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的太监机构分为十二监、四司、八局。
十二监的构成
一、司礼监
永乐年建立东厂以后,太监的影响力逐渐增大。英宗以后,司礼监已经开始代皇帝审阅批示奏章,传布政令,逐渐成为皇帝的代表,操纵国家大权。
司礼监在宦官二十四衙门中权势最重。
设有提督太监一员 、掌印太监一员 ,秉笔太监 、随堂太监无定员。 另有,书籍名画等库掌司 ,内书堂掌司 ,六科郎掌司 ,典簿等职位。
提督太监 管理皇城内的礼仪、刑名以及大小宦官;
掌印太监 掌内外章奏及御前勘合,以及负责完成明朝国家决策中“ 批红 ”的部分最后的审核盖印。
秉笔太监 掌章奏文书,照阁票批朱;东厂往往也由司礼监的第二或第三秉笔来担任。
随堂太监 虽然地位低于掌印、秉笔太监,但也参与批红。
其中的 内书堂掌司 负责教授宦官识字读书之所(宣德四年(1429)始设)。
另外,司礼监还有外差的南京守备太监、天寿山守备太监、湖广承天府守备太监。
南京守备太监 下辖南京内府二十四衙门、掌护卫留都、兼辖孝陵神宫监。
天寿山守备太监 辖十二陵掌印、佥书、工部厂掌司等官。每岁办进松花、黄连、茶、核桃、榛、粟等果。各陵都有晾果厂在京。
湖广承天府守备太监 管辖承天府(今湖北钟祥等地)、德安府(今湖北安陆等地)及荆襄地区,护卫显陵。征收田租,每年进茶、扇、葛巾、香茶、手巾。
二、内官监?
设有:掌印太监一员 总理 管理 佥书 典簿 掌司 写字 监工等 。
掌木、石、瓦、土、塔材、东行、西行、油漆、婚礼、火药十作,及米盐库、营造库、皇坛库,凡国家营造宫室、陵墓,并铜锡妆奁、器用暨冰窨诸事。
三、御用监
设有 掌印太监一员 里监、外监把总 典簿 掌司 写字 监工 。
凡御前所用围屏、床榻诸木器,及紫檀、象牙、乌木、螺甸诸玩器,皆造办之。
令设仁智殿监工一员,掌武英殿中书承旨所写书籍画册等,奏进御前。
下属单位? 条作, 掌造各色兜罗绒及诸绦绶。
四、 司设监?
掌印太监一员 总理 管理 佥书 典簿 掌司 写字 监工
掌卤簿、仪仗、围幕、褥垫、各宫冬夏帘、凉席、帐幔、雨袱子、雨顶子、大伞之类
五、御马监?
?掌印太监一员 监督太监一员 提督太监一员
提督太监掌腾骧四卫营 即:武骧左卫 武骧右卫 腾骧左卫 腾骧右卫
(永乐时,以北方逃回军卒供养马役,号称勇士。名隶羽林卫,实由御马监官提调;宣德六年(1431),专设羽林三千户所统之,共三千一百余人。武宗时隶西官厅操练。嘉靖初归兵部统领。崇祯时改为勇卫营)
所属有象房、大坝等二十四马房、鹰房、豹房、百鸟房及天师庵、旧都府等处草场。
掌理御厩、兵符之事。
六、神宫监?
