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3-4月份都是消费淡季,此时市场的肉菜价格均有所走低,大家的购买压力并不是太大。
然而,今年却显得有些不同,很多人发现近日“菜篮子”价格有所走高,尤其是菜价、米面油,其涨幅更大,这是咋回事呢?
1、肉价走高
笔者今天去超市逛了一圈,发现肉类价格明显偏高,就连猪肉也没有明显降价。
具体来看,五花肉报价为15.8元/斤,前后腿肉为13.8元/斤,相比春节期间并没有降价。
不过相比之下,北方不少地方猪肉跌幅明显。
如在石家庄一超市内,猪肉价格下跌明显,如五花肉为10.9元/斤,后排骨为16.9元/斤,猪肝为2.99元/斤,后丘肉为9.9元/斤,前槽肉为9.9元/斤,前排骨为12.9元/斤。
而在呼和浩特,五花肉、后腿肉为9元/斤,前肩肉为8.5元一斤,排骨也才14元一斤。
而在西安一市场中,五花肉才8.5元/斤。
鸡蛋价格也不便宜,在笔者家乡,鸡蛋普遍在5.5-6元/斤,相比2月中旬3.9-4元/斤来看涨幅很大。
而在石家庄一超市内,蛋价也已涨至5.69元/斤;沈阳鸡蛋也在5-6元之间。
当然,牛羊肉、鸡肉价格也不便宜,如笔者家乡,牛肉普遍为45元/斤,山羊肉普遍为50元/斤,绵羊肉为43元/斤,白条鸡价格也已涨至9.5-10元/斤。
苏州有网友表示,当地的牛肉已涨至55元/斤,鸡蛋20元一板,羊肉为50元/斤,草鱼也涨至12元/斤。
可见,目前肉价相比年前总体迎来了一波上涨,主要是多地交通受阻,使得产地肉类无法进入市场,销地市场供应偏少。
因而,在产区,肉类价格相对便宜,销区反而要贵上很多。
如猪肉价格就是如此,北方产区猪肉已降至10元以内,但笔者家乡仍在15元左右。
2、菜价飞涨
近期,笔者发现蔬菜价格也开始了一波悄悄上涨,如我们这韭菜已涨至7元/斤,青椒为5.99元/斤,尖椒为14.8元/斤,油菜为5.8元/斤,菠菜为6.3元/斤,大葱为6.5元/斤,芹菜为4.8元/斤,青黄瓜为5.89元/斤,西兰花为7.5元/斤,长茄子为8.3元/斤,散菜花为6元/斤,刺黄瓜为6.8元/斤。
显然,就目前蔬菜来看,其价格相比2月份偏高2元左右,就连土豆也涨至2.9元/斤,洋葱为2.5元/斤。
无锡一网友表示,当地菜价也明显飞涨,如丝瓜为7.56元/斤,生菜为4.2元/斤,荷兰豆为11.28元/斤,大圆椒为4.68元/斤,小青菜为4.8元/斤,西红柿为6.8元/斤,小香芹为3.8元/斤,红苋菜为5.68元/斤,茼蒿为3.8元/斤。
在沈阳地区,当地居民也表示菜价较此前有所走高。
如小白菜为1.98元/斤,大白菜为3.58元/斤,油麦菜为2.98元/斤,角瓜为4.58元/斤,西红柿为3.98元/斤,鲜蘑为4.98元/斤,水黄瓜为3.98元/斤,香菇为4.98元/斤,豌豆为4.98元/斤,紫芸豆为7.98元/斤,韭菜为4.58元/斤,特价尖椒为6.98元/斤。
如此来看,菜价相比2月份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走高。
笔者家乡菜价上涨,主要是受购买的人偏多,使得蔬菜短期内供应不过来,带动价格走高。
同时,前几天气温偏低,大棚蔬菜长势缓慢,也减少了蔬菜上市量,菜农也有了挺价走高的心态,从而带动菜价上涨。
不过接下来气温回升,相信蔬菜生长速度加快,进而产量增加,带动菜价迎来新一轮的上涨。
3、面油走高
近期,受乌克兰葵花籽油出口受阻的影响,食用油价格开始了一波大涨,大豆油、棕榈油、葵花籽油等相比去年涨了65.8%,相比原油50%的涨幅更为强烈。
就目前来看,新发地市场豆油批发价从240元/箱涨至270元每箱;郑州批发市场中,20升大豆油从190元涨至220-225元/桶。
除了大豆油外,其他油价格也已涨高,如一箱花生油已涨至370元,调和油为240元一箱,菜籽油为275元每箱。
乌克兰的葵花籽油出口量占全球的80%,受其影响,大豆油、菜籽油价格均迎来涨价,部分国家更是颁布棕榈油出口禁令。
当然,近期不少人发现米面价格也开始走高,尤其是面粉,以50斤一袋来看,其价格普遍从85元涨至105-110元。
而在石家庄一超市内,五得利面粉为103元每袋。
面粉之所以涨幅这么大,还因小麦价格涨至1.6元大关,而往年才不过1.25-1.3元每斤。
而受面粉走高,市场大米价格也有所走高,但涨幅不大。
不管怎么看,相信要不了多久,高涨的“菜篮子”价格会再次回落,大家咋看呢?
先是鱼价集体涨60%,今“菜比肉贵”,网友:下一个涨的是什么?
