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线路:603路,全程约5.6公里
1、从绵阳西蜀农业农贸市场步行约330米,到达南街口站
2、乘坐603路,经过6站, 到达桃花岛站
绿色农产品的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
农村的土地用处很多,200亩地使用一年,我想说重的东西多了,一般自己家是没有两百亩地的,即使有也是承包的土地,一般承包的土地不可能是一年,一般承包20年,甚至更多,所以这个问题问得很纳闷。
在我们家乡,有土地就是老板,我们这边的地全部已经包出去了,手上有两百亩土地,可以选择种植水果,药材,柠檬之类的,或者真的只有一年,那就得种子大豆,全部种大豆,大豆产量可以,价钱合适,下半年种子姜,子姜价钱高,而且价钱高,举个例子。
去年我老婆的舅舅在家,种了10亩的子姜,产量可以,赚了7万元,照这样计算,200亩不简单,总之一句话,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已经成为一种潮流,国家发改委出台政策鼓励支持三农,扶持三农,蜀农三哥计划在农村包地,由于多方面原因,还没落实下来,
如果有二百亩地,不让种庄稼,而且还能使用一年,这太好了。
首先,无水源先打井,无电就购买发电设备,有水有电,就有作为了——用机械把地翻一遍,等着下雨过后不久,看看能长多少草,地力怎么样?
其次,根据具体情况,发展养鹅事业,这片地利用水电,安装节水喷灌设施,至少能养1万只;如果没有这方面经验,建议气温到20度以后,购买十日龄鹅苗(死亡率极小),直接放养,一点一点延长时间;同时喂一些小鹅饲料,提供充足饮用水;搭一个塑料冷棚,打成若干小格,每格控制在70~80只为宜;大约二十天以后,就不这么麻烦了,多建几个临时能防大雨的棚子就行了,小雨不算个事,因为鹅好水。(越下雨,草越好,越下雨,越来钱)。
最后,根据放牧鹅的长势以及草的长势,调配饲料供给量.,为争取出栏时间和效益,做到有的放矢。
综上所述,投资很小;一只鹅的纯效益能有2O~30元,那么一万只的效益不少吧?所耗时间也就一百天,如果经验丰富,能有三次收益,岂不乐乎?
200亩地面积上属于一块不小的地块,不让种庄稼,能干些什么?首先掰扯一下几个模糊概念,地是属于什么性质呢?耕地的话种一般庄稼年收入大概200亩×500元/年=10万元,也就是说按耕地说产值年收益10万元;如果是滩涂地就没有这么高的产值,只能适当搞些小规模养殖或者水产,如果是建设用地那就是比耕地翻一翻,但是没有连续性,也只是三分之二收益;有些朋友说养殖,我说规模养殖的基础设施当年回不了本钱滴,落个白忙活,种能储存牧草大概差不多,种小拱棚蔬菜也可以,但是只是季节性的,人工加拱棚也是费钱。这块200亩的地是在什么气候下呢,如果四季如春那就可以种鲜花,如果严寒之地新疆内蒙青海那就还得再拓展。如果在工业区那就租赁成临时停放车啊,露天仓库啊效益还是可以,不确定性太大,反正拥有200亩地,在现代形势下,千万不能让它闲着,人勤地生金,人懒长成草,好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只能用一年200亩地吧。
由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主办的“农产品:绿色、有机论坛,2012”驻华机构联谊会在北京举行。来自联合国粮农组织、联合国发展计划署、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部分国家和地区驻华机构、国内有关部门和农业企业等方面的代表约150人参加了会议。本次会议是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新一届常务理事会成立后第一次大型活动,目的在于促进中国与各国在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生产加工贸易等领域的合作,搭建一座沟通交流的平台。
走有中国特色绿色有机农产品发展道路
原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会长翟虎渠在讲话中指出,绿色、有机是农业发展的方向,全球很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注重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生产和销售。长期以来,中国在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方面进行了不懈探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发展不平衡,在发展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同时,还遇到很多的困难,通过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等方式,一定会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有机农产品发展道路。
政府、民间组织、私营部门的合作是一种好方式
联合国粮农组织驻华代表波西·米西卡(PercyMisika)在致辞中强调,有机农业对促进食品安全有重要的作用,在整个食品价值链上,它使用较少的资源,提高了农业效率。从全球来看,有机贸易目前正在以每年15-20%的速度发展,中国现在是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它的有机认证农田的面积也居世界第二位,中国有一些成功的实践,比如说承包性的农场这种模式,大力促进了有机生产。
联合国粮农组织支持全球地区和各个国家有机食品工业的发展,同时证实了政府、民间组织、私营部门的合作是一种好的方式。关注有机农业,绿色食品是有附加值的,可以帮助减少土地、水等的污染程度,联合国粮农组织有一个长期的项目,就是有机农业项目,它帮助各个成员国通过促进有机生产加工,认证和产品的营销来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实现环境保护,为了实现这个长期的目标,要将技能、知识、传播到田间,同时开发一些实用工具促进有机产品的贸易。
使农作物直接对接到蜀农网等电子商务平台国内数家农业企业介绍了各自在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流通方面进行的实践探索。中国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北京展销中心代表王梅林介绍,中心在技术、示范推广、市场营销等方面开展多渠道合作与交流,如与中国优质农产品协会合作,主要在农业技术(生物肥料和生物杀虫剂)领域合作,发展种植养殖基地战略;与视农网合作,发展可视化农业等。
视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代表邓正宏认为,农户的分散性和市场的自由性对规范农产品的安全生产产生阻力,生态基地的开拓和发展是改革农业现状的有效途径。同时,可视化技术的注入,使农产品的安全得到了根本性监管。生态种植养殖技术、可视技术和卫星雷达技术对基地的应用,使得基地农作物及畜养动物的生长发育情况随时随地地清晰呈现在电脑视频中。再次,依托电子商务平台,将物联网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与基地农产品对接,使农作物直接对接到网络平台,给农作物的产出和销售带来了时效性的进展。
来自中国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中心、农业部农产品质量标准研究中心的专家,介绍了我国绿色有机农产品行业的发展和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等方面的情况。来自以色列、西班牙、澳大利亚等国驻华使馆的代表,分别介绍了本国发展有机农产品的做法经验。论坛结束后,与会代表参观了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现代设施农业展示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