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祖辉的模范事迹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19 01:22:01
字号:

一个出生在大上海的城里人,因上山下乡来到北国边陲农村,原本陌生的“三农”问题开始占据他生命的空间。从此,他开始站在农民的立场思索中国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33年来,他发表“三农”研究论文200多篇,专(译)著10部,先后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励10项。他在国内最早提出“农民市民化”概念和政策主张,最早在“两会”上提出“暂停征收农业税”建议,还在理论和立法层面,推动浙江省在全国率先出台《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条例》。他就是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院长黄祖辉。人称“三农教授”。 1969年6月,一列呼啸的列车,将17岁的黄祖辉从上海送到黑龙江北安县引龙河国营农场良种场。在这里,黄祖辉留下了无数人生的印记:第一次体验食不果腹,第一次感到精疲力尽,第一次觉得前途渺茫,面对一眼看不到头的麦垄,手持镰刀,累得直不起腰的他不得不思考:中国农业、农村、农民的出路何在?

黄祖辉的模范事迹

1978年,黄祖辉考入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习农业经济。在这里,他接受了系统的理论学习。入校不久,他就和同学合作在权威刊物《经济研究》发表论文《应重视国营农场的经营管理》。此后,他到浙江农业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到国外大学进修。当厚重的农村生活积淀与扎实的农经理论相遇,一个农经学家破土而出了。 2004年6月某日,记者初识黄祖辉时就见识了他的良知和勇气。这一天,浙江省农业厅召开一个规划论证会,如果按潜规则,这种场合,大家都是会正面肯定,即使提意见和建议,也会委婉表述。而轮到黄祖辉,他却对规划直言批评,与会学者无不面面相觑。论证会组织者跟记者咬耳朵:这家伙真不识相,以后不请他了!

在黄祖辉看来,学者是社会的良知,不论面对何种强权、利诱都应坚持真理,捍卫正义。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伊始,浙江的粮食发展战略是“完全自给”,但黄祖辉认为,浙江应适时调整粮食发展战略,从“完全自给”到“基本自给,大进大出”。重重责难随之而来,黄祖辉被戴上“不重视粮食生产”的帽子受到批评。但20年后,黄祖辉的观点最终被认可,浙江成为全国第一个粮食购销体制改革的试点省份。1989年,黄祖辉撰写了《农村工业化,城市化与农民市民化研究》,在《经济研究》上刊发。他在国内最早提出进城农业劳动力“市民化”的概念以及户籍制度改革在内的一系列政策建议。当时,这些观点和建议并没有受到重视。但此后,随着统筹城乡发展和科学发展观思想的明确提出,他的观点逐渐成为主流共识。2007年,黄祖辉的这一成果在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评审中荣获“突出学术贡献奖”。这份迟来的荣誉,无疑是对他敢于挑战的褒奖。

黄祖辉不仅敢于挑战陈规,更能敏锐地察觉到社会问题。1992年,他在《中国社会科学》上发表《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一文。十几年后的今天,正是在黄祖辉等一大批专家学者的分析、呼吁、推动下,转型升级终于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旋律。黄祖辉是睿智的。回首30年的研究生涯,人们惊奇地发现,“三农”领域的许多问题,黄祖辉其实都早已提出独到的分析和判断。 黄祖辉认为,“三农”研究以前走的是技术经济的路线,研究人员普遍关注的往往是某个具体问题。随着“三农”研究越来越趋向宏观、综合,例如新农村建设,不仅要解决生产发展、农民转移等相关问题,也涉及到规划、环保、文教、医疗卫生、社保等诸多方面,在这种情况下,只靠一个农经学科是解决不了整体问题的。1999年,教育部正式批准浙江大学农业现代化与农村发展研究中心(简称“卡特”)为人文社会科学首批重点研究基地。这为黄祖辉搭建开放性研究平台,整合学术资源创造了十分难得的有利条件。

