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央扶持生鲜市场发展的政策有哪些?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18 23:21:37
字号:

政策有《商务部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关于共同推进农产品和农村市场体系建设的通知》。

关于中央扶持生鲜市场发展的政策有哪些?

主要支持方向:

(一)农产品市场及仓储物流设施建设。支持新建、改造各类农产品批发市场、综合加工配送中心、产地集配中心,完善预选分级、包装、仓储、物流等设施。

(二)公益性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支持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公共加工配送中心、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检验检测中心、消防安全监控中心、废弃物处理设施等公益性流通基础设施。支持建设公益性菜市场、平价菜店等公益性农产品零售网点。

(三)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支持建设、改造标准化冷库和冷链物流集散中心,提高农产品产地预冷、低温加工、冷链仓储配送能力。推动封闭式交接货通道、月台、货架等设施标准化改造,加快绿色环保冷藏冷冻设施设备与技术应用。

扩展资料:

保鲜方法:

1、温度与湿度管理——防止蔬菜的散热作用及抑制呼吸量最有效的方法。

2、冰冷水处理——利用冰冷水及碎冰覆盖于生鲜产品上面的方法。如:冰鲜水产、葱蒜保鲜等。

3、冰盐水处理——提供一个盐浓度3.5%、加上碎冰、使水温降至0°C环境下的处理。此方法可保持生鲜商品养分不易流失、保持新鲜。如:水产。

4、强风预冷设备——利用强风预冷,使其呼吸未达到高度时就迅速下降,因而保持叶面翠绿,常用于刚采摘的叶菜。

5、冷藏苏生——将鲜度开始减退的生鲜商品再次提高鲜度的方法,其苏生库房的环境在3~5°C低温及90~95%湿度条件下,方可执行。

百度百科-生鲜

近年来,政府大力加强农产品流通设施和市场建设以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了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建设和农产品标准化水平的提高,为生鲜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支持。2011-2017年我国生鲜市场交易额稳步增长,2017年达到1.79万亿元,同比增长6.6%。前瞻预测2020年我国生鲜市场规模将达到2.31万亿元,年复合增速达到14.16%。

痛点一:流通环节繁多,供应链冗长

然而,由于生鲜产品具备保质期短、易受损、易腐烂等特征,其对运输供应的要求也较一般产品更为严苛。目前我国生鲜产品的主要流通方式依旧是以城镇农贸市场为主导的传统模式,生鲜产品的流通需要经过农户、产地、采购商、中间商、批发市场等多重环节,流通环节繁多,供应链冗长,大大降低了生鲜商品的流通效率,并增加了流通环节的损耗率。

从中国与发达国家生鲜腐损率对比数据可以看出,目前我国生鲜产品腐损率要远高于发达国家。原因就在于传统的生鲜流通模式所造成的众多流通环节与运输时间使得生鲜农产品运输效率低下且损耗较高。

痛点二:冷链物流建设落后,生鲜冷藏流通率还待提高

损耗率高的另一大原因在于我国冷链物流建设落后。农产品冷链物流是指肉禽、水产、蔬菜、水果、蛋等生鲜农产品从产地采收(或屠宰、捕捞)后,在产品加工、贮藏、运输、销售等环节始终处于适宜的低温控制环境下,最大程度地保证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减少损耗、防止污染的特殊供应链系统。

数据显示,我国我国水产品、肉类、果蔬冷藏流通率分别为40%、30%、15%,但全程冷链覆盖率分别仅为23%、15%和5%,而日本、美国生鲜品冷藏流通率可分别高达98%以及80%~90%。

冷链物流设施的缺乏,使得大多数生鲜商品在运输过程中得不到规范的保温、保湿、冷藏,加大了流通损耗,也加大了从农户到消费者的价格、品质不稳定因素。

痛点三:流通环节操作不规范,缺乏专业化经营人才

目前我国生鲜产品的交易主体主要为零散农户和个体经营商户,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缺乏生鲜流通操作专业技能培训,缺乏规范化、标准化物流意识。而生鲜产品的易腐烂、保质期短的特殊商品属性又使得其对流通环节要求较高,新鲜度和品质恰恰是其价值所在。不规范的流通环节操作加剧了商品损耗的同时,也使得生鲜商品失去价格竞争优势,更加剧了因滞销引起的高损耗风险。也因此,行业急需专业化的生鲜经营人才,通过规范的生鲜经营来降低生鲜产品流通环节的损耗,确保低损耗率。

综上所述,流通环节层级过多、冷链物流建设缺乏以及流通环节操作不规范等造成的高损耗率已经成为目前我国生鲜行业的最大痛点。因此,通过技术、模式创新等手段缩短层级、降低损耗,将成为流通渠道优化、行业发展的关键。

——更多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生鲜O2O行业解决方案与投资策略规划报告》。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news/1_5043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