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农业高度集约化、专业化,农产品加工技术领先,销售网络完善。2005年农业产值450亿欧元,约占当年GDP的10%。农业从业人员约占全国就业总数的3%。在农业的构成中,畜牧业占43.8%,园艺业占39.5%,种植业占9.2%,大田作物占7.5%。2006年荷兰农产品和食品出口额超过540亿欧元,仅次于美国,为世界第二大农产品出口国。重要的出口农产品有花卉、肉类、乳制品、蔬菜、土豆等,其中,鲜花、奶酪和土豆种子的出口量居世界第一,蘑菇出口量居世界第三。
气候
:海洋性温带阔叶林气候,冬温夏凉,月平均气温:1月2-3℃;7月18-19℃。
由于临近海洋,以及受北大西洋湾流的影响,荷兰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因此其日温差和年温差都不大。沿海的平均温度在夏天约为16℃,冬天约为3℃。内陆夏季和冬季的平均温度分别约为17℃和2℃。但这并不等于极端的温度决不会出现:在荷兰出现过的最低和最高温度分别为-27.8℃和+38.6℃。
尽管春季降雨通常比秋季为少,但一年四季的降雨量分配相当均匀。每年的降雨量约为760毫米。
蔬菜“放飞式”上涨,3种蔬菜却低价卖不动,到底咋回事?
荷兰人收入较高、国家福利也很好,荷兰人的饮食习惯是啥样的呢?
1、尽管荷兰人收益比较高、国家福利也挺好,但荷兰人大多数维持节俭传统的,暴饮暴食、奢侈浪费是不常见的。
2、牛乳、马铃薯、面包是荷兰的重要食品类。
3、荷兰人吃肉类食品喜爱块状或整齐地,一些零散或小块的那一部分就售卖的很便宜。
4、早上7点至9点吃早饭,面包、黄没、乳酪、肉类食品、牛乳、酸牛奶为主要内容。
10点至11点为早上喝咖啡的时间。下午12点13点30分成午饭时间,内容和早饭类似,多加个汤或特色小吃。
15点至16是荷兰人享受下午茶时间的时间也。晚饭17点30分得19是三餐里最正规的,一般是一顿热餐,肉类食品、马铃薯、蔬菜等。牛乳、马铃薯、面包是荷兰的重要食品类,它的价格并不比中国高多少。荷兰人吃肉制品喜爱块状或整齐地,一些零散或小块的那一部分就销量很便宜。
蔬菜的价钱伴随着时节而改变,冬天偏贵,夏天一些市场交易的那一部分蔬菜价钱贴近中国大城市水准。正因如此,融入荷兰的食品批发市场,科学安排购置,是非常有必要的,特别是对于一般留学人员。
荷兰人的早午二餐经常吃冷餐荷兰人早饭仅仅面包涂奶油或乳酪,喝一些牛乳或现磨咖啡。荷兰人不太喜爱唱茶,平时以喝纯牛奶来止渴。午饭很简单,大多数仅仅面包夹香肠。
荷兰人的晚饭才算是主食。正正经经地在饭桌上铺平桌布、餐布,放入餐刀、汤勺、杯碟与调料等。一般是几道菜、一道汤。第一道是汤,往往是粟米粉调为稀糊。第二道往往是蔬菜,这种蔬菜烧过程中不加油盐调味品,吃时用鲜奶油、汁水混合淋在这种蔬菜上。第三道一般是肉,基本上都是牛扒。
荷兰人用鲜奶油烤牛排,牛扒放到炒菜锅里稍微煎一下就拿起来。放在盘子里后放食盐、白胡椒粉、番茄酱等调味料。牛扒割开时还自带血。
在荷兰有很多的餐饮店供旅客挑选,可让大家都尽情地享受特色美食。荷兰起码有30家的餐厅纳入米其林轮胎(Michelin)的级别,有2家乃至或是6颗星的级别呢!在这里能够品尝到正宗的荷兰菜:豆汤(ErwtenSoep)、鲱鱼(Herring)、煎饼果子(Pannekoek)、四季豆加油炸培根肉(Kaantjes),全是荷兰传统美食。
荷兰的饮食文化真是绚丽多彩。一般荷兰美食都强调有“母亲的味道”。用绿豆熬出的爱尔登汤,宛如一篇冬季的抒情诗歌。一般人都可以从饭店是以科学合理的价格,享受简单荷兰式杂粮煎饼乃至高质量的法式风格美味,如各式各样啤洒及酿毡酒、荷式炖牛肉、圆葱鲱鱼直接生吃、猪肉酱三文治、浓豆蓉汤、烟海鳗鱼、椰菜茨蓉腊肠等,荷兰凭“艾登”和“达到”两个乳酪知名品牌变成世界最大的乳酪输出国。
从上周的蔬菜行情来看,19种重点蔬菜均价为4.87元/kg,周环比涨了11.6%,同比大涨27.4%。其中豆角、芹菜、菠菜、茄子、菜花的涨幅比较大,周环比分别涨16.7%、16.8%、17.5%、20.3%、26.9%,因受菜价上涨,不少菜农表示今年收益直接翻倍。
