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
培养新型农民,优化西部地区农业从业者结构。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目标,加强农村人居环境和综合服务设施建设。
在加强保护基础上盘活农村历史文化资源,形成具有地域和民族特色的乡村文化产业和品牌。
因地制宜优化城镇化布局与形态,提升并发挥国家和区域中心城市功能作用,推动城市群高质量发展和大中小城市网络化建设,培育发展一批特色小城镇。
加大对西部地区资源枯竭等特殊类型地区振兴发展的支持力度。
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保障符合条件的未落户农民工在流入地平等享受城镇基本公共服务。
总结城乡“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市)民变股东”等改革经验,探索“联股联业、联股联责、联股联心”新机制。统筹城乡市政公用设施建设,促进城镇公共基础设施向周边农村地区延伸。
抓紧提高“三农”工作本领
随着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召开,我们要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分析“三农”工作任务,做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持续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推动农业农村发展行稳致远,不断奏响人民群众幸福生活的美妙“音符”。
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产业振兴,唯有牢牢端住百姓的“饭碗”,守护群众的粮食安全,保障农民的物质生活,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和乡村治理工作才能更好开展。注重抓好粮食生产稳住农产品生产供应,为百姓生活筑牢物质根基。同时也要与时俱进,挖掘并发展特色产业,持续推动农业与旅游业、文化产业等深度融合,发展休闲农业、农村电商等新业态,持续提升农业创新力和竞争力,在促进农民增收的同时,提供更多就近就业的机会,为共同富裕探索和积累经验。以产业“金钥匙”开启乡村振兴“幸福门”。
以党建“领头雁”引领乡村振兴“强雁阵”。
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引领基层建设需要“领军人”,政治人才是乡村振兴的活力源泉。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基层干部在“三农”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激励党员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始终保持“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心,不断提升党建促进乡村振兴的能力本领,针对乡村建设重点工作扎实有序推进,推动工作落实到基层一线,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政治和组织保证。
以人才“加油站”激发乡村振兴“活引擎”。.
发展特色产业离不开专业人才,而对乡村有着深厚感情的“土专家”“土秀才”的智慧宝藏必须充分挖掘,乡村医生、乡村教师等权威人物的能量也应该广泛发挥。一方面,我们要提供人才培育平台,组织优秀人才开设产业相关课程,让更多农民掌握产业种植技术、企业经营方式、先进营销手段等。另一方面,要发动各行各业的人才广泛开展文明实践活动,鼓励人民群众踊跃参与进来,提升自身的社会责任感,从而凝聚起乡村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
做好“三农”工作并非一日之功,加强“三农”领域作风建设,离不开每一位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努力。唯有全力促进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大力发展特色文化,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锻造出同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处的干部队伍,以攻坚克难的决心战胜前行道路上的风险与挑战,全国人民群众团结一心、砥砺前行,建设更加美丽、宜居、繁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共同绘就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
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专题研究“三农”工作时强调:“‘三农’工作领域的领导干部要抓紧提高‘三农’工作本领。”
作为“三农”领域的基层工作者,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要用好信息化、智能化等手段,持续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快成果落地生根,不断为农业农村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通过深入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探索农业科研与农业生产实践相结合的发展路径。也就是说,将科技人员派往农业生产第一线,形成一套依托科研院所、结合乡土人才、服务广大农民的综合服务体系。
一方面,科技特派员进村入户,让好种子、好农艺落地生根,推动一项项新技术新成果造福乡亲,畅通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
另一方面,科技特派员作为“三农”政策的宣传队、农业科技的传播者,不断为乡村发展培养致富带头人,带动农民富裕富足。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方法,才能适应“三农”工作新情况,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当前,我国农业正向着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发展产业化加速转型,科技特派员制度正在搭建更大平台、汇聚更多资源,放大发展要素的聚集效应和辐射功能。我们也在瞄准市场调整指导方向,不仅在田间地头推良种、教农技,还进入合作社、龙头企业提效益、创品牌,让科技特派员制度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以茶产业为例,福建省政和县种茶农户占农户总数的75%以上。
去年,县里成立茶科技服务公司,70多名专家共同聚力谋发展,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的技术优势。当然,让绿叶子变成“金叶子”,仅仅依靠科技特派员难以满足发展需求。
这就要求通过机制创新,调动更多资源投入“三农”工作。比如,搭建好平台,吸引更多学科专业和研究领域的专家,打造科技成果的孵化平台。又如,为“三农”企业提供信贷资金支持,提升带农富农能力,等等。目前,县里通过专业品鉴、审议评价等方式,为农产品提供品质认证,助力打造完整的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产业链,全面推动茶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创新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支撑。
在广阔的田野上,发现解决问题、整合利用资源、创新机制体制,科技特派员必定大有可为。未来,我们将推动人才下沉、科技下乡,努力提高“三农”工作本领,使广大农民更有获得感,不断为乡村振兴发展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