造船、雕刻等材料;根干可提栲胶。果供生食,亦可加工成干制品或罐头食品。中医学上用干燥果肉入药,功能补心脾,养血安神。
我国栽植龙眼历史悠久,已有二千多年。兴化种植龙眼伊始于隋唐,宋明尤盛。据《仙游志》载:“宋大观四年(1110年)12月24日降大雪,仙游的荔枝、龙眼冻死很多。”乾道五年(1169年)仙游的蔗糖、荔枝、桂圆干从太平港(今霞桥港)运销江淮一带”。可见宋时仙游龙眼就有大面积生产。
由于木兰溪两岸气候温和,雨露湿润,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土质适宜,所产的龙眼质味冠神州。成为我国桂圆的佼佼者。难怪宋苏轼对龙眼的高度赞曰:“闽越人高荔枝,而下龙眼,吾为平之荔子,如食蛑蝤大蟹,所雪流膏一啖可饱。龙眼如食彭越石蟹,嚼齿久了无所得然,酒阑口爽,餍饱之余,则咂啄之味,石蟹有时胜蛑蝤也。”此语足为荔奴解嘲。明人宋钰称兴化桂圆:“圆若骊珠,赤如金丸,肉似玻璃,核如黑漆,补精益髓,蠲渴扶肤,美颜色、润肌肤,种种功效,不可枚乘
。”他还写了一首诗,热情洋溢地赞美了兴化桂圆:“外衮黄金色,中怀白玉肤,臂破皆走盘,颗颗夜光珠”。历代以来,兴化桂圆都被当作南方的名贵产品进贡朝廷。据明代弘治《兴化府志》记载,当时仙游、莆田两县每年进贡的兴化桂圆干有一千多斤。“兴化桂圆甲天下”之说便是由那时一直流传至今。现在,不少在欧美、东南亚等地的海外侨胞,还把兴化桂圆干用玻璃盒盛装起来,当作装饰品陈列在家里。在国内的上海、北京、江苏及北方各省,都把兴化桂圆干视为御寒的珍品,妇女坐月子非食桂圆干不可。
我国盛产龙眼的有福建、广东、广西、四川和台湾等省区。其中以我省的产量最多,约占全国的一半左右。而莆田、仙游所产的龙眼则为我国桂圆之冠,尤其莆田华亭、梧塘和仙游盖尾、郊尾、枫亭及榜头等乡镇的质量更佳,备受青睐。其品种以乌龙岭、油潭本、普明庵、水南、泉州本、西铺本、处暑本等品种最为著名。
兴化龙眼,除部分生食外,大部分焙制成桂圆干。焙制桂圆干时,先把采摘来的龙眼逐个剪粒,然后装在大箩筐里,放在大水桶浸泡十几分钟,捞起凉干,倒进竹制双头弯的大筐里,渗些细沙,来回轻轻地摇晃二百来下,使龙眼外壳经互相摩擦而产生变化,呈显着褐黄的颜色。待半小时后,再把桂圆放在焙灶上铺平,用温火经过24小时三次翻焙,即制桂圆干。由于一次性不可能把桂圆核焙干,所以要把刚焙制的桂圆干放置在干燥处,让外壳把核里的水分吸出来,五、六天后再焙一次,这样桂圆干就不易发霉变质。可长期存储。兴化桂圆干驰名中外,枫亭铺头村成为全国桂圆干集散销售中心之一。
很好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