从零售市场来看,蔬菜更是“放飞式”上涨,如张家港一网友表示,当地的菜市场上,芥蓝6元,青苋菜10元,西葫芦7元,白菜3元,黄瓜7.8元,草头13元。其价格相比前期涨了一倍,不少人抱怨太贵吃不起。
临沂一网友表示,如今天冷了,想要用芥菜樱腌制咸菜,没想市场涨到了8元一斤,根本就腌不起。既然芥菜太贵,那就用传统的白菜、萝卜,可没想往年“白菜价”的萝卜白菜,如今市场上已卖至2元、4.5元,豆角也卖到了9元一斤。见蔬菜集体高涨,这个网友只好放弃腌制的想法。
而在上海江桥批发市场上,多种蔬菜的批发价也明显上涨,如西兰花从5.3-6.25元一斤涨至7.5-8.1元每斤,散菜花也涨至5.6-6.6元一斤;云南豆王批发价为8-8.7元一斤,芸豆为7.3-8元一斤,玉豆为10-10.7元一斤。其批发价如此之高,也难怪市场零售这么贵。
负责人表示,今年的菜价走高,主要是山东、河北、内蒙产区的雨水偏多,结果不少蔬菜被淹,特别是菠菜受影响很大,批发价接连走高,达到了12-13.1元一斤。白菜也是如此,受雨水影响,今年收获推迟,其批发价从1.3-1.4元涨至1.8-2元。
只不过,让人诧异的是,在蔬菜集体走高的同时,仍有一些蔬菜行情低迷走跌,洋葱、生姜、土豆就是如此,它们均为耐储性蔬菜,近期行情整体偏稳,产地价更显低迷,这是咋回事呢?
1、生姜
去年时,生姜行情可谓是接连大涨,产地卖出了5元左右的高价,最疯狂时更是涨至6-7元一斤。也正是行情偏好,不少人将生姜存储起来,等到今年再卖出高价。
然而,这个算盘却落空了,年初时行情就开始了走跌,5月份时报价降至4元,以这个价格卖出去仍有不错的利润,可多数人还在等涨。谁知,到了7-8月份时姜价就已降至1元左右,9月份时老姜直接跌至6-8毛一斤,卖出去就要亏。
而10月份开始,新姜开始上市,受陈姜库存过多的影响,新姜产地行情低迷。如昌邑产区,泥姜主流为1.1-1.2元/斤,优质报价为1.2-1.3元/斤;安丘泥姜也不是太好,主流为1.2-1.3元/斤。
今年行情为何走低,还因种植面积加大,很多人跟风种植生姜,结果产量过多,即便市场价走高,可地头价仍低迷不振,部分地方产地鲜姜已跌至4-6毛一斤,这样的话一亩地要亏上3000-4000元。
2、洋葱卖不动
今年上半年,洋葱行情还算可观,当时产地价涨至1元左右,相比往年涨了1倍左右,农民也为此赚上了不错的收益,一亩地可获利3000元。然而,近期有网友表示,洋葱产地跌到6毛一斤,还没有多少人前来收购。
难道洋葱行情真这么差?其实在市场上,洋葱价格反而涨了不少,10月初零售才不过1.5元,但如今已涨至2.5-3.5元一斤。只是在产地价,行情就不尽人意了,如张掖产区,黄皮洋葱0.55-0.6元,紫皮为0.65-0.7元一斤。高台产区,洋葱交易冷清,客商压价收购,红皮洋葱0.6-0.65元一斤,黄皮为0.45元一斤。
至于行情为何走低,还因市场供应充足,且出口受阻,只能转销国内市场,在供应偏多的背景下,洋葱产地低迷卖不动。
3、土豆低迷
今年的土豆行情一直不是太好,从3月份云南产区上市后,其价格就开始走跌,至于原因为何低迷,其实和生姜相似,库存太多,抑制了新土豆价格,到了7-8月份时土豆更是跌至4-5毛一斤。
9月下旬开始,内蒙产区的土豆开始上市,不过因内蒙雨水偏多,土壤水分多,以至于土豆个头小、品质差,还有些土豆更是直接烂在地里。如此一来,土豆产量下滑,价格也一直涨不动。
如内蒙海拉尔产区,3两土豆0.5-0.65元左右,以质给价;肥城产区,荷兰15土豆产地0.6-0.65元一斤,装车价也才0.85元。
一个种植户表示,今年种植了1000亩土豆,本想着卖出好点的价格,但今年产量低,价格低,人工成本高,算下来连本钱都赚不了。
当然,尽管土豆、洋葱、生姜产地不是太好,可它们市场价同样有所上涨,只是涨幅没叶菜类蔬菜涨得高。至于何时菜价下滑,有业内表示,11月份南方菜将集中上市,到时候菜价就会走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