掌印太监一员 佥书 掌司 管理 。各陵俱设神宫监太监守陵
掌太庙各庙洒扫、香灯等事
七、尚膳监
掌印太监一员 提督光禄太监一员 总理一员 管理 佥书 掌司
提督光禄太监负责催督光禄寺供应
下辖各牛羊等房厂。
掌御膳及宫内食用并筵宴诸事。
八、尚宝监
掌宝玺、敕符、将军印信
凡用宝玺时,外尚宝司以揭贴赴本监请旨,再至女官尚宝司领取,监视外司用讫,存号簿,缴进。
九、印绶监
掌古今通集库,并铁券、诰敕、贴黄、印信、勘合、符验、信符诸事。
十、直殿监
掌各殿及廊庑扫除事
十一、尚衣监
下设袍房。选御用冠冕、袍服、履舄、靴袜诸事
十二、都知监
初掌给监行移、关知、勘合之事。后惟随从皇帝前导警跸。
四司的构成
一、惜薪司
掌理宫中及宦官衙门、山陵等处柴炭及宫中防火之事
下辖:外厂 北厂 南厂 新南厂 新西厂 ,收贮柴炭。
二、钟鼓司
掌管出朝钟鼓,及内乐、传奇、过锦、打稻诸杂戏
所属 有 学艺司房等机构
三、宝钞司
宫人所用粗细草纸
四、混堂司
管理沐浴之事
八局的构成
一、兵仗局
掌造各项军器及御用锤、钳、针、剪之类,故又有小御用监之称
下辖火药司
二、银作局
专造赏赐所用金银、金银钱、金银豆叶等物。(金银每锭十两不等,成色为八成。又有票儿银,重一钱至十两不等,成色止六七成。)
三、浣衣局
犯罪女子服役洗衣处
(凡宫人年老及退废者,发此局居住,内官监例有供给米盐,待其自毙,以防泄漏宫中之事。亦有以罪臣家属发往此局者、内官八局,惟此局不在皇城内)
四、巾帽局
掌造作宫内使帽靴,驸马冠靴及藩王之国需用之帽靴
五、针工局
掌造各种旗、伞、幡、扇、氅及衣服等
六、内织染局
掌染造御用及宫内应用缎匹绢帛之类
外署有浣濯袍服所 及 城西蓝靛厂。
(织罗匠役,于苏杭二府拣选少壮精通艺业者,随带妻子入局)
七、酒醋面局
掌宫内食用酒醋、糖酱、面豆等
(与御酒房不相统辖)
八、司苑局
掌宫内食用蔬菜、瓜果
(御前所用瓜菜、茶料,都由本局与林衡等署、上林苑、南海子共同备办)
另设有内府供用库、司钥库、内承运库。
内府供用库: 掌宫内及山陵等处内官食米,及御用黄蜡、白蜡、沉香等物。每晚,监工负责给宫中各长街路灯添油,以便巡看关防。
所属有油库、蜡库等。
司钥库: 掌收贮制钱以给赏赐
司钥库设有监工,掌管乾清宫等门及午门、东华门等处钥匙,每日于五更三点自宫中发生、分启各门,用毕缴回。
内承运库: 凡金银、纱罗、纻丝、闪色织金锦、羊羢、玉带、玉块、象牙、玛瑙、宝石、珍珠、珊瑚之类,都由本库收储。
另有内府十库
甲字库 :储存绵布、银朱及各种药材、染料等物。隶属户部及内库
乙字库: 棉军服、战鞋、军士裘帽和奏本用纸等。隶属兵部、户部及内库
丙字库: 内贮绵丝布匹以备各项奏讨及供内官之冬衣、军士之布花 。隶属户部及内库
丁字库: 铜、铁、生漆、桐油、皮张、牛角等料,及工部召买苏木等物 。隶属户部及内库
戊字库: 盔甲、弓、箭及废铁、胡椒等物。 隶属户部、工部及内库。
外承运库: 贮存丝绢、毛皮等物。 隶属户部及内库
广盈库: 掌贮纻、丝、纱、罗、绫、锦、紬、绢等物。收存抄没违禁物、 礼部开送外国进来罗纻绫?及工部退回缎匹。隶属户部及内库
广惠库: 掌彩织帕、梳栊抿刷、钱贯钞锭之类,以备取讨。(前期发行“大明通行宝钞”。)隶属户部及内库
广积库: 贮硫黄、硝石等物 隶属户部及内库
赃罚库: 贮藏抄没的财产 。 隶属户部及内库
另有:
御酒房? 掌酿酒及酒糟制物
御药房? 掌皇帝用药(凡皇帝有疾,御医诊毕将药方送入,御药房用金罐煎成进上。罐口以“御药谨封”缄记。) (提督太监正、副二员(两班轮值)
