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属于中国经济中部崛起重心地带,位于泛珠江三角洲和泛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区域结合部,是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黄金地段。
常德市形成了烟草、铝业、电力、食品、纸业、纺织、机械、建材、医药、电子等主导的产业,已建成常德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津市工业园等11个县级工业园区。
2012年常德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038.5亿元,比上年增长12.1%。常德市完成财政总收入148.6亿元,比上年增长18.3%。
2013年常德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264.9亿元,增长10.3%。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323.7亿元,增长2.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3%;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102.4亿元,增长10.7%,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0.2%;其中工业完成增加值1001.4亿元,增长10.9%,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6.6%;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838.8亿元,增长13.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5.4%。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9169元。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4.8:49.5:35.7调整为14.3:48.7:37.0。常德市完成财政总收入168.7亿元,比上年增长13.5%。 常德独特的气候条件和丰富的水土资源,造就了江南著名的“粮仓、酒市、烟都、纺城、茶乡”。常德市粮食、棉花、油料、生猪、蚕茧和水产品的总产均居湖南省之首,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棉、油、猪和鱼的生产基地。常德市九个区、县(市)中有8个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县,2个是商品棉基地县,5个商品鱼基地县,1个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县,1个综合农产品优质商品基地县。农产品除粮、棉、油、猪、鱼、珍珠居湖南省前列外,果、麻、糖、茶、茧、烟、牛、羊、禽、蛋、龟、鳖、膳、牛蛙以其出产多、品质优而闻名全国。
常德市有耕地43万公顷,三分之二以上为洞庭湖淤积平原,土壤肥沃,气候湿润,是春撒一把种,秋收一仓粮的好地方。有可利用草场646万亩,可养殖水面100万亩,林地面积700万亩,具有发展牧业、水产业和林果业的先天条件。常德市有5个县、区为国家农产品商品基地。
常德市以珍珠、河蟹、甲鱼、名贵鱼为主的高效养殖水面达到100万亩。常德是中国珍珠的主产区之一,产量占全国的1/3,质量居全国之冠。常德市珍珠养殖面积30万亩,存塘珍珠蚌3亿只,如以5年成蚌计,年珍珠产量可达1000吨。另外常德市草食牲畜发展来势强劲,已经形成了阳光乳业、星光牛业、曙光羊业、南方草业等一批草食牲畜基地,已形成了2000头奶牛、36万头肉牛、138万只肉羊的发展规模。
2000年后,开发出来的金健系列粮油产品、洞庭水殖系列水产品、洞庭大闸蟹、汉寿中华鳖、石门马头羊、津市张老头牛肉干、津市绿康香酥鱼、津市津兴兔肉干、津市木子腐乳、桃源大叶茶、东山秀峰茶、石门特早熟柑桔、津市甜酸藠头、武陵酱板鸭等大批优质农产品,己跻身国内市场。汉寿县每年投放市场的商品鳖就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并且成为全国最大的杨树生产基地之一,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中国甲鱼之乡”,“中国黑杨之乡”。2001年农业部在常德市石门县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柑桔节,极大地提升了常德市柑桔的知名度。
