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集街道的行政区划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19 01:16:25
字号:

吴湖社区: 於庄、程王、前庄、杨庄、许庄、吴庄、老圩、吴湖、祁圩;

田集街道的行政区划

朱圩社区: 圩东、朱圩、范庄、朱湖、朱庙、民主、潘集水厂、潘集职业高级中学、淮南二十中;

田集社区: 田集、徐庄、杨庄、甄庄、华大、朱芦;

杨田社区: 魏庄、胡庄、曹刘、梨树圩孜、新庄、徐圩孜;

瓜园社区: 张家大树、马园、东马家、老郢孜、东湖、马家油坊、瓜园;

芦范社区: 芦东、芦西、范庄;

杨集社区: 杨集八队、田集新二村;

潘庄社区: (潘庄、朱庄、王庄、沟西、沟东已经搬迁)田集新一村、田集新二村、田集敬老院、田集教堂; 转塘社区: (新庄孜、马老家、瓦房、塘西、塘东已经搬迁)田集片、杨圩片、新村部片、和谐家园;

李圩社区: 新王圩、(前袁、后袁、中袁、李东、李西已经搬迁)、田集搬迁东区、田集搬迁西区、田集派出所;

杨圩社区: 杨圩孜、戴家瓦房、滨河小区;

刘庙社区: 刘庙、庙西、新圩、新城1号、植保站、物质公司、田集供电所;

刘圩社区: 东南庄、民兴、刘圩、区政务新区、嘉苑小区、淮南市五院新区;

刘龙社区: (大沟南、小沟南、刘龙集、桥王、前乡、后乡已经搬迁)、刘龙新村;

南圩社区: 缪庄孜、小圩孜、巷东、巷西、沟东、沟西;

秦庄社区: (杨庄、谭庄、秦庄已经搬迁)、田集新一村;

碧海社区: 碧海小区、(原路西村)、北方医院、红旗商贸、再就业一条街;

白云社区:白云小区、北城市场、翠圆小区、翠竹小区、北苑小区、袁庄商场、蔬菜公司;

荷苑社区:荷苑小区(原路东村)、彩虹小区、潘集机厂、供销社、粮站、铁运村、回收公司、建筑公司、永信实验、面粉厂、田集街道、田集火车站、中石化潘集加油站;

菊苑社区:财富时代、金荷小区、东风巷、二十一中、南苑小区、春苑小区、现代花园、新加坡花园、幸福家园、密泉小区、苏果、实验中学、市五院、劳动局、粮食局、卫生局家属区、农林局、新马、袁庄商场家属区、淮河银行、实验小学;

桃苑社区:供电小区、碧海西区、老干部小区(原路西村)、民政局、市五院、公交公司、长途站、军民小区;

矿北社区:金桥小区、单身宿舍、矿北三村、便桥小区、(保温材料厂已经搬迁)、现场小区。 2006年代码 340406001:~001菊苑社区 ~002荷苑社区 ~003碧海社区 ~004矿北社区 ~005桃苑社区 ~006白云社区 ~007李圩社区 ~008芦范社区 ~009潘庄社区 ~010秦庄社区 ~011杨集社区 ~200吴湖村 ~201朱圩村 ~202转塘村 ~203田集村 ~204杨田村 ~205瓜元村 ~206刘龙村 ~207南圩村 ~208刘圩村 ~209刘庙村 ~210杨圩村。

2011年代码,340406001:001 - 菊苑社区居委会;002-荷苑社区居委会;003-碧海社区居委会;004-矿北社区居委会;005- 桃苑社区居委会;006-白云社区居委会;007 -李圩社区居委会;008 - 芦范社区居委会;009-潘庄社区居委会;010 -秦庄社区居委会;011 -杨集社区居委会;012 -转塘社区居委会;013-田集社区居委会;014 -刘龙社区居委会;015- 刘庙社区居委会;016 - 杨圩社区居委会;017 -南圩社区居委会;018- 刘圩社区居委会;200-吴湖村委会;201 - 朱圩村委会;202 -杨田村委会;203- 瓜元村委会。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调研报告范文

 建设生态潘集,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利用已成为困扰潘集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虽然潘集区境内有淮河、茨淮新河、泥河、黑河等主要河流,在今后一段时间内能够延缓潘集区水资源供给的压力。但是,水资源并非可无限制地使用下去,如何在已有的基础上科学地开发利用好现有的水资源不失为一条重要途径,应把它提高到战略高度上来。潘集区水资源应走“以水定粮,以水定产,以水定草,以水定林,以水定发展”之路,这是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开发面向生态水资源”、“建设节水型社会”、创造良好生存空间的长远之计,任务紧迫,势在必行。

