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底,广东的沙糖桔终于烂市了,说了这句话,广西的农民可能想要揍我。我认为迟早都有这么一天,广西已经种植了几乎六百万亩柑橘。年前,我跟北京果多美的采购总监一起去广东下基地,讨论了关于水果销售的问题。他们每年大概在产区收购三千万的沙糖桔。果农问他今年的价格,他劝果农尽早出货。私下里他说他们果多美最辉煌的时候,是2017年,他们刚开始执行走向产区的战略。可以采到品质更好,价格更有竞争力的水果。结果18年开始很多商超都开始走进基地。市场开始出现沙糖桔“价格倒挂”的现象。所以他最近都不敢动,一出货就亏。
我解释下什么是“价格倒挂”。产品新发地等批发市场的销售价格要低于产品在收购端的价格。例如在农户地头收购沙糖桔的价格是3.5元一斤,但是拉到批发市场以后,批发市场的行情沙糖桔是3.4.这种就是价格倒挂,采购商会把物流运费以及耗损都全部亏掉。据我观察分析,”价格倒挂“会对整个市场的影响。他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
1、导致水果采购商,也就是中间环节赚不到钱甚至产生很大的亏损。水果采购商亏损到一定的界限,可能会破产,导致这个群体出现毁灭性的打击。
2、导致水果价格波动剧烈,这样一来,通过渠道买卖水果就成了一种赌博行为无法稳定的发展。
3、长期的“价格倒挂”会对产业形成极大的危害。
我认为“价格倒挂”是一个信号,告诉我们整个市场对这个品的销售已经饱和。按照我们传统的水果经销流程,水果种植出来,采购商找代办来帮忙采购,送到批发市场,批发市场再有不同的水果店以及水果贩子分发下去。如果市场处于很稀缺的情况的话,货的流通是很快的。不应该产生倒挂。
从消费者到种植户分析到溯分析影响价格的因素。决定一个消费者购买某种水果的大的因素其中一个是天气因素。这里举一个有趣的例子,“日本气象服务公司对啤酒销售情况做了周密的调查分析后得出的结论是,当气温达22。C以上时,气温每上升1℃,啤酒销售量日增200万瓶;达25℃后,销售量猛增;但达到某一临界点后,随着气温上升,销售量反而下降。根据这一规律,气象人员便研制出啤酒指数,为商家经销和人们合理饮用啤酒提供了依据。”那么天气寒冷或者炎热都会对人们购买水果的行为产生影响,还有节假日以及这个水果的好吃程度都有影响。
我举个例子,最近上海的天气比较炎热,批发市场的菠萝价格开始节节攀升,差不多一块八左右一斤,采购商李林就想着去徐闻发菠萝去上海,他来到徐闻之后,发现目前当地的采购商比较多,菠萝还没有大量成熟。货源比较紧缺。菠萝收购价格八毛五左右,他找到代办小王,下王帮助他谈了一车菠萝,由于互联网时代信息流通比较快速,农户咬住了9毛一斤不松口,李林担心上海的批发市场的价格可能有什么变化,他就迅速的收了一车菠萝发往上海,结果等到他开始发车的时候。上海开始一直下雨,上海的菠萝存货开始抛售,批发市场的价格变成了一块二,到了以后一车亏损了好几万。这样两三次以后,李林就再也不想采购菠萝了。
在果农的传统认知里,水果采购商属于强势群里,甚至有果农有这样的一种行为,能坑一点算一点,但是到了互联网时代,我要号召大家都关心下水果采购商,信息不对称的消灭,以及各大水果连锁以及超市都走向产地,水果中间批发商已经成为了弱势群体。但是水果流通领域目前还是整个水果销售中最大的量,直接影响着果农的收入,也直接影响着批发市场的客流量,所以果农和批发市场以及一亩田平台是属于利益共同体的。
我们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当一个市场的某农产品出现了价格倒挂的情况,政府或者科研机构要敏感的关注并且分析原因,看看是否该农产品的市场存量已经太大,及时的告知种植户以及流通渠道,类似一亩田这样的数据平台也要加强对大数据的研究,及时给采购商做好智库支持。批发市场也尽量要收集发布一些信息,指导采购商在终端市场的发货,采购商本身也要密切关注天气情况,物流运输情况,指导自己的收购。让种植户不要惜售,要尽快出货。
广西。广西省是我国水果品种最多,最便宜的种植地区,正处金秋时节瓜果上市的黄金时段,柚子、柠檬、释迦果、木瓜、柿子、石榴、香蕉、猕猴桃、鸭梨等等,能够一次性在市场把这些水果购全并不稀奇,但是各位小伙伴能以无差别价格买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