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业生产中的“增产减收”或“减产增收”现象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18 04:44:58
字号:

农产品“增产减收”或“减产增收”现象不但在畜牧业生产中出现,在农业的其他领域也时有发生。农产品的这种现象的出现与供求关系的市场调节有关。

畜牧业生产中的“增产减收”或“减产增收”现象

畜牧业生产中“增产减收”或“减产增收”现象是指畜牧产品产量巨大,市场供应大于需求,价格下降,使生产者(或经营者)的收益减少的称为“增产减收”;相反由生产投入或自然灾害等因素影响使畜牧产品的产量大幅度减少,出现市场供应不足,市场价格上涨,导致生产者的收益增加的称为“减产增收”。

为了使农产品的价格大体上反映其价值,需要正确处理不同农产品的比价、工农产品的比价以及同种农产品的各种差价关系。 同一商品由于生产成本、流通费用、包括储存以及商品质量不同等原因而形成的价格差额。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农产品购销差价。指同一种农产品在同一地区的收购价格与销售价格之间的差额。适当的购销差价除补偿农产品运销各环节上的流通费用外,还有助于调节农产品的市场供求关系。反之,购销差价不合理,则会挫伤农民生产、出售农产品或商业部门经营农产品的积极性,并影响消费。中国对于粮食等关系广大人民生活的主要农产品,自1978年底实行经济体制改革以来,为了鼓励生产又不致增加消费者的经济负担,国家不断提高了收购价格,同时用财政手段对商业部门实行补贴,以保持销售价格不变。现正向相应提高销售价格,同时对消费者实行补贴过渡。但过多的价格补贴将会增加国家的财政负担,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②农产品地区差价。指同一时间、同一商品的收购价格在不同地区之间的差额。地区差价的形成,主要是由于不同地区的自然、经济条件存在差别,因而产生同一种农产品在不同地区消耗的劳动量不同,成本不一。合理的地区差价有利于促进条件较差的地区发展农业生产,又不致影响条件较好地区的积极性。

③农产品季节差价。指同一商品在同一地区的收购价格或销售价格在不同季节之间的差额。季节差价存在是由于某些农产品的季节性生产同常年的消费需求之间存在矛盾,因而从生产到消费的时间差中,增加了储存、保管、自然损耗和利息等费用。此外,同种农产品在不同季节生产,产量和费用的差别也很大,如蔬菜温室生产费用高,提早上市产量低。实行季节差价以补偿由于上述原因而增加的生产、流通费用,还有利于平衡淡旺季的农产品供应。

④农产品质量差价。指同一商品因质量不同而形成的价格差额。优质优价、劣质低价,拉开品质差价的档次,有利于促进农产品品质的提高和保护生产者、消费者双方的利益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news/1_4346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