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原因山东的蔬菜卖不出去怎么办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18 10:39:16
字号:

首先,要保障物流通畅,防止层层加码,要给运送蔬菜的车辆,多开“绿灯”,少添“梗阻”,像最近广州和重庆都是“见货放行”

疫情原因山东的蔬菜卖不出去怎么办

疫情要防控,物流也要畅通,要有个更合理的机制出来才行。

其次,要依托优食智谷等食品产业园,做强预制菜等农产品精深加工,开展特色农产品在产地清洗、分选、烘干、保鲜、包装、储藏等精深加工,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和销售期。

再次,要加快农产品冷链仓储配送等配套服务设施建设。优化农产品集散的仓储、运输产地与销地的功能布局,有序规划建设一批冷冻库、冷藏库和常温库,以满足农产品集散需要。

盘活全国产地与销地的冷链、物流资源,整合优食智谷等食品产业园的冷链物流、仓储资源,建立全国种植、仓储、物流、加工服务体系。

今年的莴苣大白菜怎么这么便宜

很多人问:为啥今年的蔬菜那么便宜啊?你知道哪些原因吗?

今年蔬菜便宜主要有这几方面的原因:第一、今年夏季持续的高温干旱使蔬菜的亩产量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产量普遍比较低。这样蔬菜的价格反而一直处于居高不下的状态,这时候就有一部分农民改变了原来的种植品种,也种植起了蔬菜。

第二、以前的蔬菜种植户今年仍然种植着蔬菜,以前的一些果农把苹果树砍掉了,感觉到蔬菜的效益比种粮食能好一点,从而也加入到了种菜的行列中去了。夏季的低产和高价使种植者不可能做出改变种植方向的选择,而秋季的气候情况非常适宜蔬菜生长。较大的面积和较好的环境促使蔬菜产量大幅度增加,消费量却并没有因为产量增加而出现明显的增长。

第三、三年的疫情使很多人的实际收入增加甚少,更有一部分人实际上在疫情影响下收入处于负增长状态,这样就必然会出现消费量的下降。

第四、农民在对待自己过剩的产品时唯一能够采取的措施就是降低价格。新鲜蔬菜长时间储存是比较困难的,要想尽快出手也只能采取低价的方式。同时储存蔬菜的投机商感觉到蔬菜价格太低,也不敢进行大量储存。消费量受限了,产量又比较大,储存者又不敢存,价格自然也就比较低了。

今年的蔬菜价格是创历史最低的一年,就是再便宜也卖不掉,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蔬菜的销路以后会是什么情况呢?作为今年后秋和初冬的蔬菜价格,一直处于就是人们说的真正的白菜价格,夸张的说,不是论斤卖而是论堆卖,这一堆菜给多少钱吧也是卖不掉,现在菜农大量的蔬菜还在地里长着。我还看到一个视频说种的菠菜和萝卜说不要了,谁要谁去随便整的视频,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今年初冬的过冬菜就是便宜,还卖不掉呢?

人们不会忘记吧,就象我们河南从十月上旬全省的疫情就不断发生,到现在可以说河南好多地区都处于疫情高风险地区,封村,封小区又封路,菜农种的蔬菜运不出去,就是运出去了,由于疫情的原因城市小区又被封闭了,谁会去买蔬菜吃呢?这才是最近菜农种的蔬菜价格便宜也卖不掉的原因。

就是以后疫情全部解除了,由于现在大量的蔬菜还在地里生长着,价格再便宜就是不要钱人们也吃不完了,所以今年冬季的蔬菜价格,会一直处于便宜还不好卖的大环境中,菜农赔的会血本无归已经是定局了。建议多存储点白菜,萝卜,农户种植积极性降低,春节快来了,肯定慢慢的上涨!

第一、今年蔬菜种得太多

根据央视网财经频道的报道,在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商户介绍,近期多地大白菜到了收获期,而且今年普遍扩种,目前从黑龙江、吉林、辽宁到河北、山东都有大白菜进京。今年的大白菜大丰收,现在每天到市场10万斤左右,每斤0.4元到0.5元左右,较上周下降10%。

而且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显示,11月第二周的蔬菜价格较上周下降3.5%,较去年下降25.1%。根据相关机构预测,2022年我国蔬菜的播种面积可达22356.35千公顷,为历史峰值。

利益的驱使之下,今年有太多的农民以为蔬菜还有去年的行情,于是就跟风种菜,从而导致现在所有蔬菜集中上市,消费者选择得多了,自然而然的就卖不出去了,毕竟每个人的食物量和偏好是基本固定的,一下子是消耗不起了。

第二、物流依然延迟

按理说再便宜也应该能卖得出去,然而今年与往年不一样的是疫情还在持续,虽然防控政策放宽但是各地政策不同,有河南司机表示跨省并不容易,物流并不是全面畅通。

现在的疫区更是吃着“高价菜”,有的还要抢,一斤白菜能卖到一块多,是谁在赚钱?还是白菜真的采购不到便宜的?

其实即便物流畅通也不一定能够吃上便宜菜,我国现在除了粮食以外,蔬菜种植都是基地性质的,主要就几个片区,而其他地方只能通过运输,菜地里即便几分钱一斤,但是装上车经过一个个环节之后价格就是几毛乃至几块钱一斤。所以如果不在原产地是吃不到便宜菜的。

而且现在的白菜一亩地就算一万斤,5分钱一年不过500元,这需要用多少人工费?因此根本就划不来,菜农只能忍痛销毁。

其实就像有些网友说的,让农民有钱赚,让市民得实惠,只有真正打通田地到餐桌的屏障,最大限度地减少中间环节才是双赢。同时要建立订单式产业链,引导农民种植,而不是一窝蜂地上,这样只会造成信息不对等和资源的极大浪费,同时农民还要赔本。

而且农产品无论是粮食还是蔬菜或者猪肉等肉食品,这些民生保障性的物资要有国家指导并带动生产,甚至可以说计划生产,建立统一的平台进行调控,而是不把所有的风险都转嫁到市场和农户身上,最后的结果就是没有赢家。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news/1_4806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