锤炼好三农发展领头雁硬本领
中央组织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联合举办全国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视频培训班,依托中国干部网络学院,在北京设主课堂,在省、县级党校(行政学院)及相关培训机构设3568个分课堂,通过视频直播形式对全国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开展同步培训。
“好马配好鞍,好船配好帆。”“三农”问题是解决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农村稳定问题。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
而村干部在“三农”发展中有没有作为,关系着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
培训以集中授课、案例分享、研讨交流等大家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个中既有权威专家讲理论、讲思路,也有一线干部说经验、谈体会,将理论的高度与实践的广度和深度相结合,“全链式”为村干部“补钙壮骨”,锤炼好服务“三农”硬本领。
锤炼好“三农”发展领头雁硬本领,让服务能力“强”起来。
村干部作为农村一线的“领头雁”,如何为群众多办些实事,改变乡村的面貌,提升“三农”发展水平,无疑需要卓识远见,胸怀长远规划。
更得熟悉产业发展、农村改革、乡村建设等方面的政策举措、了解到政策出台的背景,增强依法治村的本领,遵守廉洁履职的纪律规矩。
创造性的打出兴产业、抓治理、强堡垒的硬招、实招“组合拳”,不断增强党性修养、学习与群众打交道的方法、提高工作业务技能,让党的肌体“神经末梢”畅通,夯实党执政大厦的地基,增强“会干事”能力。
锤炼好“三农”发展领头雁硬本领,让服务能力“硬”起来。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人才振兴,农村要发展好,必须要有好班子和带头人。
的确,不同人不同村,需求不一样,产业不一样,发展规划不一样,问题不一样,需要以问题为导向,认真研究、准确把握乡村振兴产业发展需要和人才岗位职责,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等。
按照“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的原则,就会涌动更新的活力、绽放更新的精彩,助力农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也就抓住本村“三农”发展的根本和命脉,增强“能干事”能力。
锤炼好“三农”发展领头雁硬本领,让服务能力“活”起来。激活农业农村发展活力,才能破解谁来种地、地怎么种、新农村谁来建的现实难题。加强“头雁”培育,是提升乡村振兴最基础、最重要的一项工作,也是对乡村振兴起到极大推动作用的工作。
这就需要村干部从思想上引起重视,在学习的“熔炉”中进行各方面工作能力的再加工、再总结、再提高;需要严把学习的成效,坚持严的基调,一级一级压实管理责任,确保过硬学风,让广大学员真正静下心来、扎扎实实地学习,有沉甸甸的收获,学到本领,增强“干成事”能力。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乡村如何振兴,乡村何以振兴,是时代之问亦是责任重担。为农业发展农村进步注入活水,需要更多的“领头雁”。
相信,只要充分认识到培育“领头雁”的重要性、紧迫性;探索好构建“领头雁”教育培训制度;制定和落实好“领头雁”扶持政策,定能培养出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的新型乡村振兴“带头人”,让农村、农业更有奔头,下好激活村干部这盘棋。
会扩展
1、三农,指农业、农村和农民。所谓“三农”问题,就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
2、研究三农问题目的是要解决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实际上,这是一个居住地域、从事行业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但三者侧重点不一,必须一体化地考虑以上三个问题。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民族复兴
农硕研究生是农村教育硕士。农村教育硕士是“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的简称,“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于2004年启动实施。这是通过推荐免试攻读教育硕士、“特岗计划”等政策导向,鼓励和吸引优秀大学毕业生服务农村教育事业的重要途径。