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政治上的意义。中国近现代历史,三农问题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坎,近代中国从孙中山到毛泽东,历史证明,谁赢得了农民谁就赢得了中国。农民问题是中国近现代政治发展的首要问题。建国后三农问题依然是关系国家政权稳固和政党安慰的大计。当今时代,党中央更是强调“三农问题是我党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经济上的意义。近代农民土地问题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首要问题,解决了农民土地问题就解决了中国最大的经济问题,是中国进入现代化的基础性工作,土地改革、农业集体化和家庭承包是关乎整个中国经济发展的三次革命性实践,是中国近现代经济史中的坐标。
以土地问题和农村其他问题为代表的三农问题依然在中国经济整体方面扮演者最重要的角色,当今拉动内需和增长方式转型的历史重任,也依然要在三农领域取得突破,才能算上有所成就。
三、社会和文化意义。农村社会的变迁和农民的流动时中国2百年现代化进程中最波澜壮阔的画卷,是决定中国社会未来发展方向和文化延续的大问题。现代文明和乡土文明和交汇,城市和农村的互动,农民和市民的转化时当今中国社会变迁的主要方面,这条路经过怎样的过程,达到什么地方,有什么运作结果,也就决定了中国的未来在哪里。
衍生影响
第一、政策问题
由于政策的偏向,城镇和乡村的发展差异使贫富悬殊差距扩大。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亦同时加剧了土地兼并问题,一些失去工作或土地的农民转化成流动人口到城镇谋生,从而将问题亦带到城镇。在恶性循环下,三农问题不断扩大成为全国性的社会现象。
第二、医疗问题
缺钱是农民的主要问题,但由于近代偏向于发展西方昂贵的西医而疏忽了农民几千年来都依赖的廉价的传统中医的发展,致医药昂贵,使农民因病致贫。
“三农”工作突出短板体现在一下哪些方面()?
三农在我们国家重要性是非常大的,它是我们整个国家建立的基础,无论是经济、社会,三农都是基础。我们国家要发展得快,必须解决三农问题,不管是哪一个方面,如果发生了大的问题,追根究底都是三农存在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所引起来的。所以解决好三农问题,对于我们整个国家的发展,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人民政权的巩固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在这方面老实讲现在很多部门和一些人认识还不够差得很远,这个认识不是口头上,是实际上,认识到位不到位,对于中央的战略部署理解的深不深,就表现在措施是不是实际。 三农问题的重要性还主要集中在差距过大,城乡收入差距过大,城乡社会发展都差距过大,过于悬殊。这个差距已经到了非常危险的程度,已经影响到整个国家经济、政治、社会的发展和稳定。而且城乡之间综合的比差距也是越来越大,农村很穷,城市相比之下,现代化的程度可以说是很高的。我们有些城市的现代化可以说比国外一些城市还要发达。
粮食问题。
补短板要聚焦重点解决最迫切的问题,稳住粮食播种面积,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复杂形势下,提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成色。
精准脱贫成效显著,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下一步要提高基本公共服务质量,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返贫。
扩展资料:
稳定“三农”基本盘就是要把重要农产品保供稳价抓紧抓好,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始终是“三农”工作的头等大事,落实扶持生猪生产的各项政策措施,扎实搞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进一步完善农业补贴政策。
农民务工人数和工资水平的增速都面临较大下行压力,把老乡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作为衡量补短板工作好坏的最高准绳。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全面落实省负总责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 李国祥表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叶兴庆说,在农村基础设施方面,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