御茶房 ?掌供奉皇帝及宫中茶酒瓜果 (提督太监正、副二员(两班轮值)
牲口房 ?收养珍禽异兽之所(有虎城、羊房等名目,由佥书管理)
刻漏房? 职掌时刻之所(白日每至一时,即令直殿监官入宫换牌。每夜则报刻水。)
更鼓房? 为内府掌更鼓之处(有罪内官司其事,每夜五人,轮流于玄武门楼打更。例只一更一人上楼,不许携灯,风雨无阻。)
甜食房 ?造办宫中甜食,以供皇帝用及赏赐官员等。(制作方法秘不外传,所用器具,亦由宦官自制。所制尤以丝窝虎眼糖及波罗蜜等最称珍味。)
隶属御用监
弹子房 ?为内府制备弹弓泥弹之所 ( 所制泥弹分轻重大小,各以黄布作袋盛贮,以供皇帝之用。)
还有
灵台: 掌观察气象,测候灾祥。会同钦天监经管每年造历之事。
盔甲厂(旧鞍辔局): 营造军器之所。万历三十三年(1605)九月,发生火药爆炸 ,烧死数百人,从此军器与火药、铳炮分厂制造。火药与铳炮归王恭厂
安民厂(旧名王恭厂): 掌造铳炮、火药之类。天启六年(1626)五月,王恭厂发生爆炸 ,损失惨重。同年秋改建新厂,熹宗赐名“安民”。
还有
午门,东华门,西华门,奉天门,玄武门,左、右顺门,左、右红门,皇宫门,坤宁门,宫左、右门。东宫春和门,后门,左、右门,皇城、京城内外诸门
各设门正一员,管事若干,负责司晨昏启闭,关防出入。
提督东厂: 旧选各监中一人提督,后专用司礼监的秉笔第二人或第三人为之
提督西厂: (不常设,惟汪直、谷大用置之。刘瑾又设西内厂。寻俱罢革。)
提督京营: 掌管京营军务。
永乐二十二年 (1424) 设京营三大营时始设,每营二人,以勋臣充任。景泰元年,选三大营精锐立团营,原有三营六提督选二人领团营事,称提督团营。嘉靖二十九年 (1550) 复三大营之制,统设提督总兵官一人,掌三大营事,后改提督为总督,称“总督京营戎政”,隆庆 (1567—1572) 初,仍以总督为提督,并改原阅视官为提督。四年更改京营制度,三大营复各设提督,又以右都御史一人为提督,同年九月,罢三营提督,乃置总督京营戎政一人统之。
文书房: 掌收通政司每日封进本章,并会极门京官及各藩所上封本,其在外之阁票,在内之搭票,一应圣谕旨意御批,俱由文书房落底簿发
(凡升司礼者,必由文书房出)
礼仪房: 掌一应选婚、选驸马、诞皇太子女后选择乳妇等事。
由司礼监掌印或秉笔担任。
南京织造 苏州织造 杭州织造 : 掌织造御用龙衣
镇守太监:洪熙元年(1425),太监王安出镇甘肃,始有镇守太监之名。后各省各边均设镇守太监,监视武臣,控制军权。嘉靖、崇祯时曾两度裁革,旋即恢复。
广东市舶司 福建市舶司 浙江市舶司 : 在各海港设立的管理海上对外贸易的官府
明初在广州、泉州、宁波各置市舶司。嘉靖以后,因倭寇骚扰,罢闽、浙二司,仅存广州一司。嘉靖末闽、浙二司复而又罢。自万历以后长期存广、泉二司。
十二监、四司、八局,在明代统称为二十四衙门,是明代宦官侍奉皇族成员所设立的机构。
十二监
每监各太监一员,正四品,左、右少监各一员,从四品,左、右监丞各一员,正五品,典簿一员,正六品,长随、奉御无定员,从六品。
司礼监
司礼监设有提督太监一人,掌印太监一人,此外还有秉笔太监、随堂太监、库掌司、内书堂掌司、六科郎掌司、典簿等。提督太监掌管皇城内的一切礼仪、刑名及管理当差、听事各役。掌印太监负责内外章奏及御前勘合。秉笔、随堂掌章奏文书,照阁票批朱。掌司各掌所司,典簿典记奏章及诸出纳号簿。
在明朝初期司礼监的权力并不大,随着明朝一些皇帝荒废朝政并重用宦官,司礼监的权力越来越大,甚至出现宦官专权的情况。司礼监掌印太监负责完成明朝国家决策中“批红”部分最后的审核盖印。司礼监秉笔太监地位仅次于司礼监掌印太监,除了握有批红的权力外,司礼监中排名第二或者第三的秉笔太监一般还兼任提督东厂。明朝权倾一时的大太监都出自于司礼监,如王振、刘瑾、冯保是司礼监掌印太监,魏忠贤曾任司礼监秉笔太监。