2013年,常德市粮食播种面积695.3千公顷,增长1.6%;棉花种植面积99.8千公顷,增长3.8%;油料种植面积305.8千公顷,增长1.7%;糖料种植面积2.5千公顷,下降1.2%;蔬菜种植面积94.3千公顷,增长9.0%。全年出栏生猪614.3万头,增长0.2%;出栏牛15.5万头,下降1.3%;出栏羊178.7万头,增长0.7%。全年肉类总产量65万吨,增长3.7%。水产品产量43.6万吨,增长8.6%。牛奶产量1.5万吨,下降16.4%。 常德市为湘西北的工业基地,形成了以食品、纺织、机电、化工、建材为支柱的工业体系。其中纱、布、酒、水泥、卷烟产量居湖南省前列。常德发达的农业、丰富的矿藏资源,为工业提供了大量原料,形成了以加工业为主的工业格局。在国家划定的39个工业大类中,除石油、天然气开采等少数产业外,其它30多个大类均有分布,形成了轻工业占主导、轻重工业基本均衡发展的产业结构。
2012年新增规模工业企业90家、总数达到830家;新增产值过亿元企业18家、总数达到304家;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808亿元,增长16%。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烟草、装备制造、食品、有色金属、纺织、建材6个产业产值过百亿,分别达到470亿元、247亿元、250亿元、110亿元、104亿元、102亿元。园区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通过创建“四高园区”(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高速度发展),园区发展提质升级实现跨越,汉寿、鼎城2家园区成功转型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桃源、安乡、津市、西洞庭4家园区成功晋升为省级工业集中区,基本实现省级工业园区全覆盖;继续推进“百亿园区”大竞赛活动,常德市工业园区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入18亿元,建成标准厂房面积100万平方米,新增1家百亿产值园区(石门经济技术开发区),常德市百亿产值园区总数达到4家(常德经济技术开发区、桃源工业集中区、鼎城高新技术产业园、石门经济技术开发区);园区规模工业累计完成产值925亿元,占常德市规模工业比重达到49.7%。
常德市现有各类开发区和工业园30多个。在德山建立了德山经济开发区,日前已成功晋级国家级开发区,更名为“常德经济技术开发区”。常德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常德市南面的德山,与主城区隔(沅)江相望,辖区面积54平方公里,人口10万左右,下辖1镇1街1林场,共30个村(居),其前身为1992年5月经省政府批准的湖南常德德山经济开发区。2010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成功晋升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此外还建立了常德市高新技术工业园。澧县澧阳工业园属国家级乡镇工业园和中西部合作示范区。临澧太平开发区和鼎城灌溪工业园属省级工业园。以上各类工业园区共有入园企业300多家,园区特色经济如雨后春笋,蒸蒸日上。常德市紧紧把握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和沿海发达地区特别是上海产业梯度转移的机遇,规划了“上海工业城”、“浙江工业城”等特色园区,并派出专业招商队伍,积极主动地寻求合资合作伙伴,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01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532.86%,增长69.6%;产销率为98.5%,下降0.9%;实现利税总额636.8亿元,增长19.2%;实现利润190.0亿元,增长25.5%;亏损企业亏损额4.5亿元,下降43.4%。 常德处于中国中西结合部,历来就是繁华的商品集散地,全国十大工业品批发市场之一的桥南大市场和一批专业市场蓬勃发展,商品可以广泛辐射到广州、上海、贵州、四川、云南、重庆等省市,区域辐射人口达3000万,每年有100万吨物资通过水运、50万吨物资通过公路、400万吨物资通过铁路进出。庞大、规范、完善的物流产业群体使常德的物流成本比周边地市低三分之一。常德市建立了湖南省一流的外经贸、招商、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海关、外汇管理、出口货物联运和外商投诉协调等外向性经济服务机构,与80多个国家和地区保持经贸往来。