今年,很多菜价堪比肉价,显得特别昂贵。这主要是因为,第一,雨水原因。从今年七八月份开始,雨水特别多,有些地区包括河南、山西、山东等省份几乎都遭到了雨水灾害,特别是郑州等地,发生了严重的内涝。造成很多农作物的减产减收,特别是很多蔬菜主产区,例如,河南的商丘,山东的寿光等等,造成了蔬菜的短缺。其次,因为今年气候原因今天天气转凉比去年提前,造成蔬菜生长速度减缓,也是一部分原因。第三,还是因为美元超发造成的通胀预期,很多原材料,例如原油、煤炭、金属等等,原油价格上涨造成蔬菜运输成本、人工成本增加,煤炭主要是应用在大棚采暖和火电厂等等,也间接造成限电等等问题,这会增加蔬菜的保鲜成本。这些都增加了蔬菜价格,导致蔬菜这么贵。
从去年开始,不少人就发现物价似乎有些不正常,如猪肉从往年的10元左右涨至30元/斤,很多人感慨吃不起。而到了下半年时,大葱涨至8-12元/斤,姜涨至10-15元/斤,很多人感慨葱姜吃不起。
不过今年开始,葱姜已回归正常价,其中大葱地头价一度跌至1-2毛,而生姜更是跌至今天,一亩地亏损5000元左右。猪肉价格也开始回落,从30元跌至久违的10元/斤,10月初猪肉更是普跌至6-8元/斤。
只不过,在这些物价回落的同时,又先后有其他物价为之大涨,如今年上半年鱼价集体涨60%,如今蔬菜更比肉贵,这是咋回事?下一个涨的是什么?
一、鱼价
1、先是大涨60%
从今年3月份开始,鱼价就开始上涨,4月份时普遍涨了20%以上,此时去菜市场买鱼已贵了2-3元左右。本以为这只是正常的涨跌,大家并没有当回事,可谁曾想鱼价竟涨到吃不起的地步。
5月份开始,鱼价就开始猛涨,一直涨至6月份。当时鲤鱼零售从12元涨至18元/斤,草鱼、鲤鱼从5-7元涨至13-15元/斤,黄颡鱼从15-17元涨至20-23元/斤,花鲢、胖头鱼从8元涨至15元每斤,鳊鱼从7元涨至12元/斤。
可以说,市场上各种常见的鱼都迎来了大涨,就算最便宜的白鲢也从3-4元涨至6-8元/斤,鳜鱼更是从30元涨至60-70元/斤。
此时鱼价已集体大涨60%左右,但市场消费需求逐步低迷,毕竟一条鲫鱼可以买上2-3斤猪肉,吃猪肉不香吗?
2、集体跌回正常价
就这样,随着需求减淡,从7月份开始,鱼价就开始了一波下滑,特别是到了8月份,因一场“特殊卫生事件”,使得鱼的运输受阻,再加上天热,不少鱼死在运输途中,结果鱼价加快下滑,单月下跌30%左右。
而到了9-10月份,鱼价依旧低迷,“双节”时已跌至正常水平。当然,受近期菜价走高,肉价集体大涨,鱼价也跟着走高。
目前草鱼均价已回落至5.8元/斤,而6月份时为9.5元/斤,可见确实跌了不少。市场上,草鱼零售价为7-8元/斤,尽管比往年贵上1元,但比起上半年要低上太多。
鲫鱼塘口均价为7.9元/斤,已跌回正常水平,市场零售12元左右;鲤鱼均价从9.8元/斤跌至5.5元/斤,目前零售为7-8元;黄颡鱼从12元跌至10.7元/斤,市场零售也已回到15-17元一斤。
罗非均价更是跌至4.7元/斤,牛蛙均价也已回落到6.5元/斤,比起上半年的20元/斤可谓是大跌。不过近期生鱼涨幅最猛,均价为13元/斤,环比涨18.8%,主要是供应偏紧,需求增加。
二、蔬菜
1、菜比肉贵
从10月中旬开始,菜价就开始上涨,一直涨至10月底,很多人抱怨吃不起了。如郴州一菜市场中,西蓝花一斤10元,青豆13元/斤,白菜从2元涨至4元/斤,红苋菜为10元/斤,茼蒿为13.9元/斤,丝瓜7元/斤,相比9月份菜价可谓是大涨。
郑州一市场中,菜价也不便宜,菠菜涨至15.9元/斤,苦瓜为8元/斤,豌豆尖为12元/斤,草头为11.8元/斤,四季豆为13.9元/斤,扁豆为11.9元/斤,豆角为8.9元/斤。就连土豆也涨从1.5元涨至3元,洋葱从1.2元涨至2.8元,芹菜、番茄涨至4.5元。
菜价的上涨,说到底是北方9月份雨水增多,结果蔬菜生长受损,长势不佳,以至于市场供应偏紧,结果带动了菜价的集体走高。很多人调侃猪肉比菜价还便宜,不如吃肉划算。
2、菜价开始下滑
随着蔬菜的大涨,商务部也开始了调控,组织各地政府投放储备蔬菜,以缓解市场的供应压力,稳定菜价,让其保持在正常范围内。
此次调控后,很多人发现菜价跌幅明显,如笔者今天去超市购物,发现菠菜已从15元跌至8元/斤,白菜从4元跌至2元/斤,豆角跌至6元/斤,扁豆跌至7元/斤,苋菜回落到7.8元/斤。
从北京新发地的批发价来看,小油菜批发价为1.5-2.5元,周环比跌了34%;平菇批发价为3-3.5元/斤,周环比跌了38%;香菜批发价为4-6元一斤,周环比跌了23%;豇豆为4-4.5元/斤,周环比跌了19%;西葫芦为1.8-2.7元/斤,周环比跌了27.42%。
不过莴笋、土豆、青皮冬瓜、尖椒仍然上涨,且涨幅较大。但相信要不了多久,全部蔬菜都会走跌。
可见,不管是什么农副产品,涨至一定程度后,其价格必然会走跌,紧接着其他东西价格再跟涨。那么,有人猜测,下一个要涨的东西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