内官监
设有掌印太监一员,还有总理、管理、佥书、典簿、掌司、写字、监工等。掌管木、石、瓦、土、塔材、东行、西行、油漆、婚礼、火药十作,及米盐库、营造库、皇坛库,凡国家营造宫室、陵墓,并铜锡妆奁、器用暨冰窨诸事。
御用监
设有掌印太监一员,里外监把总二员,及典簿、掌司、写字、监工等。凡御前所用围屏、床榻诸木器,及紫檀、象牙、乌木、螺甸诸玩器,都由其负责。
司设监
设有掌印太监一员,还有总理、管理、佥书、典簿、掌司、写字、监工等,掌管卤簿、仪仗、帷幕等。
御马监
设有掌印、监督、提督太监各一员。腾骧四卫营各设监官、掌司、典簿、写字、拿马等员。象房有掌司等员。
初始的御马监仅是掌管御马,后来逐渐衍生为“掌御马及诸进贡并典牧所关收马骡之事”,并具有了军事和财政两大职权。其具体职能:扈从出征并掌兵符火牌;提督京营及坐营、监枪;出镇诸边及各省;提督西厂。此外,御马监还要管理草场和皇庄、经营皇店,与户部分理财政。
神宫监
设有掌印太监一员,佥书、掌司、管理无定数,掌太庙各庙洒扫、香灯等事。
尚膳监
设有掌印太监一员,提督光禄太监一员,总理一员,管理、佥书、掌司、写字、监工及各牛羊等房厂监工无定员,掌御膳及宫内食用并筵宴诸事。
尚宝监
设有掌印一员,佥书、掌司无定员,掌宝玺、敕符、将军印信。凡用宝,外尚宝司以揭帖赴监请旨,至女官尚宝司领取,监视外司用讫,存号簿,缴进。
印绶监
设有掌印一员,佥书、掌司无定员,掌古今通集库,并铁券、诰敕、贴黄、印信、勘合、符验、信符诸事。
直殿监
设有掌印一员,佥书、掌司无定员,掌各殿及廊庑扫除事。
尚衣监
设有掌印太监一员,管理、佥书、掌司、监工无定员,掌御用冠冕、袍服及屦舄、靴袜之事。
都知监
设有掌印太监一员,佥书、掌司、长随、奉御无定员,旧掌各监行移、关知、勘合之事,后惟随驾前导警跸。
四司
每司各司正一人,正五品;左、右司副各一人,从五品。
惜薪司
设有掌印太监一员,总理、佥书、掌道、掌司、写字、监工及外厂、北厂、南厂、新南厂、新西厂各设佥书、监工,俱无定员,掌所用薪炭之事。
钟鼓司
设有掌印太监一员,佥书、司房、学艺官无定员,掌管出朝钟鼓,及内乐、传奇、过锦、打稻诸杂戏。
宝钞司
设有掌印太监一员,佥书、管理、监工无定员,掌造粗细草纸。
混堂司
设有掌印太监一员,佥书、监工无定员,掌沐浴之事。
八局
每局大使一人,正五品;左、右副使各一人,从五品。
兵仗局
设有掌印太监一员,提督军器库太监一员,管理、佥书、掌司、写字、监工无定员,掌制造军器。
银作局
设有掌印太监一员,管理、佥书、写字、监工无定员,掌打造金银器饰。
浣衣局
设有掌印太监一员,佥书、监工无定员。凡宫人年老及罢退废者,发此局居住,专为宫内皇亲国戚提供洗衣服务。惟此局不在皇城内。
巾帽局
设有掌印太监一员,管理、佥书、掌司、监工无定员,掌宫内使帽靴,驸马冠靴及籓王之国诸旗尉帽靴。
针工局
设有掌印太监一员,管理、佥书、掌司、监工无定员,掌造宫中衣服。
内织染局
设有掌印太监一员,管理、佥书、掌司、监工无定员,掌染造御用及宫内应用缎匹。城西蓝靛厂为此局外署。
酒醋面局
设有掌印太监一员,管理、佥书、掌司、监工无定员,掌宫内食用酒醋、糖酱、面豆诸物。与御酒房不相统辖。
司苑局
设有掌印太监一员,管理、佥书、掌司、监工无定员,掌蔬菜、瓜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