  一、潘集区水资源及利用现状

 1、水资源概况。潘集区是一个旱涝灾害频繁的农业大区。全区降水特征是时空分布极不均匀,年内分配不均,年际差异大。一年之内,夏季降水最多,平均占年降水量的49。8%,春秋雨季次多,分别占年降水量的22。7%和19。8%,冬季降水最少,平均只占年降水的7。7%。全区多年平均降水量926。0mm,年最大降水量1428。0mm,年最小降水量471。9mm。这种降水特征,导致潘集区旱涝灾害频繁,最近几年旱灾较为突出。特别是20xx年6-7月份,连续干旱无雨,淮河水位低,泥河、黑河引不进水而干涸。

 目前,潘集区境内地表水资源有淮河、茨淮新河、泥河、黑河等主要河流。平均年径流总量1。44亿立方米,由于年内降雨量不均,其径流量、年内分配大多集中在汛期(6-9月),占年经流量的70%以上,据估算仅占年总径流量的10%左右,大部分径流量在汛期被排泄掉。潘集区地下水资源量,现状上的多年平均为1。25亿立方米,可采量为0。95亿立方米。

 2、水资源利用现状。潘集区属于平原地带,提水型灌区。其境内的拦蓄工程少,地面水的利用率低。仅有的四条河流,其中泥河、黑河这两条淮河的支流,由于淤积严重,河底较浅,蓄水、引水的能力较差,干旱季节经常干涸,而且污染严重,水质较差。

 潘集区辖有11个乡镇(街道),共有166个行政村,境内有淮南矿业集团的潘一、潘三、潘东三座大型煤矿和平圩发电公司,平电二期工程、潘北矿和田集发电厂正在建设之中,一批招商引资项目也已驻进或将陆续驻进潘集区,潘集区不仅是农业大区,同时成为能源新区。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和工业企业的迅速发展,潘集区的水资源将面临水量短缺和水质污染日趋严重的问题。淮河上游企业污染及沿境内河流的生活污水直接威胁着潘集区提灌水质,威胁着潘集区城区用水的水质。

 目前,潘集区私营企业不断发展,城镇化建设不断加速,城区面积和人口不断扩大和增加,更加重了潘集区水资源的压力,水资源将会阻碍潘集区实现崛起的进程。

  二、潘集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利条件

 1、外来水资源丰富

 潘集区区域狭长,全境毗邻淮河,外来水资源丰富,有便利的开发利用条件。可在淮河畔建一水处理中心,将淮河年过境流量纳入饮用水体系,做城区饮用水源,若加以适当深度处理,将成为很好的市政水源。

 2、基础条件好

 潘集区属于农业大区,现有人工开挖灌溉水渠多,并建有一大批机电排灌站等水利设施。随着村与村、村与乡镇和乡镇与乡镇之间不断发展的渠网建设,将会进一步调节水资源在空间上的合理配置。

 3、水资源目标用户多

 一是城区不断发展,其道路、环境绿化带、城区居民、城镇等需要大量用水。二是在旱季,用于44。8万亩耕地中干旱地的浇灌,挽回因干旱而带来的农业损失。三是城区基建工程不断扩大,建筑施工单位用水也是重要组成部分。四是可用于回灌,减少因采煤形成地下漏斗区造成地表下沉的威胁,具有一定的生态价值意义。

 4、有良好的经济发展前景

 一是表现在潘集区境内有四个国有大型煤矿企业和两大发电公司,随着市、区利税分成比例的调整,这两项税收将为潘集区各项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二是表现在潘集区的招商引资项目、商品零售业和乡镇企业发展势头良好。万泰电子、龙强公司、袁庄百货和豆制品制作等企业日益发展壮大,成为潘集区又一支经济支柱。

 三是表现在近年来潘集区劳务输出带来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外出务工者,不仅带回来了资金,也带回来了技术。现在,农村的经济结构开始有所变化,水产养殖业、大蓬蔬菜业、家禽饲养业产品已经迈向省内外市场。

 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服务行业也异军突起。经济的发展为潘集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了极为有力的经济条件。

  三、潘集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制约因素

 1、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潘集区属于暖温带半湿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具有典型的南北海陆过度性特征,降水的季节变化明显,导致年内水资源分配不均。其境内河流因拦蓄工程少,调蓄困难,水储量季节性变化大,使城区和广大农村、农业供水量得不到保证。

 2、面积大,人口多,城镇分散

 潘集区总面积为660平方公里,42。75万人,面积大,人口多,所辖乡镇多分散,且目前城区人口不到7万。潘集区的地理特征,造成了引资企业、乡镇和私营企业相对分散,加上国有大型企业的分散规划性建设,虽然区域需水量极大,但集中供水困难,提高了供水成本。同时,潘集区的地理特征也造成了管理上的分散。如此种种使得利益冲突难以协调和解决,这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不利因素。