2013年,常德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26.8亿元,增长13.8%。2013年常德市实际引进内外资总额478.4亿元,增长32.1%。2013年,常德市保险机构总数增加到38家,其中财险公司17家,寿险公司19家,代理公司2家。
2013年,接待海内外游客2456.2万人次,增长21.2%。接待国内旅游者2441.9万人次,增长21.4%;接待境外入境旅游者20.3万人次,增长3.7%。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171.0亿元,增长26.8%。国内旅游收入167.8亿元,增长28.5%;国际旅游外汇收入0.48亿美元,增长14.2%。常德市星级宾馆51家,旅行社54家。
早在10月份时,全国多种蔬菜价格大涨,从官方数据来看,10月蔬菜均价为2.39元/斤,环比涨24.9%,同比涨26.9%,涨幅最大的为黄瓜、菠菜、油菜,分别为91%、84%、63.9%。
近日,不少人发现,蔬菜价格迎来了回落。如在北京一市场中,菠菜价格从15元跌至8元/斤,黄瓜从8元跌至6元/斤,小白菜从7.5元跌至3.28元/斤,白菜从4元跌至2.28元/斤,冬瓜从7元跌至5元/斤,油麦菜从10元跌至4.58元/斤,生菜从9.89元跌至7.29元/斤。
可见,市场上的蔬菜普跌30%,部分蔬菜更是跌幅50%以上,很多人也感慨蔬菜自由。当然,在山东临沂也是如此,如菜花从8元跌至5元/斤,丝瓜从7元跌至4.8元/斤,芸豆从8元跌至6元,菠菜从8元跌至4元/斤。
从官方数据可见,这几天菠菜、油菜、黄瓜批发行情跌了10%以上,不少人感慨终于又可以“蔬菜自由”了。
至于为何菜价下滑,首先就是官方的调控力度加大,很多批发价降低进场交易费;其次是10月中下旬开始天气变好,蔬菜上市加快,市场供应愈发充足。
不过,并非所有蔬菜价格都有所下滑,白菜、油麦菜、青菜因生长时间短,因此价格快速下滑,但有一些蔬菜行情依旧有所上扬,我们来看看。
1、大葱高涨
今年10月份之前,大葱行情一直低迷,地头价长期处于5毛/斤以下,最低时更是跌至1-2毛一斤。至于为何,还因去年大葱价高,很多人跟风种植,结果其产量大大增加。
然而,因9月份长期处在阴雨中,山东等产区大葱出现了减产现象。如章丘一葱农老张表示,今年种植了5亩大葱,但因9月份雨水多,水迟迟排不出去,很多葱死掉,产量减少50%左右。
老张称,他家的情况还算好的,不少村民家里减产2/3甚至更多。因大葱上市量少,其价格迎来上涨,地头价已经涨到4元/斤,如果稍微挑选干净点的5元/斤。不过即便如此,老张的收入也只有去年2亩地的收入。
而近期市场上的大葱价格明显走高,主因还是供应紧张,大葱又不能短期内快速生长上市,因此短期内怕是难以降价。
2、尖椒走高
近日,不少人发现辣椒价格有所高涨,如有网友表示,当地的尖椒已卖到7元一斤,小米椒也涨至12元一斤。其实今年大半年时间里,尖椒价格并不是太高。
主要是去年尖椒太贵,不少人跟风种植,结果其栽种面积大增,从3月份开始,辣椒价格就开始了下滑,到了6月份后,因产量太高,产区跌至5毛左右,部分地区更是卖不动。
尖椒喜热,在夏季生长速度快,产量高,再加上栽种面积多,结果其行情低迷了很长时间,不少菜农也抱怨没赚到钱。然而,9月份开始,因持续多日的雨水,使得其产量也开始减少,如此一来其价格也迎来走高。
目前尖椒产地已涨至3元一斤,而椒农的收益也有所增加。只是因出现不同程度的减产,椒农并没有多赚多少钱。而如今天气变冷,尖椒生产成本加大,预计接下来零售将继续保持高位。
3、萝卜上涨
在10月的蔬菜上涨潮中,萝卜价格也涨得很猛,从1.5元一斤涨至4.5元一斤,其涨幅可谓之猛。不少人也疑惑,萝卜价格不是向“大白菜”看齐吗?为何价格涨得这么猛?
其实萝卜作为一种块茎类蔬菜,最怕有积水,一旦农田的水排不出去,时间长了很容易就会烂掉。就算不烂掉,但萝卜口感也会大大下滑,没有其特有的辣味或甜辣味,在市场上不受欢迎。
按理说,在水泡地长出来的萝卜,必然不会受欢迎,菜贩子也会压价。但如今却不然,萝卜因泡水个头大了,收购价也跟着涨了,主要是供应紧张。
菜农表示,往年萝卜产地价2-3毛一斤,前几天涨至7-8毛一斤,这两天又降至5-6毛左右。这个价格农民也十分满意。
4、生姜涨4毛
今年最没存在感的蔬菜恐怕就是生姜了,去年产地达到了3-5元/斤,姜农一亩地赚2-3万元。本以为今年行情仍十分利好,但实际并不然,从6月份开始,生姜价格就跌至4-5毛一斤。
到了9月份新姜上市,本以为价格仍会上涨,可没想价格仍处在低价区,这个行情姜农一亩地亏上3000元。
但近期生姜行情走高,如山东平度,泥姜行情为8-9毛一斤,比起10月份涨了4毛,而洗姜也涨至1.4-1.5元/斤;潍坊产区,青苗洗姜为0.7-1.1元,主流价为1.7-2元/斤。安丘产区,生姜报价为1.2-1.4元/斤。
至于生姜为何上涨,还因姜农惜售不卖,市场上量不足,带动其价格走高。再加上近期天气变冷,生姜的食用需求增加,也带动了价格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