黄祖辉决定“以基地为平台,以‘卡特’为品牌,以项目为纽带,以学术为根本,以制度为保障。”打破学科间老死不相往来的藩篱,将各路英豪都整合到“卡特”,共同进行课题研究。2004年,黄祖辉主持《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理论、思路与对策研究》,这是浙江大学申请到的第一个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后,黄祖辉组成了一个20多人的研究团队,其中包含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社会学、农学等诸多学科专家,经过4年多的联合攻关,系统提出了解决“三农”问题的总体构想、基本思路和具体对策。出版了《中国“三农”问题研究文丛》达26部之多,该课题以免于鉴定形式结题。此后,大量重大科研项目频频落户“卡特”,其中包括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以及大量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际合作项目、教育部和浙江省重大项目等。2009年,全国62个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卡特”一举拿下两个;全国180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学科青年科学基金的资助,“卡特”独占三席;三年一度的国际农经学者大会,“卡特”有4篇论文在激烈竞争中入选。经过十多年运作,“卡特”的运行机制日趋成熟,一大批具有国际影响的成果在“卡特”问世,一大批研究人员在“卡特”茁壮成长,在国务院学位办的学科评估中,“卡特”连续登上“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榜首。在此基础上,黄祖辉利用“卡特”的学术影响,开展决策咨询,先后向中央和浙江省委、省政府提供“三农”决策咨询报告、提案40多篇。(农民日报记者 蒋文龙 本报记者 叶辉)

农委全称叫什么呢?

全国高科技三农发展促进委员会(简称:全农委)是隶属原国家九部委相关部门牵头组建的全国高技术产业化协作组织(简称:高协组织,英文缩写CHC)系统非经营、非独立法人的委员会机构,是为了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更好地落实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目标,有效实现高科技三农经济跨越式发展,而被批准成立。农发委在全国高协组织的直接领导下,负责在全国高科技三农产业领域内协调、指导、推动成果转化,促进高技术三农事业发展。

全农委作为高协的直属机构,以“发展高科技三农事业”为工作目标,用“协作创新,共同发展”的工作方法,按照“政府行为推动,市场行为实施”的发展原则,与政府相关主管部门携手,联络全国涉农产业的企业家、机构负责人、乡镇企业家、经营单位、团体和个人,为促进我国高科技三农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和经济社会繁荣昌盛做出贡献。

全农委有关经济、法律、经营等事务,由配套业务执行机构北京金安基投资有限公司承担办理。

全农委在其业务执行机构的配合下,主要开展以下工作:

1、协调配合政府,对三农产业进行立项目、评估、评审和科技成果鉴定,制定三农产业发展规划,指导三农产业的创新与发展,科学规避投资风险,推动三农产业升级。?

2、协调配合政府职能部门,为在经济发展和科技成果转化中有突出贡献的企业和产品,搞好品牌塑造,进行典型引路,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介和表彰。

3、协助配合政府科技和执法相关部门,搞好企业自律教育和法律援助工作,开展标识、标准、质量认证工作,依法保护所属成员单位的合法权益,并提供法律咨询、承办法律事务。

4、组织全国企事业单位,开展国内外学术研讨、专业培训、科技推广、合作交流等活动,提高三农发展水平。

5、协调配合政府职能部门,在农业领域大力推进产业化发展。?

6、为全国农业产业化协作成员单位,提供政策指导、合作信息、组织协调服务,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7、?组织农业领域企、事业单位,广泛开展科学知识普及等文化活动,促进经济社会文明和谐发展。

8、?为有实力、有能力、有业绩的企业家、科学家搭建研究院(所)、研发基地、中心等专业平台,提升三农产业发展高度。?

9、组织三农产业的专家、学者调研,并编辑、出版学术期刊、专著。

全农委的组织机构:专家顾问团、专家评审委员会、地方委员会、协作平台、秘书处及业务处(室、中心)等相关职能部门、办事机构。

全农委职务设置:常务委员会主任、常务副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副秘书长、业务处长(室、中心主任)。

农委全称是农业委员会或农村工作委员会。

农委属于政府组成部门,是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为国家公务人员。下属单位通常有农机管理机构、农业类职业院校、农业研究院(所)、农业研究中心等。 公务员 县(市)。

农业委员会和农村工作是根据国务院关于农业、农村等三农问题的有关指示精神成立的专门工作委员会。

农委主要职责:

1、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有关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方针政策,牵头指导协调全市“三农”工作,提出郊县发展有关政策建议。

2、牵头负责全市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工作,提出城乡统筹发展思路、重点项目和政策措施,组织督查考核。

3、在市委领导下负责全市农业和农村工作政策研究,综合分析郊县经济工作动态,提出加强郊县“三个发展”工作建议。

4、指导郊县新农村建设,研究提出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重大政策和工作措施。

5、指导郊县农村改革,参与研究制订农村改革试验示范区、农村“三大合作”改革、乡镇综合体制改革的政策、目标及措施,构建农村新型集体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

百度百科-南京市委农村工作委员会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news/1_5193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