 3、现有农村水利基础设施薄弱

 潘集区灌区大部分提水排灌站建成年久,输水沟渠主体损坏居多,淤塞不畅。

  四、潘集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建议

 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污染将在较长的时期内制约我区的社会经济发展。要满足我区的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对水资源的要求,实现潘集奋力崛起,必须全方位、多措施、大力度地解决水资源供求矛盾问题。重点应构筑四大制度体系,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第一,应树立资源水利的观点。未来的水资源开发利用不能单纯修建水利工程、调节水量,而要从经济、环境和社会等多方面考虑,从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的转变是治水经验的科学总结,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目前,潘集区建设了一批电灌站以适应提灌区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有力地促进了工农业生产和地区经济发展,但是,水的问题并未得到彻底解决,“水多、水少、水质”三大问题仍然十分突出,成为潘集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这些问题单靠工程措施无法根本解决,必须树立资源水利观念,对水资源进行综合开发,科学管理,统筹考虑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和保护问题。

 第二,要对水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一方面在水资源开发上要统筹考虑天上水、地下水和地表水,另一方面利用上,要对工业、农业、生活和生态用水区别对待。具体讲就是开源和节流要并重。

 一是完善水资源的供给网络从空间上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如果能够加快现有水渠的深挖和配套(渠网)建设,不断提高水资源的拦蓄能力,就能够解决因漫灌或田间建筑物不配套而造成的跑水、漏水等浪费水的现象。

 二是大力推广农业节水新技术,并促进农业节水灌溉的普及。要把现有的条件充分利用起来,并逐步完善,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三是地下水和地表水统一开发、联合调度,一方面要加强地下水水源地开采和储备的管理工作;另一方面要利用价格杠杆,合理利用水资源。

 第三,积极推广节约用水,建立节水型社会体系。建立节水型社会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要从提高节水意识,加强水资源管理,建设节水型农业、节水型城市,生态用水和水资源保护等方面综合考虑,统筹安排,需要全社会和全体公民的支持和积极参与。潘集区要重点节约地下水,由于城区无自来水厂,造成工业和生活用水大量开采地下水。开采成本低,必然造成浪费严重,破坏地层结构,影响饮水安全。当务之急必须建立地下水开采使用的高成本管理体制,通过提高开采成本,推进节约使用地下水的机制形成。

 一是根据《水法》建立节水制度,增强可操作性,便于执法,避免水资源的不必要的浪费。

 二是根据《全国节水规划纲要》、《全国节水农业发展规划》和《工业节水规划》制定区域性节水规划,明确节水目标和任务,使建设节水型社会成为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

 三是利用价格杠杆,引导人们自觉调整用水数量和用水结构,提高用水效率,减少浪费。

 四是建立节水的投入机制,采取“国家、地方和用户”按照“谁投资、谁受益、谁所有”的原则确定节水投资主体,并采取多种形式鼓励节水单位和个人。

 五是加强水资源管理和开发的宣传教育。水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不断增强节水意识,建立节水型社会。

 第四,通过经济结构调整,建设生态性水资源。结构调整是经济发展的主线,也是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措施。潘集区独特的地理结构,更需要加强经济结构调整,要“以水定发展格局”,根据水资源条件确定发展重点,以提高用水效率,保障发展目标的实现。

 一是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调整经济空间结构。在水资源短缺和丰富地区合理部署高耗水和低耗水经济项目。

 二是充分考虑水资源承载能力,调整城镇体系。建立起“以水定城市发展合理规模,以水定城镇产业发展”的宏观调控机制。严格实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和行业用水定额取水管理,真正做到以供定需,以水定发展。

 三是重视水资源条件,调整农业种植业布局和结构。调整种植业结构,大力发展节水型农业,促进种植业由传统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的二元结构向多元结构转变,发展雨热同期或积极培育耐旱的优质高效农业品种。

 同时,建立和完善水污染的监督、控制和治理制度,加大治污力度,建立生态型水资源

 第五,建立水市场体系,实行水资源统一管理。对稀缺资源实行统一管理是国际社会的普遍作法,水资源作为一种稀缺资源,必须实行有效管理。建国几十年来的治水经验证明,将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的统一属性人为地分割、支解,不仅违背了自然规律,而且违背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是盲目、无效或者说低效的管理模式。因此,我们应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保障潘集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进而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一是加强宏观调控。对水资源使用权和用水指标进行分配;对流域和区域水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引导利用市场机制对水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制订水资源总量控制和用水定额的指标体系;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等。

 二是重视用水户参与。通过提高用水户的参与程度,由用水户代表来协商决定水资源分配、水市场价格等,实行民主决策管理,接受用水户的监督,提高透明度。调动用水户参与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积极性,促进高效用水。

;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news/1_5186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